下书看 > 吃我绝户:小渔女她又穷又凶 > 第534章 肯定不会考虑他们蔡家村

吃我绝户:小渔女她又穷又凶 第534章 肯定不会考虑他们蔡家村

    蔡石头整个人都表示不解,蔡大娘“唉”的一声,跺脚拍了一下儿子的手臂,“你傻呀,大东家为了给咱们家做脸面,那是大张旗鼓的来送小猪,还给小猪绑了红绸。”

    “大东家为了啥?就是为了咱们小闺女不叫人看轻,告诉大家咱们小闺女有贵人帮扶呢!”

    “这眼尖的人儿,一会儿只消看咱们家的烟囱里冒出的烟就能知道咱们家今天的伙食好不好。”

    “谁管今日是不是大东家自己带了口粮来?大东家这是在提醒咱们财不外露,万一人家见了眼红,就不说招不招贼了,这届时人家上门来借,你是借还是不借?”

    蔡石头恍然大悟,可不是这个理?拍了下脑袋,“我这就去,这就去……”

    随手捞了个篮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出门借粮去了。

    蔡大娘看着儿子咋咋呼呼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心儿不坏,就是性子直,脑子也直,转不大过弯来。

    道理就应该掰开了揉碎了讲。

    又看向儿媳妇那屋,只听得里面是不是传来小娃儿的笑声,蔡大娘脸上又露出笑容来。

    蔡嫂子屋里,七八个小孩围在床前。

    包被,帽子,袜子,小衣服等婴儿用的,嬷嬷都已经拿了进去。

    蔡嫂子说感谢的时候,脸上都是愧色。

    谁能想,大东家居然愿意这般帮扶他们。

    再想想自家男人当初办的那事儿,简直叫她羞死去。

    这些东西原本一样都没脸收,但大东家一片心意,也不能薄了大东家的心意。

    让孩子认大东家做干娘,他们是配不上的。

    只能等将来孩子大些,便告诉她,要好好记得大东家的恩情。

    小娃儿们虽然自己还是个小不点,但看到才出生三天的小婴儿还是觉得新奇。

    “妹妹怎么红扑扑,皱巴巴的,像小老鼠。”周易最先小小声发言。

    童言无忌嘛,蔡嫂子也不生气,笑笑说:“因为妹妹才出生不久呢!”

    “等妹妹长大点就不会了吗?”周易歪着小脑袋。

    林嫦儿轻声笑,“对呀,大家出生的时候都这样,等长大了就会长肉长白,长成糯米团子小可爱。”不过,这也是跟当下的生活条件有关。

    林嫦儿记得在后世的时候,走过几回人情世故,又营养特别好的小宝宝,生下来脸上身上的肉便比较饱满,不是这样红扑扑,皱巴巴的了。

    但这个时代嘛,这是普遍现象。

    “原来是这样呢!”顾小鹿伏在床边,小手托着腮,抬眼看向自家娘亲,“娘,我能摸摸小妹妹吗?”

    林嫦儿先看向蔡嫂子,征询她的意见,蔡嫂子自然点头没有不答应的。

    林嫦儿这才回复小姑娘,“你蔡婶婶答应了,但是妹妹还没长结实,只能轻轻的摸一摸知道吗?”

    “脸蛋不可以,可以摸摸小鼻子,小下巴,或者轻轻的跟妹妹握握手,一定要轻轻的,知道吗?”

    顾小鹿点点头,“小鹿一定轻轻的。”

    说着,伸出食指在小姑娘的小鼻子上点了点。

    小姑娘原本还睡着,缓缓睁开一条眼缝。

    “婶婶,妹妹的眼睛也好小哦,像月牙。”

    林嫦儿哈哈笑,“因为妹妹才三天大呢,眼睛还没完全睁开,等满月就好了。”

    顾小满“哦哦”表示学到了,伸手抓着妹妹的长长遮住小手的袖子轻轻握了握,表示自己跟妹妹握过手了。

    其他觉得好奇的孩子,也陆续跟妹妹打招呼,无一不是小心翼翼的,蔡嫂子在一旁看的十分窝心。

    看过了妹妹,小孩子们待不住,林嫦儿就让他们去院子里玩。

    出门的时候想起院子里的井,又交待,“不准去井边知道吗?”

    嬷嬷起身来,“奴婢去看着孩子们。”

    “劳烦嬷嬷了!”林嫦儿客气应下。

    其实她早便跟嬷嬷说过,她跟吴清丰都当她是家人,不必自称奴婢,但嬷嬷坚持自己心里要有数,礼不可废,林嫦儿也便随了她。

    但平日里一应的吃穿用度,都是跟大家伙儿一样的。

    孩子们一窝蜂出去,屋内便只剩下林嫦儿,跟蔡嫂子母女。

    蔡嫂子笑容腼腆,“大东家给了咱闺女这样的机缘,小妇人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才是。”

    林嫦儿笑道:“都是女人,如何不知道女人的难处,没遇上便罢了,既遇上了,自是要拉扯一把的。”

    “家里的情况,我都知晓,这半个月的假,我让蔡石头请的,不扣工钱,他如今的工钱虽然不多,但总归算稳定,又是包吃的,花个几文钱再买一份饭都足够家里女人孩子吃了。”

    “当然了,你放心,我这个人一向恩怨分明,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不会再揪着。”

    “否则,这会儿你男人还得继续干堆肥的活,只要他好好做,不要三心二意,或是生出别的想法来,等他攒够一定的工龄,安排你们去临水村落户也不是不可能。”

    “临水村如今如何,想来你们也都听说过,周边的村庄都想着法子,往这边靠拢呢!”

    将来设镇,设县未必不可能。

    何况她跟吴清丰的目标是要打造这宁海府第一港口,那就绝不可能是村。

    当然,这事儿她也不可能跟蔡嫂子说。

    不过是觉得蔡嫂子为人还不错,跟自己还算投缘,所以才给她露个底。

    也算是给蔡石头的一种变相激励吧!

    “当真?”果然,蔡嫂子脸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她早前就听婆婆提过,虽然欢喜,又怕是婆婆听差了,这会儿听到大东家亲口说,哪能不欢喜。

    “大东家,您,我嘴笨,说不来漂亮话,总之,您,您就是咱们一家的大恩人。”

    “不单是石头,等闺女儿长大些,我也想去给大东家做事,大东家将来招工的时候,会招旁的村的人么?”

    “我一定不叫大东家为难,您照您的要求筛选,我就希望,将来大东家向外头的村庄招工的时候,也能给我一个机会。”

    外来人多了,肯定能会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所以即便对外招工,也是先向熟悉的村庄招工。

    比如通婚多的村子,大家了解的也相对多一些,知己知彼。

    若是一批人都是一个村子的自然最好,沟通起来也方便。

    但是蔡家村,旁的不说,就单说,郭蔡氏干的那些事,还有后来石头被郭蔡氏娘家挑唆干的糊涂事。

    即使大东家对外招工,也肯定不会考虑他们蔡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