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小旗兵 第327章 大地悲鸣
热门推荐:
苟活兽世:从窝囊到反撩强大兽夫
异道卦师
都市异能赏金猎人
【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天机谱之九霄玄歌
快穿之路人甲奇幻之旅
人族镇守使
说好办私塾,你教出剑仙武圣?
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
赵家庄是个偏远的近山区,只被这次蝗灾扫到了一个边角。
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则是受到了重创!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在六月份的时候就遭到了夏蝗的袭击,几百万的人受灾。
成群的蝗虫飞过的时候,遮天蔽日,像乌云一样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它们啃食树木、庄稼,吞噬一切带着绿色的生命,所过之处一片疮痍。
农人们好不容易保下来的一点儿庄稼,转瞬就剩下了光溜溜的秸秆。
它们啃完一个地方就飞去下一个地方,完全不会停歇,而且在所有能够产卵的地方留下更多的虫卵。
所以一波蝗虫飞过去了,没几天就会出现遍地的蝗蝻,如果没有人捕杀控制,再过一段时间就又是一波飞蝗。
直到天气转凉它们才会消停下来,留下虫卵等待明年。
偏巧这个虫子还占了个“蝗”字,有的人面对它只会跪下来磕头,说这是“蝗神”,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对着这样的人,付宁只说一句,“皇上都没了,虫子还能称神?!你不灭了它,它就要饿死你!”
飞蝗过境之后,地里还留下了不少的虫子,不管活的死的,付宁带着人把它们抓出来,聚到一起,放火烧掉。
或许一百年以后,蝗虫是人们在烧烤摊上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个时候,它们可成不了充饥的东西。
这个东西怎么吃才香呢?
油炸!
现在饭都没的吃,上哪儿有那么多油炸它?!
就算不炸,也得弄熟了吃吧?
生着吃,不说口感,不说心理障碍,是真的会得病的。
弄熟它就得费柴火,本来这样的灾年就没有足够的秸秆留到冬天取暖,现在都烤蝗虫了,冬天就得挨冻。
而且这个东西去掉翅膀和不能吃的地方,就是薄薄一层肚皮,烤干了一抿就是一点儿粉末,塞牙缝儿都不够。
像付宁这样聚在一起烧,虫子本身还能当燃料,单个儿去烤,纯纯就是浪费柴火。
处理完了成虫,付宁又张罗着翻地,把地里留下的虫卵翻上来,不给它们孵化的条件,刚刚爬出来的蝗蝻全都打死。
要不然留到明年又是一波虫害!
这回没有一个人反驳他,他说一,大家绝不干二,整个儿这条沟都在忙着治虫子。
他还到镇上去,趁着赶集的时候,宣传控制蝗蝻的重要性。
不要看它们小就不管,长大就成灾了。
在这场大灾里,晨丰一号和宁新三号成了很多人的救星。
在飞蝗没有波及到地方,晨丰一号的耐旱性,让一部分田里有了些收成。
而蝗虫祸害过的地方,长在土里的马铃薯让一部分人多多少少有了些过冬的依仗。
付宁和安晨冬在种子上折腾了十多年,在这一天看到了成果。
就像付宁当初在阜成门的小土炕上想的那样,如果能有一个人因为这种子活下来,他这一趟来的就有意义!
可惜他们不是神仙,救不了所有人。
等到付宁秋后回京的时候,京城附近已经是灾民遍地了。
警察厅忙着把那些涌进城里来找活路的灾民往城外赶,有余力的人家开始施粥、舍药。
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赈灾,发挥的效用居然比政府还大?!
也是一大奇闻!
连安已经把朝阳门外的大车店关了,不挣钱不说,还有可能被人哄抢,不如等明年形势转好了再说。
前门外的旅馆生意还不错,这个世界什么时候,都有日子过得舒坦的人。
城里还算平静,城外的街道上都挤满了灾民。
饿得无力移动的人,麻木的躺在街角,身子前面摆着个破碗,希望能得到哪怕一个铜板的垂怜。
还能动弹的人,把手边的孩子头上都插了草棍,哀求着每一个匆匆过路的人。
“买了吧!一个孩子,吃不了几口,您带回去就当是个玩意儿,他能干活儿,他什么都能干,您亏不了!”
还有一些大人头上也插了草标,大多是女人,数量不多,因为能卖的、好卖的,早就卖完了。
付宁去了两趟农林部,就扎在连府不肯出门了。
他实在是看着那些人心里难受,可他什么也做不了。
由于晨丰和宁新的突出表现,他和安晨冬被部里褒奖了,还说明年给他们拨一些资金。
这个消息也没让他高兴起来。
苗诚和苗义回了一趟小庙,说老太监们又带回来好几个孩子,算是给自己积德,也是给黄琛补充手下。
唯一的好消息是从奉天来的,罗旭上个月当爹了,文贞淑顺顺当当的生了个大胖小子。
罗二爷没敢起大名儿,但是报喜的信一封又一封的往京城来。
到处乱糟糟的,连安也没法去奉天,只能先写信过去贺喜。
等到天冷了,大家都松了口气,蝗灾是不会再发展了。
结果呢?
东北又爆发鼠疫了!
按照上次的措施,人员尽量不流动,隔离措施要跟上,尸体全都火化。
问题是大灾之年,家里不是没有隔夜粮,是根本就没粮啊!
要不就饿死,要不就病死,活着真的好难!
呼啸的北风擦着大地发出低沉的呜咽,像是这片土地在悲鸣。
它看着自己哺育出的人们挣扎着死去,血泪融入了它的身躯,带着深深的绝望与悲伤。
刚进腊月,邮差给桂平家送来了一封信,富海没在,舅妈就拉着晚晚给她念。
付宁刚跟连安说着给城外粥场捐钱的事儿,就看见晚晚急匆匆的跑进来,“爸!爸!姥姥晕过去了!”
两个人什么都顾不上说了,拔腿就往那院儿跑。
肖远安比他们都快,他是翻墙过来的,正使劲儿掐着老太太的人中。
付宁从地上把信纸捞起来一看,桂康的长子,没了!
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则是受到了重创!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在六月份的时候就遭到了夏蝗的袭击,几百万的人受灾。
成群的蝗虫飞过的时候,遮天蔽日,像乌云一样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它们啃食树木、庄稼,吞噬一切带着绿色的生命,所过之处一片疮痍。
农人们好不容易保下来的一点儿庄稼,转瞬就剩下了光溜溜的秸秆。
它们啃完一个地方就飞去下一个地方,完全不会停歇,而且在所有能够产卵的地方留下更多的虫卵。
所以一波蝗虫飞过去了,没几天就会出现遍地的蝗蝻,如果没有人捕杀控制,再过一段时间就又是一波飞蝗。
直到天气转凉它们才会消停下来,留下虫卵等待明年。
偏巧这个虫子还占了个“蝗”字,有的人面对它只会跪下来磕头,说这是“蝗神”,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对着这样的人,付宁只说一句,“皇上都没了,虫子还能称神?!你不灭了它,它就要饿死你!”
飞蝗过境之后,地里还留下了不少的虫子,不管活的死的,付宁带着人把它们抓出来,聚到一起,放火烧掉。
或许一百年以后,蝗虫是人们在烧烤摊上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个时候,它们可成不了充饥的东西。
这个东西怎么吃才香呢?
油炸!
现在饭都没的吃,上哪儿有那么多油炸它?!
就算不炸,也得弄熟了吃吧?
生着吃,不说口感,不说心理障碍,是真的会得病的。
弄熟它就得费柴火,本来这样的灾年就没有足够的秸秆留到冬天取暖,现在都烤蝗虫了,冬天就得挨冻。
而且这个东西去掉翅膀和不能吃的地方,就是薄薄一层肚皮,烤干了一抿就是一点儿粉末,塞牙缝儿都不够。
像付宁这样聚在一起烧,虫子本身还能当燃料,单个儿去烤,纯纯就是浪费柴火。
处理完了成虫,付宁又张罗着翻地,把地里留下的虫卵翻上来,不给它们孵化的条件,刚刚爬出来的蝗蝻全都打死。
要不然留到明年又是一波虫害!
这回没有一个人反驳他,他说一,大家绝不干二,整个儿这条沟都在忙着治虫子。
他还到镇上去,趁着赶集的时候,宣传控制蝗蝻的重要性。
不要看它们小就不管,长大就成灾了。
在这场大灾里,晨丰一号和宁新三号成了很多人的救星。
在飞蝗没有波及到地方,晨丰一号的耐旱性,让一部分田里有了些收成。
而蝗虫祸害过的地方,长在土里的马铃薯让一部分人多多少少有了些过冬的依仗。
付宁和安晨冬在种子上折腾了十多年,在这一天看到了成果。
就像付宁当初在阜成门的小土炕上想的那样,如果能有一个人因为这种子活下来,他这一趟来的就有意义!
可惜他们不是神仙,救不了所有人。
等到付宁秋后回京的时候,京城附近已经是灾民遍地了。
警察厅忙着把那些涌进城里来找活路的灾民往城外赶,有余力的人家开始施粥、舍药。
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赈灾,发挥的效用居然比政府还大?!
也是一大奇闻!
连安已经把朝阳门外的大车店关了,不挣钱不说,还有可能被人哄抢,不如等明年形势转好了再说。
前门外的旅馆生意还不错,这个世界什么时候,都有日子过得舒坦的人。
城里还算平静,城外的街道上都挤满了灾民。
饿得无力移动的人,麻木的躺在街角,身子前面摆着个破碗,希望能得到哪怕一个铜板的垂怜。
还能动弹的人,把手边的孩子头上都插了草棍,哀求着每一个匆匆过路的人。
“买了吧!一个孩子,吃不了几口,您带回去就当是个玩意儿,他能干活儿,他什么都能干,您亏不了!”
还有一些大人头上也插了草标,大多是女人,数量不多,因为能卖的、好卖的,早就卖完了。
付宁去了两趟农林部,就扎在连府不肯出门了。
他实在是看着那些人心里难受,可他什么也做不了。
由于晨丰和宁新的突出表现,他和安晨冬被部里褒奖了,还说明年给他们拨一些资金。
这个消息也没让他高兴起来。
苗诚和苗义回了一趟小庙,说老太监们又带回来好几个孩子,算是给自己积德,也是给黄琛补充手下。
唯一的好消息是从奉天来的,罗旭上个月当爹了,文贞淑顺顺当当的生了个大胖小子。
罗二爷没敢起大名儿,但是报喜的信一封又一封的往京城来。
到处乱糟糟的,连安也没法去奉天,只能先写信过去贺喜。
等到天冷了,大家都松了口气,蝗灾是不会再发展了。
结果呢?
东北又爆发鼠疫了!
按照上次的措施,人员尽量不流动,隔离措施要跟上,尸体全都火化。
问题是大灾之年,家里不是没有隔夜粮,是根本就没粮啊!
要不就饿死,要不就病死,活着真的好难!
呼啸的北风擦着大地发出低沉的呜咽,像是这片土地在悲鸣。
它看着自己哺育出的人们挣扎着死去,血泪融入了它的身躯,带着深深的绝望与悲伤。
刚进腊月,邮差给桂平家送来了一封信,富海没在,舅妈就拉着晚晚给她念。
付宁刚跟连安说着给城外粥场捐钱的事儿,就看见晚晚急匆匆的跑进来,“爸!爸!姥姥晕过去了!”
两个人什么都顾不上说了,拔腿就往那院儿跑。
肖远安比他们都快,他是翻墙过来的,正使劲儿掐着老太太的人中。
付宁从地上把信纸捞起来一看,桂康的长子,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