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783章 英雄·心态·身份转变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783章 英雄·心态·身份转变

    “为什么,不管是察罕帖木儿还是这个王保保,不都是朱元璋的敌人吗?”有人惊讶,思路还顺着转了一转,“不过话说回来,这汉名的事情,到底是察罕帖木儿他们家起的,还是说当时的蒙古人都起了?”

    “哎呀,这有什么奇怪的,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什么,什么‘英雄惜英雄’么!”另一个人大大咧咧,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一点也不觉得朱元璋对察罕帖木儿和王保保的高评价有什么问题。

    在他看来,这太正常了,这不就是英雄人物对另一个英雄人物的欣赏么。

    虽然大家都是敌人,但对方又不是什么小人贼子,而是真的有才华有能力的英雄人物,那当然很值得来一个高评价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觉得不是这样,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心态肯定不是原本的那什么英雄的心态了,自然也不能说是英雄惜英雄……”也有人觉得朱元璋并非是出于惜英雄的心理。

    “我也觉得,估计就是因为他是皇帝了,所以对于察罕帖木儿和王保保这种维护朝廷统治,为朝廷效力的人态度变了,没什么别的原因……”一个人道,“当然,察罕帖木儿和王保保这两个人的能力出色也是一个关键原因。”

    当了皇帝的人,怎么可能和之前一样呢?

    就算他以前还有着什么英雄惜英雄的心态,有着这种天下豪杰之类的心理,但是在他成为皇帝之后,那也不会了——天底下哪个皇帝会喜欢什么天下各路英雄豪杰并起的情况?

    没有的!

    毕竟,大多数时候,“各路英雄豪杰并起”的局面,是出现在乱世,或者说即将乱世的时候,是在一个王朝将要完蛋的时候,所以天下才能在各地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英雄豪杰……

    而这些英雄豪杰们,大部分人的目的也很一致,那就是——干掉现在的朝廷!

    这样的英雄豪杰,哪个皇帝能够喜欢?

    哪怕这个皇帝之前本身也是这些英雄豪杰中的一员也不行!

    “那倒也是……反正这些皇帝登基之后,肯定都是要不承认这些起义军的……”不少人若有所思。

    虽然大家非常高兴普通百姓之中,也终于出现了一个能够笑到最后,成功在一个王朝末年的风起云涌中一路走了下来,并且获得了最终胜利的人——刘邦这个成功,有的人认为算,有的人认为不算,总之暂且放在一边——朱元璋这么个例子出来,就是证明普通百姓也是能够成为成功之人的!

    而不是成为王朝末年的乱世之中,搅动天下风云的起义军之一,然后也沉没在这乱世之中,最后胜利的结果属于别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当朱元璋成为皇帝的时候,难道他们还能够以原本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待他吗?

    ——根本不可能。

    虽然他们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人,有什么喜恶,是什么风格,但是从他们朴素的社会上摸爬打滚、在官府和朝廷以及各种富贵人家的压制下求生的经验来说,登上高位的人,和之前的这个人,是绝绝对对不一样的。

    谁要是还拿原本的态度对待这个人,用原本的观点看待这个人,以过往的心态和这个人相处,那最终都一定会死得很惨,不死,也会倒大霉。

    因为这两种情况下的人,真的不一样。

    甚至,这和这个人是不是因为所谓“变了”“富贵迷了眼”“瞧不起穷亲戚老朋友”之类的没有关系,就算这个人没有变,就算这个人没有被迷了眼也没有瞧不起故人,那也不一样。

    身份地位的不同,带来的就必定是行事等各方面的不同。

    所以,虽然百姓们都很高兴看到一个普通百姓出身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成为了皇帝,夺取了天下,但是他们也相当冷静,非常自然地就和朱元璋拉开了距离——朱元璋是皇帝了,而不是普通百姓。

    他是一个皇帝,也只是一个皇帝。

    当然,过往的人生经历一定会对他造成影响,他可能会是一个对百姓比较好一点的皇帝,这也是百姓们真心诚意的期盼;但说到底,他也是一个皇帝。

    “所以确实,咱也不能说当时的朱元璋就一定没有那种英雄惜英雄的心态了,但是这应该也只能是一部分,毕竟他都是皇帝了,也确实不会是那种英雄心态……”经过一番讨论后,一个人站出来总结了一番。

    就像是之前朱元璋在思考要不要和察罕帖木儿“联合”,或者说接受招安一样,因为他已经是一方首领,而不是单纯的反抗元朝的普通百姓,所以,他会考虑暂且归入到元朝朝廷的麾下。

    “不说这些了,说了也没意思,”一个人摆摆手,表示不想再聊这些内容,实在没什么趣味,转而提起了一个之前提到过的话题,“说起来,这察罕帖木儿有个汉姓姓李,没说有没有汉名,估计是没有,他外甥直接有个汉名……但好像答失八都鲁和孛罗帖木儿不管是汉姓还是汉名都没有,所以,这是察罕帖木儿他们这一家的特点吗?”

    他把话题又引到了最开始那个人提了一嘴的汉姓汉名上。

    这个话题,也确实是百姓们有点兴趣的内容。

    毕竟,察罕帖木儿的介绍中,专门提到了他汉姓为李,说明这个汉姓估计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说不定谁称呼他就用这个汉姓来称呼;而后来这个外甥兼养子的扩廓帖木儿,同样提到了他的汉名王保保,甚至直接用王保保来称呼他而不是用那个蒙古名字……

    这也进一步证明,估计,至少对于王保保这个人来说,他的汉名的适用范围非常广。

    所以,察罕帖木儿他们家可能就是有起汉名汉姓的习惯。

    但要说这是这些年来——入主中原快要百年,经受汉家文化洗礼的蒙古人的风俗,又好像不是,因为答失八都鲁和孛罗帖木儿他们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