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800章 谶纬之学·能力
热门推荐:
奥特:呔!怪兽,不吃了我还想走
宋家的傻姑娘重生了
权力巅峰:从一等功开始平步青云
港片:卧底财阀,大嫂套路深
顶级悟性:从修炼基础剑法开始
重生2004年重新开始
带着全能系统重生小时候
重生急诊医生:从挽救市长千金开始
雪夜红
“象纬之学?若果真精通,那可真是了不得了。”对于这被单独拎出来介绍的人,刘秀还是比较关注的——而现在,他是更加关注了。
作为谋臣,虽然看起来好像在开国打天下期间不如武将重要,但是任何一个真的自己打过天下的人都知道,一个顶尖的谋臣,其作用和影响力到底能够有多大。
大到,甚至可能能够比得上好些个不那么顶尖的将领。
当然,这种“顶尖”谋臣的含义也并不明确,可能这个谋臣就是非常擅长作战方面的事宜,不论是战术策略、战局规划,还是粮草后勤、物资保障等等,都能拿出个最好的章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这就是顶尖谋臣的一种表现。
当然,也有的是在作战方面没有那么精深,但是在政权巩固、治理地方、乃至各种星象天文等等方面非常优秀的。
但不论是哪一种,不论这个顶尖谋臣在哪一方面最为出色,此人如果能够算得上顶尖这个行列,那么除了最出色的那一方面外,剩下的部分就算不是最顶尖,也绝对不差——要是其他方面太过拖后腿,那就真的不能算是顶尖谋臣了。
而此人,显然确实在多方面都非常出色,但最特别的,还是这个“象纬之学”。
天象,星象和经纬,一向都是最神秘、最玄奥、但又和王朝统治关系极为密切的存在。
因为其代表了上天的示意——这可不是单纯的什么借着上天的名义来干什么事情,象纬之学精通的人,是真的能够通过对天象的解读和分析,来做到对一些人、事、行为以及天气等方面的预测的。
如果刘伯温此人,真的以精通象纬之学而闻名天下、记载于史册,那至少能够证明,他确实能够通过这方面的能力来预测判断出不少情况来,且确实正确。
这——可就是真真了不得了!
刘秀本人就对象纬、符谶之类的非常相信,且非常重视,早年他以符谶起家,虽然也有着打着通过符谶来增加自己的正统性、加强自己身上的天命光环的想法,但却也不只是如此。
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确实是真的相信这些东西的。
而在他建立大汉之后,他就开始校订校定天下的图谶来规范图谶之学,修订官方图谶。
这里面当然有大量的因素在于政治需求——自从西汉末年以来,谶纬、象纬之学就相当流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了,想要扭转倒不如继承下来,然后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法度,把这个谶纬规范化,使其更加有利于皇帝本身;
同时,刘秀当年起家也是和谶纬密切相关,既然当年凭借这样的东西起家,那么现在他既然真的夺取了天下,那就更加不能不承认。他必须承认,并且还要强烈鼓吹。
最后就是,通过这种谶纬,还能够在政治上进行一系列操作,打击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人……
总之,政治方面的好处确实多多,刘秀也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但,还是那句话,他本人其实也还是挺有几分相信的。
也因此,对于刘伯温此人,刘秀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
但是也有一部分皇帝对谶纬没有那么在乎——当然不是完全不在乎,牵扯到天象星象之类的东西,没有皇帝能够真的不在乎。
“当年玄武门一事,就也和天象有些关联……”赵匡胤感慨,也对刘伯温这人有点好奇,“自从隋朝末年,隋炀帝正式禁毁后,谶纬相关的典籍就大量散失了,大宋如今都没有太多相关的书籍,更遑论明朝,这刘伯温若果真在这方面大有能为,那这人的就真是天赋过人啊!”
玄武门那件事情,根子上当然不是什么天象谶纬,而是权力争斗,是政治集团之间为了夺取利益的斗争;但问题在于,直接引爆玄武门之变的,也确实有些天象的因素——太白经天,一年短时间内连续三次……
这真的由不得人不重视,也由不得人心里面不产生各种想法。
最终,这个直接的导火索,直接点燃了积攒多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星象天文,谶纬学说,那是真的能够引发天下大动的。
因为大家都在有些时候愿意相信这些东西,皇帝相信,比如赵匡胤自己;皇室宗亲、勋贵朝臣,也都相信;天下的百姓们,也同样相信。
这都是因为星象谶纬,很多时候确实有点道理……比如说判断出来哪哪什么时候可能要爆发洪水旱灾之类的,比如说古往今来那么多传得神乎其神的例子……
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谁也不能证明这玩意儿就真的没有用、就真的绝对虚假啊!
对于皇帝而言,可能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天子身份何等尊贵,这种事情那完全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
至于说隋炀帝当时为什么要正式禁毁谶纬学说……那倒不是因为他不相信,而是因为这种东西放在天下、放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了。
当时隋朝的百姓们本来就对朝廷深恶痛绝,恨不得明天起来朝廷就完蛋,也有人已经积极踊跃地投身到了推翻朝廷的活动中了;但是还有更多的百姓,其实是没有直接去推翻的,他们可能选择唾骂、逃走、不交赋税等等方法,但还真没有直接加入到那些队伍中去。
但他们能不能加入呢?当然能。
这些人距离加入那些直接和朝廷作战的队伍,可能差的就是一个鼓动他们的人——要是这时候,有人用着谶纬学说来说服这些百姓,他们很可能就跟着走了!
这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那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隋炀帝要禁绝谶纬。
不过事实上,自从魏晋以来,朝廷就不鼓励甚至压制民间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了,杀伤力实在太大。
但也正是因此,如果那个数百年后的元朝末年,这个刘伯温真的极为擅长谶纬星象方面的东西的话……那此人的天赋,此人的运道……
作为谋臣,虽然看起来好像在开国打天下期间不如武将重要,但是任何一个真的自己打过天下的人都知道,一个顶尖的谋臣,其作用和影响力到底能够有多大。
大到,甚至可能能够比得上好些个不那么顶尖的将领。
当然,这种“顶尖”谋臣的含义也并不明确,可能这个谋臣就是非常擅长作战方面的事宜,不论是战术策略、战局规划,还是粮草后勤、物资保障等等,都能拿出个最好的章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这就是顶尖谋臣的一种表现。
当然,也有的是在作战方面没有那么精深,但是在政权巩固、治理地方、乃至各种星象天文等等方面非常优秀的。
但不论是哪一种,不论这个顶尖谋臣在哪一方面最为出色,此人如果能够算得上顶尖这个行列,那么除了最出色的那一方面外,剩下的部分就算不是最顶尖,也绝对不差——要是其他方面太过拖后腿,那就真的不能算是顶尖谋臣了。
而此人,显然确实在多方面都非常出色,但最特别的,还是这个“象纬之学”。
天象,星象和经纬,一向都是最神秘、最玄奥、但又和王朝统治关系极为密切的存在。
因为其代表了上天的示意——这可不是单纯的什么借着上天的名义来干什么事情,象纬之学精通的人,是真的能够通过对天象的解读和分析,来做到对一些人、事、行为以及天气等方面的预测的。
如果刘伯温此人,真的以精通象纬之学而闻名天下、记载于史册,那至少能够证明,他确实能够通过这方面的能力来预测判断出不少情况来,且确实正确。
这——可就是真真了不得了!
刘秀本人就对象纬、符谶之类的非常相信,且非常重视,早年他以符谶起家,虽然也有着打着通过符谶来增加自己的正统性、加强自己身上的天命光环的想法,但却也不只是如此。
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确实是真的相信这些东西的。
而在他建立大汉之后,他就开始校订校定天下的图谶来规范图谶之学,修订官方图谶。
这里面当然有大量的因素在于政治需求——自从西汉末年以来,谶纬、象纬之学就相当流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了,想要扭转倒不如继承下来,然后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法度,把这个谶纬规范化,使其更加有利于皇帝本身;
同时,刘秀当年起家也是和谶纬密切相关,既然当年凭借这样的东西起家,那么现在他既然真的夺取了天下,那就更加不能不承认。他必须承认,并且还要强烈鼓吹。
最后就是,通过这种谶纬,还能够在政治上进行一系列操作,打击那些和自己政见不合的人……
总之,政治方面的好处确实多多,刘秀也有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但,还是那句话,他本人其实也还是挺有几分相信的。
也因此,对于刘伯温此人,刘秀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
但是也有一部分皇帝对谶纬没有那么在乎——当然不是完全不在乎,牵扯到天象星象之类的东西,没有皇帝能够真的不在乎。
“当年玄武门一事,就也和天象有些关联……”赵匡胤感慨,也对刘伯温这人有点好奇,“自从隋朝末年,隋炀帝正式禁毁后,谶纬相关的典籍就大量散失了,大宋如今都没有太多相关的书籍,更遑论明朝,这刘伯温若果真在这方面大有能为,那这人的就真是天赋过人啊!”
玄武门那件事情,根子上当然不是什么天象谶纬,而是权力争斗,是政治集团之间为了夺取利益的斗争;但问题在于,直接引爆玄武门之变的,也确实有些天象的因素——太白经天,一年短时间内连续三次……
这真的由不得人不重视,也由不得人心里面不产生各种想法。
最终,这个直接的导火索,直接点燃了积攒多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星象天文,谶纬学说,那是真的能够引发天下大动的。
因为大家都在有些时候愿意相信这些东西,皇帝相信,比如赵匡胤自己;皇室宗亲、勋贵朝臣,也都相信;天下的百姓们,也同样相信。
这都是因为星象谶纬,很多时候确实有点道理……比如说判断出来哪哪什么时候可能要爆发洪水旱灾之类的,比如说古往今来那么多传得神乎其神的例子……
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谁也不能证明这玩意儿就真的没有用、就真的绝对虚假啊!
对于皇帝而言,可能这一点才是最致命的——天子身份何等尊贵,这种事情那完全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
至于说隋炀帝当时为什么要正式禁毁谶纬学说……那倒不是因为他不相信,而是因为这种东西放在天下、放在民间,影响力太大了。
当时隋朝的百姓们本来就对朝廷深恶痛绝,恨不得明天起来朝廷就完蛋,也有人已经积极踊跃地投身到了推翻朝廷的活动中了;但是还有更多的百姓,其实是没有直接去推翻的,他们可能选择唾骂、逃走、不交赋税等等方法,但还真没有直接加入到那些队伍中去。
但他们能不能加入呢?当然能。
这些人距离加入那些直接和朝廷作战的队伍,可能差的就是一个鼓动他们的人——要是这时候,有人用着谶纬学说来说服这些百姓,他们很可能就跟着走了!
这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那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隋炀帝要禁绝谶纬。
不过事实上,自从魏晋以来,朝廷就不鼓励甚至压制民间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了,杀伤力实在太大。
但也正是因此,如果那个数百年后的元朝末年,这个刘伯温真的极为擅长谶纬星象方面的东西的话……那此人的天赋,此人的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