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最强工具人出征,寸草不生 > 第671章 村霸(25)

快穿:最强工具人出征,寸草不生 第671章 村霸(25)

    话未说完,陈天明猛地将手中笔倒转,用笔顶敲击桌面:

    “怕什么?”

    他拉开抽屉,翻出一叠票据甩在桌上:

    “材料采购单、施工日志,都按高标准做的假账,他们查不出来!”

    “到时候就说洪水超过设计标准,天灾人祸,谁能预料?”

    吴老大盯着那沓精心伪造的文件,一脸奉承之色:

    “好,还得是你,应对这类事情真是有经验。”

    陈天明站起身来,走到吴老大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吴,现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咱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只要我们结成攻守同盟,咬死了不松口,没人能把咱们怎么样!”

    说着,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街道,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再说了,我在市里也有人脉,没那么容易出事。”

    看着陈天明胸有成竹的样子,吴老大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第二天,两人都被带走调查。

    审讯室里,陈天明双手一摊,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

    “你们说桥是豆腐渣?证据呢?”

    “我们是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谁能料到会遭遇百年难见的洪水,这能怪我们施工的问题吗?”

    “要找也得找设计院吧,他们出的图纸。”

    另一间屋子,吴老大扯着嗓子嚷嚷:

    “冤枉,真是冤枉。”

    “我们都是按流程走的,现在桥塌了,这就是天灾!”

    “换谁来建都一样,这桥都会塌,只不过我们倒霉,恰巧碰上罢了。”

    两人都责任推的干干净净,反正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吴老二和陈天明老婆四处走动关系,试图影响调查结果。

    连日来,特别调查组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组长权衡一番利弊后,打算将调查重拿轻放。

    千机洞察到他的意图后,赶紧转告华清。

    华清早就悄悄准备了建筑公司阴阳合同的复印件、虚开发票复印件、吴老大账本原件等证据。

    这些东西本打算留作后手,此刻却成了破局关键。

    他带着这些证据找到了当地电视台记者小沈。

    小沈看他提供的料很猛,当即拍胸脯表示,一定会制成特别节目播出。

    然而,到了下午,华清便接到小沈略带无奈的电话:

    “田叔,台长说这新闻涉及地方政府形象,不让播……”

    华清听后很是失望:

    “明白,感谢你的付出。”

    华清左思右想之下,去找了外地电视台。

    新桥刚建成还未正式投入使用就倒塌,这件事本来就很奇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关注度。

    外地电视台的记者见华清又提供了一些猛料,自然愿意报道这条新闻。

    他们跟着华清回到幸福村,拍了几组镜头,第二天晚上,便报道了这则新闻,并配上话外音:

    “根据田姓村民提供的线索,这座耗资24万元的‘幸福桥’实际造价仅9万元。”

    “幸福村村民共筹集19万元,有10万进了前村长吴老大的腰包。”

    “吴老大还拿着建筑公司给他开出的24万发票,要求村委会支付他‘垫付’的5万元。”

    “钢筋直径不足标准的三分之一,混凝土水泥含量低于40%……”

    镜头扫过围在断桥边的村民,有人举着写满“还我血汗钱”的纸牌,有人蹲在地上抹眼泪。

    新闻一经播出,瞬间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舆论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人们义愤填膺,纷纷谴责如此无耻的贪腐行为:

    “这可是村民们的血汗钱啊,竟被如此明目张胆地贪污,必须严惩!”

    “豆腐渣工程危害太大,这是拿村民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这还是人吗?村民筹了19万,村长却把10万装进自己口袋,还贪得无厌,居然还要问村子里再要5万。”

    “小蝇巨念,必须严惩。”

    建筑行业内专业人士也纷纷发声,对这种偷工减料、伪造文件的行为表示震惊与愤怒。

    某知名建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说:

    “建筑质量关乎国计民生,这样毫无底线的操作,不仅破坏了行业声誉,更是严重威胁公共安全。”

    “必须彻查到底,还建筑行业一片净土。”

    从业者们热烈讨论,呼吁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监督机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社会各界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民众诉求下,本来马虎了事的特别调查组只好打起精神,准备彻查此事,不敢再敷衍了之。

    组长还派专人联系了华清,让他有相关证据尽快提交给调查组。

    吴老三看到华清这些大出风头,气得直咬牙。

    本来吴家兄弟得到消息,吴老大很快就会放出来了。

    电视节目一经播出,面对社会舆论压力,调查组态度立马来了一个大转弯。

    秋日正午的阳光斜斜切进农家乐,晒得院角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青石板上缩成一团。

    新建的桥塌了,进出村不方便,农家乐的生意大受影响,不似以前那么热闹。

    灶间飘出的炖肉香混着柴火味,华清正往砂锅里添桂皮。

    忽然听见前院传来桌椅翻倒的“吱呀”声时,手里的铁勺磕在锅沿上,溅起几点油星。

    “田老狗!给我死出来。”吴老三的骂声带着狠劲,混着鞋底碾过落叶的“沙沙”响。

    华清听到声音后,皱起眉头,解下围裙往灶台边一搭。

    跨出厨房时,他看见吴老三站在院子中央,身后四五个小弟攥着木棍,袖口露出青黑的纹身。

    吴老三今儿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腰间别着个鼓囊囊的帆布包,右手正从里头往外掏东西。

    不一会儿,金属枪管在秋阳下晃出冷光的瞬间,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华清。

    这一幕吓得无论是食客还是员工,都大气不敢喘一声。

    吴老三晃了晃手中的“众生平等器”,撞针在枪管里发出细碎的“咔嗒”声:

    “老东西,认识这是什么东西不?”

    “你最近上蹿下跳闹的很欢吗?”

    “还闹不闹了?给爷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