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执戟战红楼 > 第460章 荀氏有喜 中秋将至

执戟战红楼 第460章 荀氏有喜 中秋将至

    进入八月,神京城的天气越发的热,让人有气无力,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八月初八 未时不到

    勤政殿内,高大宽阔的宫殿内,时不时有穿堂风从殿门穿过,

    一身淡蓝色锦绸团龙常服的杨起坐在御案后的龙椅上,

    相隔五步,左右两边的持羽扇的掌扇宫女,有序的给正在批阅奏书的圣上扇着风。

    杨起一个时辰前,就在殿内批阅奏书,做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是杨起登基以来的长期目标,

    “你们真是闲的?”杨起看了一眼面前,这份奏书,没有什么实际的有价值内容,就是在吹捧他这个皇帝,为他歌功颂德,说他杨起是千古圣君,比肩尧舜云云………

    好话谁都爱听,杨起也是人,自然不例外,不过,他很清醒,并不是谁吹捧几句就美的找不着北。

    杨起双眼一凝,一扫奏书左下角的落款处,御史台费幽御史几个字映入眼帘。

    “哼!来人!”

    随着杨起一声“哼!来人!”,殿外值守的小太监立刻小跑着进殿,躬身行礼,低着头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杨起将手中那封满是阿谀之词的奏书狠狠一甩,怒道:“传朕旨意,宣御史台费幽即刻进宫,朕要好好问问他,这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小太监不敢怠慢,忙不迭地领命而去。不多时,费幽便匆匆赶到了勤政殿。他一进殿,便伏地叩拜:“陛下,臣费幽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起冷哼一声,指了指地上的奏书,说道:“费幽,你自己看看你写的这奏书,全是些无用的吹捧之词,朕要你这御史何用?

    朕设立御史台,是让你们监督百官、直言进谏,为朕分忧解难,可不是让你们在这里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

    费幽听了,心中一凛,额头冷汗直下,连忙说道:“陛下息怒,臣一时糊涂,只想着赞颂陛下的圣明,却忘了身为御史的职责,还望陛下恕罪。”

    杨起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说道:“朕念你初犯,罚奉一月,杖三十,但你要记住,今后若再让朕看到这样的奏书,休怪朕无情!”

    费幽忙不迭地磕头谢恩:“谢陛下隆恩,臣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恪尽职守,为陛下尽忠效力!”

    杨起摆了摆手,说道:“下去领罚吧!”

    说完,拿起御案上冰镇过的酸梅汤,大大的喝了一口。

    费幽脸上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恭敬的躬身行礼,“臣遵旨!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恩!~”杨起头也没有抬,挤出一个鼻音。

    费幽苦着脸,慢慢的离开了勤政殿,慢慢的向禁军羽林卫的值衙走去。

    借他费幽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违抗杨起的旨意,只能乖乖的去羽林卫领罚。

    “好了,你们下值吧!朕乏了!想眯一会儿!”杨起有些懒散的说。

    两名掌扇侍女悄悄的对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对着杨起行了礼,齐声,“奴婢告退!”

    两名宫女手持长柄羽扇,优雅的走下御阶,将长柄羽扇放到合适的角落,才从侧门离开勤政殿。

    与此同时,在翠柳宫,淑妃荀悦正于园中的小径上缓缓散步。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园中的花朵争奇斗艳,散发着阵阵芬芳,可荀悦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宫装,发髻高挽,步摇轻晃,本是一副绝美动人的模样,此刻却眉头微蹙,脸色略显苍白。

    走着走着,她突然觉得一阵恶心涌上心头,连忙用手帕捂住嘴,身子也微微颤抖起来。

    贴身丫鬟灵秀眼尖,立刻察觉到了淑妃的异样,急忙上前扶住她,

    关切地问道:“娘娘,您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荀悦无力地摆了摆手,勉强说道:“我……我只是有些头晕,许是这天气太热了。”

    话虽如此,可她的手却紧紧地抓着灵秀的胳膊,显然是难受至极。

    翠柳宫的管事太监福顺也赶忙跑了过来,他眯着一双小眼睛,满脸堆笑地说道:“娘娘,您可得保重身子啊。

    这大热天的,要不还是回殿里歇着吧,别在这园子里受着暑气了。”说着,便伸手去搀扶荀悦。

    荀悦点了点头,在灵秀和福顺的搀扶下,缓缓往殿内走去。

    刚一进殿,荀悦便忍不住弯下腰,干呕起来。灵秀心疼地轻拍着她的后背,焦急地说道:“娘娘,这可不行,

    得赶紧请个御医来瞧瞧。”荀悦虚弱地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说:“那就快去吧,看看我到底是怎么了。”

    福顺一听,立刻应道:“娘娘放心,奴才这就去太医院请御医。”说完,他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

    灵秀扶着荀悦在榻上坐下,又赶忙倒了一杯温水,递到她嘴边,轻声说道:“娘娘,先喝口水润润嗓子。”

    荀悦接过水杯,抿了一口,感觉稍微好了一些。她靠在榻上,闭上眼睛,心中暗自担忧: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不会是染上了什么重病吧?

    没过多久,福顺便带着御医张太医匆匆赶了回来。

    张太医年逾五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医术在太医院也是出了名的精湛。

    他一进殿,便向荀悦行礼道:“微臣参见淑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荀悦微微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张太医,快帮本宫看看,本宫这是怎么了?”

    张太医连忙走上前,坐在榻边,伸出手为荀悦把脉。

    他神情专注,仔细地感受着荀悦脉搏的跳动,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

    灵秀和福顺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过了好一会儿,张太医才收回手,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的神情,

    说道:“恭喜淑妃娘娘,贺喜淑妃娘娘!娘娘这是有喜了,已经有月余了。”

    “有喜了?”荀悦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双手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肚子。

    她不敢置信地问道:“张太医,你可确定?你可别拿本宫寻开心!”

    张太医连忙躬身说道:“娘娘,微臣行医数十年,是不会出错的。

    娘娘脉象滑而有力,正是有喜之象。”

    灵秀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娘娘有喜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福顺也连忙凑上前,满脸堆笑地说道:“恭喜娘娘,这可是咱们翠柳宫的大喜事啊!

    等会儿奴才就去好好操办一番,给娘娘好好庆祝庆祝。”

    荀悦心中满是喜悦,但同时也有些担忧,她问道:“张太医,那本宫需要注意些什么?”

    张太医恭敬地回道:“娘娘,从今日开始,要多注意休息,不可过于劳累。

    饮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多吃些清淡滋补的食物。

    微臣这就去开几副安胎的药方,娘娘按时服用便是!”

    荀悦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有劳张太医了。”张太医告退后,灵秀和福顺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福顺眼珠子一转,心中便有了主意。他心想:这淑妃娘娘有喜了,可是个天大的功劳。

    要是能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干爹戴权,那干爹肯定会对自己另眼相看的。

    于是,他连忙对灵秀说道:“灵秀妹子,这里就辛苦你照顾娘娘了,我还有些要紧的事要去办。”

    灵秀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能有什么要紧事?这可是娘娘有喜的大事,你可别乱跑。”

    福顺赔笑着说道:“妹子,你放心,我这是去办一件对娘娘有好处的事。

    等我回来,再和你细说。”说完,他便匆匆离开了翠柳宫。

    福顺一路小跑,来到了司礼监。此时,戴权正坐在屋内喝茶,看到福顺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便皱了皱眉头,说道:“小顺子,你这是怎么了?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福顺连忙跪在地上,兴奋地说道:“干爹,大喜啊!淑妃娘娘有喜了!”

    戴权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猛地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可别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福顺连忙说道:“干爹,千真万确。是张太医亲自诊断的,娘娘的确是有喜了。”

    戴权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淑妃有喜,可是个大好的机会。

    要是能让这孩子顺利出生,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肯定会更加稳固。

    他拍了拍福顺的肩膀,说道:“这件事你办得漂亮。你先回去好好照顾淑妃娘娘,

    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我汇报。”福顺连忙点头道:“是,干爹。我这就回去,一定把娘娘照顾得妥妥当当的。”说完,他便退了出去。

    回到翠柳宫后,福顺将自己去见戴权的事情告诉了灵秀。

    灵秀听后,心中有些不满,说道:“你怎么能擅自去告诉戴权公公呢?

    这可是娘娘的事情,万一出了什么差错,可怎么办?”

    福顺笑着说道:“灵秀妹子,你这就不懂了。我干爹在宫中权势滔天,要是能得到他的照顾,

    娘娘和腹中的孩子肯定会平平安安的。而且,我也是为了咱们翠柳宫好啊!”

    灵秀虽然心中还是有些疑虑,但也觉得福顺说得有些道理。

    她叹了口气,说道:“希望你说得没错吧。咱们还是先好好照顾娘娘要紧。”

    接下来的日子里,翠柳宫上下都忙碌了起来。

    福顺按照戴权的吩咐,从各处搜罗了许多珍贵的补品和安胎的药材,送到了淑妃的宫中。

    灵秀则日夜守在淑妃身边,精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荀悦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她每天都会轻抚着自己的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心中暗自期待着这个孩子的到来,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出生,成为自己在这深宫中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