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之金钱系统 第373章 雅思
成绩单的喜悦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沈伊沐的整个世界。父母的朋友圈里,她的高分截图被配上了“女儿争气”的赞语;宿舍群里,姐妹们发来的祝贺表情包几乎刷了屏。一时间,沈伊沐成了亲友圈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成功的范本。
然而,喧嚣过后,是更为现实的思考。雅思上岸,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留学申请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第二天清晨,沈伊沐没有睡懒觉。她比闹钟起得还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正好落在她的书桌上。那本厚厚的《雅思真题》旁边,现在多了一本崭新的《留学申请全攻略》。她翻开书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味道让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又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战役;陌生的是,这场战役的规则,远比雅思复杂得多。
选校、文书、推荐信、实习、科研……每一个词都像是一座需要翻越的山峰。沈伊沐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沈伊沐的留学申请之路”。
她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她打开电脑,创建了一个名为“dream School”的文件夹。她不再是那个只看校园宣传片和旅游照片的小女孩了。她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一样,登录各个大学的官网,逐字逐句地阅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申请要求和录取数据。她将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成Excel表格,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冲刺、匹配和保底三个梯度。
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沈伊沐却乐在其中。她仿佛是一个探险家,在绘制属于自己的藏宝图。每一个专业的介绍,每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都让她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具体的想象。她不再是模糊地向往“国外”,而是清晰地知道,她想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媒体与传播学系,她想师从那位在数字新闻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
目标明确后,最艰难的部分来了——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这不仅仅是一篇自我介绍,更是她过去二十年人生的浓缩,是她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独特性和潜力的唯一机会。沈伊沐盯着空白的word文档,第一次感到了比备考雅思时更深的无力感。
我该写什么?”她喃喃自语。写自己如何努力学习?写自己参加过的社团活动?这些似乎都太普通了,无法让她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她陷入了瓶颈。连续几天,她都只是在文档里敲下几行字,又迅速删掉。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雅思写作的初期,有满腹的话,却不知如何组织成有逻辑、有说服力的文字。
一天下午,她感到心烦意乱,决定出去走走。她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里,不知不觉来到了那个她曾度过无数个备考日夜的图书馆。她走上二楼,找到了那个靠窗的老位置。阳光依旧,桌椅依旧,只是坐在这里的人,心境已经完全不同。
她忽然想起了那个暑假。她想起了第一次听力模拟考的挫败,想起了被口语考官问得哑口无言的尴尬,想起了无数次在深夜里,对着满篇红叉的阅读题感到绝望。但她也想起了,自己是如何把一本剑桥雅思真题集翻得起了毛边,是如何把口语话题库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是如何在崩溃大哭后,擦干眼泪,继续拿起笔。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
她的个人陈述,不就应该写这个故事吗?不是罗列成就,而是展现成长。她要写的,不是她有多优秀,而是她为了变得优秀,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她要告诉招生官,那个在图书馆里和雅思死磕的女孩,所拥有的坚韧、自律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她未来能够胜任高难度研究生学习的最好证明。
灵感如泉涌。她飞奔回宿舍,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她写道:“我的雅思备考之旅,与其说是一场语言考试的准备,不如说是一次自我重塑的修行。它教会我,任何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都可以被分解为每日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能力,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跌倒后,总有爬起来的勇气和力量……”
她写下了备考时的细节,写下了那个陪伴她的马克杯,写下了窗外从蝉鸣到寂静的夏夜,写下了查分那一刻的百感交集。她把这段经历与她申请的传媒专业联系起来,阐述了这种坚韧和沟通能力对于未来从事媒体工作的重要性。
文字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她把自己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纸上。
初稿完成后,她没有急着提交。她找到了学校的留学指导老师,也联系了在国外留学的学长学姐,一遍遍地请教,一遍遍地修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她都反复推敲。这个过程,又像回到了雅思写作的精雕细琢,只是这一次,她打磨的不是一篇应试文章,而是自己的未来。
当最终版的个人陈述定稿时,沈伊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看着屏幕上那篇凝聚了她心血和思考的文章,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她知道,申请之路依然漫长,还会有无数的等待和不确定。但她不再焦虑,也不再迷茫。因为雅思的那个夏天,已经给了她最宝贵的财富——一种面对任何挑战时,都从容不迫的底气。
她合上笔记本,将它和雅思成绩单一起,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抽屉里。那里,收藏着她的过去,也孕育着她的未来。
窗外的世界,秋意渐浓。对于沈伊沐而言,一个热烈的夏天已经过去,但一个更加广阔和精彩的季节,正等待着她去开启。她的人生航船,已经修整完毕,正准备扬帆起航,驶向那片名为“梦想”的星辰大海。
然而,喧嚣过后,是更为现实的思考。雅思上岸,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留学申请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第二天清晨,沈伊沐没有睡懒觉。她比闹钟起得还早,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正好落在她的书桌上。那本厚厚的《雅思真题》旁边,现在多了一本崭新的《留学申请全攻略》。她翻开书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味道让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又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战役;陌生的是,这场战役的规则,远比雅思复杂得多。
选校、文书、推荐信、实习、科研……每一个词都像是一座需要翻越的山峰。沈伊沐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沈伊沐的留学申请之路”。
她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她打开电脑,创建了一个名为“dream School”的文件夹。她不再是那个只看校园宣传片和旅游照片的小女孩了。她开始像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一样,登录各个大学的官网,逐字逐句地阅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申请要求和录取数据。她将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成Excel表格,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冲刺、匹配和保底三个梯度。
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沈伊沐却乐在其中。她仿佛是一个探险家,在绘制属于自己的藏宝图。每一个专业的介绍,每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都让她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具体的想象。她不再是模糊地向往“国外”,而是清晰地知道,她想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媒体与传播学系,她想师从那位在数字新闻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
目标明确后,最艰难的部分来了——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这不仅仅是一篇自我介绍,更是她过去二十年人生的浓缩,是她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独特性和潜力的唯一机会。沈伊沐盯着空白的word文档,第一次感到了比备考雅思时更深的无力感。
我该写什么?”她喃喃自语。写自己如何努力学习?写自己参加过的社团活动?这些似乎都太普通了,无法让她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她陷入了瓶颈。连续几天,她都只是在文档里敲下几行字,又迅速删掉。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雅思写作的初期,有满腹的话,却不知如何组织成有逻辑、有说服力的文字。
一天下午,她感到心烦意乱,决定出去走走。她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里,不知不觉来到了那个她曾度过无数个备考日夜的图书馆。她走上二楼,找到了那个靠窗的老位置。阳光依旧,桌椅依旧,只是坐在这里的人,心境已经完全不同。
她忽然想起了那个暑假。她想起了第一次听力模拟考的挫败,想起了被口语考官问得哑口无言的尴尬,想起了无数次在深夜里,对着满篇红叉的阅读题感到绝望。但她也想起了,自己是如何把一本剑桥雅思真题集翻得起了毛边,是如何把口语话题库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是如何在崩溃大哭后,擦干眼泪,继续拿起笔。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
她的个人陈述,不就应该写这个故事吗?不是罗列成就,而是展现成长。她要写的,不是她有多优秀,而是她为了变得优秀,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她要告诉招生官,那个在图书馆里和雅思死磕的女孩,所拥有的坚韧、自律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她未来能够胜任高难度研究生学习的最好证明。
灵感如泉涌。她飞奔回宿舍,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她写道:“我的雅思备考之旅,与其说是一场语言考试的准备,不如说是一次自我重塑的修行。它教会我,任何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都可以被分解为每日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能力,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在跌倒后,总有爬起来的勇气和力量……”
她写下了备考时的细节,写下了那个陪伴她的马克杯,写下了窗外从蝉鸣到寂静的夏夜,写下了查分那一刻的百感交集。她把这段经历与她申请的传媒专业联系起来,阐述了这种坚韧和沟通能力对于未来从事媒体工作的重要性。
文字不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她把自己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纸上。
初稿完成后,她没有急着提交。她找到了学校的留学指导老师,也联系了在国外留学的学长学姐,一遍遍地请教,一遍遍地修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她都反复推敲。这个过程,又像回到了雅思写作的精雕细琢,只是这一次,她打磨的不是一篇应试文章,而是自己的未来。
当最终版的个人陈述定稿时,沈伊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看着屏幕上那篇凝聚了她心血和思考的文章,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她知道,申请之路依然漫长,还会有无数的等待和不确定。但她不再焦虑,也不再迷茫。因为雅思的那个夏天,已经给了她最宝贵的财富——一种面对任何挑战时,都从容不迫的底气。
她合上笔记本,将它和雅思成绩单一起,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抽屉里。那里,收藏着她的过去,也孕育着她的未来。
窗外的世界,秋意渐浓。对于沈伊沐而言,一个热烈的夏天已经过去,但一个更加广阔和精彩的季节,正等待着她去开启。她的人生航船,已经修整完毕,正准备扬帆起航,驶向那片名为“梦想”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