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爱沦陷!封总,常小姐已离职 第388章 替罪羊
弹幕冷清到常瑶都不好再说下去:“你们是不是不喜欢耳机?那我就不介绍了。”
她摇晃着脑袋觉得很奇怪,她觉得他们应该会喜欢这款耳机的,不论从外观,还是质量上不输大牌,最重要价格可以。
常瑶开始训练机器人,这时候弹幕热闹起来(宁宁,你快看后台。)
机器人检测到屏幕信息,手动操作点开后台,常瑶见屏幕暗了,下意识抬头,看到后台购买增长的数据。
她很是惊讶:“你们一言不发,我还以为你们不喜欢。”
(宁宁,你推荐的产品我们肯定会支持,之前人工耳蜗的事,是我们没有站在你这边,这次肯定不会了。)
一个做慈善不求回报那么好的人,被欺负的那么惨,这件事是他们不对。
常瑶看着弹幕上的字很是感动:“谢谢你们的支持。”
耳机直接卖脱销,订单都排到年尾了,这件事直接冲上热搜,狠狠打了同行的脸。
在他们还想着化包装把价格抬上去的时候,常瑶把质量和外观直接拉满,让他们无处超越。
常瑶接到记者访谈电话热线,她们约好时间,到家里采访。
记者带着同事走进别墅,被院中的绿化惊到了,还以为有钱人的院子都是花,没想到这里全是绿叶。
这看着倒是很清新脱俗,绿色总是会给人一种好心情的错觉,工作的烦闷都能一扫而空。
常瑶走出来迎接他们:“请进。”
同事先进客厅摆好仪器,记者走进去看到封总穿着居家服坐在沙发上。
记者忍不住跟常瑶说:“我能同时采访你们吗?”
“应该不行,她不太喜欢在镜头前露脸。”
“哦,那好吧,你准备一下,觉得oK,我们就开始。”
常瑶回房间补了下妆,坐在沙发上朝她点头,记者笑着说:“不用紧张,我们就像朋友那样聊聊天。”
常瑶深呼吸,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记者觉得她状态可以,朝操控仪器的同事点头。
摄像头打开正式录制,记者体态从容的说:“常女士,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去做慈善产品,从盲人儿童导盲器到现在人工耳蜗,做的很不错。”
“早前是慈善中介所的人找到我,跟我说明这些后天失明儿童的情况,我觉得我有能力,所以选择去做这件事。”
“对比导盲器,人工耳蜗从上架到下架挺让人遗憾的。”记者觉得这中间发生的事肯定是个爆点,所以特地引导她说出来。
常瑶正好借此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她面对镜头:“起初研发人工耳蜗,我只是想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让他们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很可惜被行业谋取暴利的人,破坏掉这份单纯的美好,我把产品下架,只是不想再赚黑心钱,并不是这场仗打输了。”
常瑶眼神直接穿过镜头,看向背后的人:“我知道我说这些会打破行规,但是你拿着我们工厂的产品,替换成进口产品,按照高价售卖出去,这种生意只是一时的,不会长久。”
记者根据她说的内容深入挖掘,查出了白曜,她带着记者去围堵白曜,采访白曜关于人工耳蜗这件事。
白曜没想到这件事过去那么久,还是被翻出来,脸色很不好的吼着记者:“你们有完没完,你们再围在这里,我就报警了。”
记者丝毫没被他的话恐吓到,反而把他这副嘴脸直接发到网上。
一时间白曜成为众矢之的,刚开始只有常瑶的粉丝抱怨,但白曜手眼通天,很快就把这件事压下来。
这次事件由记者发布出去,他激起全民怒火,直接全部跑到白曜工作的医院官网骂。
有些闲着的人直接去医院门口骂,这下把院长给炸出来。
院长安抚他们:“我们不清楚白曜在外面干的事,等我问清楚,一定给大家个交代。”
“你是院长,你能不知道白曜做的那些肮脏事。”
“本来残疾人在社会上就属于弱势群体,你们还赚这些人的钱,你们简直丧心病狂。”
院长听着他们越骂越难听,脸色越发难看,保安站出来:“你们别拦在这里,我报警了。”
“你倒是报警啊,让警察来好好查查你们这所医院到底正不正规,竟然纵容员工做出这种事。”
院长一张老脸被骂的血色僵住,保安都有些听不下去,伸手赶人。
“赶紧走,别杵在这里影响我们。”
院长走进白曜办公室沉着脸说:“事情败露了,怎么办?”
白曜烦躁的说:“你问我怎么办,我哪知道怎么办。”
院长不满意他的态度:“起初是你非要干这件事,你得想办法解决。”
白曜瞪眼吼他:“说的好像你没赚那样,钱不是照样进你口袋。”
院长瞪大眼睛,一副撑不住要背过气去的样子,不停喘着粗气。
白曜见他这样,怕他出事,给他倒杯水。
“院长,你先别急,我不是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件事,你现在突然来找我要个结果,我去哪里给你找结果?”
院长喝口水,顺气许多:“你尽快解决好这件事,我不希望因为你影响到医院。”
白曜听他的意思,这是要弃车保帅,不想想前些年医院半死不活,全靠他干这些赚外快,才让医院起死回生,要说最该离开的应该是院长。
他眼神冷冽:“你认为那些人会让我离开医院吗?我手里捏着他们把柄。”
院长看着他脸色发白,明白他什么意思,院长转身离开办公室。
舆论压力还在发酵,医院原本的病人要求转院,整个医院工作人员都比看病的多。
院长让大家回去休息,院长看着空荡的医院,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回到办公室联系记者,在医院召开记者发布会,他面向镜头承认:“近日网上传闻,我们医院用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代替进口产品,这件事是我安排,白曜根本不知情 。”
记者深入挖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摇晃着脑袋觉得很奇怪,她觉得他们应该会喜欢这款耳机的,不论从外观,还是质量上不输大牌,最重要价格可以。
常瑶开始训练机器人,这时候弹幕热闹起来(宁宁,你快看后台。)
机器人检测到屏幕信息,手动操作点开后台,常瑶见屏幕暗了,下意识抬头,看到后台购买增长的数据。
她很是惊讶:“你们一言不发,我还以为你们不喜欢。”
(宁宁,你推荐的产品我们肯定会支持,之前人工耳蜗的事,是我们没有站在你这边,这次肯定不会了。)
一个做慈善不求回报那么好的人,被欺负的那么惨,这件事是他们不对。
常瑶看着弹幕上的字很是感动:“谢谢你们的支持。”
耳机直接卖脱销,订单都排到年尾了,这件事直接冲上热搜,狠狠打了同行的脸。
在他们还想着化包装把价格抬上去的时候,常瑶把质量和外观直接拉满,让他们无处超越。
常瑶接到记者访谈电话热线,她们约好时间,到家里采访。
记者带着同事走进别墅,被院中的绿化惊到了,还以为有钱人的院子都是花,没想到这里全是绿叶。
这看着倒是很清新脱俗,绿色总是会给人一种好心情的错觉,工作的烦闷都能一扫而空。
常瑶走出来迎接他们:“请进。”
同事先进客厅摆好仪器,记者走进去看到封总穿着居家服坐在沙发上。
记者忍不住跟常瑶说:“我能同时采访你们吗?”
“应该不行,她不太喜欢在镜头前露脸。”
“哦,那好吧,你准备一下,觉得oK,我们就开始。”
常瑶回房间补了下妆,坐在沙发上朝她点头,记者笑着说:“不用紧张,我们就像朋友那样聊聊天。”
常瑶深呼吸,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记者觉得她状态可以,朝操控仪器的同事点头。
摄像头打开正式录制,记者体态从容的说:“常女士,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去做慈善产品,从盲人儿童导盲器到现在人工耳蜗,做的很不错。”
“早前是慈善中介所的人找到我,跟我说明这些后天失明儿童的情况,我觉得我有能力,所以选择去做这件事。”
“对比导盲器,人工耳蜗从上架到下架挺让人遗憾的。”记者觉得这中间发生的事肯定是个爆点,所以特地引导她说出来。
常瑶正好借此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她面对镜头:“起初研发人工耳蜗,我只是想帮助有困难的家庭,让他们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
很可惜被行业谋取暴利的人,破坏掉这份单纯的美好,我把产品下架,只是不想再赚黑心钱,并不是这场仗打输了。”
常瑶眼神直接穿过镜头,看向背后的人:“我知道我说这些会打破行规,但是你拿着我们工厂的产品,替换成进口产品,按照高价售卖出去,这种生意只是一时的,不会长久。”
记者根据她说的内容深入挖掘,查出了白曜,她带着记者去围堵白曜,采访白曜关于人工耳蜗这件事。
白曜没想到这件事过去那么久,还是被翻出来,脸色很不好的吼着记者:“你们有完没完,你们再围在这里,我就报警了。”
记者丝毫没被他的话恐吓到,反而把他这副嘴脸直接发到网上。
一时间白曜成为众矢之的,刚开始只有常瑶的粉丝抱怨,但白曜手眼通天,很快就把这件事压下来。
这次事件由记者发布出去,他激起全民怒火,直接全部跑到白曜工作的医院官网骂。
有些闲着的人直接去医院门口骂,这下把院长给炸出来。
院长安抚他们:“我们不清楚白曜在外面干的事,等我问清楚,一定给大家个交代。”
“你是院长,你能不知道白曜做的那些肮脏事。”
“本来残疾人在社会上就属于弱势群体,你们还赚这些人的钱,你们简直丧心病狂。”
院长听着他们越骂越难听,脸色越发难看,保安站出来:“你们别拦在这里,我报警了。”
“你倒是报警啊,让警察来好好查查你们这所医院到底正不正规,竟然纵容员工做出这种事。”
院长一张老脸被骂的血色僵住,保安都有些听不下去,伸手赶人。
“赶紧走,别杵在这里影响我们。”
院长走进白曜办公室沉着脸说:“事情败露了,怎么办?”
白曜烦躁的说:“你问我怎么办,我哪知道怎么办。”
院长不满意他的态度:“起初是你非要干这件事,你得想办法解决。”
白曜瞪眼吼他:“说的好像你没赚那样,钱不是照样进你口袋。”
院长瞪大眼睛,一副撑不住要背过气去的样子,不停喘着粗气。
白曜见他这样,怕他出事,给他倒杯水。
“院长,你先别急,我不是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件事,你现在突然来找我要个结果,我去哪里给你找结果?”
院长喝口水,顺气许多:“你尽快解决好这件事,我不希望因为你影响到医院。”
白曜听他的意思,这是要弃车保帅,不想想前些年医院半死不活,全靠他干这些赚外快,才让医院起死回生,要说最该离开的应该是院长。
他眼神冷冽:“你认为那些人会让我离开医院吗?我手里捏着他们把柄。”
院长看着他脸色发白,明白他什么意思,院长转身离开办公室。
舆论压力还在发酵,医院原本的病人要求转院,整个医院工作人员都比看病的多。
院长让大家回去休息,院长看着空荡的医院,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回到办公室联系记者,在医院召开记者发布会,他面向镜头承认:“近日网上传闻,我们医院用国内工厂生产的产品代替进口产品,这件事是我安排,白曜根本不知情 。”
记者深入挖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