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穿越了,却没带上我 第669章 达比、达斯
热门推荐:
神豪:开局打赏梦泪媳妇
坐忘长生
快穿:都说了让你别惹她
我驾业火凌大道
衣冠谋冢
四合院:开局轧钢厂办公室
封神榜:蚊道人
奥特:开局被赛文捡到带回光之国
四合院:开局植物人,送大爷进局
“残余的比斯人只能依赖几十座总面积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小岛和一些巨魇半潜船生存。”
辛辛苦苦十万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比斯人失去的不但是人口、资源,还有科技、生产力,可以说比他们先祖当初面临的窘况还要艰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岛屿面积实在太小,它们经常会被海水淹没,因此诺乌人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长期占领。
总算是给比斯人留了一点立足之地。
毕竟。
比斯人又不是鱼,不能一辈子泡在水里。
“即便如此,两千平方公里对于残存的将近5000万比斯人来说还是太小了!”
要知道。
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港岛,人口只有750万就已经极为逼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
最关键的是,食物、饮水等生活物资几乎全靠大陆供给!
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又如何养活5000万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人类的比斯人?
这自然是不可能。
“比斯人经历了一段极为混乱难熬的时光,在这期间有超过3000万比斯人因为饥饿和疾病死亡。”
“剩余的2000万比斯人最终分裂为了两个群体。”
“其中大约1200万人选择留在岛上,他们依托岛屿和一些小型半潜船生存,名为达比人,意为岛屿之民。”
“另外800万人选择永久生活在船上,他们建造了更加巨大的半潜船,并且在船上逐步建立起生态圈,通过种植和渔猎结合实现自给自足。名为达斯人,意为生活在船上的人。”
经过几百年休养生息,达比、达斯人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
毫无疑问,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跟诺乌人开战。
在第一次战争时,比斯人几乎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诺乌人,往往对面的战争机器一出现,比斯人就迅速溃不成军。
他们根本无法攻击对方的大本营!
这次不一样了。
诺乌人的驻军就在附近的岛屿和卡甸大陆上,诺乌人的船队就纵横于岛屿和大陆之间。
所有这些。
都在比斯人不远处,在他们的攻击范围内。
比斯人有机会直面真正的诺乌人了!
换句话说。
诺乌人亮血条了!
达比、达斯人不断袭击诺乌人的船队、驻军,往往打完一枪就跑;等后者反应过来时,达比、达斯人早就乘坐半潜船跑得无影无踪了。
气不过的诺乌人跑去达比人的岛屿扫荡。
结果发现达比人都乘船跑了,小岛上空空荡荡,只有一些简陋的茅草屋、土坯房。
即便一把火烧了,达比人分分钟就能重建起来。
“诺乌星实在太大了,即便诺乌人已经初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的通讯网络还是无法覆盖全球,卫星监控体系更是只能服务于本土的部分区域。”
“面对达比、达斯人的海上游击战,诺乌人也只能无能狂怒。”
“当然了。”
赵刚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达比、达斯人的实力太过弱小,这些游击战成果极其有限,根本不足以撼动诺乌人。”
双方科技和个体实力的差距宛若天堑。
达比、达斯人就像是一只癞蛤蟆,不断在诺乌人左右脚之间横跳,虽然不咬人,但是膈应人。
这就是那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时期,诺乌人如果全力以赴不计成本地消灭达比达斯人,那么一定可以达成目标。
然而。
诺乌人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不会去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于是双方就这么不咸不淡地纠缠着。
“不得不承认,诺乌人、比斯人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群体性格缺陷!”
一名社会学家站起身说道。
“比斯人天生喜好战争,并且在一次次战争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一旦遇见其他文明的第一反应就是开战。”
“但总有一天会踢到真正的铁板,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出意外的话。
比斯人的历史就到此为止了,因为龙国四大基地以及未命名文明已经做出了决定。
联军将彻底消灭达比、达斯文明!
除恶务尽是对敌人的最高敬意!
顿了顿,这名社会学家继续说道:
“诺乌人讲究成本效率最大化,总是追求最高收益。”
“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文明发展并不总是线性的,弱小文明也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就比如比斯人与盟军的那场战争,比斯人的实力突然爆发并最终赢得了战争!”
“说实话,明明现成的案例就摆在眼前,诺乌人却选择视而不见,属实让人费解。”
说白了。
诺乌人的历史底蕴还是太过浅薄。
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历史时间跨度短,实际上诺乌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百万年。
而是说他们的历史丰富度不够。
诺乌大陆上只有诺乌人一个智慧族群。
为了应对严苛的自然环境,诺乌人需要尽可能集中所有力量,所以他们很早就自发地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他们长达百万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缺少勾心斗角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缺少各种偶然性。
如果他们的历史中也有一场楚汉争霸,也有一个项羽那样天下无敌的霸主,在对汉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胜,然而自己的实力却在一次次胜利中逐渐衰弱,相反敌人却在一次次失败后变得愈发强大。
最终乌江自刎。
那么。
诺乌人或许就会反思他们与达比、达斯人的这场战争。
他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在成为第二个项羽,而看似孱弱的达比、达斯人就是小强一般的刘邦、彭越之流!
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他们就会改变策略,牺牲眼前的短暂利益,集中力量彻底剿灭达比、达斯人。
从而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历史没有如果,却可以警醒后人。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度,龙国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正是龙国人的重要财富。
同样的道理。
比斯人、卡甸人、诺乌人的历史也是一笔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正因此,才会有今天这场研讨会,才会聚集了历史、生物、军事、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些人并不只是来听故事的,他们将会对这些历史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自己的文明将来所要走的道路指明方向。
辛辛苦苦十万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比斯人失去的不但是人口、资源,还有科技、生产力,可以说比他们先祖当初面临的窘况还要艰难!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岛屿面积实在太小,它们经常会被海水淹没,因此诺乌人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长期占领。
总算是给比斯人留了一点立足之地。
毕竟。
比斯人又不是鱼,不能一辈子泡在水里。
“即便如此,两千平方公里对于残存的将近5000万比斯人来说还是太小了!”
要知道。
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港岛,人口只有750万就已经极为逼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
最关键的是,食物、饮水等生活物资几乎全靠大陆供给!
两千平方公里的岛屿又如何养活5000万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人类的比斯人?
这自然是不可能。
“比斯人经历了一段极为混乱难熬的时光,在这期间有超过3000万比斯人因为饥饿和疾病死亡。”
“剩余的2000万比斯人最终分裂为了两个群体。”
“其中大约1200万人选择留在岛上,他们依托岛屿和一些小型半潜船生存,名为达比人,意为岛屿之民。”
“另外800万人选择永久生活在船上,他们建造了更加巨大的半潜船,并且在船上逐步建立起生态圈,通过种植和渔猎结合实现自给自足。名为达斯人,意为生活在船上的人。”
经过几百年休养生息,达比、达斯人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
毫无疑问,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跟诺乌人开战。
在第一次战争时,比斯人几乎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诺乌人,往往对面的战争机器一出现,比斯人就迅速溃不成军。
他们根本无法攻击对方的大本营!
这次不一样了。
诺乌人的驻军就在附近的岛屿和卡甸大陆上,诺乌人的船队就纵横于岛屿和大陆之间。
所有这些。
都在比斯人不远处,在他们的攻击范围内。
比斯人有机会直面真正的诺乌人了!
换句话说。
诺乌人亮血条了!
达比、达斯人不断袭击诺乌人的船队、驻军,往往打完一枪就跑;等后者反应过来时,达比、达斯人早就乘坐半潜船跑得无影无踪了。
气不过的诺乌人跑去达比人的岛屿扫荡。
结果发现达比人都乘船跑了,小岛上空空荡荡,只有一些简陋的茅草屋、土坯房。
即便一把火烧了,达比人分分钟就能重建起来。
“诺乌星实在太大了,即便诺乌人已经初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的通讯网络还是无法覆盖全球,卫星监控体系更是只能服务于本土的部分区域。”
“面对达比、达斯人的海上游击战,诺乌人也只能无能狂怒。”
“当然了。”
赵刚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达比、达斯人的实力太过弱小,这些游击战成果极其有限,根本不足以撼动诺乌人。”
双方科技和个体实力的差距宛若天堑。
达比、达斯人就像是一只癞蛤蟆,不断在诺乌人左右脚之间横跳,虽然不咬人,但是膈应人。
这就是那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在这一时期,诺乌人如果全力以赴不计成本地消灭达比达斯人,那么一定可以达成目标。
然而。
诺乌人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不会去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于是双方就这么不咸不淡地纠缠着。
“不得不承认,诺乌人、比斯人都存在非常严重的群体性格缺陷!”
一名社会学家站起身说道。
“比斯人天生喜好战争,并且在一次次战争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一旦遇见其他文明的第一反应就是开战。”
“但总有一天会踢到真正的铁板,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不出意外的话。
比斯人的历史就到此为止了,因为龙国四大基地以及未命名文明已经做出了决定。
联军将彻底消灭达比、达斯文明!
除恶务尽是对敌人的最高敬意!
顿了顿,这名社会学家继续说道:
“诺乌人讲究成本效率最大化,总是追求最高收益。”
“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文明发展并不总是线性的,弱小文明也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就比如比斯人与盟军的那场战争,比斯人的实力突然爆发并最终赢得了战争!”
“说实话,明明现成的案例就摆在眼前,诺乌人却选择视而不见,属实让人费解。”
说白了。
诺乌人的历史底蕴还是太过浅薄。
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历史时间跨度短,实际上诺乌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百万年。
而是说他们的历史丰富度不够。
诺乌大陆上只有诺乌人一个智慧族群。
为了应对严苛的自然环境,诺乌人需要尽可能集中所有力量,所以他们很早就自发地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他们长达百万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缺少勾心斗角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缺少各种偶然性。
如果他们的历史中也有一场楚汉争霸,也有一个项羽那样天下无敌的霸主,在对汉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胜,然而自己的实力却在一次次胜利中逐渐衰弱,相反敌人却在一次次失败后变得愈发强大。
最终乌江自刎。
那么。
诺乌人或许就会反思他们与达比、达斯人的这场战争。
他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在成为第二个项羽,而看似孱弱的达比、达斯人就是小强一般的刘邦、彭越之流!
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他们就会改变策略,牺牲眼前的短暂利益,集中力量彻底剿灭达比、达斯人。
从而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历史没有如果,却可以警醒后人。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度,龙国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正是龙国人的重要财富。
同样的道理。
比斯人、卡甸人、诺乌人的历史也是一笔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正因此,才会有今天这场研讨会,才会聚集了历史、生物、军事、社会学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些人并不只是来听故事的,他们将会对这些历史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自己的文明将来所要走的道路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