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门,全家团聚闯灾年 第208章 分享菜谱
见过长辈,新媳妇算正式进了门。
孟春燕进了新房后,外面的热闹更上一层楼,因为要开席了。
娶媳妇吃喜面。
每桌一盆面卤,还有一竹筐细面条,吃多少夹多少。
现在地里芸豆疯长,今天卤子就是拿芸豆熬的。
翠绿的芸豆切成细沫,加上蛤蜊肉,味道十分鲜亮。
除了面条,每桌还有几道炒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量大管饱,味道还好,卤子看着平平无奇,吃进嘴鲜掉眉毛,一勺还能舀上好几块肥肉丁。
“真是奇了,吃了半辈子芸豆,怎么做都一股土腥味,这汤竟然一点都没有,喝着清清爽爽。” 一名妇人吃完面条,意犹未尽喝着面卤。
其他人听了也忍不住点头,这卤子也不像放了稀罕调料,但味道就是不一样,说不出来的鲜。
“里面还有蛤蜊,估计是放了蛤蜊,回头我也试试。”
做饭的妇人吃到美食,第一反应就是研究菜谱,之前卤肉什么的就算了,做不好还浪费肉,但芸豆家家地里都种,要是做出来以后随时能吃到。
林氏听完一笑,也没藏私。
“婶子猜的准,今天这芸豆卤关键就在蛤蜊上,不过不是蛤蜊肉,而是煮蛤蜊的汤。”
说起做饭,婶子媳妇们立马端着碗围上来,村里谁不知道景文娘不光会挣钱,还有一手好厨艺。
“哎呦,又糟蹋东西了,我以前煮完都倒掉了。”
“可不呢,别说煮蛤蜊的水,连蛤蜊肉我都觉得没什么吃头,又填不饱肚子,好多年没买过了,没想到熬汤这么鲜。”
“海鲜就是一个鲜字。” 林氏又说了几样,“还有生蚝,配上豆腐煮汤,临出锅撒上两把葱花,味道比这么还鲜。”
“生蚝还可以和鸡蛋一起烙饼吃,家里有娃娃就多煮虾吃,冬天萝卜丝煮虾,越吃身体越结实。”
妇人们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最后一句,暗暗记在心里。
他们这边隔壁县临海,经常有小贩赶着车到集市卖,价格也不贵,几文钱就能买一小盆,但没人会做啊。
听景文娘这么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
这些也都是家常菜,做起来简单省事,林氏又说了几道。
如果是内陆就算了,运输不方便价格还贵,他们离海近当然要多吃海鲜,对身体还好呢。
原本以为大郎媳妇会害羞的躲在屋子里,没想到回屋换了一身旧衣服,利索地出来帮着于氏干活。
虽然都是陌生面孔,但她逢人便笑,说话也干干脆脆,不少人都夸这媳妇娶的好。
崔老太高兴地多吃了一碗面。
有大郎媳妇当榜样,老崔家下一代就不愁了。
村人吃饱离开,热闹的气氛渐渐安静,踩着满地喜庆的碎红纸,崔家人一起把屋子打扫干净。
立春和几个丫头蹲在地上刷碗,几个小子赶着牛车往各家还桌凳,林氏拿着扫帚扫地。
“三婶,您到屋里歇着,给我来扫。”
林氏抬头一看,是大郎媳妇,刚刚还看她帮着立春她们提桶倒水,这会又来这边了。
这孩子勤快的让人心疼。
“我们也就忙这么一天,你们小两口刚成婚,这辈子就这么一天的好日子,你最应该好好享受,听三婶的话,快回屋吧。”
孟春燕进了新房后,外面的热闹更上一层楼,因为要开席了。
娶媳妇吃喜面。
每桌一盆面卤,还有一竹筐细面条,吃多少夹多少。
现在地里芸豆疯长,今天卤子就是拿芸豆熬的。
翠绿的芸豆切成细沫,加上蛤蜊肉,味道十分鲜亮。
除了面条,每桌还有几道炒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量大管饱,味道还好,卤子看着平平无奇,吃进嘴鲜掉眉毛,一勺还能舀上好几块肥肉丁。
“真是奇了,吃了半辈子芸豆,怎么做都一股土腥味,这汤竟然一点都没有,喝着清清爽爽。” 一名妇人吃完面条,意犹未尽喝着面卤。
其他人听了也忍不住点头,这卤子也不像放了稀罕调料,但味道就是不一样,说不出来的鲜。
“里面还有蛤蜊,估计是放了蛤蜊,回头我也试试。”
做饭的妇人吃到美食,第一反应就是研究菜谱,之前卤肉什么的就算了,做不好还浪费肉,但芸豆家家地里都种,要是做出来以后随时能吃到。
林氏听完一笑,也没藏私。
“婶子猜的准,今天这芸豆卤关键就在蛤蜊上,不过不是蛤蜊肉,而是煮蛤蜊的汤。”
说起做饭,婶子媳妇们立马端着碗围上来,村里谁不知道景文娘不光会挣钱,还有一手好厨艺。
“哎呦,又糟蹋东西了,我以前煮完都倒掉了。”
“可不呢,别说煮蛤蜊的水,连蛤蜊肉我都觉得没什么吃头,又填不饱肚子,好多年没买过了,没想到熬汤这么鲜。”
“海鲜就是一个鲜字。” 林氏又说了几样,“还有生蚝,配上豆腐煮汤,临出锅撒上两把葱花,味道比这么还鲜。”
“生蚝还可以和鸡蛋一起烙饼吃,家里有娃娃就多煮虾吃,冬天萝卜丝煮虾,越吃身体越结实。”
妇人们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最后一句,暗暗记在心里。
他们这边隔壁县临海,经常有小贩赶着车到集市卖,价格也不贵,几文钱就能买一小盆,但没人会做啊。
听景文娘这么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
这些也都是家常菜,做起来简单省事,林氏又说了几道。
如果是内陆就算了,运输不方便价格还贵,他们离海近当然要多吃海鲜,对身体还好呢。
原本以为大郎媳妇会害羞的躲在屋子里,没想到回屋换了一身旧衣服,利索地出来帮着于氏干活。
虽然都是陌生面孔,但她逢人便笑,说话也干干脆脆,不少人都夸这媳妇娶的好。
崔老太高兴地多吃了一碗面。
有大郎媳妇当榜样,老崔家下一代就不愁了。
村人吃饱离开,热闹的气氛渐渐安静,踩着满地喜庆的碎红纸,崔家人一起把屋子打扫干净。
立春和几个丫头蹲在地上刷碗,几个小子赶着牛车往各家还桌凳,林氏拿着扫帚扫地。
“三婶,您到屋里歇着,给我来扫。”
林氏抬头一看,是大郎媳妇,刚刚还看她帮着立春她们提桶倒水,这会又来这边了。
这孩子勤快的让人心疼。
“我们也就忙这么一天,你们小两口刚成婚,这辈子就这么一天的好日子,你最应该好好享受,听三婶的话,快回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