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钟小艾想到贴,祁同伟表示不要 > 第210章 行星改造

钟小艾想到贴,祁同伟表示不要 第210章 行星改造

    计划好之后,祁同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金星进行强行降雨工作。

    而这一次降雨的时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

    这一场席卷全球的特大暴雨,持续降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大气层虽然回归到了正常水平,但其中90%的地区,直接变成了海洋。

    海洋面积占,直接超越了蓝星。

    雨水停歇后,金星一改之前的模样,也变成了一颗蔚蓝的星球。

    看上去虽然美丽了很多,但这时候依旧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时候到了第二步改造计划,制造氧气。

    所有人都知道,植物是氧气的来源之一。

    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根据研究表明,早在几十亿年前,蓝星也是一个没有氧气的世。

    当时的蓝星,大气主要由氢气硫化氢甲烷等还原性气体构成。

    而早期的生命也是依靠这些还原性气体,作为能源来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直到蓝细菌的出现,也就是蓝藻,才改变了这一现状。

    想要改变氧气的环境,最好的方法无疑是使用蓝藻。

    藻类的种类也是繁多,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

    当然了,金星并不用如此麻烦。

    因为金星本身就具备大量的二氧化碳,完全可以直接种植植物。

    当然了,为了加快造氧速度,释放蓝藻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项工作早有准备。

    金星环境刚稳定下来,第一批携带种子的飞船便已经到达。

    在陆地上种植的时候,也不忘了在海洋撒下了大量蓝藻。

    金星上的海洋,与蓝星上有所差别。

    这里的海洋沉淀时间少,基本是由淡水组成,每毫升的含盐量不足0.01‰。

    这么低的含盐量,完全可以说是淡水海洋。

    不管是咸水还是淡水,对于藻类生成并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环境合适,并且有充足的阳光藻类的生长速度是十分恐怖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仅仅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藻类便已经布满了整个海洋。

    用太空望远镜望去,金星已然成为了一颗充满生命的星球。

    而这些变化,全部被看在人类的眼中。

    “好漂亮的一颗星球,就像是蓝星一样。”

    “是啊,这变化太快了,已经完全找不出当年的影子了。”

    “照目前这状态,不知道多少年才”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居住,真是让人期待!”

    “呵!想要居住,这就有的等了,就我表哥说……”

    科学家也在经常检测金星的环境。

    虽然过去了五年,但现在的氧气浓度才达到了0.1%。

    人类基因强度提升后,适应能力也随之加强。

    只要达到1%的含氧量,人类便可以摘掉氧气面罩,直接在金星上生存。

    当然了,仅仅是生存,这并不意味着舒服。

    待在这种低氧环境中,虽然不致死,但多少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蓝星的氧气浓度达到了21%。

    按照当前氧气提升速度,想要将氧气提升到这个水平,至少需要上千年。

    放在外人眼里,这速度虽然已经很快了,但祁同伟可没有耐心,慢慢等下去。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他在金星上投放了大量的制氧设备,人为的提升氧气浓度。

    果然,他这种做法的效率立即提升上来。

    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氧气浓度便提升了1%。

    按照这种提升速度来看,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

    时间如同流水,转眼间就过去了20年。

    金星的氧气浓度已经达到了15%。

    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居住完全是没问题了。

    在所有人的期盼中,祁同伟终于开放了金星。

    金星上虽然只有一块陆地面积,但这块陆地面积总和还不到一亿平方公里。

    比蓝星陆地面积少了近1\/4。

    面积虽然够大,但他并不打算在陆地上建造多少城市。

    这里毕竟不是蓝星,也不是天然形成的星球,没有山川湖泊河流。

    除了海洋周边外,内陆用水不方便,并不适合建造城市。

    采用管道以及抽水泵距离太远,压力也跟不上来。

    资源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取水,但这种方法很麻烦。

    可是,面对日益庞大的人口,他们也需要有足够的城市才行。

    这么多年下来,祁同伟管辖范围,人口直接突破了120亿大关。

    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却挤在一个北美洲。

    为了解决居民居住问题,它不得将楼房盖的越来越高。

    随着时间推移,几百层的楼房比比皆是,对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祁同伟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利用反重力技术,直接建造浮空大陆。

    这样一来,城市数量就会摆脱地面的约束。

    而且随着人口增加,以后还可以添加更多的城市。

    这样做的好处不要太多了。

    在没有牵引技术之前,想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仅仅是如何让陨石安全的降落在星球内部,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有了牵引技术和反重力,技术就不一样了。

    只要将陨石牵引过来,将其切割成一个平面,浮空大陆的底基就出来了。

    这个想法出来后,立即就发布了出去。

    他打算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快速完成这一步。

    对于这些陨石,也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是体积,陨石的体积不能太小,横切面最起码也要达到三万平方公里以上。

    其次,陨石的质量要过关。

    必须是质地坚硬的陨石,硬度最起码要达到岩石的级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

    哪怕有机器人,建造城市的工作也不轻松。

    第一步,找到合适的陨石。

    第二步,将其牵引过来并进行切割。

    第三步,在陨石上面安装反重力系统。

    前面三个步骤,都需要在太空中来完成。

    只有第四步,在陨石上规划建设城市,才在星球内部完成。

    有了民众的参与,这项工作进展速度十分迅捷。

    毕竟,这么多年来,他们为了采矿去过了很多地方。

    找大型陨石并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