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395章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395章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今日提问#】

    【在正史当中,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看以什么标准来讲吧,就抗击大魏这点来说,正史的诸葛亮显然不如司马懿厉害。

    诸葛村夫五次北伐,击杀曹魏将领名单:车骑将军——张合,魏将——王双。然后就没有了。

    而宣王的表现则亮眼多了司马宣王发动政变,击杀曹魏将领名单如下:

    高平陵之变: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加侍中——曹爽。

    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

    散骑常侍曹彦,尚书何晏。

    尚书丁谧,尚书邓飏。

    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

    大司农桓范,黄门张当。

    淮南一叛:楚王曹彪,太尉王凌,尚书王广,兖州刺史令狐愚(鞭尸)。

    而在具体斩获方面,诸葛亮也不过是什么“亮拔西县千余家”、“甲首三千”云云。

    司马懿除了上述名单都给夷了三族以外,更是“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诛灭曹氏党羽数千。

    抗击大魏谁比较厉害不需要我多讲了吧。

    早说过看诸葛亮伐魏只图一乐,真伐魏还得看晋宣帝。】

    . . . . . .

    评论区:

    〖你漏说了,别说魏臣,魏帝都杀过。〗

    〖诸葛亮:反魏是工作。

    司马懿:反魏是生活。

    孙权:反魏既是工作也是生活。〗

    〖十万:这怎么也有我?〗

    〖这诸葛亮游而不击,我司马懿才是抗魏主力!〗

    〖还可以加上夏侯霸投蜀。〗

    〖曹魏正统在西蜀。〗

    〖孔明的遗愿,由我来完成。——司马宣王。〗

    〖诸葛亮:破魏呕心沥血。

    司马懿:破魏谈笑之间。

    谁高谁低不言而喻!〗

    . . . . . .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司马懿定律”。

    一个人如果想杀另一个人,只要在皇帝面前说他是当代司马懿,他便必死无疑。

    “司马懿定律”在历史上真的是百发百中,屡试不爽,从不失手。

    比如说,南朝的刘宋朝廷有人想搞死檀道济。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刘义隆杀了檀道济,还留下了“自毁长城”这个词语。

    再比如说,武则天要搞死长孙无忌。

    武则天让许敬宗上奏,说长孙无忌就是当代奸雄,长孙无忌就是当代司马懿。

    长孙无忌被贬到了黔州,之后自缢而死。

    “司马懿定律”梅开二度,就是这么神奇。

    之后,武则天当皇帝时,一个叫丘愔的人想搞死宰相李昭德,怎么说的?

    说你武则天用李昭德,和魏明帝用司马懿一样。

    《书曰:知人亦未易,人亦未易知。汉光武将宠庞萌, 可以托孤,卒为戎首。魏明帝期司马懿以安国,竟肆奸回。》

    不久之后李昭德因为被诬告谋反,被砍了。

    这已经是“司马懿定律”第三次奏效了,但这也还没完呢。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专权,太子李重俊非常嫉恨武三思。

    又是把武三思比作司马懿。

    之后就是,李重俊发动政变,政变虽然没成功,武三思还是被砍了。

    “司马懿定律”直到明朝还是有用。

    明朝, 夏言要搞死严嵩,怎么说的?

    说严嵩父子专权像司马懿。

    当然,夏言没直接搞死严嵩。

    但之后到了嘉靖四十三年,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杀,严嵩其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所以你说诸葛亮厉害还是司马懿厉害呢?那肯定司马懿厉害啊。

    如果说司马懿是“畏蜀如虎”,历朝历代皇帝可都是“畏司马懿如虎”啊!

    只要一说谁谁是司马懿,那人就得被砍。

    不说诸葛亮,历史上任谁都没这么厉害。】

    . . . . . .

    评论区: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司马懿〗

    〖在别人说你是司马懿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司马懿。〗

    〖话应该这么说,“在别人说你是司马懿时,你最好已经准备好谋反了。”〗

    〖相反的是,如果一个臣子被同僚或者君王说是诸葛亮会十分开心感激涕零。〗

    南朝宋,永初二年。

    建康。

    “车儿继位?车兵呢?”刘裕皱着眉头。

    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还是刚刚喝的草药苦。

    刘义符,小字车兵,刘裕长子。

    刘义隆,小字车儿,刘裕三子。

    刘裕为北伐准备了数年,但身体却急转直下。

    他想,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北伐了。

    又有天幕出现,他便强撑着病体,要给儿子留下一个充盈的国库、稳定的朝堂、战无不胜的军队。

    知自己儿子能力不足,刘裕还准备留下遗诏,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

    但现在,天幕居然说与自己相识于微末、对自己忠心耿耿、自己留给儿子的顾命大臣,被奸臣以似司马懿的莫须有罪名杀了?

    关键,杀他的,还不是应该继位的长子,反而是三子。

    长子短命?

    三子图谋不轨?

    刘裕想把这个奸臣杀了,但天幕没有指名道姓,只说有人。

    这个人又是谁呢?

    文臣?

    勋贵?

    世家?

    还是宗室呢?

    车子,会是你吗?

    刘义康,小名车子,刘裕四子。

    “不对,不对。”刘裕喃喃道。

    刘裕想到一种可怕的可能性。

    顾命大臣行霍光之事,废帝、立帝。

    如此便可解释,为何会被人诬告有司马懿之举。

    刘裕眼神失去了光芒,长叹一口气之后,叹道:“昭烈诸葛之事,终究千古无双。”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才是历史常态。”

    不多时,刘裕眼中的光芒亮起,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 . . . . .

    大唐,贞观年间。

    长安。

    “观音婢,你替朕去看看阿兄吧。”李世民叹了口气。

    这都什么事……

    知道治儿继位之后,对阿兄下手,没想到居然用的是司马懿之事为理由。

    李世民挥挥手,示意宫人离开,自己接过手,搀扶着李渊。

    螭陛上,孤零零的两个人,拖着长长的影子。

    “哥哥,当皇帝,好累。”

    唐朝的哥哥,可不是如今对兄长的称呼。

    哥,哥哥,是对父亲的称呼,一般私底下某些场合可以用。

    比如李世民给儿子的书信中,就经常自称哥或者哥哥。

    所以,穿越到唐朝,千万别胡乱称呼别个为“哥”、“哥哥”。

    当然,哥哥一词也可以用来称呼兄长。

    毕竟长兄如父。

    但一般只有兄长将弟弟拉扯大,或兄弟二人关系很好,弟弟才会用哥哥称呼兄长。

    而大家熟知的“阿耶”、“耶耶”、“大人”“父亲”等,一般在正式一点的场合用。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称呼“父上大人”。

    在西域出土的一封士兵写给家中的书信中,便有父上大人一词。

    所以,没意外,这个词也是倭岛从中原抄的。

    闻言,李渊翻了个白眼,“呵,累?玄武门进来时候怎么不说累?”

    “阿耶,你有些太过分了。”李世民无语,我都叫你哥哥了,你难道不应该安慰一下我吗?

    “二郎,你不适合演戏。”李渊若有深意的说道。

    李世民:“……”

    万州。

    “哈哈,老匹夫,活该。”

    巡察三人组中,裴寂与长孙无忌的关系一般,不说是亲密无间,也是相看两厌。

    魏征是主观意义上的孤臣,和长孙无忌的关系更一般。

    而程知节,和长孙无忌的关系说好也好,说坏也坏。

    一切,从秦王李世民成了唐皇李世民就变了。

    程咬金放肆嘲笑,但二人不接茬。

    “两个老儿,甚是无趣。”

    裴寂:“呵呵。”

    你挖坑埋了我数次,还指望我继续上当?

    魏征:“呵呵。”

    你瞧老夫像傻子吗?

    二人不搭茬,程咬金也不继续自讨没趣。

    回过头,瞪了程处默与尉迟宝琳一眼。

    眼神可以表达很多东西。

    程咬金左眼是“闭”,右眼是“嘴”。

    老夫可以嘲笑长孙无忌,但你们不可以。

    程处默面有六分无辜,还有六分无奈。

    我!程处默!长安青少年中的小霸王,虽然嚣张跋扈了点,但我不傻!

    谁能骂,谁不能骂,谁能嘲笑,谁不能嘲笑,我还是懂的。

    低下头,处默不语,只是掏出笔墨,铺开纸张,一味的记录。

    又学一招,距离奸臣又近一步。

    等回到长安,就让人把俺是小诸葛的名声宣扬出去。

    程.长安小霸王.佛军大都督.小诸葛.奸臣.处默,从今天开始就是小诸葛了。

    以后谁和我作对,就把司马懿的招牌贴他脑门上。

    不允许反驳!

    我是小诸葛,你和我作对,即便不是司马懿,也是小司马!

    . . . . . .

    【我只知道,骂人一般大家都骂对方是司马懿。

    夸一个人聪明就说是小诸葛,赛诸葛。

    没听说骂对方全家是诸葛亮的。

    谁要是否认我,我认同,你司马懿,你全家都司马懿。】

    评论区:

    〖把懿去掉吧。〗

    〖大家一般称呼司马狗贼和我家丞相。〗

    〖快骂我诸葛亮!〗

    〖醒醒,你不配!〗

    . . . . . .

    【司马懿有十胜,诸葛亮有十败。

    司马女装大佬,诸葛羽扇纶巾,此为妆胜。

    司马狼顾之相,诸葛奶油小生,此为貌胜。

    司马投资曹丕,诸葛尽瘁刘备,此为机胜。

    司马背刺曹贼,诸葛难兴汉室,此为忠胜。

    司马龟缩避战,诸葛星陨五丈,此为寿胜。

    司马洛水之誓,诸葛一诺忠悃,此为誓胜。

    司马富甲天下,诸葛薄田八百,此为财胜。

    司马谥号宣帝,诸葛区区武侯,此为位胜。

    司马儿孙称帝,诸葛后人殉国,此为后胜。

    司马无祠无庙,诸葛遍地香火,此为净胜。

    有此十胜十败,宣帝赢麻了。】

    . . . . . .

    评论区:

    〖司马族被全歼,诸葛尚有后人,此乃族胜,这应该是十一胜才对。〗

    〖司马懿网称司马狗贼,诸葛亮网称大汉丞相,此为号胜。〗

    〖司马懿实为五胡罪魁,诸葛亮自古民族脊梁,此为恶胜。〗

    汉献帝时期,三方和谈,新共和元年。

    雒阳,上东门。

    郭嘉:“……”

    我的十胜十败论,脏了。

    【你开挂穿越大怂,靠着穿越优势吊打金人和蒙古人,你每天搞新技术和变法,忙得日夜不停连轴转。

    这时候一个大臣给皇帝写奏折,两个方案:

    一:这人可是当代的诸葛亮啊,您可不能什么事都让他干,得让别人也管点事啊!

    二:这人可是当代的司马懿啊,您可不能什么事都让他干,得让别人也管点事啊!

    措辞一模一样的,只有名字不一样,表达的立场是不是就完全变了呢?】

    . . . . . .

    评论区:

    〖甚至不用骂,只需要夸他有司马之能就够了。〗

    北宋,汴梁。

    赵匡胤:“……”

    大宋的事就过不去了吗?

    评论司马宣王与诸葛武侯,都能扯上大宋?

    大怂……

    赵匡胤可不认为是后人打错字了,后人就是故意的,嘲讽大宋怂。

    可朕真的不怂。

    后人嘲讽朕欺负孤儿寡母,可若是孤儿寡母真的那么好欺负,还轮得到朕吗?

    朕灭孟蜀、刘汉,收吴越、江南,怎么就成怂了?

    赵大心中郁气难解,棍握手中,环顾四周,才想起弘文和尚被自己派去倭岛了。

    “唉……”

    【诸葛亮伐魏六次,无功而返。司马懿伐魏一次,一击必中。你说谁厉害?】

    【实际历史上,皇帝夸你诸葛亮再世,那你下朝回祖坟看看,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

    皇帝说你司马懿再世,你争取赶快回去看看,是不是家里房子连同家人已经冒青烟了。】

    【诸葛亮是中华文明永远不可缺少的符号,用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的一句话来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东汉,新共和元年(建安十三年)。

    雒阳,雒水。

    盟誓结束,曹丞相遣散百官,命人寻来青梅,邀刘丞相、孙丞相在河畔青梅煮酒赏天幕。

    “玄德公,某有一事相求。”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刘备刚举起的酒杯悬在半空。

    私底下,曹操称呼自己刘大耳、大耳贼。

    即便因为和谈,在公开场合没有如此称呼,也不过一声“玄德”罢了。

    或是因和谈之故,曹操很少用蔑称了。

    但如今三人对坐,三人的侍卫也在数丈外,曹操不仅称呼“玄德”,还加上一个“公”字。

    而且,他居然没有自称“孤”,反而用了“某”。

    行礼言有一事相求,这是想要孤的二弟,还是想要孤的孔明?

    “哈哈。”孙权拍案大笑,嘲讽道:“人妻曹,你也配让孔明辅佐?”

    “屠了别人家乡,还想要别人辅佐你?”

    “你不如去月亮上建个广寒宫,至少过个千把年,这事还能实现。”

    孙权指着不远处的京观,司马懿的人头在最上方,“你也就配拥有司马懿而已。”

    曹操不恼,对着刘备微微一笑,杯中酒一饮而尽。

    “十万吾侄,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

    “设使天下无有玄德,唯有你我二人,孔明会选择你吗?”

    “哼,不选我,但肯定也不会选你。”孙权有自知之明,若天下只有自己与曹操,或许孔明宁愿隐世不出。

    “平。”曹操淡然道。

    “然云长与孤的情谊,千百年后仍然为人称道。”

    “云长去寻玄德,孤送锦袍,任他而去。”

    “孤华容道落难,云长华容道义释孤。”

    因为天幕无数次提及《三国演义》的情节,甭管真的假的,曹操就是要用演义情节打击孙权。

    “而你……”曹操用蔑视的眼光打量着孙权,“虎女焉能嫁犬子!”

    “人妻曹,这是小说编的!”

    “无风不起浪啊。”

    “人妻曹!你不要欺人太甚!”

    “孙十万!”

    “人妻曹!”

    “张辽!”

    “人妻曹!”

    “孝陵卫指挥使!”

    “……”

    孙权一怒之下,怒了一下,恶狠狠的瞪着曹操。

    曹操轻描淡写的问道:“虎女焉能嫁犬子,你说是演义,可孤刚才说的是演义吗?”

    “孤的陵墓被后人考古发掘,成为一处景点,背诵孤的诗篇,便可以免票进入。”

    “玄德陵墓名曰昭烈帝庙,与武侯祠同居,享受世人香火供奉。”

    “而你,不过是个给千年之后的大明朱洪武看大门的。”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孙权闷闷的喝着酒,想着若是抢到评论机会,定要问问这朱洪武的祖先姓甚名谁,好好炮制一番。

    朱元璋:问我?

    咱只知道咱祖父叫朱初一,再往上,咱也不知道姓甚名谁,出自何处。

    你要是找到了,就告诉咱一声,朕将你的指挥使升为都指挥使,允许你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