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29章 苏轼谣言2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429章 苏轼谣言2

    【第二则:苏轼乐观。

    乐观,是一个很主观的词汇。

    绝大多数人,都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乐观,还是苦中作乐,亦或者没心没肺。

    所以,这里不探讨苏轼是否真的是一个乐观派。

    博主所要讲的这则谣言是指某些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就认为苏轼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认为他特别的乐观主义,乃至于有点没心没肺,将苏轼的人设简单、刻板的固定。

    但是,这本书根本不是写给国人看的。

    甚至林语堂当年写《苏东坡传》的时候,用的都是英文,这本书是给外国人看的。

    所以他在苏轼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采取了脸谱化、标签化,乃至于刻板化的处理。

    而苏轼历史上是什么性格,除了他本人,没人知道。

    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进行推测。

    初到黄州,苏轼曾对朋友坦露心声:“处患难不戚戚,只是愚人无心肝尔,与鹿豕木石何异!”

    当然,有人会提及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事物的看法,都是不一样。

    这个说法或许有些牵强,但同样是在岭南,苏轼遇到了同样被贬的弟弟苏辙,兄弟俩在一个路边摊吃汤饼。

    苏辙觉得汤饼太难吃了,难以下咽,可抬头就看到苏轼已经把汤饼吃完了。

    苏辙看呆了,这么难吃的东西你怎么吃得下去的?

    却不想苏轼只是大笑着说了一句:“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我愚蠢的弟弟,你难不成还打算细细的咀嚼后再咽下去吗?

    粗劣的汤饼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不会因为你的心态好,就变成美食。

    只不过苏轼选择了不咀嚼,生吞苦果而已。

    你可以说苏轼乐观、积极或者用苦中作乐态度面对生活。

    但他绝不是一个没心没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 . . . . .

    弹幕区:

    『其实从乌台案就看得出,苏轼并不乐观。』

    『至少那个时候,他不是一个乐观派。』

    『生死之间,即便是一等一的乐观派,也不一定能乐观的起来。』

    ~~~~~~

    北宋,元丰年间。

    “玄衣督邮,你乐观吗?”

    苏轼无奈的看着王安石,我都起身了,怎么还叫我玄衣督邮?

    “乐观,特别乐观。”

    “我还计划着国朝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后,去北地养龙虾,研究一下它的做法。”

    “不知澶州、徐州可养龙虾乎?”

    苏轼面露追忆之色,王安石摇摇头微微一笑,没有打扰他。

    熙宁十年,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南泛,夺泗入淮,滔滔洪水冲向徐州城。

    苏轼喊了口号:“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但他不仅仅喊了口号,组织百姓、犯忌讳的请求禁军帮忙抗洪,吃住都在城头上。

    洪水不退,苏轼不退,日夜都在第一线。

    四十五天后,洪水退。

    苏轼又亲自探查,策划了一条防洪石头大堤,向朝廷上书详细的讲了自己的规划,以及钱粮人力所需。

    但朝廷没有回复,苏轼只能修改原计划,将石堤改为木堤,再次向朝廷上书,要钱、要人、要粮。

    这次,朝廷给了,拨给苏轼三万贯钱,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余人。

    堤成之后,大堤的官方名字,百姓没用过,当地百姓一直称大堤为“苏堤”,并沿用至今。

    这座苏堤位于江苏徐州城南,非杭州、惠州等地方苏堤,虽然它们同名。

    由苏轼组织人手建造的徐州苏堤,大部分毁于天启年间,其余部分至清末已经完全淹没。

    如今所见之徐州苏堤,黄茅岗至西关吴栅栏门旧址一段,系清康熙三十八年修筑。

    乾隆二十八年,徐州知府邵大业重修,并延伸至废黄河南岸。

    ~~~~~~

    【第二则:苏轼用小妾换马。

    在这则谣言里:苏轼被贬黄州,带着一个婢女名叫春娘,路途中遇到一个姓蒋的。

    蒋某十分欣赏苏东坡的才能,为他设宴饯行。

    酒宴上,苏东坡命春娘倒酒。

    蒋某问苏轼:“春娘要和你一起去黄州吗?”

    苏轼答曰:“欲还母家。”

    蒋某说此处路途遥远,我用一匹白马和您换春娘如何?

    苏轼答应了。

    蒋某便作了一首诗:“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分付赎蛾眉。虽无金勤嘶明月,却有佳人捧玉卮。”

    苏轼也回敬一首诗:“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阻,故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听到二人的对话,遂作诗一首:“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然后,春娘撞树而死。

    这是苏轼用小妾换马故事的最早版本。

    之所以说它是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冯梦龙。

    这则故事出自他的小说《情史类略?卷十三?情憾类?朝云篇》。

    至于其他版本中,春娘是苏东坡的小妾、小妾怀有身孕,是后人对故事再加工。

    还有苏轼之所以用小妾换马,是因为自己被贬,要去过苦日子,所以想把小妾留在蒋家,是不想她受苦的说法,纯粹属于后人对这则故事做的阅读理解。

    包括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是久负盛名的才女,以及她三难秦观的故事,也是冯梦龙写的。

    遇见谣言、野史,只要确定不是近现代人编造的,就去翻翻冯梦龙的小说,准没错,十有八九都是他干的。】

    ~~~~~~~

    弹幕区:

    『小妾换马,我没相信,但苏小妹我一直信以为真。』

    『知道给《金瓶梅词话》做序的“东吴弄珠客”是谁吗?』

    『该不会也是冯梦龙吧?』

    『恭喜你,答对了,但没有奖励。』

    『杜十娘和莘瑶琴的故事,也是冯梦龙写的。』

    『曹植和嫂子甄姬不得不说的故事,还是他写的。』

    『据说苏小妹的人设,冯梦龙直接用的苏轼的模板,只是把性别换成女的。』

    『强制爱、替身文学、穿越、性转、三人行,这是冯梦龙的拿手好戏。』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也是他写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经过冯梦龙的加工,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唐伯虎点秋香,也是冯梦龙写的。』

    『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冯梦龙加工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给大家说一个离谱的,《假神仙大闹华光庙》,话说霍去病患病的时候,神君下凡,想要救霍去病,但是这救人的方法,是要和霍去病双修,霍去病严词拒绝,所以死了。』

    ~~~~~~

    大汉。

    “冯!梦!龙!”刘彻咬牙切齿的说道。

    不仅仅是因为他编排霍去病,而是因为有很大的可能,自己好男色之类的杂七杂八离谱的谣言,很可能就是冯梦龙干的。

    冯梦龙:天地良心,我书里关于你的故事大多都是引用前人说过的,唯一算我自己写的,也只是写卫青为了活命,给你的宠妃送了五百斤黄金。

    刘彻:大多?也就是还有一部分是你编的?

    冯梦龙:不要在意这个小问题。

    东海。

    海船甲板上。

    霍?海军大统领?海军陆战队最高指挥官?海商股东?墨家下任巨子?去病差点摔了个趔趄。

    本将军小小的年纪,为何要听见如此肮脏污秽的言语?

    不用想,神君肯定是男的,如果是女的,他肯定写神女、仙女,谁会拒绝一个仙女呢?

    总不可能是因为仙女丑吧?

    天帝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选丑的当仙女?

    冯梦龙!告诉本将军!为何不写神女下凡?

    冯梦龙:我这是尊重历史,如果是神女,您肯定同意双修,病不就好了吗?可您明明英年早逝,我要写神女帮您活下来,这也没人信啊……

    霍去病:本将军还要谢谢你尊重历史?

    冯梦龙:倒也不必。

    大明,崇祯年间。

    福建,寿宁。

    天塌啦,笔名都被人扒出来了。

    冯梦龙苦着脸。

    一旁饮茶的郑三憋住笑意,夸赞道:“冯县令当真是奇思妙想,才智过人。”

    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己都六十多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想笑就笑吧,别憋坏了身子。”

    “哈哈,听说金瓶梅有一版,插画精美绝伦?”

    “想要,就送你一本。”

    “哈哈,多谢冯县令,县令当真是个妙人。”

    “更妙的你还不知道吧?”

    “什么?”

    “我准备将你写进故事里。”

    “是您让我笑的,您也太记仇了吧?”

    “此言差矣,我要将你写成盖世英雄,怎么能叫记仇?”

    “不可用真名。”

    “当然,我给你想了个诨号,名叫郑三炮。”

    我叫郑三,加个炮字,就叫诨号了?还不如用真名。

    郑三吐槽道:“盖世英雄叫这个名字?怎么听着像海盗。”

    冯梦龙指着天幕中一条划过的弹幕,复述道:“恭喜你,答对了,但没有奖励。”

    郑三:老不羞,做个人吧。

    ~~~~~~

    北宋,元丰年间。

    “子瞻,还乐观吗?”

    “乐!观!当然!乐观!”苏轼咬着牙说道。

    “我也要写书!主角姓冯!”

    不就是编故事吗?

    搞得好像谁不会一样!

    冯梦龙,你等着,我一定将你的故事写的荡气回肠、传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