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49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449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

    【#有哪些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

    【网络热梗:四大天王有五个,用于讽刺“过度包装”、“名不副实”现象,或用于调侃组合称号与实际人数的矛盾。

    现实中,有哪些四大天王有五个的例子?】

    【攻读博士学位这四年,将成为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五年。】

    ~~~~~~

    评论区: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剧透。〗

    〖虽然博士和硕士一样都是三年,但是攻读博士学位这四年,将成为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五年,六年后你毕业的时候,回想过去七年的努力,你会为这八年的付出而骄傲的。〗

    〖八年不是我的极限,而是规定的极限。〗

    〖回首过去的这六年,你会发现这七年真没白过。〗

    大秦,咸阳。

    “后世亦有博士?”

    叔孙通即为博士,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着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像他一样的,在始皇时期还有六十九人。

    “你这博士可比不上后世的博士!”

    嘲讽叔孙通,已经刻在李斯骨子里,和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习惯,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调味剂。

    “呵!我会骑马!”

    “后世有铁车、三轮车、四轮车!”

    “我会射箭!”

    “后世有枪,不用苦学数年,有手就行。”

    “我会……”

    李斯不等叔孙通说完,开口打断道:“从天幕可知,你会的君子六艺,后人也会,你有什么可骄傲的?”

    “你……”

    “你什么你!后人还会屠龙术,你会吗?”

    “……”

    我不会!你会!

    你特么的!做个人吧。

    叔孙通喘了几口粗气,平复情绪,“李斯,我们是盟友!你怎么就和我过不去了?”

    李斯很是无礼的斜视叔孙通一眼,“虚伪的盟友比诚实的敌人更可怕!”

    “做儒家的敌人是危险的,做儒家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叔孙通怒视着李斯:“儒家何曾做过伤害盟友之事!”

    李斯指了指身子前倾、耳朵伸的老长的诸人,幽幽道:“真要我说出来?”

    叔孙通发挥狗脸技能,笑道:“适才相戏耳。”

    众人收回前倾的身子,稳稳坐好。

    “切,没劲,打不起来。”刘季又将金饼塞入怀中。

    始皇也收回打量的目光。

    后人这个例子不好。

    其实有一个更好的例子。

    始皇想起第一天观看天幕,提到的千古一帝。

    既然是千古一帝,应当只选一人吧?

    结果选了四个。

    而这四个还不能服众,评论区还有数个候选人。

    这个例子才是最合适的。

    ——————

    大明,永乐年间。

    朱棣坐在起居郎旁,“后世博士之意应当取自李唐。”

    起居郎点了点头。

    秦汉,博士为官职。

    宋时,对从事服务业的服务人员也称博士,如:煎茶博士。

    唯有唐时流传至今之意,将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才符合后世博士之意。

    因为提到大学之后才能读,还要通过考试,结合后世文理分科,应当是钻研某一种研究之人,才有资格称为博士。

    ——————

    【岳王墓前跪着四个雕像,但谁都知道还有个最佳第五人没跪在那儿。】

    南宋,临安。

    “朕吗?”

    要跪的是杀了岳飞的赵构,朕又没杀。

    朕不仅没杀,还给了他军政大权,又从宗室过继女儿,许给他儿子,结为姻亲。

    杨舍人倒是没说些煞风景的话。

    天幕不出现,您还是会杀岳飞。

    毕竟,谁知官家此刻的大度,是否也是装出来的呢?

    靖康之时,官家入金营,因为太过勇武,金人以为官家是假冒的宗室子。

    而后,靖难之变,官家又变懦弱了,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谁又能知道勇武的官家、懦弱的官家,孰为真孰为假?

    从赵官家手里接过鱼,喂给自己亲手捡来的鸭子,杨舍人又为赵官家的鱼钩挂上鱼饵。

    ——————

    【小白龙:取经师徒四人组。】

    评论区:

    〖还是八戒良心,报号时都说:师徒四人,连马五口。〗

    〖小白龙:我懂,我是临时工,没我编制的照样有编。〗

    〖白龙马不怎么搭理师徒四人,但佛祖和观音可没把他当外人,取经项目结束照样封菩萨。〗

    〖小白龙:我不是人吗?我到底是不是人!〗

    〖实际上只有一个人,其它都是妖和仙。〗

    大明,嘉靖年间。

    “吴兄,吴兄,好消息。”有书商急匆匆从中门跑进来,手里还高举着一封书信。

    吴承恩连忙迎上,“李东家……”

    “哎,吴兄见外了,称呼我一声小李即可。”李东家靠近天井里的水缸,头埋下去,咕噜咕噜大口饮水。

    右手抬起袖袍,猛的在脸上擦几把,李东家举起左手的书信,“嘿嘿,吴兄可知谁来的书信?”

    “宫里娘娘来信?是提意见还是催书?”

    得知书商真和皇家合作,娘娘答应为自己赐官,谁来的书信还用猜吗?

    除了娘娘们还有谁?总不能是陛下吧!

    “嘿嘿,吴兄猜错了,来信这人叫黄老道人。”

    黄老道人?

    黄?皇!

    皇城一个老道人,这不是万寿帝君又是谁?

    吴承恩喉咙滚动,“李东家,你可不要吓我!”

    “吓你干啥!黄锦干儿子亲自送的信,嘿嘿,人家可说了,陛……黄老道人说只要您能解答他的疑问,就在陛下面前提你美言几句。”

    “……”

    吴承恩手止不住的颤抖,仿佛手中的不是书信,是阎王的催命符。

    “拆啊,我帮你拆!”见吴承恩握着书信发呆,李东家一把抢过拆开,细细观察。

    十息不到,李东家连忙将书信放在吴承恩手中。

    “吴兄,我什么都没看见。”

    经此一闹,吴承恩回过神来,低下头观看书信。

    字不多,只有三个问题,数息就能看完。

    一问:为何孙悟空大闹天宫抢玉帝位置却只是被罚五百年?

    二问:为何有背景的妖怪皆是轻拿轻放?

    三问:为何越靠近西天,妖怪越恶?

    左侧,还用朱笔写有三个大字:讲真话。

    吴承恩:……

    讲真话?

    讲真话还有命当官吗?全族都要被灭!

    其他书商凑近看了个清楚,打个哈哈道:“吴兄,你先忙,书的事不急。”

    边说就边往外退。

    王姓书商骂道:“一群没义气的!”

    义气值几个钱,义气有命重要?

    拜关二爷而已,没让你做关二爷!

    嗯,明朝的商人也拜关二爷。

    “陛下真要找吴兄麻烦,还需要专门写封信?”

    “吴兄,重点在这三字。”王书商指着【讲真话】三字解释道。

    “陛下应当是要求变,吴兄不妨按照真实想法写出来,我等命人传扬出去。”

    “吴兄,你现在可是天下皆知的文人,说一句江南士人领袖不为过也,陛下或许正是看中这点,想要借你手做些事罢了。”

    吴承恩因天幕频频提及《西游记》一书,加之书商与皇家合作,将此书刊印天下。

    不止大明皆知,整个泛华夏圈都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大明的娘娘们都喜欢看。

    附庸风雅,是贵族最爱干的事。

    娘娘都爱看,那我们也看。

    况且,西游记是真的好看。

    因为天幕能让普通人识字,所以《西游记》有两版,一版是用明朝文字、印刷精美,针对贵族、富商、士绅地主销售。

    一版用后世文字,用的纸张也是最差的,能看,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所以,吴承恩的名气,他自己都想象不到有多大。

    而名气产生公信力与领袖意见。

    普通人看西游记也就图一乐,饱读诗书之人则开始解读西游记,认为其中包含诸多隐喻,或对古事、或对今朝。

    王书商将自己的猜测一一讲了出来,刚才都快退到门口的书商们又走了回来。

    “走啊!怎么不走了?”王书商嘲讽道。

    “我们拜关二爷的,要讲义气!”

    “对,我们刚才不是想跑,是去找家里大人托关系想保吴兄一命,听你这么一讲,发现陛下不仅不是要吴兄的命,反而是有重用,就没必要麻烦家里大人了。”

    王书商冷哼一声,没继续嘲讽众人,大家现在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即便他们刚才真跑了,又能跑到哪儿去?

    该和吴承恩一起死,还不是只有乖乖等死。

    “所以,我写真话?”

    “当然!”

    “如果陛下不是像你猜测的一样,又该如何?”

    “那就一起死呗,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