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十个勤天:阡陌依旧是 > 第367章 花种

十个勤天:阡陌依旧是 第367章 花种

    新塘村虽然空置,但基础设施都有,所以大家适应的还是挺快的,经过一夜休整,早上的每个人都是精神抖擞,期待接下来的工作。

    培植指导季然下车的时候,兄弟们还都是喜气洋洋。

    但接下来的话,谁也笑不出来。

    接下来,他们要搬运十七吨种子,二十五吨栽培土以及九吨化肥。

    袁莱的心狠狠揪起来,这么大的劳动量,兄弟们吃得消吗?

    “这些三天内搬完就可以。”

    还好,还好,不是一天内搬完,要不想死的心都有了。

    “流水线流起来!”

    “这都小问题。”

    “撸起袖子就是干。”

    “我第一个!”

    所幸一袋种子并不是很重,袁莱拎了拎,大概三十斤,也就是一桶桶装水的重量。

    种子不能被雨淋,所以要统一放到村北高处的闲置仓库里。

    仓库以前应该是什么活动中心,里面还有乒乓球台。大门很窄,进不去一辆车,只能人工搬运。

    袁莱捡起一袋破损的种子袋,抓起几粒种子仔细观察。

    虹昙花的种子差不多一颗杏仁的大小,形状像整颗水滴,表面是黑棕色的皱皮,很坚硬,而且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气。

    经过季然不断改良,现在的虹昙花适应力大大提高,不再局限于穆峰山的独特气候条件,可以全国范围内栽培种植。

    从种子到花骨朵,虹昙花生长时间也由之前的三年缩短到仅需一年就可以开花。

    袁莱看着手里的说明,又是一年,这宋祁渊时间掐的可真准。

    “搬两袋比较快。”

    “你小心点啊!别站石头上。”

    “我想吃菌汤火锅。”

    在兄弟们忙着搬种子的时候,季然和林乔打开一个药包,把里面的药粉沿着仓库撒了一圈。

    药粉凝结成一条线,燃起红色的火焰。

    袁莱随便抓过一个工作人员问,“你看到了什么?”

    那人回答,“红色的药粉。”

    袁莱又拉着红包问,“红包,你看到了什么?”

    “燃烧的红线。”

    看来,这药在其他人眼里是很正常的。

    经过不到四个小时的搬运,全部种子已经入库。

    “这回不用摸黑干活了。”

    “都是经验啊。”

    “饿了,想吃饭。”

    季然发给兄弟们每人一张记录表。

    “等太阳下山的时候,你们需要先取出二十袋种子,用温水浸泡三十六个小时以上。每六个小时记录一次,直到外面的皱皮出现裂痕。”

    吃过中午饭,兄弟们搜集一切可以盛水的东西,盆,桶,甚至在角落找到了一个破了一半的大水缸。

    李耕耘和赵小童把水缸旋转到离仓库最近的位置,拿水冲洗干净,倒了五袋种子进去。

    “少,再加两袋。”

    “这么多,万一泡不透怎么办?”

    “信我,绝对能泡透。”

    水缸自己就承担了近一半的量。

    李昊拿过红包找来的一个保温水壶,问,“这个行吗?”

    “行,能用就行。”卓沅剪开种子袋,倒了一部分进去。

    蒋敦豪和王一珩抱着两个木桶来到仓库旁边,“也不知道这桶漏不漏。”

    陈少熙拿水管往里面放水,放了满满一桶。

    等了一段时间,地面是干的。

    “能用,倒种子吧。”

    安安背着一个竹筐从山上下来,看到满地的锅碗瓢盆,睁大了眼睛,“这是要干嘛?”

    “泡种子,”

    袁莱牵着安安的手,往竹筐里看,“这都是什么?”

    安安兴奋的摘下竹筐和袁莱分享自己的收获,掏啊掏啊,从最底下翻出一颗珍珠果,宝贝似的递到袁莱嘴边,“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珍珠树,可惜上面只有一颗果子是成熟的,我爬上悬崖,费了好大劲才摘回来的,你快尝尝,和罔山的珍珠果有区别吗?”

    珍珠果的表面泛着青色,怎么看怎么不像熟了的样子,但袁莱还是吃进了嘴里,入口是果皮的青涩,再就是果肉的清甜,然后里面的果核是糯的,没什么味道。

    “很甜,比罔山的还要甜。”

    安安眉开眼笑,“哎呀呀,那就好,那就好,我还怕这果子徒有其表呢。”

    把筐里的东西倒在乒乓球台上,都是一些长得很平常的野草。

    “把这些药草分类捣碎,然后炼成丹药,可以帮红包延长寿命,还可以让你身体强壮,我听说你出国受了伤,一直很担心,但是有我呢,我一定会让你健健康康的。”

    被人记挂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袁莱笑着问,“这里的条件怎么炼丹?”

    安安神秘兮兮的指指山上,低声说,“我在山上挖了一个洞,等我把药草清洗处理好就会上山。至于炼丹炉,我当然是随身携带啦。”

    晚上吃饭,安安还特意询问了兄弟们的身体恢复情况。

    十个人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安安没听,直接握住李昊的手腕。

    李昊本能想躲,被红包按住,“安安是医生。”

    安安探了探李昊的脉搏,然后在小本本上记录下来,接着挪到鹭卓身边,同样的动作,直至把完所有人的脉,“你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外伤痊愈,内伤仍存,以后干活不可用蛮力,随时休息。”

    林听听忙完工作,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回来,一把抱住袁莱,“我人没了。”

    “制片工作很累吗?”

    “身体不累,但心累。又多又杂,主要是我还要平衡各种人际关系。啊!”

    林听听倒在床上,朝门口挥手,“帮我关门,我要一觉睡到天亮。”

    关上门,袁莱站到走廊里,看到赵小童坐在帐篷里看手机,时不时观察桶里种子的情况。

    旁边有两位摄像师陪着加班。

    袁莱下楼,天上没有月亮,路很黑,她走到半山坡,坐下来,打开包,掏出宋祁渊给她的半颗水滴。

    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将半颗水滴举到空中观察,并没有什么特别。

    虹昙花的种子是整颗水滴形状,而这个像钥匙一样的东西则是半颗水滴的形状,那是否存在另外半滴呢?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她想着想着,脑子越来越沉,就在她要从山坡上滚下来的前一秒,任贺闪现,一把抱住袁莱,将她的身体扶正。

    “慧极必伤。”任贺盯着袁莱,“有时候,我宁愿当初不救你。”

    手指碰到头发又猛地收回,“你的心怎么能给化玄呢?”

    没有任何回应,只听到一声长叹。

    袁莱似乎是梦到什么,手臂挥舞一下,正好打在任贺的脸上。

    任贺没理,维持着原有的姿势一动不动。

    天光大亮,袁莱睁开眼,感到神清气爽。

    “我怎么睡这了?”袁莱手里空空,慌忙寻找,却发现钥匙稳稳的待在盒子里。

    回到村子,已经人来人往了。

    为了有地方存放栽培土和化肥,需要先搭一个简易棚子。

    在临近村口的位置,卓沅和鹭卓拿着尖头铁铲把地整平。

    赵小童和王一珩在附近寻找一些平整的石头用来垫底。

    陈少熙和蒋敦豪把从学校搬回来的废弃的床板拆下来,挑出完整的木板钉在一起,铺在石头上。

    李耕耘和李昊蹲在地上拿着剪刀裁剪篷布。

    赵一博和何浩楠则把废床架上能用的铁管拆下来,统一长度,切割后焊接。

    有条不紊,张弛有度。

    虽然工具依旧是到处凑的,还有一些他们自己带的。

    但是早已不见当年的慌乱和无措。

    袁莱忍不住拿出相机,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地平完,石头也已经铺好,就差往上组装。

    拼装后的木床板重量不小,至少四个人一起才能抬动。

    王一珩踊跃报名,“我来!让大哥休息休息。我来!我力气大!”

    蒋敦豪退后一步,站到荫凉下面,“好好好,你们谁力气大谁来。”

    “这得我们猛男上啊。”李昊主动占据一边。

    “小童,耕耘,少熙,二哥,小何,谦虚什么呢,展示啊!”赵一博坐着看戏。

    “多了吧,四个人就行。”李耕耘拿纸片遮着太阳。

    “我和小何来。”鹭卓拉着何浩楠起身,占据另外两边。

    四个人抬着木床板铺到石头上。

    宽度不够,少了一块。

    蒋敦豪搬着剩下的床板,把空缺的位置补齐。

    “这铁管怎么和木头焊在一起啊?”袁莱脑子一抽,问了一句特傻的话。

    卓沅等她走到近前,指着床板上的窟窿问,“睁开眼瞅瞅,这是什么?”

    陈少熙拿起铁管穿过孔洞,戳在地上,“这样就行。”

    “拿个小铲子,挖几个足够的深坑就行。这空的位置我都留好了。”赵小童走到墙边,拿起一个塑料袋子,里面都是小铲子。

    做好标记后,大家移开木板,拿着铲子挖洞,然后把木板移回原位。

    将篷布扯开绑在铁管上,再一起抬起来,把铁管深深戳进地里。埋上土,小石子填满缝隙。

    存储的地方组装好以后,王一珩使劲推了推,“这整的相当牢固,能抗住十级大风。”

    “十级?五级都费劲。”兄弟们围着棚子转圈,检查每个连接点,确保这个棚不会塌。

    下午,装有栽培土和化肥的货车停在村口。

    兄弟们齐心协力把两样东西堆放在一起。

    “你们需要买一些薄膜和细竹竿,等凌晨五点,我们上山种花。”季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一句话就溜走了。

    完全不是袁莱印象中的跟组录制。

    跟组,他们三个不应该也住村里吗?

    区别对待是吧?

    “兄弟们,老本行又来了,走,上山砍竹子!”

    薄膜,他们带了平替保鲜膜,至于竹竿,大家的计划是上山现砍。

    先让李昊和鹭卓前往邻村,看看能不能借出一些砍刀,要是借不出来,再到镇上买。

    结果显而易见,两个人不仅借来了砍刀,还借来了两个气钉枪。

    “我猜我们不用砍很多,三两棵就足够了。”李耕耘走在前面,抬头观察竹林的茂密情况。

    他停在一棵粗竹面前,“这棵可以,来两个人负责这个。”

    接着,李耕耘继续往前,走出一段距离后,他停下脚步,“这里有一棵,来两个兄弟砍这个。”

    最后,他停在最后一棵竹子的位置,拿着砍刀开砍。

    何浩楠李昊卓沅三人率先砍下一棵竹子。

    接着,蒋敦豪赵小童赵一博王一珩组的竹子应声倒地。

    最后,鹭卓李耕耘陈少熙的竹子第三顺位倒地。

    大家把竹子运下山,把竹枝剔下来装进种子袋里,给泡着的种子换水。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凌晨五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