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的娇宠贵妃 第228章 置我于死地
福晋听着这话,心想这与自己打听猜想的差不多。
想来是四爷进宫事务繁杂,待得了空,便叫苏培盛来与自己说一声,她这样想着,也松了口气,只要四爷将她这个嫡妻放在心上,给她应有的体面和权利,她就能安心了。
紧绷的弦随着苏培盛的出现,一瞬间便松了下来,她又对着苏培盛叮嘱了几句后便叫翀嬷嬷将苏培盛送出了正院。
而翀嬷嬷将他送走后,站在锦绣堂的门口瞧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皱了皱眉头。
当即,便叫来正院的一个小厮,吩咐他一会儿在出府的必经之路上瞧着点苏培盛。
那小厮也是个机灵的,赶紧放下手上的活儿便小跑着去了。过了一小会儿,那小厮找到翀嬷嬷轻声道:“嬷嬷,苏公公从正院出来去了沁兰苑,在沁兰苑待了不多会儿,拿着个箱笼就出府了。”
翀嬷嬷听着这话,挑眉感叹,这耿氏确实是个有心的,又会讨巧,体贴入微,相比之下,福晋还是大意了些。
偏偏四爷心里有她,要不然苏培盛哪儿会巴巴地再跑一趟沁兰苑,同为侧福晋,怎的不去年氏那里。
翀嬷嬷叹口气摇摇头,更是将希望放到了二阿哥身上。
出了府苏培盛一刻都不敢耽搁,坐上马车就直奔紫禁城。
此时,四爷刚给皇上喂了药,皇上睡了过去,他便也去了偏殿歇息。他一个已经出宫建府的阿哥,也不好成日里往后宫中跑,于是皇上叫张公公将乾清宫偏殿收拾出来,特意让老四住。
其他的阿哥们来侍疾都是每日宫门关之前就出宫了,但皇上说四爷身上有伤,要体恤他,这话倒也叫人挑不出什么错,但大家还是都感觉出皇上对四爷的不同。
四爷见苏培盛回来了,随口问了一句:“府中可安生。”
苏培盛点头:“回主子爷,府上一切安好,耿侧福晋亲手给您整理了些换洗的衣裳,还有两双新靴子,侧福晋还说叫您顾好自己的身子,可别再叫伤口裂开了。”
四爷闻言,依旧淡淡的嗯了一声,但苏培盛就是敏锐的捕捉到了他眸中一闪而过的笑意。
东宫,自从皇上圣驾回鸾,太子爷的心腹司马尚就焦灼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日里食不下咽,皇上回来月余,行宫之事只字未提,尽管如此,司马尚还是心惊胆战。
反观太子爷,真是平静的出奇,每日上朝,去皇上寝宫侍疾,都异常的平静,就好似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其实自皇上回宫之后,他们父子虽像以往一样相处,但话却没说几句,就是两人单独在寝殿时,太子也只是说一两句:“皇阿玛,该喝药了,该用膳了,该歇息了...”
皇上则是点头嗯一声,到了时辰便挥挥手说一句:“回吧。”
只是太子爷不知道的是,皇上总是会盯着他的背影久久出神。
这日,到了该用午膳的时候,张公公走到偏殿亲自去请四爷:“王爷,皇上说今儿个想与您一同用午膳。”
四爷点头,立刻放下手中握着的笔:“我这就去。”
皇上的咳疾久久不见好,人都消瘦了一圈,但大体来说,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不至于影响生命。
这时,他坐在圆桌的主位上等着四爷,四爷一脚踏入殿内便赶紧说道:“儿子来迟了。”
皇上冲他笑着招招手:“来,今日叫膳房特意做了你爱吃的红烧鹿筋。”
四爷边走边听到这话,身子微微怔愣了一下,还是说了句:“多谢皇阿玛。”然后就径直坐到了皇上的身边。
身后的宫女开始为他们二人布菜,四爷从小在孝懿仁皇后身边长大,食不言寝不语已经成为习惯,就是耿氏进府以后,是个话唠,吃饭的时候嘴也不停,四爷才会跟她说个几句,但也不多。
那宫女听见皇上说四爷爱吃鹿筋,便给他多夹了两筷子,四爷低头瞧着自己小碟子里的两块鹿筋微微皱了皱眉。
他从小就不大爱吃肉,但也不是不能吃,可今儿个这个鹿筋,他却真的不想动筷子,于是便有些任性地搁置到了碟子中。
皇上吃的差不多,将筷子一放,冷不丁冲着四爷说了句:“老四,你对朕有没有过埋怨?”
四爷闻言,赶紧将手中的筷子放下,毫不迟疑地跪到地上:“皇阿玛,儿臣从未对您有过一丝一毫的埋怨。”
四爷跪在地上,听见皇上呵呵笑了一声:“起来,别动不动就跪,今儿个啊,咱们不是君臣,是父子,民间百姓家哪有当爹的说一句,儿子就跪下认罪的。”
说着,张公公就扶上了四爷的胳膊,四爷顺势站了起来,又重新坐了回去,只是身体有些紧绷,也不再去动筷子。
皇上脸色轻松,好像没看出四爷的紧张,倒是一副真想和你聊聊天的模样。他对着四爷道:“其实你不爱吃鹿筋,对不对?”
四爷心一横,点了点头:“儿子也不是不能吃,只是不怎么爱吃。”
皇上看着那一盘子没怎么动过的红烧鹿筋,继续道:“红烧鹿筋,是保成爱吃。呵呵,他小时候贪嘴,就爱吃肉,一口菜都不吃。”
这话四爷不知道怎么接,索性就不说了。
皇上自顾自地说:“他的字是我手把手教的,下棋骑马也是。这几日,我一闭上眼,就能想起来保成小时候的样子,但是对你们其他兄弟,却想不起来多少。”
他瞧着四爷低头不语,笑了笑:“你好像小时候便是如此,一见着我,便是规规矩矩地,低着头不卑不亢地叫一声皇阿玛便没了言语,不会撒娇卖乖,更不会特意讨好。你皇额娘出身名门,知书识礼,她将你养的极好,她比朕会养孩子。”
四爷听皇上说起了孝懿仁皇后,心中也有些动容,点点头沉声道:“皇额娘对儿子关怀备至,儿子将永记于心。”
皇上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保成...也不是个坏的,只是朕确实没想到,朕会将他逼到那种地步,竟想置我于死地。”
想来是四爷进宫事务繁杂,待得了空,便叫苏培盛来与自己说一声,她这样想着,也松了口气,只要四爷将她这个嫡妻放在心上,给她应有的体面和权利,她就能安心了。
紧绷的弦随着苏培盛的出现,一瞬间便松了下来,她又对着苏培盛叮嘱了几句后便叫翀嬷嬷将苏培盛送出了正院。
而翀嬷嬷将他送走后,站在锦绣堂的门口瞧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皱了皱眉头。
当即,便叫来正院的一个小厮,吩咐他一会儿在出府的必经之路上瞧着点苏培盛。
那小厮也是个机灵的,赶紧放下手上的活儿便小跑着去了。过了一小会儿,那小厮找到翀嬷嬷轻声道:“嬷嬷,苏公公从正院出来去了沁兰苑,在沁兰苑待了不多会儿,拿着个箱笼就出府了。”
翀嬷嬷听着这话,挑眉感叹,这耿氏确实是个有心的,又会讨巧,体贴入微,相比之下,福晋还是大意了些。
偏偏四爷心里有她,要不然苏培盛哪儿会巴巴地再跑一趟沁兰苑,同为侧福晋,怎的不去年氏那里。
翀嬷嬷叹口气摇摇头,更是将希望放到了二阿哥身上。
出了府苏培盛一刻都不敢耽搁,坐上马车就直奔紫禁城。
此时,四爷刚给皇上喂了药,皇上睡了过去,他便也去了偏殿歇息。他一个已经出宫建府的阿哥,也不好成日里往后宫中跑,于是皇上叫张公公将乾清宫偏殿收拾出来,特意让老四住。
其他的阿哥们来侍疾都是每日宫门关之前就出宫了,但皇上说四爷身上有伤,要体恤他,这话倒也叫人挑不出什么错,但大家还是都感觉出皇上对四爷的不同。
四爷见苏培盛回来了,随口问了一句:“府中可安生。”
苏培盛点头:“回主子爷,府上一切安好,耿侧福晋亲手给您整理了些换洗的衣裳,还有两双新靴子,侧福晋还说叫您顾好自己的身子,可别再叫伤口裂开了。”
四爷闻言,依旧淡淡的嗯了一声,但苏培盛就是敏锐的捕捉到了他眸中一闪而过的笑意。
东宫,自从皇上圣驾回鸾,太子爷的心腹司马尚就焦灼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日里食不下咽,皇上回来月余,行宫之事只字未提,尽管如此,司马尚还是心惊胆战。
反观太子爷,真是平静的出奇,每日上朝,去皇上寝宫侍疾,都异常的平静,就好似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一样。
其实自皇上回宫之后,他们父子虽像以往一样相处,但话却没说几句,就是两人单独在寝殿时,太子也只是说一两句:“皇阿玛,该喝药了,该用膳了,该歇息了...”
皇上则是点头嗯一声,到了时辰便挥挥手说一句:“回吧。”
只是太子爷不知道的是,皇上总是会盯着他的背影久久出神。
这日,到了该用午膳的时候,张公公走到偏殿亲自去请四爷:“王爷,皇上说今儿个想与您一同用午膳。”
四爷点头,立刻放下手中握着的笔:“我这就去。”
皇上的咳疾久久不见好,人都消瘦了一圈,但大体来说,他的身子骨还算硬朗,不至于影响生命。
这时,他坐在圆桌的主位上等着四爷,四爷一脚踏入殿内便赶紧说道:“儿子来迟了。”
皇上冲他笑着招招手:“来,今日叫膳房特意做了你爱吃的红烧鹿筋。”
四爷边走边听到这话,身子微微怔愣了一下,还是说了句:“多谢皇阿玛。”然后就径直坐到了皇上的身边。
身后的宫女开始为他们二人布菜,四爷从小在孝懿仁皇后身边长大,食不言寝不语已经成为习惯,就是耿氏进府以后,是个话唠,吃饭的时候嘴也不停,四爷才会跟她说个几句,但也不多。
那宫女听见皇上说四爷爱吃鹿筋,便给他多夹了两筷子,四爷低头瞧着自己小碟子里的两块鹿筋微微皱了皱眉。
他从小就不大爱吃肉,但也不是不能吃,可今儿个这个鹿筋,他却真的不想动筷子,于是便有些任性地搁置到了碟子中。
皇上吃的差不多,将筷子一放,冷不丁冲着四爷说了句:“老四,你对朕有没有过埋怨?”
四爷闻言,赶紧将手中的筷子放下,毫不迟疑地跪到地上:“皇阿玛,儿臣从未对您有过一丝一毫的埋怨。”
四爷跪在地上,听见皇上呵呵笑了一声:“起来,别动不动就跪,今儿个啊,咱们不是君臣,是父子,民间百姓家哪有当爹的说一句,儿子就跪下认罪的。”
说着,张公公就扶上了四爷的胳膊,四爷顺势站了起来,又重新坐了回去,只是身体有些紧绷,也不再去动筷子。
皇上脸色轻松,好像没看出四爷的紧张,倒是一副真想和你聊聊天的模样。他对着四爷道:“其实你不爱吃鹿筋,对不对?”
四爷心一横,点了点头:“儿子也不是不能吃,只是不怎么爱吃。”
皇上看着那一盘子没怎么动过的红烧鹿筋,继续道:“红烧鹿筋,是保成爱吃。呵呵,他小时候贪嘴,就爱吃肉,一口菜都不吃。”
这话四爷不知道怎么接,索性就不说了。
皇上自顾自地说:“他的字是我手把手教的,下棋骑马也是。这几日,我一闭上眼,就能想起来保成小时候的样子,但是对你们其他兄弟,却想不起来多少。”
他瞧着四爷低头不语,笑了笑:“你好像小时候便是如此,一见着我,便是规规矩矩地,低着头不卑不亢地叫一声皇阿玛便没了言语,不会撒娇卖乖,更不会特意讨好。你皇额娘出身名门,知书识礼,她将你养的极好,她比朕会养孩子。”
四爷听皇上说起了孝懿仁皇后,心中也有些动容,点点头沉声道:“皇额娘对儿子关怀备至,儿子将永记于心。”
皇上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保成...也不是个坏的,只是朕确实没想到,朕会将他逼到那种地步,竟想置我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