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第497章 关羽破襄阳
因为,真正想要一赢到底的人来了,关羽亲率大军已经开始进攻襄阳了!
而且某种意义上,刘备军持续进攻这一行为本身也就根本不存在亏本的可能性。哪怕进攻失利,刘备军也一样消耗了孙曹两家的潜力和兵力,影响了对方囤积物资获取战场主动权的计划。
在这个情况下,持续不断的消耗潜力,对于孙曹两家来说就是慢性死亡的过程。作战的主动权被对手牢牢把握,而被迫不断迎敌,失去进攻的机会,不断失去控制区,结果不言而喻。
换言之,除非刘备军遭受一次不得不蛰伏相当长时间的挫折,否则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意味着孙曹两家毫无翻盘的可能。
这就是战场主动权的意义,迫使敌人按照你的步调行动,避免被对手消耗,而是消耗对手。这对于已经处于弱势地位的孙曹两家来说就十分关键。
而这场翻身仗在哪里打?
曹操和孙坚这一次就想到一块儿去了,这个交战的地方只能是长江上。刘备军擅长骑兵,其骑兵之强悍,不管是孙坚还是曹操都深有体会。
所以要在陆战之中击败刘备军主力,在刘备军铁骑的面前,那绝对是自寻死路。
曹操在己方骑兵力量巅峰的时候都没成功,此刻自然是就更不想那种事情了。至于孙坚,他在寿春之战之后就明白,与刘备军陆战纯属自寻死路,根本没有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和曹操的决断就是让刘备渡江,在水上重创刘备军,然后再图反击。
所以,荆州水军被曹操安置到了夷陵等长江上游,既保护益州,又可以顺流而下夹击刘备军。
孙坚更是已经开始动员自家水军精锐,枕戈待旦要与刘备军决一雌雄。
在这个条件下,襄阳自然就只能是放弃了。在守将带着部分精锐逃窜之后,关羽从樊城出兵,到攻克襄阳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整个荆州北部最重要的城镇就被刘备军占领了。
攻取襄阳之后,仿佛知道曹军会继续南逃一样,关羽这一次倒是没有急于继续进攻,反而是好好贴出安民榜,与荆州北部各个世家进行了一些宴会。
这自然不是关羽本意,这位将军想的就是一鼓作气夺取南郡和江夏,然后编练水军,讨平江东。
只是刘备和顾南行在他临行前反复叮嘱,夺取荆州不用着急,一定要稳扎稳打,先让士民归心,然后再徐徐图之,方才能避免兵败。
并且,他们还请了贾诩亲自坐镇,与关羽一同前往前线,谋划如何夺取荆州北部,然后编练水军。
对此贾诩表示,不管是孙氏还是曹氏,都想要我们到长江边,此战几乎必胜,这个功劳他就领了。
只不过,这个作战麻烦的地方本就在于,后续要在哪里编练水军,怎么继续扩张呢?
要知道,此时的长江沿岸可没有什么长江大堤,江水在荆州一带泛滥。巨大的云梦泽残骸把江陵和公安与江夏分开。
刘备军若是要进军,江陵和公安必然是攻击的主要目标,而孙家的江夏郡怎么处理呢?是暂时放在一边,还是要施加压力,或者干脆试着一举拿下?
要知道,江夏扼守长江中游,北方又有大别山作为掩护,水路发达易守难攻。
但是,此地又颇为重要,如果夺取了江夏,就彻底切断了曹操军和孙坚军之间的配合和联系。
到时候,不管是渡江还是入川,都可以打得更容易一些,只是江夏之地,并不容易取。
对此,贾诩在前线自然是做了一番规划,一个他和庞统一起谋划的计划被送到了刘备面前。
对于这个计划,刘备只回复了四个字“便宜行事”。
得到了刘备的许可,关羽军沉睡的兵力终于露出了爪牙,开始向着长江发动进攻。
大军一开始就一分为二,关羽大军直接南下当阳,向着江陵和公安方向前进。至于赵云所部,则是轻兵前进,向着随县方向前进,要从北方进攻江夏。
在赵云军吸引了曹军最重要的援军孙权的注意力之后,包括当阳在内整个荆州北部各个城池和要塞,在关羽大军面前是根本没有一合之敌。
关羽大军势如破竹的就杀到了江陵附近。
然后关羽将大军一分为三,魏延领一军攻江陵、高顺领一军攻公安,关羽亲自精兵直接沿着长江朔江而上,在沮漳河畔与曹家大将夏侯惇率领的援军对峙,防止曹军救援到达江陵和公安。
只不过,没有强大的长江水师,这江陵和公安,总是能够从水上得到支持。
在北方作战,刘备军总是能得到水军支持的一方,让他们在很多战斗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只是如今易地而处,在有长江水军敌人面前,这仗打起来确实是极为难受。
刘备军不好受,负责驻守的曹仁也不舒服,刘备军的配重投石机让他已经很头疼了,好不容易利用城墙修建的改动,让这东西不那么容易破城。
可是,刘备军针对他们水军的各种骚扰,也让曹仁是颇为无奈。本来曹仁以为自己怎么说都能守上一两年,然后再退守夷陵。
等到刘备军水军到时候练好,那曹军早就恢复过来,指不定就可以反攻关中了呢?
要知道,如今曹操本人就在关中,死守凉州和益州,确保自己日后还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不得不说,曹操此人心性之坚定,也未尝弱于任何人物!
只是,从曹仁目前看,就建安十五年这一年,江陵和公安两城也未必坚持的住。所以他只能是日日巡逻,加强防御,能多守一天就多守一天。
就在这样的攻守之间,刘备军和曹操军之间的战斗,就又变成了一场攻城和守城的消耗战,双方再次开启了比拼内力的对抗。
只不过,这一次刘备军背靠大半个中国,而曹操军则是多了长江水运的便利,真的是打了个半斤八两!
而且某种意义上,刘备军持续进攻这一行为本身也就根本不存在亏本的可能性。哪怕进攻失利,刘备军也一样消耗了孙曹两家的潜力和兵力,影响了对方囤积物资获取战场主动权的计划。
在这个情况下,持续不断的消耗潜力,对于孙曹两家来说就是慢性死亡的过程。作战的主动权被对手牢牢把握,而被迫不断迎敌,失去进攻的机会,不断失去控制区,结果不言而喻。
换言之,除非刘备军遭受一次不得不蛰伏相当长时间的挫折,否则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意味着孙曹两家毫无翻盘的可能。
这就是战场主动权的意义,迫使敌人按照你的步调行动,避免被对手消耗,而是消耗对手。这对于已经处于弱势地位的孙曹两家来说就十分关键。
而这场翻身仗在哪里打?
曹操和孙坚这一次就想到一块儿去了,这个交战的地方只能是长江上。刘备军擅长骑兵,其骑兵之强悍,不管是孙坚还是曹操都深有体会。
所以要在陆战之中击败刘备军主力,在刘备军铁骑的面前,那绝对是自寻死路。
曹操在己方骑兵力量巅峰的时候都没成功,此刻自然是就更不想那种事情了。至于孙坚,他在寿春之战之后就明白,与刘备军陆战纯属自寻死路,根本没有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孙坚和曹操的决断就是让刘备渡江,在水上重创刘备军,然后再图反击。
所以,荆州水军被曹操安置到了夷陵等长江上游,既保护益州,又可以顺流而下夹击刘备军。
孙坚更是已经开始动员自家水军精锐,枕戈待旦要与刘备军决一雌雄。
在这个条件下,襄阳自然就只能是放弃了。在守将带着部分精锐逃窜之后,关羽从樊城出兵,到攻克襄阳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整个荆州北部最重要的城镇就被刘备军占领了。
攻取襄阳之后,仿佛知道曹军会继续南逃一样,关羽这一次倒是没有急于继续进攻,反而是好好贴出安民榜,与荆州北部各个世家进行了一些宴会。
这自然不是关羽本意,这位将军想的就是一鼓作气夺取南郡和江夏,然后编练水军,讨平江东。
只是刘备和顾南行在他临行前反复叮嘱,夺取荆州不用着急,一定要稳扎稳打,先让士民归心,然后再徐徐图之,方才能避免兵败。
并且,他们还请了贾诩亲自坐镇,与关羽一同前往前线,谋划如何夺取荆州北部,然后编练水军。
对此贾诩表示,不管是孙氏还是曹氏,都想要我们到长江边,此战几乎必胜,这个功劳他就领了。
只不过,这个作战麻烦的地方本就在于,后续要在哪里编练水军,怎么继续扩张呢?
要知道,此时的长江沿岸可没有什么长江大堤,江水在荆州一带泛滥。巨大的云梦泽残骸把江陵和公安与江夏分开。
刘备军若是要进军,江陵和公安必然是攻击的主要目标,而孙家的江夏郡怎么处理呢?是暂时放在一边,还是要施加压力,或者干脆试着一举拿下?
要知道,江夏扼守长江中游,北方又有大别山作为掩护,水路发达易守难攻。
但是,此地又颇为重要,如果夺取了江夏,就彻底切断了曹操军和孙坚军之间的配合和联系。
到时候,不管是渡江还是入川,都可以打得更容易一些,只是江夏之地,并不容易取。
对此,贾诩在前线自然是做了一番规划,一个他和庞统一起谋划的计划被送到了刘备面前。
对于这个计划,刘备只回复了四个字“便宜行事”。
得到了刘备的许可,关羽军沉睡的兵力终于露出了爪牙,开始向着长江发动进攻。
大军一开始就一分为二,关羽大军直接南下当阳,向着江陵和公安方向前进。至于赵云所部,则是轻兵前进,向着随县方向前进,要从北方进攻江夏。
在赵云军吸引了曹军最重要的援军孙权的注意力之后,包括当阳在内整个荆州北部各个城池和要塞,在关羽大军面前是根本没有一合之敌。
关羽大军势如破竹的就杀到了江陵附近。
然后关羽将大军一分为三,魏延领一军攻江陵、高顺领一军攻公安,关羽亲自精兵直接沿着长江朔江而上,在沮漳河畔与曹家大将夏侯惇率领的援军对峙,防止曹军救援到达江陵和公安。
只不过,没有强大的长江水师,这江陵和公安,总是能够从水上得到支持。
在北方作战,刘备军总是能得到水军支持的一方,让他们在很多战斗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只是如今易地而处,在有长江水军敌人面前,这仗打起来确实是极为难受。
刘备军不好受,负责驻守的曹仁也不舒服,刘备军的配重投石机让他已经很头疼了,好不容易利用城墙修建的改动,让这东西不那么容易破城。
可是,刘备军针对他们水军的各种骚扰,也让曹仁是颇为无奈。本来曹仁以为自己怎么说都能守上一两年,然后再退守夷陵。
等到刘备军水军到时候练好,那曹军早就恢复过来,指不定就可以反攻关中了呢?
要知道,如今曹操本人就在关中,死守凉州和益州,确保自己日后还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不得不说,曹操此人心性之坚定,也未尝弱于任何人物!
只是,从曹仁目前看,就建安十五年这一年,江陵和公安两城也未必坚持的住。所以他只能是日日巡逻,加强防御,能多守一天就多守一天。
就在这样的攻守之间,刘备军和曹操军之间的战斗,就又变成了一场攻城和守城的消耗战,双方再次开启了比拼内力的对抗。
只不过,这一次刘备军背靠大半个中国,而曹操军则是多了长江水运的便利,真的是打了个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