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第548章 请说吧
这一问,使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的确,之前大家也都认为这些基本合作环节不会出问题,毕竟这属于正常的商业往来,没有触及核心技术泄露等问题。
但事实却不断地打脸,或者说是外国同行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由竞争”只是一个空话而已。
“现在我可以宣布,关于高端光刻胶的技术瓶颈我们已经突破,只要技术人员掌握了这套流程,就可以立即投入量产。”
“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悲观。但同时我也必须提醒各位,绝对不能盲目乐观。”
说着,汤城站了起来。
“这一次次的事件教育我们,必须要做好应对极端情境的准备,包括整个生产链上下游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万一将来面临全面封锁,龙腾集团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这是命令,不容商量。”
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论成本多高、资金再多都是值得的,哪怕最终这个预案用不上,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件事由臧总亲自负责,战略部、技术部、研发部要全力以赴配合工作,财务也要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保障,不要舍不得花钱,我现在反而怕的是钱花不出去。”
最后,汤城一锤定音,敲定了整个自救计划。
他的长远目标是让龙腾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循环体系。
从源头到终端,彻底摆脱对外界的依赖。 邓建军是乾坤化学材料公司的技术领头人,从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这工作。
不过这些年公司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前几天还被龙腾集团收购了。
作为技术部门的老大,无论公司换了谁当家,他的饭碗都还是稳的。
毕竟,在产品开发这方面,他可是个高手。
放眼整个国家,在光刻胶生产这行,他都能排得上号。
现在到了中年,他面前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下。
是继续留在这里研究产品,还是回学校当一名教授。
这两个选择各有各的好处,还真挺难抉择的。
正在他纠结的时候,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是龙腾集团的董事长汤城想见他。
得知这个消息,邓建国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大家都知道,汤城现在是华夏天字一号富豪,特别重视科研这块。
据说现在龙腾集团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五万。
这么大规模的科研队伍,其他国内企业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这位支持科研的新老板,邓建军挺有好感的。
因此,他迅速换了一身正装,自己开车去了龙腾集团总部。
在前台表明来意后,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
砰砰……
敲了几声门,接着前台说:“董事长,邓总到了。”
然后里面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请进。”
推开房门,邓建军终于见到了那位名声在外的华夏首富。
虽然之前在电视上见过汤城,但他此时还是有点吃惊。
这个人太年轻了,看起来才二十多岁的样子。
长得很帅气,五官立体,整个人充满了自信和从容。
虽然年纪不大,但言行举止间透露着一种天生的领导者气质。
“汤董您好。”
走进办公室后,邓建军先打了声招呼。
“你好,邓总。”
汤城站起来跟他握了握手,然后指了指沙发让他坐下来说话。
“邓总啊,这次紧急把你找来,是因为有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想交给你。”
说着话时,他从桌子上拿出了厚厚一叠文件以及一个U盘。
邓建军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接过了递过来的资料。
翻开第一页他就惊讶地低呼道:“高端光刻胶生产工艺?”
紧接着,不管一旁站着的汤城,他开始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这一投入进去,邓建军就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
“原来提纯的环节是这样进行的,还需要添加特定化学品做萃取……”
“这个生产流程设计很有意思……确实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减少材料损耗……”
“关于高端光刻胶的提纯方法……咦……我怎么没想到这种方式……”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
期间有人进来找汤城签字都没能打断邓建军的思考。
直到中午吃饭时间,那叠资料才翻了不到三分之一。
因为他不是简单浏览,而是仔细研读每一个细节。
短短几页已经让他感到震惊不已。
经过心里反复推算,他意识到这份材料确实是真实的。
并且代表了国内尚未掌握的技术水平。
如果能够将这份资料吃透,实现高端光刻胶国产化就不再是一个空谈。
多少年来他投身研发事业,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当初邓建军选择从事光刻胶行业时,身边的人都建议他转行去做半导体电子方面的研究。
因为那时大家都认为,光刻胶只是一个小众化学领域,市场狭窄,并且长期由日企垄断。
相比之下,半导体电子产品研究在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行业,待遇好就业机会也多。
然而邓建军个性倔强,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他从毕业至今,已经在这个领域坚持了整整二十年。
相比于那些大学时代的同学朋友们,他可能算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没办法,整个国内的光刻胶行业都是这样。
生产低端产品,赚的是辛苦钱,利润低,给到个人的薪酬自然也就少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没想过要放弃。
年轻时的理想,邓建国一直铭记在心。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全身心投入。他很早就立下志向,要做出国产的高端光刻胶。
可惜,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没能成功。
直到今天,新老板给了他一叠资料。
这些资料就像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之前在专业上的难题和困惑,仿佛瞬间找到了答案。
邓建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资料,连一秒都不愿浪费。
这时,汤城看了一眼时间,不得不走过来,拍了拍邓建国的肩膀。
的确,之前大家也都认为这些基本合作环节不会出问题,毕竟这属于正常的商业往来,没有触及核心技术泄露等问题。
但事实却不断地打脸,或者说是外国同行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由竞争”只是一个空话而已。
“现在我可以宣布,关于高端光刻胶的技术瓶颈我们已经突破,只要技术人员掌握了这套流程,就可以立即投入量产。”
“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悲观。但同时我也必须提醒各位,绝对不能盲目乐观。”
说着,汤城站了起来。
“这一次次的事件教育我们,必须要做好应对极端情境的准备,包括整个生产链上下游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万一将来面临全面封锁,龙腾集团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这是命令,不容商量。”
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论成本多高、资金再多都是值得的,哪怕最终这个预案用不上,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件事由臧总亲自负责,战略部、技术部、研发部要全力以赴配合工作,财务也要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保障,不要舍不得花钱,我现在反而怕的是钱花不出去。”
最后,汤城一锤定音,敲定了整个自救计划。
他的长远目标是让龙腾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循环体系。
从源头到终端,彻底摆脱对外界的依赖。 邓建军是乾坤化学材料公司的技术领头人,从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这工作。
不过这些年公司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前几天还被龙腾集团收购了。
作为技术部门的老大,无论公司换了谁当家,他的饭碗都还是稳的。
毕竟,在产品开发这方面,他可是个高手。
放眼整个国家,在光刻胶生产这行,他都能排得上号。
现在到了中年,他面前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下。
是继续留在这里研究产品,还是回学校当一名教授。
这两个选择各有各的好处,还真挺难抉择的。
正在他纠结的时候,突然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说是龙腾集团的董事长汤城想见他。
得知这个消息,邓建国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大家都知道,汤城现在是华夏天字一号富豪,特别重视科研这块。
据说现在龙腾集团的研发人员已经超过五万。
这么大规模的科研队伍,其他国内企业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对于这位支持科研的新老板,邓建军挺有好感的。
因此,他迅速换了一身正装,自己开车去了龙腾集团总部。
在前台表明来意后,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
砰砰……
敲了几声门,接着前台说:“董事长,邓总到了。”
然后里面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请进。”
推开房门,邓建军终于见到了那位名声在外的华夏首富。
虽然之前在电视上见过汤城,但他此时还是有点吃惊。
这个人太年轻了,看起来才二十多岁的样子。
长得很帅气,五官立体,整个人充满了自信和从容。
虽然年纪不大,但言行举止间透露着一种天生的领导者气质。
“汤董您好。”
走进办公室后,邓建军先打了声招呼。
“你好,邓总。”
汤城站起来跟他握了握手,然后指了指沙发让他坐下来说话。
“邓总啊,这次紧急把你找来,是因为有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想交给你。”
说着话时,他从桌子上拿出了厚厚一叠文件以及一个U盘。
邓建军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接过了递过来的资料。
翻开第一页他就惊讶地低呼道:“高端光刻胶生产工艺?”
紧接着,不管一旁站着的汤城,他开始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这一投入进去,邓建军就完全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
“原来提纯的环节是这样进行的,还需要添加特定化学品做萃取……”
“这个生产流程设计很有意思……确实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减少材料损耗……”
“关于高端光刻胶的提纯方法……咦……我怎么没想到这种方式……”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
期间有人进来找汤城签字都没能打断邓建军的思考。
直到中午吃饭时间,那叠资料才翻了不到三分之一。
因为他不是简单浏览,而是仔细研读每一个细节。
短短几页已经让他感到震惊不已。
经过心里反复推算,他意识到这份材料确实是真实的。
并且代表了国内尚未掌握的技术水平。
如果能够将这份资料吃透,实现高端光刻胶国产化就不再是一个空谈。
多少年来他投身研发事业,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当初邓建军选择从事光刻胶行业时,身边的人都建议他转行去做半导体电子方面的研究。
因为那时大家都认为,光刻胶只是一个小众化学领域,市场狭窄,并且长期由日企垄断。
相比之下,半导体电子产品研究在当时可是炙手可热的行业,待遇好就业机会也多。
然而邓建军个性倔强,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他从毕业至今,已经在这个领域坚持了整整二十年。
相比于那些大学时代的同学朋友们,他可能算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没办法,整个国内的光刻胶行业都是这样。
生产低端产品,赚的是辛苦钱,利润低,给到个人的薪酬自然也就少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没想过要放弃。
年轻时的理想,邓建国一直铭记在心。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全身心投入。他很早就立下志向,要做出国产的高端光刻胶。
可惜,二十多年的努力都没能成功。
直到今天,新老板给了他一叠资料。
这些资料就像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之前在专业上的难题和困惑,仿佛瞬间找到了答案。
邓建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资料,连一秒都不愿浪费。
这时,汤城看了一眼时间,不得不走过来,拍了拍邓建国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