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 第603章 心里有点没底

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第603章 心里有点没底

    这一眼扫过来,几个人心头一震,感觉心思都被看穿了。

    “要是说场面话,就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行,咱们有能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于惊鸿也干脆摊牌,不说客套话了。

    他知道汤城对半导体行业了解很深,忽悠不过去。

    “可实话是,如果不出现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从商业角度来讲,我们几乎没有超越阿麦斯的可能性,也没法动摇外国企业的主导地位。”

    话音落下,几个人明显轻松了不少。

    他们也不想假装很有信心地哄骗领导,那样压力太大了。

    明知做不到的事情,还非得表现得信心满满,实在太煎熬。

    “汤董,我们不是有意隐瞒情况,我想用技术的角度给您做个说明。”这时,研发负责人董明亮有些紧张地开口说道。

    三个人中,他的心情是最沉重的,毕竟他是负责研发的。

    现在汤城了解了真相,会不会立刻砍掉研发项目?

    这个可能性真的不小。

    “现在的光刻机已经能做到2nm精度了,阿斯麦那边这项技术已基本成熟,听说下个月就要上市。”

    “这样的精密程度,按照目前的物理学原理来看,几乎是极限了,再往上发展空间已经非常小。继续缩小尺寸的话,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是硅基芯片,一个硅原子大小差不多是0.22纳米,中间留出点空隙顶多也就是0.5纳米,这是物理结构决定了的最小间距。”

    “严格按摩尔定律来算的话,理论上最小工艺节点应该是在1纳米左右,小于这个数值时,就容易发生电子穿透的问题,造成芯片性能不稳定。”

    “我们常说的7nm、5nm、2nm这类技术参数,准确来说,其实是指晶体管导电沟道的长度,简称沟道长度。”

    “随着科技发展,芯片集成的电路越来越多,要求制程工艺不断提升以获得更高运算效率。”

    “沟道越短,运算速度越快,整体性能也就更强。”

    “不过当沟道不断缩小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材料迁移能力下降、漏电增加、功耗提升等一系列困扰。”

    “正常情况下,沟道缩短后,内部绝缘层二氧化硅也会变薄。根据现代物理知识,当厚度只到零点几纳米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种‘隧道效应’。”

    “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加了一层薄如蝉翼的氧化物隔膜,电子还是能够穿过这层绝缘体,跑到另一边去。”

    “这样一来,晶体管原有的工作性能就会被打乱,栅极电压也很难控制电流的流动状况。”

    “综上所说,依照现行的物理法则推断,硅材料芯片所能达到的极致制造尺度大约就是1纳米附近,而现在的产品已经做到了2纳米级别,几乎一步之遥。”

    讲到这里,董明亮悄悄看了汤城一眼。

    发现对方并没有露出丝毫厌烦或者烦躁的情绪,他心里稍松了些。

    于是继续说道:

    “假如只是制造工艺的难关,也许还有赶上对手的可能,但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专利封锁。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高精尖光刻机相关的知识产权都被国外掌握。”

    “即使我们真抢先别人一步开发出1nm设备,在关键技术上也绕不开别人拥有的大量专利,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爬。”

    “这就带来了现实难题——如果人家不同意授权,哪怕我们真做出这台机器,也根本无法投产使用,哪怕自家公司试一下,也会面临巨额的赔偿。”

    “这种由法律构筑起的障碍,实际上封死了许多潜在的突破路径,原本如果未来道路宽广一点,或许能找到替代方案曲线突围,但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堵死。”

    说到这里,董明亮迟疑了一下才问道:“汤董,这些内容您大概明白了吗?”

    汤城点了点头说道:“意思就是,硅芯片快要触及最小工艺界限,而现有专利布局也让咱们很难实现光刻设备的进步。”

    看他情绪平稳,董明亮接着补充道:

    “我说的只是技术研发方面的挑战,除此之外还有生产工艺的问题。”

    “一部高端光刻机里面有十万个零部件,多数都是光学镜片、紫外光源和高精度平台等特殊组件,国内很难制造,关键零件外国还不卖给咱们。”

    “缺了这些高精度元器件,就算技术突破,也不可能真正落地量产出来——换句话说,我们是有能力设计出来,但却没工具去实现。”

    “技术天花板低,专利封锁严,核心部件受限,整个研发过程充满困难,而且很多困难短时间内几乎无解。” 把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讲出来后,董明亮感觉轻松了不少。

    不管将来汤城还愿不愿意继续投钱进来,该说的都已经说清楚了。

    唯一的遗憾是,这支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研发团队恐怕保不住了。

    没人会在没有希望的领域持续砸钱。

    “我懂了,理论上没有明显的提升空间,生产工艺又被国外的专利卡脖子,核心零部件根本买不到,这么说来,光刻机这块我们几乎不可能赶上对手。”

    汤城说完这话时,神情依然很平静。

    但他越是冷静,于惊鸿几人就越摸不透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要是自己听到这些,怎么可能不恼火?

    于惊鸿设身处地想了一下,如果换成是他花了大价钱买下一家公司,结果立刻就被浇了一头冷水,得知公司前景一片灰暗。

    那种被欺骗的感觉,简直能让他气得杀人。

    单就那笔贷款,就高达四百亿!

    于是赶紧解释:“汤董您先别急,虽然我们很难追上顶尖水平,但在低精度、大制程的光刻机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突破。”

    “目前我们已经能在完全绕过国外专利壁垒的情况下,造出14纳米的光刻机,再往下走一点就能推进到7纳米的技术。”

    “顶级芯片虽然很吃香,像手机这类产品就需要这种高端芯片,但更多市场其实在14纳米级别,比如电视、洗衣机和空调使用的都是14纳米甚至28纳米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