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 第605章 资金几乎无法估算

高校难就业,影响我技校造航母? 第605章 资金几乎无法估算

    “完成这样的转变,必须说服整条产业链上所有相关企业,只有大家统一了方向,上游才有碳基晶圆材料可用,中游才能做出碳基芯片,下游终端设备才能真正用上这种芯片……”

    于惊鸿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他的眼神里透出惊讶,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他盯着汤城看,整个人都呆了一下。

    一旁的高彦庆看到这一幕,有些疑惑地捅了捅他。

    小声问他:“你咋突然不说话了?刚才讲得挺明白的啊。”

    此刻,于惊鸿脑袋里却是一团混乱。

    他在心里快速回忆起龙腾集团下属各企业的经营范围。

    渐渐地,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中。

    “汤董,难道您早就开始谋划转向碳基这条新路了?”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一定是这样!不然怎么会一下子把整条半导体产业链布局齐全呢——材料、装备、芯片制造、终端产品,统统涵盖。天啊,几乎所有的前提条件都满足了……”

    他说着,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

    “老于,你在说什么梦话?”旁边的高彦庆忍不住拍了下他肩膀。

    “这可不是说梦话!”于惊鸿急切地说道,“老高,你们想想,咱们龙腾集团旗下到底都有些什么产业?”

    “主要产业嘛,比如做材料的工厂,电池生产线,芯片加工厂,包括我们现在的光刻机组,还有各种精密器材厂,镜头工厂,内存模块制造点,手机组装线……”

    高彦庆一边数一边说着。

    可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他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

    没错,龙腾早就在悄悄搭建一整条完整的半导体链条。

    集团拥有六个主营基础材料的企业,分别是生产晶圆的、镀膜加工的、光刻胶制造的、溅射靶材生产的、封装材料研究的、抛光处理以及特殊工业气体提供的。

    此外还收购了六个负责生产工具的公司,经营着像晶体生长炉、溅射沉积设备、蚀刻工具、涂层装置以及检测仪器等各种设备。

    再加上这次刚刚纳入旗下的兴华电子,也就有了生产光刻机的技术。

    更别提以前收购的硬件生产单位,比如电池、屏幕面板、传感器元件、存储器、镜头组件这些全齐了。

    也就是说,从原材料起步,经过制造环节,一直到最终成品的应用,全都囊括进了龙腾的整体框架之中。

    仔细分析下来,整个半导体生态体系已经基本搭建好了。

    事实上,整个半导体产业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如今的模样。

    最早期是使用锗作为核心材料;

    随后换成了砷化镓;

    然后到现在,才变成以碳化硅为主流材料。

    而今天,汤城又提出要用新一代材料来取代它们,并基于这种全新的碳基元素,建立新的半导体生态系统。

    不得不承认,这份计划太过惊人、太大胆。

    起初在座的人都以为汤城只是空谈幻想,根本没当回事。

    可现在回头一看,人家龙腾早就为这场大变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如果真能成功完成这项转型,那么整条碳基产业链中最丰厚的利润,就会被龙腾独占。

    电子制造业本身规模远远超过了汽车行业。

    现代战争中的武器系统也离不开电子产品支持。

    若能占据电子领域最大的蛋糕,未来龙腾的实力恐怕难以估量。

    至少在国内甚至全球与电子相关的行业中,都能称得上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那时候,龙腾可能还会超越像摩根、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类历史悠久的国际财阀。

    直到这时,众人才算是明白了真正的野心是什么。

    怪不得当初老板愿意花数百亿收购兴华电子,原来背后早有布局。

    相比起电子产业革命的巨大回报而言,几百亿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汤董啊……您……”

    “您真得三思。”

    “想要全面进入炭基时代,就必须重建整个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投资,技术上的突破,缺哪一样都不行。”

    “这不是单纯开发某个技术就能解决的事情,这是针对半导体行业全方面进行的大改写,将彻底颠覆整个电子产品格局。”

    “这样的项目所需资源之大,哪怕是国家层面都未必能独立承担,您凭一家企业来做,真的承受得起吗?”

    于惊鸿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龙腾集团虽然通过收购初步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截至目前,也只是搭好了架子,还没完全理顺各个关节。

    否则也不会因依赖高端材料而被掐断供货。

    只有在所有环节都能自主研发生产,直达最终产品的程度,才算真正把整条产业链打通。

    目前的龙腾只能说是有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距离彻底贯通还有差距。

    若想主导半导体从硅基走向碳基的大变革,在眼下这个状态中实现,确实非常困难。

    因为基础材料一旦变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传导效果极强。

    原材料变了,生产工艺就得跟着变;流程改了,设备也得重新设计;生产线更新完后,末端的应用方案比如“一一零”这类产品也必须随之调整。

    这样的变革不是某一个环节的事,而是整个产业链都必须随之转向。

    每一个节点,都需要二次开发、再次投入。

    要完成这一切,龙腾必须在整个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砸下重金进行技术升级,才有可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换代革新。

    这不是几百亿、上千亿就能解决的事情。

    仅仅一台光刻机转投碳基的研发,就可能烧掉数百亿的资金,还不见得能看到结果。

    其他几种主要生产设备每一项也要上亿投资起步。

    再往前走一步:基础材料从硅改成碳,连光刻胶、封装用料、清洗溶液等辅助材料全都得重新研制、调整性能指标。

    这一套技术链上的巨大变动,所需资金几乎无法估算。

    即使龙腾整体变现清盘,也不一定能撑起整个研发工程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