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世家子 第225章 阎公规劝过犹不及
热门推荐:
千丝诏
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不就和你死对头领个证,怎么了?
重生都市仙帝
四合院:开局贾家赔了夫人又折兵
少年白马:李淳罡模板,一剑入神
云上玄墨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
永徽四年夏,八月初一,秋分日。
昨夜一阵短促的豪雨,将夏日的余暑带走了大半。
崔尧一早醒来,透过窗棂,恍然感到一丝寒气,虽说到了午时或许还会烈日当空,可清晨的凉意或许已经宣告了夏日的离去。
“总算熬过了这个夏天,以一场夜雨终结,当真是不错啊。”
新城起身推开窗子,望着矗立远望的郎君,嗔道:“怎么如此年纪就开始伤春悲秋?当真是早熟的厉害。”
崔尧应道:“有吗?我只是偶然有感罢了,话说这个夏天还真够难熬的,靖安司昨日还上书长安不少坊市结构不合理,难以通风,工部难辞其咎。
奏疏言道,今年夏季,长安因为暑气难挡,共计四十三人因此失了性命。于志宁当朝引咎辞职,也算是给阎立本腾了位置。
只是如此下野,总归不太体面呐。”
新城奇怪道:“民间居所酷热难挡,关工部尚书什么事?这不是胡乱攀扯吗?”
“是借题发挥,于志宁早就绸缪宰相之位,工部尚书不过是跳板罢了。
可如今长孙无忌把持相位,焉能容他人染指?
说来不过是争斗手段而已,于志宁技不如人,怨不得赵国公落井下石。”
“皇兄就这么答应了?未免太过儿戏。”
“总要维持住宰相的体面,眼下大舅兄与长孙无忌正是相得益彰的时候,况且也只是下野,并未有任何惩处加身。
待过了这段时日,于志宁的仕途并不会终止,想来是另有他用的。”
“呵呵,你又知道?你也掺了一手?”
崔尧羞赧道:“我这不寻思泉州要建立市舶司吗?没有朝中大员坐镇,总归显得不太重视。”
新城点着崔尧的额头,埋怨道:“你呀,就与长孙舅父二人狼狈为奸吧,迟早被人骂作佞臣。”
崔尧自豪道:“说谁呢?某家乃是大唐公认的小战神,朝野上下谁不信服?一战灭四国,你在史书上翻翻,有几人能有这般战绩?”
“懒得理你,今日上午还出去吗?下午就是你的大日子,我看还是莫要乱跑了。”
崔尧摇头:“不行啊,今日大明宫要封顶,七层的砖混结构,大唐却是从未有过,我得盯着些。”
“这般快?不是定了三个月的工期吗?这才一个月哩,就要完了?”
“这才哪到哪,大明宫与寻常建筑的营造次序并不相同,主体框架率先打造,其余垒砌、雕刻、榫卯一律押后。
眼下只是大体框架搭了起来,就如一具躯体,骨骼今日才算齐备,血脉、皮肤那些还要好些日子才能完成。”
“为何这般麻烦?以往不都是所有工匠一同发动,木匠、石匠通力协作吗?如此岂不是耗费了时日?”
“不妥呀,此次督造,动用了大量的大型机械,稍有不慎,就有人命之虞。
所以某再三考虑,还是将这些精细活全部押后了,否则互相影响,说不得会更慢,也更危险。”
“偏你爱别出心裁,给他建个一层的楼子得了,非要逞什么能,盖个七层的宫殿。
七层的浮屠我见过,七层的宫殿还当真没见过,到时候若是塌了,看你怎么收场。”
“说的甚话?能不能盼点好?以后长安若要容纳更多人口,向天空借空间是最实际的解法,眼下不积累经验,将来长安容不下人怎么办?”
“往洛阳迁都啊,朝中不是早就吵吵起来了?”
“那洛阳再满了呢?往哪迁呐?咱们是汉家皇朝,这逐水草而居的习性可要不得!经营一地就要营造的尽善尽美,榨干了潜力就扔,算怎么回事?”
“呀?你终于说实话了,你这世家少爷是嫌弃我李氏胡人血脉了?”
……
“没啊!这都哪跟哪啊。”
“那你说,为何将我皇兄的宫殿为黔首们做实验?你这分明是藐视皇族!”
“因为皇室能动用的社会资源最多,也最牢靠啊,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给这么大的工程偷工减料?这怎么能说是做实验呢?”
“哼,你分明是没把我们李氏放在眼里!”
崔尧看着新城六月天一般的脸子,顿时一阵无语。随后抄起新城的手臂把起了脉,然后装模做样的说道:“夫人啊,我摸不太准,要不你将沈郎中唤来看看?”
新城顿时紧张起来,忙问道:“你摸出来什么了?”
崔尧哪会这个?什么浮脉、沉脉、洪脉……
在他的感知中只有快慢的区别,于是装模做样的说道:“有些像,但又说不准,所谓医者不自医,还是让专业人士看看吧,去吧,别耽搁了。”
说罢,新城就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崔尧见状,连忙抓起衣衫就冲出院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女人呵!两辈子也没搞懂过。
除了见色起意的盏茶时间,其余皆是摸不着头脑亦或索然无味。
远不如找兄弟或义子们耍起来痛快。
“续业、续业!随我出门!”
崔尧绕到双羊小筑,隔着院子喊道。
杨续业绕了出来问道:“公子,去哪?今日凉爽,舍妹今日央我去街上耍子,能带她一起吗?”
“不要!勾栏听曲,去不去?”
杨续业遗憾的说道:“若是听曲就算了,舍妹央了几天了,若不是正事就算了。”
“你这人真没意思,算了,你陪着吧,把李志叫来。”
“喏,下次一定。”
……………………
李志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直愣愣的问道:“不是说去勾栏吗?香水我都喷了。”
“不说去勾栏,你个懒鬼会出来?”
李志狐疑的看着崔尧,信誓旦旦的说道:“不对,若是公子执意要来工地,为何也喷了香水,腰袢上还挂着钱囊?”
李志冒昧的上前颠了颠钱袋,拆穿道:“还是金瓜子!公子在工地也有打赏的小娘?”
崔尧看着李志不逊色于长孙诠的白脸子,强言道:“管的恁宽?某家乐意不行吗?”
说罢,掏出几粒金瓜子,抛在工地旁做饭的大娘手中,随意道:“饭做得不错,赏你的。”
那位大娘疑惑道:“咋就做的不错了,老身熬的绿豆汤,可没做饭食,还不到饭点哩。”
崔尧只当没听见,信步朝着宫殿下方走去。
李志小声骂骂咧咧的跟了上去。
“来了?可是有几日不见,最近挺忙?”
阎立德看见崔尧,主动寒暄道。
崔尧点头:“确实,这几日琐事繁多,倒是误了这里,如何?今日能封了顶吗?”
阎立德奇怪道:“你是不是记错日子了?要不你抬头看看上面是啥?”
“啊?”崔尧疑惑,遂抬头看去,只见房顶早已牢牢盖在上面,眼下那顶上的人不过是在安放瓦当而已。
“完了?”
“你是一点没关注呗,前日我就给你去信,说是昨日封顶,你没看吗?”
崔尧有些不好意思,遂言:“我是昨日才想起看信,却是忘了询问投递的日期,不过阎工你也有问题,为何不在信中标明日期,害我错过了日子。”
阎立德翻了个白眼,没理他。
崔尧有些尴尬,遂没话找话道:“如何?整体框架还算结实?”
“靡费了二十万斤的精铁,哪有不结实的道理?”
阎立德没好气的说道。
崔尧心道也就一百吨,当真很多吗?唐人真是小家子气,呵!
“今日不是你继承家主的日子吗?不在家待着,跑个什么劲?”
“这不是坐不住吗,想我小小年纪,就要背上数万人的衣食所需,有些彷徨也在所难免。”
“不知所谓,你如今养的人就少了?”
“不一样,以前都是泥腿子,好打交道,只要童叟无欺、公平公正就好。
世家子嘛,反倒让人头疼。”
阎立德笑道:“老夫看出来你是不喜欢自己的出身,可人呐,是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的,既然看不过眼,竭力改造便是,反正你如今有资本,慢慢来呀,切不可动雷霆手段呐。”
崔尧丧气道:“你知道了?”
“知道的人还少吗?大家只是不说罢了,耐下性子,慢慢周旋,不要由着性子胡来。
有时候啊,不能老想着于国如何,于民如何。
齐家可是在治国前边哩。
听老夫一句劝,或许是老夫观念陈腐,跟不上时代,可在老夫眼中,这大唐就好比一座大殿。
大梁就是皇室,可世家与勋贵才是顶着房梁的亭柱,不可贸然撤换呐。
即便若要撤换,你有备用的好木料吗?
就靠每年恩科选出来的那些个酸才?
你好好想想,他们行吗? 骤然得官,他们能处理的了朝堂复杂的局面吗?能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吗?
老夫老了,说话就直接些。
他们还不成啊,至少在老夫活着的时候,他们还不成气候。
所以朝中大抵还是缺不得世家培养的仕子的。
或许老夫再往深处想想,若是科举出来的寒门子弟人数渐多之后,他们当真会以皇室为核心,以国家为重吗?
我看未必,任何势力一旦成型,那就是要攫取利益的。
焉知到时不会再出现一个官僚集团?
只怕到时候他们抱团取暖,朝廷更是难以钳制啊。”
崔尧有些恍然,大唐和大明的区别吗?
“我会考虑的,不过我会首先将诸多世家慑服,至于您老考虑的官僚集团,我会放在心上的。”
昨夜一阵短促的豪雨,将夏日的余暑带走了大半。
崔尧一早醒来,透过窗棂,恍然感到一丝寒气,虽说到了午时或许还会烈日当空,可清晨的凉意或许已经宣告了夏日的离去。
“总算熬过了这个夏天,以一场夜雨终结,当真是不错啊。”
新城起身推开窗子,望着矗立远望的郎君,嗔道:“怎么如此年纪就开始伤春悲秋?当真是早熟的厉害。”
崔尧应道:“有吗?我只是偶然有感罢了,话说这个夏天还真够难熬的,靖安司昨日还上书长安不少坊市结构不合理,难以通风,工部难辞其咎。
奏疏言道,今年夏季,长安因为暑气难挡,共计四十三人因此失了性命。于志宁当朝引咎辞职,也算是给阎立本腾了位置。
只是如此下野,总归不太体面呐。”
新城奇怪道:“民间居所酷热难挡,关工部尚书什么事?这不是胡乱攀扯吗?”
“是借题发挥,于志宁早就绸缪宰相之位,工部尚书不过是跳板罢了。
可如今长孙无忌把持相位,焉能容他人染指?
说来不过是争斗手段而已,于志宁技不如人,怨不得赵国公落井下石。”
“皇兄就这么答应了?未免太过儿戏。”
“总要维持住宰相的体面,眼下大舅兄与长孙无忌正是相得益彰的时候,况且也只是下野,并未有任何惩处加身。
待过了这段时日,于志宁的仕途并不会终止,想来是另有他用的。”
“呵呵,你又知道?你也掺了一手?”
崔尧羞赧道:“我这不寻思泉州要建立市舶司吗?没有朝中大员坐镇,总归显得不太重视。”
新城点着崔尧的额头,埋怨道:“你呀,就与长孙舅父二人狼狈为奸吧,迟早被人骂作佞臣。”
崔尧自豪道:“说谁呢?某家乃是大唐公认的小战神,朝野上下谁不信服?一战灭四国,你在史书上翻翻,有几人能有这般战绩?”
“懒得理你,今日上午还出去吗?下午就是你的大日子,我看还是莫要乱跑了。”
崔尧摇头:“不行啊,今日大明宫要封顶,七层的砖混结构,大唐却是从未有过,我得盯着些。”
“这般快?不是定了三个月的工期吗?这才一个月哩,就要完了?”
“这才哪到哪,大明宫与寻常建筑的营造次序并不相同,主体框架率先打造,其余垒砌、雕刻、榫卯一律押后。
眼下只是大体框架搭了起来,就如一具躯体,骨骼今日才算齐备,血脉、皮肤那些还要好些日子才能完成。”
“为何这般麻烦?以往不都是所有工匠一同发动,木匠、石匠通力协作吗?如此岂不是耗费了时日?”
“不妥呀,此次督造,动用了大量的大型机械,稍有不慎,就有人命之虞。
所以某再三考虑,还是将这些精细活全部押后了,否则互相影响,说不得会更慢,也更危险。”
“偏你爱别出心裁,给他建个一层的楼子得了,非要逞什么能,盖个七层的宫殿。
七层的浮屠我见过,七层的宫殿还当真没见过,到时候若是塌了,看你怎么收场。”
“说的甚话?能不能盼点好?以后长安若要容纳更多人口,向天空借空间是最实际的解法,眼下不积累经验,将来长安容不下人怎么办?”
“往洛阳迁都啊,朝中不是早就吵吵起来了?”
“那洛阳再满了呢?往哪迁呐?咱们是汉家皇朝,这逐水草而居的习性可要不得!经营一地就要营造的尽善尽美,榨干了潜力就扔,算怎么回事?”
“呀?你终于说实话了,你这世家少爷是嫌弃我李氏胡人血脉了?”
……
“没啊!这都哪跟哪啊。”
“那你说,为何将我皇兄的宫殿为黔首们做实验?你这分明是藐视皇族!”
“因为皇室能动用的社会资源最多,也最牢靠啊,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给这么大的工程偷工减料?这怎么能说是做实验呢?”
“哼,你分明是没把我们李氏放在眼里!”
崔尧看着新城六月天一般的脸子,顿时一阵无语。随后抄起新城的手臂把起了脉,然后装模做样的说道:“夫人啊,我摸不太准,要不你将沈郎中唤来看看?”
新城顿时紧张起来,忙问道:“你摸出来什么了?”
崔尧哪会这个?什么浮脉、沉脉、洪脉……
在他的感知中只有快慢的区别,于是装模做样的说道:“有些像,但又说不准,所谓医者不自医,还是让专业人士看看吧,去吧,别耽搁了。”
说罢,新城就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崔尧见状,连忙抓起衣衫就冲出院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女人呵!两辈子也没搞懂过。
除了见色起意的盏茶时间,其余皆是摸不着头脑亦或索然无味。
远不如找兄弟或义子们耍起来痛快。
“续业、续业!随我出门!”
崔尧绕到双羊小筑,隔着院子喊道。
杨续业绕了出来问道:“公子,去哪?今日凉爽,舍妹今日央我去街上耍子,能带她一起吗?”
“不要!勾栏听曲,去不去?”
杨续业遗憾的说道:“若是听曲就算了,舍妹央了几天了,若不是正事就算了。”
“你这人真没意思,算了,你陪着吧,把李志叫来。”
“喏,下次一定。”
……………………
李志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直愣愣的问道:“不是说去勾栏吗?香水我都喷了。”
“不说去勾栏,你个懒鬼会出来?”
李志狐疑的看着崔尧,信誓旦旦的说道:“不对,若是公子执意要来工地,为何也喷了香水,腰袢上还挂着钱囊?”
李志冒昧的上前颠了颠钱袋,拆穿道:“还是金瓜子!公子在工地也有打赏的小娘?”
崔尧看着李志不逊色于长孙诠的白脸子,强言道:“管的恁宽?某家乐意不行吗?”
说罢,掏出几粒金瓜子,抛在工地旁做饭的大娘手中,随意道:“饭做得不错,赏你的。”
那位大娘疑惑道:“咋就做的不错了,老身熬的绿豆汤,可没做饭食,还不到饭点哩。”
崔尧只当没听见,信步朝着宫殿下方走去。
李志小声骂骂咧咧的跟了上去。
“来了?可是有几日不见,最近挺忙?”
阎立德看见崔尧,主动寒暄道。
崔尧点头:“确实,这几日琐事繁多,倒是误了这里,如何?今日能封了顶吗?”
阎立德奇怪道:“你是不是记错日子了?要不你抬头看看上面是啥?”
“啊?”崔尧疑惑,遂抬头看去,只见房顶早已牢牢盖在上面,眼下那顶上的人不过是在安放瓦当而已。
“完了?”
“你是一点没关注呗,前日我就给你去信,说是昨日封顶,你没看吗?”
崔尧有些不好意思,遂言:“我是昨日才想起看信,却是忘了询问投递的日期,不过阎工你也有问题,为何不在信中标明日期,害我错过了日子。”
阎立德翻了个白眼,没理他。
崔尧有些尴尬,遂没话找话道:“如何?整体框架还算结实?”
“靡费了二十万斤的精铁,哪有不结实的道理?”
阎立德没好气的说道。
崔尧心道也就一百吨,当真很多吗?唐人真是小家子气,呵!
“今日不是你继承家主的日子吗?不在家待着,跑个什么劲?”
“这不是坐不住吗,想我小小年纪,就要背上数万人的衣食所需,有些彷徨也在所难免。”
“不知所谓,你如今养的人就少了?”
“不一样,以前都是泥腿子,好打交道,只要童叟无欺、公平公正就好。
世家子嘛,反倒让人头疼。”
阎立德笑道:“老夫看出来你是不喜欢自己的出身,可人呐,是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的,既然看不过眼,竭力改造便是,反正你如今有资本,慢慢来呀,切不可动雷霆手段呐。”
崔尧丧气道:“你知道了?”
“知道的人还少吗?大家只是不说罢了,耐下性子,慢慢周旋,不要由着性子胡来。
有时候啊,不能老想着于国如何,于民如何。
齐家可是在治国前边哩。
听老夫一句劝,或许是老夫观念陈腐,跟不上时代,可在老夫眼中,这大唐就好比一座大殿。
大梁就是皇室,可世家与勋贵才是顶着房梁的亭柱,不可贸然撤换呐。
即便若要撤换,你有备用的好木料吗?
就靠每年恩科选出来的那些个酸才?
你好好想想,他们行吗? 骤然得官,他们能处理的了朝堂复杂的局面吗?能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吗?
老夫老了,说话就直接些。
他们还不成啊,至少在老夫活着的时候,他们还不成气候。
所以朝中大抵还是缺不得世家培养的仕子的。
或许老夫再往深处想想,若是科举出来的寒门子弟人数渐多之后,他们当真会以皇室为核心,以国家为重吗?
我看未必,任何势力一旦成型,那就是要攫取利益的。
焉知到时不会再出现一个官僚集团?
只怕到时候他们抱团取暖,朝廷更是难以钳制啊。”
崔尧有些恍然,大唐和大明的区别吗?
“我会考虑的,不过我会首先将诸多世家慑服,至于您老考虑的官僚集团,我会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