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世家子 第227章 宾客云集宴会间
热门推荐:
穿越之末世女彪悍为母
刀镇寰宇
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医道圣手:我实习生,专跟阎王爷抢人
洪荒:道承三清,缘起三霄
为了拯救天使,我不断自爆!
抗战:我成了李云龙的顶头上司
轮回之终:最终的轮回
开学孕吐,姐姐,你是认真的吗
吉时已到,在众多宾客复杂的目光中,崔尧的家主继位仪式显得波澜不兴。
此事在场众人皆是早有预料,毕竟即便是要谈条件,也不能在礼仪进行的当口跳出来做显眼包,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唐人的概念中,仪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存在,破坏别人家的重要仪式,是要结成死仇的,还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属于风险大,回报低的愚蠢行为,唐人断不会犯此大错。
因此,期待某个二傻子大喊:“我反对!”这种烂俗桥段的,可以退下了。
崔尧恭敬的从大伯手中接过象征家主地位的账册、权杖、印钮,并深揖躬身。
交出信物的崔廷恩神情却有些复杂,似有不舍,也有解脱,最终长叹一声,俄而哑然失笑。
“尧儿,至此,清河崔氏的重担,大伯就交予你了,大伯才疏学浅,这些年不敢说鞠躬尽瘁,却也是兢兢业业。
某自上任家主以来,努力平衡各房的利益,也曾想尽力照顾到每一位族人,可惜天资所限,终究没能让崔氏更进一步,某……甚是有愧!
你才干卓识,手段灵活,朝野之间颇有名望,兼之财运亨通、持家有道,伯父对你的期望甚高!
伯父对你的能力没有疑虑呃,只希望你能在志存高远之外,抽出一些精力放在族人身上,使我千年华族能血脉绵延,万世不朽。”
崔尧躬身道:“侄儿谨记!”
崔昊见此笑吟吟地说道:“礼成!诸位宾客还请落座!”
至此,清河崔氏的权力交接,得以顺利完成。
于是,不过在片刻之后,众多仆役就推着精致的金属小车将席面不停价的端上了案几。
圆桌这种东西虽然早已在贞观年间被搞了出来,可每当遇到大场面的时候,唐人仍是习惯用分餐制来强调郑重。
故而,在内厅中,各方宾客仍是保持两人一席的传统座次,所上餐食也是秉持着精致、少量。
在保持水准的前提下,也尽量贴合古风,虽然不至于上什么周八珍,但也是自汉以来的传统菜色。
至于庭院中,那就不甚讲究了,八人的圆桌安排了一百五十桌,共计一千两百个席位。
虽然宴请的宾朋只有六七百人,可空下的席位并不会浪费。
这年代虽说宗族观念浓重,可城市中,特别是长安城中已经有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概念。
故而,这些席位都是留给街坊们的,虽然崔氏的经纬苑占据了半个坊市,可另外半个坊市也住着不下百户,加上崔韬在军中的同袍,崔仁在国子监的同学,怎么也不会有坐不满的情况。
而庭院中的餐食与内厅又大有不同,讲究的是一个与时俱进,大唐世面上什么吃食最火,就上什么,算是一个网红菜大集合。
除此之外,在分量上更是突出一个量大管饱,让参与的宾客与街坊们大呼过瘾,直呼不虚此行。
于是内厅的大佬们细嚼慢咽的同时,庭院中却是呼和不断,彩声连连,直勾的这帮大佬频频注目,神思湍飞。
尉迟恭嫌弃的推开身前的冷切羊肉,又将一盘鱼脍端到了隔壁程老黑桌上,不满的絮叨着:“劣徒!你是看不起师父了吗?给老夫上的什么吃食?凭什么外面有烧鹅、有乳猪,还有大坛的汾酒?
老夫就只能吃一桌子冷食?老夫是来你家过寒食饥节的吗?这小坛的葡萄酿还不够老夫漱口,你诚心跟老夫过不去是吧?”
崔尧见师父怨怼,赶忙解释道:“师父,并非是有意苛待您老人家,厅中餐食都是我家族中老家臣精心安排的,热食稍后就上,您莫要着急啊。”
“哦?倒是老夫错怪你了,那待会有烤乳猪吗?”
……
“没有。”
“烧鹅呢?”
“也没有。”
尉迟恭保留最后一分期待,指着外面说道:“他们手里拿着的那种垫着炭火的肉串呢?”
“没有,不过有浑羊殁忽,烤制时间上有些长,估计要等两个时辰。”
尉迟恭气哼哼的说道:“要吃浑羊殁忽,老夫何必在你家吃?宫里每年都有这玩意,吃的人够够的,灌一肚子羊油,老夫这个年岁可克化不了。\"
说罢,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崔尧连忙拦住,不解的问道:“您老要去哪?”
尉迟恭指指外面,笑道:“老夫要去外面吃,劣徒休要阻拦!”
隔壁席位的程知节端起鱼脍,嚼也没嚼的倒入口中,也附和道:“老夫也去外面,这里面的餐食吃着不爽利,还是外头看着过瘾。”
说罢,两个老头嘻嘻哈哈的联袂而去。
这两个混不吝开了头,各家大佬带着的年轻后生也似乎心中长了草,纷纷找借口溜出厅堂,目标不言而喻。
崔尧与他爷爷对视一眼,意味颇为玩味。
你看,我就说老传统未必好吧?
你懂个屁,你管好不好,最起码不会出错。
爷爷,你也成守旧派了!
这叫老成持重。
……
厅堂中稀稀拉拉走了几个人,留下的人恰好都是门阀中人,也不知是商量好的,还是当真如此凑巧。
礼部侍郎崔民干笑呵呵的举杯说道:“崔家主,小儿无状,贪个新鲜,还请贤弟莫怪。”
崔尧亦举杯回应道:“这有何怪罪,某家也是一个贪嘴的,不瞒兄长说,外头那几道吃食还是某家研制的,小弟没什么出息,却独爱研究美食,倒是让兄长见笑了。”
好么,上个月还针锋相对的政敌,此刻好的像蜜里调油一般,别提多和谐了。
老王家主不像尉迟恭那般洒脱,于是径直提出了要求:“哦?既是尧儿研制的美食,想必定是有一番别样的滋味,不如老夫讨个脸面,给在座的诸位上一份,也好让诸位尝尝鲜?”
小妾的祖父发话了,崔尧哪有不从之礼,他也知此二人于此时开口与他互动是为了表示亲近,以示在五姓七望中,三家同气连枝。
大厅一侧的偏厅中,此刻却放着一张圆桌,李承乾、皇后、武照、新城以及李象、李泰,还有长孙无忌、长孙冲以及长孙诠正坐在此处。
给众人布菜解说的,正是崔氏的大家闺秀,崔静宜。
一介庶女,能被抬到这个高度,在寻常氏族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此种情况最大的诱因却是出在崔尧身上。
崔尧此子每每提到家中兄弟姐妹,总是直接以家兄、家姐称呼,从未显示过不同,时间长了,很多人也搞不清他家的嫡庶情况,故而不敢轻慢。
便是熟悉他家情况的人,更是深知崔尧此人待兄弟姐妹从不以嫡庶论处,他曾言手足就是手足,哪有什么嫡庶高下之分?
父母爱我甚之,亦爱其他兄弟,我等从小就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谁若以仆婢视我兄弟姐妹,某必让尔尝尝沙包大的拳头。
所以,当事人都不在乎,旁人更没有质喙的余地,因此崔尧的名望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朝野之间众多庶出子弟捧出来的。
至于嫡出之人也不好分说,毕竟身为嫡子友爱家人乃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美德,你即便不认同也不能唱反调不是?
长孙诠含情脉脉的看着崔静宜,柔声道:“我等都知晓了,累了吧,坐下歇歇吧。”
崔静宜却没理会他,对着陛下说道:“还请陛下勿怪,家父被爷爷拉去安抚族人去了,家母临盆在即,不便面圣,故而小女子毛遂自荐,款待陛下及诸位贵人。”
长孙诠见心上人没有理他,情急之下想去拉她,却被崔静宜一脚踩在小脚趾上,精准而果断。
“嘶!~~~”
长孙冲奇道:“诠弟,你怎么了?”
“没事,我牙疼。”
武照却看了个正着,忍不住嗤嗤笑道。
皇后见状,忙与武贵妃小声嘀咕起来,俄而便一同笑出了声。
李承乾斜睨着长孙诠,不屑道:“行了,朕看的你碍眼,你同崔氏女一同去厨房看看去吧,朕要的佛跳墙怎么还没好?”
崔静宜连忙解释道:“那道菜用料繁琐,制作更是复杂,家中厨娘尚难以掌握万全,故而不免有些慢,还请陛下恕罪。”
“恕什么罪啊,朕让你们出去腻歪去,你这女子怎么听不懂哩?”
崔静宜闹了个大红脸,遂小声道:“陛下怎能平白污人清白?”
李承乾大大咧咧的说道:“行了,行了,崔尧家的能有几个老实人?朕观你眉眼已开,面含春色……嘶~~~~”
皇后松开使劲的手指,关心的问道:“陛下,您也牙疼?”
“嗯,疼的厉害。”
崔静宜哪还听得下去,拉着长孙诠便落荒而逃。
长孙无忌却一点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的说道:“让陛下见笑了,不过小儿女就是这般,情到深处,哪还管的了那许多?所幸亲家还算开明,没有深究,否则老夫这张脸哟,还真不知道往哪搁。”
李承乾颇为老道的说道:“你怕是被崔尧哄了,朕对这一家子知之甚详,那女子据说师出名门,端的一身好武艺,若不是半推半就,就你家那个毛小子,能近得了身?
不过是你情我愿罢了,崔尧早就知道了,他就浑没当回事。
说什么江湖儿女,逢场较技罢了,正好试试深浅耐力,免得以后苦了自己。
这等混账,你与他说什么女儿家的名节,他只会觉得你傻。
长孙无忌笑道:“倒是不拘小节,看来此子对于名誉这等东西,反倒不太在意,对家人的感受似乎更为看重啊。”
李承乾轻佻的说道:“这等败类,还想做圣人?哈哈,朕等着看笑话哩,嘶~~~”
李承乾怒视武照。
武照无辜的说道:“陛下,您又牙疼啦?”
“朕就不该带你二人出宫!”
皇后与武照颇有默契的伸出玉指,照着左右腰子,不偏不倚的上了手段。
此事在场众人皆是早有预料,毕竟即便是要谈条件,也不能在礼仪进行的当口跳出来做显眼包,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在唐人的概念中,仪式是一种很重要的存在,破坏别人家的重要仪式,是要结成死仇的,还是不死不休的那种。
属于风险大,回报低的愚蠢行为,唐人断不会犯此大错。
因此,期待某个二傻子大喊:“我反对!”这种烂俗桥段的,可以退下了。
崔尧恭敬的从大伯手中接过象征家主地位的账册、权杖、印钮,并深揖躬身。
交出信物的崔廷恩神情却有些复杂,似有不舍,也有解脱,最终长叹一声,俄而哑然失笑。
“尧儿,至此,清河崔氏的重担,大伯就交予你了,大伯才疏学浅,这些年不敢说鞠躬尽瘁,却也是兢兢业业。
某自上任家主以来,努力平衡各房的利益,也曾想尽力照顾到每一位族人,可惜天资所限,终究没能让崔氏更进一步,某……甚是有愧!
你才干卓识,手段灵活,朝野之间颇有名望,兼之财运亨通、持家有道,伯父对你的期望甚高!
伯父对你的能力没有疑虑呃,只希望你能在志存高远之外,抽出一些精力放在族人身上,使我千年华族能血脉绵延,万世不朽。”
崔尧躬身道:“侄儿谨记!”
崔昊见此笑吟吟地说道:“礼成!诸位宾客还请落座!”
至此,清河崔氏的权力交接,得以顺利完成。
于是,不过在片刻之后,众多仆役就推着精致的金属小车将席面不停价的端上了案几。
圆桌这种东西虽然早已在贞观年间被搞了出来,可每当遇到大场面的时候,唐人仍是习惯用分餐制来强调郑重。
故而,在内厅中,各方宾客仍是保持两人一席的传统座次,所上餐食也是秉持着精致、少量。
在保持水准的前提下,也尽量贴合古风,虽然不至于上什么周八珍,但也是自汉以来的传统菜色。
至于庭院中,那就不甚讲究了,八人的圆桌安排了一百五十桌,共计一千两百个席位。
虽然宴请的宾朋只有六七百人,可空下的席位并不会浪费。
这年代虽说宗族观念浓重,可城市中,特别是长安城中已经有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概念。
故而,这些席位都是留给街坊们的,虽然崔氏的经纬苑占据了半个坊市,可另外半个坊市也住着不下百户,加上崔韬在军中的同袍,崔仁在国子监的同学,怎么也不会有坐不满的情况。
而庭院中的餐食与内厅又大有不同,讲究的是一个与时俱进,大唐世面上什么吃食最火,就上什么,算是一个网红菜大集合。
除此之外,在分量上更是突出一个量大管饱,让参与的宾客与街坊们大呼过瘾,直呼不虚此行。
于是内厅的大佬们细嚼慢咽的同时,庭院中却是呼和不断,彩声连连,直勾的这帮大佬频频注目,神思湍飞。
尉迟恭嫌弃的推开身前的冷切羊肉,又将一盘鱼脍端到了隔壁程老黑桌上,不满的絮叨着:“劣徒!你是看不起师父了吗?给老夫上的什么吃食?凭什么外面有烧鹅、有乳猪,还有大坛的汾酒?
老夫就只能吃一桌子冷食?老夫是来你家过寒食饥节的吗?这小坛的葡萄酿还不够老夫漱口,你诚心跟老夫过不去是吧?”
崔尧见师父怨怼,赶忙解释道:“师父,并非是有意苛待您老人家,厅中餐食都是我家族中老家臣精心安排的,热食稍后就上,您莫要着急啊。”
“哦?倒是老夫错怪你了,那待会有烤乳猪吗?”
……
“没有。”
“烧鹅呢?”
“也没有。”
尉迟恭保留最后一分期待,指着外面说道:“他们手里拿着的那种垫着炭火的肉串呢?”
“没有,不过有浑羊殁忽,烤制时间上有些长,估计要等两个时辰。”
尉迟恭气哼哼的说道:“要吃浑羊殁忽,老夫何必在你家吃?宫里每年都有这玩意,吃的人够够的,灌一肚子羊油,老夫这个年岁可克化不了。\"
说罢,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崔尧连忙拦住,不解的问道:“您老要去哪?”
尉迟恭指指外面,笑道:“老夫要去外面吃,劣徒休要阻拦!”
隔壁席位的程知节端起鱼脍,嚼也没嚼的倒入口中,也附和道:“老夫也去外面,这里面的餐食吃着不爽利,还是外头看着过瘾。”
说罢,两个老头嘻嘻哈哈的联袂而去。
这两个混不吝开了头,各家大佬带着的年轻后生也似乎心中长了草,纷纷找借口溜出厅堂,目标不言而喻。
崔尧与他爷爷对视一眼,意味颇为玩味。
你看,我就说老传统未必好吧?
你懂个屁,你管好不好,最起码不会出错。
爷爷,你也成守旧派了!
这叫老成持重。
……
厅堂中稀稀拉拉走了几个人,留下的人恰好都是门阀中人,也不知是商量好的,还是当真如此凑巧。
礼部侍郎崔民干笑呵呵的举杯说道:“崔家主,小儿无状,贪个新鲜,还请贤弟莫怪。”
崔尧亦举杯回应道:“这有何怪罪,某家也是一个贪嘴的,不瞒兄长说,外头那几道吃食还是某家研制的,小弟没什么出息,却独爱研究美食,倒是让兄长见笑了。”
好么,上个月还针锋相对的政敌,此刻好的像蜜里调油一般,别提多和谐了。
老王家主不像尉迟恭那般洒脱,于是径直提出了要求:“哦?既是尧儿研制的美食,想必定是有一番别样的滋味,不如老夫讨个脸面,给在座的诸位上一份,也好让诸位尝尝鲜?”
小妾的祖父发话了,崔尧哪有不从之礼,他也知此二人于此时开口与他互动是为了表示亲近,以示在五姓七望中,三家同气连枝。
大厅一侧的偏厅中,此刻却放着一张圆桌,李承乾、皇后、武照、新城以及李象、李泰,还有长孙无忌、长孙冲以及长孙诠正坐在此处。
给众人布菜解说的,正是崔氏的大家闺秀,崔静宜。
一介庶女,能被抬到这个高度,在寻常氏族里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此种情况最大的诱因却是出在崔尧身上。
崔尧此子每每提到家中兄弟姐妹,总是直接以家兄、家姐称呼,从未显示过不同,时间长了,很多人也搞不清他家的嫡庶情况,故而不敢轻慢。
便是熟悉他家情况的人,更是深知崔尧此人待兄弟姐妹从不以嫡庶论处,他曾言手足就是手足,哪有什么嫡庶高下之分?
父母爱我甚之,亦爱其他兄弟,我等从小就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谁若以仆婢视我兄弟姐妹,某必让尔尝尝沙包大的拳头。
所以,当事人都不在乎,旁人更没有质喙的余地,因此崔尧的名望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朝野之间众多庶出子弟捧出来的。
至于嫡出之人也不好分说,毕竟身为嫡子友爱家人乃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美德,你即便不认同也不能唱反调不是?
长孙诠含情脉脉的看着崔静宜,柔声道:“我等都知晓了,累了吧,坐下歇歇吧。”
崔静宜却没理会他,对着陛下说道:“还请陛下勿怪,家父被爷爷拉去安抚族人去了,家母临盆在即,不便面圣,故而小女子毛遂自荐,款待陛下及诸位贵人。”
长孙诠见心上人没有理他,情急之下想去拉她,却被崔静宜一脚踩在小脚趾上,精准而果断。
“嘶!~~~”
长孙冲奇道:“诠弟,你怎么了?”
“没事,我牙疼。”
武照却看了个正着,忍不住嗤嗤笑道。
皇后见状,忙与武贵妃小声嘀咕起来,俄而便一同笑出了声。
李承乾斜睨着长孙诠,不屑道:“行了,朕看的你碍眼,你同崔氏女一同去厨房看看去吧,朕要的佛跳墙怎么还没好?”
崔静宜连忙解释道:“那道菜用料繁琐,制作更是复杂,家中厨娘尚难以掌握万全,故而不免有些慢,还请陛下恕罪。”
“恕什么罪啊,朕让你们出去腻歪去,你这女子怎么听不懂哩?”
崔静宜闹了个大红脸,遂小声道:“陛下怎能平白污人清白?”
李承乾大大咧咧的说道:“行了,行了,崔尧家的能有几个老实人?朕观你眉眼已开,面含春色……嘶~~~~”
皇后松开使劲的手指,关心的问道:“陛下,您也牙疼?”
“嗯,疼的厉害。”
崔静宜哪还听得下去,拉着长孙诠便落荒而逃。
长孙无忌却一点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的说道:“让陛下见笑了,不过小儿女就是这般,情到深处,哪还管的了那许多?所幸亲家还算开明,没有深究,否则老夫这张脸哟,还真不知道往哪搁。”
李承乾颇为老道的说道:“你怕是被崔尧哄了,朕对这一家子知之甚详,那女子据说师出名门,端的一身好武艺,若不是半推半就,就你家那个毛小子,能近得了身?
不过是你情我愿罢了,崔尧早就知道了,他就浑没当回事。
说什么江湖儿女,逢场较技罢了,正好试试深浅耐力,免得以后苦了自己。
这等混账,你与他说什么女儿家的名节,他只会觉得你傻。
长孙无忌笑道:“倒是不拘小节,看来此子对于名誉这等东西,反倒不太在意,对家人的感受似乎更为看重啊。”
李承乾轻佻的说道:“这等败类,还想做圣人?哈哈,朕等着看笑话哩,嘶~~~”
李承乾怒视武照。
武照无辜的说道:“陛下,您又牙疼啦?”
“朕就不该带你二人出宫!”
皇后与武照颇有默契的伸出玉指,照着左右腰子,不偏不倚的上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