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江南花自开 第416章 平江知府
热门推荐:
鸿蒙主宰之荒天帝
夫君凯旋纳新欢?男人不忠那就换
破浪雷霆
祖脉源邪
重返1981,从分家开始
沙漠中的末日堡垒
从杀死一只蚊子走向无敌
末世!开局自选武器从黑道到军阀
我穿越洪荒之当东皇太一
一旁的赵旋听到达分奇这话,一口茶水差点就喷了出来。他强忍着笑意,急忙咽下了口中的茶水,然后笑着对赵孟頫解释道:“子昂啊,你可别被达分奇给骗了,他这是在跟你开玩笑呢。他的表字其实叫‘元硕’。”
赵旋说完,笑着向达分奇看去。达分奇也知道自己刚才失礼了,没想到赵山长不但没有责怪自己,反而给了自己起了表字。
这“元硕”一词,既包含了达分奇刚才说的“蛋大”的意思,又十分的含蓄文雅,达分奇对这个称呼倒是十分的喜欢。于是他连忙向赵旋拱手笑道:“多谢赵山长赐字,学生甚为喜欢。”
赵旋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当年士兵给他取名“大分奇”时,也有几分戏谑的意味在里面。既然已经给他取字了,不如顺便将他名字的含义也一起变了吧,省得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赵旋对达分奇道:“日后你的‘分’字上面再加一个草字头吧,改成芬芳的‘芬’吧,等我见了秦山长后,就让他给你在花名册上改过来,也省得让有心人再浮想联翩了。”
达分奇闻言更是欢喜,又是连连道谢。这时赵旋才道:“达芬奇,东厢房里有个小书房,里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你不妨陪着赵孟頫一同前去那里,探讨一下画技吧,我也和赵知府在这里谈会儿话。”
赵孟頫闻言看向了父亲,赵与告笑道:“小七,你就和元硕就一起去吧,你们好好的交流,可不许上脸啊。”赵孟頫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与达芬奇一起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赵旋这下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对赵与告道:“赵知府,你家的子昂天资聪慧,可不是一般人啊,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
赵与告闻言笑道:“多谢赵龙图夸赞了。我听到良淳跟我讲了那晚子昂那晚与你见面的事情了,这个孩子是有些顽皮的。今日得知我想拜访一下赵龙图时,他也非要跟着来。”
说到这里,赵与告又解释道:“我已经事先警告过他了,来可以,但是到了你这里不得放肆了,他也答应了。没想到我还是多虑了,赵龙图轻松的就将他给打发走了。”
赵与告言罢,两人不约而同的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罢,赵旋好奇的问道:“赵知府,您不是一直主政平江府吗,今日怎么得闲来临安了呢?”
赵与告闻言收起笑容,一脸凝重的回答道:“唉,这不是阎贵妃薨逝了吗,我得到噩耗后,就匆匆的从平江赶过来了,昨日晚间才到的。”
他解释道:“原计划今天就去何宁门外去祭拜贵妃的,不想今日一早灵棚就开始要迁移到集庆寺去了,看来只能明日再带子昂前去了。”
赵旋这才知道,原来赵与告父子俩是特意来临安吊唁阎贵妃的。他心想:“既然赵与告父子来了,那么安吉知州赵良淳也应该来了吧?”
想到这里,赵旋开口问道:“我这几日也忙的晕头转向的,昨夜才回到办事处。安吉离临安也近,赵知州不会已经吊唁过阎贵妃,然后就直接离开了吧?”
赵与告知道赵旋所指的是安吉知州赵良淳,于是向他解释道:“通常情况下,贵妃去世时,只有京城的官员才会前去吊唁。而对于外地的官员来说,如果没有得到圣上的宣召,他们是不能随意进京的。因此,赵知州很可能并没有前来临安。”
赵旋听后有些疑惑,他连忙问道:“赵知州同样也是宗室子弟,难道他也不能进京吊唁吗?”
赵与告于是耐心的解释道:“赵知州虽然属于宗室子弟,但他属于太宗这一脉。即便是像你我这样属于太祖一脉的人,如果是较远的分支,也不能随意进京吊唁的。”
赵旋听了这番话,心中暗道:“假如我真的是宗室子弟,恐怕也只能算是远支吧。可不似赵与告这般,和宋理宗一样都出生在江南之地呢。”
话题逐渐打开了,赵旋也就顺便向赵与告打听了一下平江府的情况。
赵与告道:“平江西抱太湖,烟波浩渺;东临沧海,通衢万里;北枕长江,南控浙水;运河如带,穿城而过,这整个平江府啊,就是水做得骨架,粮堆的家底......”
通过赵与告的讲述,赵旋这才知道,当时的平江城在江南地区是仅次于临安的存在。不但农业十分发达,当时就有了“苏沪熟,天下足”的说法。而且平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发达昌盛的,甚至朝廷督办的织锦院,就设在了平江城。
赵与告本就是平江知府,口才又极佳,他不仅详细地对赵旋介绍了平江的经济繁荣,还生动地描绘了平江的园林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特别提到了范仲淹建立平江府学的事情以及他对平江城的卓越贡献。
南宋时期的平江府,正是如今的苏州市,而赵旋在穿越之前也曾去过这座城市。原本他对苏州的印象就非常美好,如今听了赵与告的介绍,他对宋朝时期的苏州更是充满了向往之情,涌起一股想要亲自一看的冲动。
赵旋暗自思忖道:“如果我真的要去平江,一定要事先打听清楚赵孟頫的行踪,找个他不在苏州的时候再去。”毕竟,赵旋可是不想再被赵孟頫再缠住了。
赵与告介绍完平江之后,按理说轮到赵旋介绍临安了。然而,由于他在临安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所以能够讲述的内容并不多。不过,好在两人都是朝廷的官员,谈到了临安,自然而然的地也就谈到了政事。
言谈之间,赵旋感觉赵与告好像比自己更了解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事情,这让他不禁感到有些汗颜。好在赵与告也知道赵旋本是武将出身,实职也只是个统制,并不参与朝会,所以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赵与告似乎对贾似道的评价颇高,他对赵旋说道:“贾丞相自从坐镇中枢以来,可谓是雷厉风行,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令人拍手称快啊!”
赵旋听后点头道:“贾丞相先是铲除了宦官集团,紧接着又成功地压制了外戚势力,这一系列动作的确做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不过,他的行动似乎也太快了点,我听闻最严重的时候,朝堂之上能够上朝的官员竟然都减少了一半之多呢。”
赵与告闻言笑道:“我大宋向来是不缺少官员的,不过缺乏肯实干的官员罢了。我倒觉得贾丞相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正所谓‘打蛇不死反遭其害’,既然已经决定要动手了 ,那就务必要斩草除根,省得给他们的余党留下反补的机会......”
赵旋说完,笑着向达分奇看去。达分奇也知道自己刚才失礼了,没想到赵山长不但没有责怪自己,反而给了自己起了表字。
这“元硕”一词,既包含了达分奇刚才说的“蛋大”的意思,又十分的含蓄文雅,达分奇对这个称呼倒是十分的喜欢。于是他连忙向赵旋拱手笑道:“多谢赵山长赐字,学生甚为喜欢。”
赵旋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当年士兵给他取名“大分奇”时,也有几分戏谑的意味在里面。既然已经给他取字了,不如顺便将他名字的含义也一起变了吧,省得让人浮想联翩。
于是赵旋对达分奇道:“日后你的‘分’字上面再加一个草字头吧,改成芬芳的‘芬’吧,等我见了秦山长后,就让他给你在花名册上改过来,也省得让有心人再浮想联翩了。”
达分奇闻言更是欢喜,又是连连道谢。这时赵旋才道:“达芬奇,东厢房里有个小书房,里面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你不妨陪着赵孟頫一同前去那里,探讨一下画技吧,我也和赵知府在这里谈会儿话。”
赵孟頫闻言看向了父亲,赵与告笑道:“小七,你就和元硕就一起去吧,你们好好的交流,可不许上脸啊。”赵孟頫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与达芬奇一起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赵旋这下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对赵与告道:“赵知府,你家的子昂天资聪慧,可不是一般人啊,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啊。”
赵与告闻言笑道:“多谢赵龙图夸赞了。我听到良淳跟我讲了那晚子昂那晚与你见面的事情了,这个孩子是有些顽皮的。今日得知我想拜访一下赵龙图时,他也非要跟着来。”
说到这里,赵与告又解释道:“我已经事先警告过他了,来可以,但是到了你这里不得放肆了,他也答应了。没想到我还是多虑了,赵龙图轻松的就将他给打发走了。”
赵与告言罢,两人不约而同的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罢,赵旋好奇的问道:“赵知府,您不是一直主政平江府吗,今日怎么得闲来临安了呢?”
赵与告闻言收起笑容,一脸凝重的回答道:“唉,这不是阎贵妃薨逝了吗,我得到噩耗后,就匆匆的从平江赶过来了,昨日晚间才到的。”
他解释道:“原计划今天就去何宁门外去祭拜贵妃的,不想今日一早灵棚就开始要迁移到集庆寺去了,看来只能明日再带子昂前去了。”
赵旋这才知道,原来赵与告父子俩是特意来临安吊唁阎贵妃的。他心想:“既然赵与告父子来了,那么安吉知州赵良淳也应该来了吧?”
想到这里,赵旋开口问道:“我这几日也忙的晕头转向的,昨夜才回到办事处。安吉离临安也近,赵知州不会已经吊唁过阎贵妃,然后就直接离开了吧?”
赵与告知道赵旋所指的是安吉知州赵良淳,于是向他解释道:“通常情况下,贵妃去世时,只有京城的官员才会前去吊唁。而对于外地的官员来说,如果没有得到圣上的宣召,他们是不能随意进京的。因此,赵知州很可能并没有前来临安。”
赵旋听后有些疑惑,他连忙问道:“赵知州同样也是宗室子弟,难道他也不能进京吊唁吗?”
赵与告于是耐心的解释道:“赵知州虽然属于宗室子弟,但他属于太宗这一脉。即便是像你我这样属于太祖一脉的人,如果是较远的分支,也不能随意进京吊唁的。”
赵旋听了这番话,心中暗道:“假如我真的是宗室子弟,恐怕也只能算是远支吧。可不似赵与告这般,和宋理宗一样都出生在江南之地呢。”
话题逐渐打开了,赵旋也就顺便向赵与告打听了一下平江府的情况。
赵与告道:“平江西抱太湖,烟波浩渺;东临沧海,通衢万里;北枕长江,南控浙水;运河如带,穿城而过,这整个平江府啊,就是水做得骨架,粮堆的家底......”
通过赵与告的讲述,赵旋这才知道,当时的平江城在江南地区是仅次于临安的存在。不但农业十分发达,当时就有了“苏沪熟,天下足”的说法。而且平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发达昌盛的,甚至朝廷督办的织锦院,就设在了平江城。
赵与告本就是平江知府,口才又极佳,他不仅详细地对赵旋介绍了平江的经济繁荣,还生动地描绘了平江的园林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特别提到了范仲淹建立平江府学的事情以及他对平江城的卓越贡献。
南宋时期的平江府,正是如今的苏州市,而赵旋在穿越之前也曾去过这座城市。原本他对苏州的印象就非常美好,如今听了赵与告的介绍,他对宋朝时期的苏州更是充满了向往之情,涌起一股想要亲自一看的冲动。
赵旋暗自思忖道:“如果我真的要去平江,一定要事先打听清楚赵孟頫的行踪,找个他不在苏州的时候再去。”毕竟,赵旋可是不想再被赵孟頫再缠住了。
赵与告介绍完平江之后,按理说轮到赵旋介绍临安了。然而,由于他在临安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所以能够讲述的内容并不多。不过,好在两人都是朝廷的官员,谈到了临安,自然而然的地也就谈到了政事。
言谈之间,赵旋感觉赵与告好像比自己更了解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事情,这让他不禁感到有些汗颜。好在赵与告也知道赵旋本是武将出身,实职也只是个统制,并不参与朝会,所以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赵与告似乎对贾似道的评价颇高,他对赵旋说道:“贾丞相自从坐镇中枢以来,可谓是雷厉风行,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令人拍手称快啊!”
赵旋听后点头道:“贾丞相先是铲除了宦官集团,紧接着又成功地压制了外戚势力,这一系列动作的确做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不过,他的行动似乎也太快了点,我听闻最严重的时候,朝堂之上能够上朝的官员竟然都减少了一半之多呢。”
赵与告闻言笑道:“我大宋向来是不缺少官员的,不过缺乏肯实干的官员罢了。我倒觉得贾丞相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正所谓‘打蛇不死反遭其害’,既然已经决定要动手了 ,那就务必要斩草除根,省得给他们的余党留下反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