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龙逆天下 > 第358章 可取之机!

三国之龙逆天下 第358章 可取之机!

    刘备起身说出这句话后,众将领也一起高喝。

    “请丞相用兵!”

    诸葛亮神情一愣……

    关羽,张飞,黄忠都不在了。可是主公还在!

    他诸葛孔明再怎么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如果没有主公赏识和托付,他恐怕只会是一个乡野村夫。

    他和主公向来都是互相成就,诸葛亮和刘备是分不开的。合则天下无敌,分则处处失利!

    在那艰苦的前世中,在北伐的每一个夜晚,他都曾想念主公。

    那时主公与诸多大将都已离去,剩下为数不多的可用之将让他苦苦支撑。

    可是谁又能明白!如若主公还在,就算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又如何?

    有陛下在身边,有陛下镇住大局!他诸葛亮有什么奇谋不敢用,有什么危险不敢冒?!

    当初主公在新野,兵不过万将不过关张赵。南有刘表孙权,北有曹操泰山压顶。那一点夹缝,生存尚且困难,何谈霸业!

    可他在那时却毅然选择归入主公麾下!这难道不是一场豪赌?一场惊天的冒险吗!

    诸葛亮躬身,“请陛下放心,亮必不辱命!”

    “我军自猇亭前线一路撤回秭归,我军损失惨重,吴军虽胜,但也损失颇多,极为疲惫。”

    “休养十日以来,军心士气已经稳定,后续补给已经运抵白帝城,不日将会发来前线,供应大军作战!”

    下方诸将领听到军需足备,都纷纷有请战之意。

    魏延自领兵随诸葛亮前来救驾,率领步卒随后,没有赶上火线救驾。率军坚守信陵数日,打的是防守战。一直被吴军猛攻,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气。

    魏延当即出列,抱拳道:“丞相,您就赶快下令吧,我军要打哪里?我魏延愿做先锋,必旗开得胜!”

    诸葛亮一抬羽扇,示意魏延稍安勿躁。

    “吴军大胜之后虽然战力疲惫,但士气正盛,且兵力已经超过我军,不可轻敌!”

    “沙摩柯何在?”诸葛亮目光在将领中扫视而下。

    “末将在!”

    一名雄壮大汉自列中走出,甲胄特殊有兽皮包裹,装束气质皆不同于常人。

    “将军率部族助战,遭遇兵败也不离不弃,难能可贵。”

    沙摩科当即说道:“丞相过奖!我等族人虽少识礼仪,可既受陛下恩典,大丈夫一诺千金!自然要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备在上方满意点头,这个沙摩柯虽是蛮族首领,但也是可用之才!

    撤回秭归后,刘备感念沙摩柯危难时刻不离不弃。特加封其为征吴将军,封为襄亭侯,赐千金,蜀锦百匹,美酒百坛。大加犒赏其部下。

    “此次再战吴军,将军可愿出征?”

    沙摩柯抱拳,“丞相,此次大火末将部下多有死伤,正等着报仇雪恨呢!”

    一旁的魏延暗自萌动,这先锋之位……

    “好”诸葛亮高兴道,“将军出自武陵郡,此次当由将军返回武陵郡再做文章。”

    “马良!”

    “在!”

    “你率五千人马随沙摩柯将军部众秘密向武陵郡进军!”

    “必要时控制武陵全郡!”

    “领命!”

    关羽当年在荆州驻扎,当地百姓对关羽多有感念。以汉军之名,借助百姓之力,在荆州地界隐蔽行军应该不成问题。

    诸葛亮又交给马良一个锦囊。

    “到武陵之后,你可自行拆开查看,依其行事。”

    “喏”马良应下。

    “依据线报已经查明,吴军主力已随陆逊退回江陵。”

    “陆逊命孙桓,朱然二人领兵两万驻守夷陵,马鞍山一线。周泰领兵一万五千屯驻在夷道城!”

    “我们此次针对吴军作战,进攻对象便是夷陵和夷道城!”

    “丞相”赵云开口,“刚才也说了,这两处的吴军足有三万五千人。士气旺盛,同时攻击两处,恐怕不能速胜,而招致吴军援兵。”

    赵云的担心之处,此战是前番大败之后的第一战。好不容易重新凝聚的军心,士气,经不起动摇。这一战务必求胜!

    只有用一场胜利才能真正走出失败的阴影呀!

    诸葛亮一抬羽扇,“子龙不必担忧,我自有打算。”

    赵云微微点头,他相信诸葛亮。

    “魏延听令!”

    终于轮到自己了,魏延虎步一迈便上前领命。

    “末将在!”

    “你率一万兵马秘密前行,突袭马鞍山吴军大营!”

    诸葛亮特别嘱咐,“据查探马鞍山吴军大营,不过五千人马,领兵将领为朱然。你趁夜偷袭,务必一举击破吴军大营!”

    “若有可能,必要斩杀朱然!”

    “请丞相放心,末将必定破敌斩将!”魏延虎目雄心凝聚,声音铿锵有力。

    “切记要快,不可使马鞍山吴军向宜都靠拢!”

    “末将明白!”

    诸葛亮最后又给了魏延一个锦囊。

    “吴班,黄权!”

    “在!”

    “你二人率剩余水军及五千步军留守秭归,保护陛下安全。”

    “丞相!”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备开口道。

    “朕不留守秭归……”

    “陛下!”诸葛亮躬身下拜,“陛下万金之躯,再不可轻易涉险,且此次出兵意在隐蔽。陛下不宜出现在战场上,而且陛下留在秭归,可麻痹吴军!”

    “陛下留在秭归,坐镇后方!”

    诸将:“请陛下留守秭归,坐镇后方!”

    看着诸葛亮与众将言辞一致,刘备先是一愣,而后无奈一笑。

    “呵呵,好吧,朕答应你们的要求。朕留在秭归,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陛下圣明。”

    除去刚才分配,现在可用之兵只有三万八千余人。

    “其余将领随本相统领剩余兵马向夷陵进军!”

    “报!”

    传令兵大声疾呼,飞奔进入大堂。

    “启禀陛下,东吴议和使者诸葛瑾已到城外!”

    “请求面见陛下!”

    “议和?!”

    刘备脸色阴沉似水。

    “东吴孙权先害我二弟,三弟,又反抗天兵屠戮我将士。”

    “现在还敢来找朕议和!”

    “陛下!”诸葛亮怕刘备气急攻心,赶忙说道。

    “诸葛瑾此时前来议和,我军可将计就计。”

    刘备一听从愤怒中转化出来,看向诸葛亮。

    “让诸葛瑾进城见驾。”

    “各部兵马今夜秘密行动,不得有误!”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