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816章 孪生兄弟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第816章 孪生兄弟

    最后的意识里,他听到太子急唤太医的声音,和叶瑾带着哭腔的呼喊...

    当叶明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趴在柔软的床榻上,背上涂满了清凉的药膏。窗外已是夜幕低垂,一轮满月高挂天空。

    \"月圆之夜...\"他喃喃道。

    \"你醒了?\"叶瑾红肿着眼睛凑过来,\"吓死我了...太医说再晚些救治,你后背就...\"

    叶明勉强笑了笑:\"没事,小伤。\"

    他环顾四周,\"这是哪里?表哥呢?\"

    \"在东宫正殿。\"叶瑾递来一碗药,\"殿下和陛下在处理朝政,崔家一党全下狱了。对了...\"

    她压低声音,\"舅舅今早昭告天下,公布了太子的真实身份。\"

    叶明心头一震:\"是先太子之子?\"

    叶瑾点头:\"陛下说当年先太子遇害前,将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他。为保护这个孩子,陛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与他调换。可惜陛下的亲子八岁上得病死了...\"

    她叹了口气,\"陛下把太子当亲生儿子养大,如今又为他正名,真是...\"

    门突然打开,太子——现在应该称他为先太子遗孤李承泽了——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疲惫却释然的笑意:\"叶明,你总算醒了。父皇要见你。\"

    在叶瑾的搀扶下,叶明艰难起身,跟着李承泽来到正殿。皇帝正在批阅奏折,见他们进来,立刻放下朱笔。

    \"叶明,伤势如何?\"

    叶明要行礼,被皇帝制止:\"免了。这次多亏你,否则朕与太子都已遭不测。\"

    他示意内侍捧来一个锦盒,\"这是朕的一点心意。\"

    锦盒里是一枚金印,上刻\"如朕亲临\"四个大字。叶明知道这份赏赐有多重,连忙推辞。

    \"收下吧。\"皇帝叹道,\"朝中崔党虽除,但各地世家势力仍在。朕需要你这样的能臣辅佐太子,继续改革大业。\"

    叶明郑重接过金印:\"臣万死不辞。\"

    皇帝满意地点头,又问道:\"那枚三面玉佩,可否让朕一观?\"

    叶明取出玉佩呈上。皇帝仔细端详,突然在玉佩边缘某处轻轻一按——玉佩竟然从中间分开,露出里面藏着的一张小纸条!

    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真龙在南,双月为证。\"

    皇帝神色大变:\"这...这是先太子笔迹!难道...\"

    他猛地看向南方,\"当年失踪的那个孩子...\"

    李承泽疑惑道:\"父皇,什么孩子?\"

    皇帝深吸一口气:\"当年先太子妃其实诞下的是双生子!乱军中只找到一个,另一个一直下落不明...\"

    他紧握纸条,\"这''真龙在南'',莫非是指...\"

    叶明突然想起王铁柱提到的南方人,和那块刻有\"李君泽\"名字的玉牌。

    一个大胆的猜测浮现在他脑海中:难道太子还有个孪生兄弟?而这个兄弟,现在正与某些势力勾结,意图...

    窗外,满月高悬。叶明望着那轮明月,心中隐隐不安。

    崔家虽除,但\"双月现,狼烟起\"的预言似乎才刚刚开始应验...

    晨光透过窗纸洒进值房,叶明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最后一份公文批阅完毕。

    背上的伤已经结痂,但久坐仍会隐隐作痛。他站起身活动筋骨,窗外传来整齐的操练声——禁军正在演练新列装的钢弩。

    \"大人,赵姑娘到了。\"李天宝在门外禀报。

    \"请她进来。\"

    赵小满一身利落的短打扮,头发束在脑后,手里捧着个木匣子。

    三个月前,这个铁匠之女还被崔党打压得无处容身;如今她已是兵部新设的军械监造司主事,官居六品。

    \"大人,新改进的弩机样品做好了。\"赵小满打开木匣,取出一把比之前更加精巧的钢弩,\"按您说的,增加了箭匣容量,现在能连发三十支不卡壳。\"

    叶明接过钢弩仔细检查。弩身线条流畅,扳机力度适中,旋转箭匣运转灵活。

    他走到院中,对着靶子扣动扳机——嗖嗖嗖,三十支箭接连飞出,全部命中靶心附近。

    \"不错。\"叶明满意地点头,\"后坐力也比之前小了。\"

    \"多亏王大人找来的柘木。\"赵小满笑道,\"做弩托比普通木头强多了。\"

    她口中的\"王大人\"正是王铁柱。这位老兵如今是武选司主事,负责选拔基层军官。

    在叶明力荐下,皇帝破格提拔了一批像他们这样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批量生产有困难吗?\"叶明问道。

    赵小满想了想:\"铁料够的话,一个月能出三百把。就是人手...\"

    \"从退役老兵中招募。\"叶明早有打算,\"他们熟悉军械,稍加培训就能上手。工钱按市价加两成。\"

    \"那敢情好!\"赵小满眼睛一亮,\"我爹认识不少伤退的老兵,正愁没活计呢。\"

    正说着,王铁柱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摞文书:\"大人,武选司新拟的章程请您过目。\"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第一批选出来的三十个队正,有二十八个是边关下来的老弟兄!\"

    叶明接过章程快速浏览。这是他为改革兵制迈出的第一步——打破世家子弟垄断军官晋升的惯例,从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中选拔基层将领。

    \"很好。\"叶明提笔在几处做了标注,\"再加一条:入选者必须通过兵器操作考核,不会用弩的,一律不录。\"

    王铁柱拍手称快:\"早该如此!上次北疆之战,有些世家子连弓都拉不开,竟也能当校尉!\"

    三人正讨论着,李天宝匆匆跑来:\"少爷!宫里来人了,说皇上召您即刻入宫!\"

    叶明整了整官服,跟着传旨太监直奔紫禁城。

    一路上,他注意到街市比往日热闹许多,茶楼酒肆里人们高谈阔论,话题多是崔家倒台后的朝局变化。

    三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宫变,如今已成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