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之女子也可以拜相封侯 > 第334章 阻拦

穿越之女子也可以拜相封侯 第334章 阻拦

    随着崔知浩肩膀传来那声令人心悸的骨裂声,时晚夏瞳孔骤缩,心中的愤怒如火山般即将喷发。

    “住手!你们凭什么在这里胡作非为!”

    她声嘶力竭地怒吼,然而回应她的,只有家丁们愈发猖獗的打砸声。

    柳青瓷吓得花容失色,手中紧紧攥着刚设计好的字体样本,那是她多日心血的结晶。

    陈木匠抄起一把雕刻刀,试图阻拦冲过来的家丁,却被一棍打倒在地。

    赵墨不顾一切地扑向墨缸,想要护住那些珍贵的油墨配方,却被几个家丁拖到一旁,拳打脚踢。

    周文澜颤抖着身子,躲在角落里,眼神中满是恐惧与不甘。

    为首的锦衣男子孙耀祖,脸上挂着狰狞的冷笑,一步步走向时晚夏。

    “哼,时晚夏,你以为搞出这个什么活字印刷,就能撼动我孙家的地位?今天,我就让你知道,在这城里,到底谁说了算!”

    时晚夏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愤怒,直视孙耀祖的眼睛:“孙耀祖,你这是在阻碍知识的传播,是在与天下读书人作对!”

    孙耀祖不屑地大笑:“天下读书人?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群穷酸腐儒。”

    “我孙家靠雕版印刷赚得盆满钵满,岂容你这小丫头坏了规矩!”

    就在孙耀祖准备下令继续砸毁工坊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队官兵如疾风般赶来,将闹事的家丁们团团围住。

    带头的将领翻身下马,大步走进工坊,对着孙耀祖怒目而视:“孙耀祖,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公然破坏陛下支持的活字印刷工坊,还敢威胁殴打朝廷命官,你该当何罪!”

    原来,时晚夏此前在得到陛下嘉奖时,便将活字印刷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意义详细上奏。

    陛下深以为然,暗中派了官兵对工坊进行保护。

    今日官兵巡逻时,听闻此处有骚乱,便迅速赶来。

    孙耀祖脸色煞白,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官兵们将他和家丁们一一拿下,押回衙门。

    时晚夏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查看受伤同伴的情况。

    经过此事,工坊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众人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在太子殿下的支持下,时晚夏等人开始重建工坊。

    他们不仅扩大了规模,还引进了更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为了进一步完善活字印刷技术,时晚夏决定前往各地考察,学习不同的工艺和经验。

    她带着崔知浩等人,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一路上,他们历经艰辛,拜访了无数的工匠、学者和艺人,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灵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时晚夏结识了一位擅长机械制造的奇人林旭。

    林旭对活字印刷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加入他们的团队。

    在林旭的帮助下,他们设计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

    随着活字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书籍被印刷出来,流向全国各地。

    知识的火种如星星之火,在大地上迅速蔓延,点燃了无数人对知识的渴望。

    然而,时晚夏等人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们深知,要想真正实现知识普惠的梦想,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晨光刺破薄雾,给巍峨的皇宫披上一层金色纱衣。

    太和门缓缓开启,时晚夏身着月白襦裙,身姿轻盈,带着柳姑娘、崔知浩等人稳步穿过太和殿广场。

    汉白玉的台阶在脚下延伸,廊柱上的金龙在晨光中似欲腾飞。

    金銮殿内,龙椅之上,沈御熙身着明黄衮龙袍,目光如炬,看着时晚夏等人。

    两旁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各异。

    有的眼中满是钦佩,有的则带着几分嫉妒与狐疑。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时晚夏等人跪地行礼,声音整齐洪亮。

    “平身!”沈御熙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时姑娘,短短月余,你便将活字印刷与造纸技术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以朝廷名义开设书局书铺,此举利国利民,实乃大功一件!”

    时晚夏微微欠身,恭敬说道:“陛下过誉了。这并非臣一人之功,而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

    “柳姑娘在字体设计上独具匠心,崔大人对印刷工艺精益求精,还有诸多工匠日夜操劳,才使得诸事顺利推进。”

    沈御熙目光扫过众人,点头赞许:“不错,你们皆是有功之臣。”

    “朕已下令,书局书铺的账目皆由朕直接管辖,若有谁敢从中作梗,定严惩不贷!”

    话音刚落,班列中走出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官员,正是礼部尚书。

    他拱手作揖,语气带着几分试探:“陛下,臣以为,书局书铺事关重大,仅由时姑娘等人负责,恐有不妥。”

    “且不说他们资历尚浅,难以服众,万一账目出现差错,或是印刷内容有悖礼教,岂不是会引发诸多问题?”

    时晚夏心中一紧,正要开口辩驳,沈御熙已然皱起眉头:“周爱卿,时姑娘等人的才能与品行,朕深信不疑。”

    “自项目开展以来,每一笔账目都清晰明了,每一份印刷样本都经严格审核。”

    “你若拿不出确凿证据,就不要在此无端质疑!”

    礼部尚书碰了钉子,却不死心,继续说道:“陛下,臣听闻,时姑娘推行的活字印刷与造纸之术,虽看似便捷高效,但成本颇高。”

    “长此以往,恐会造成朝廷财政负担。况且,民间书商众多,骤然推行朝廷书局,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计,引发民怨?”

    这时,崔知浩上前一步,朗声道:“大人,此言差矣!活字印刷与造纸技术虽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大大降低了书籍制作成本。”

    “以往雕版印刷,一本书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雕刻木板,且木板难以重复使用。”

    “而活字印刷,字模可反复排版,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造纸技术改良后,纸张质量提升,成本降低。”

    “如此一来,书籍价格也会大幅下降,普通百姓皆能买得起书,这对提升国民学识素养,大有裨益。”

    “再者,朝廷书局与民间书商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我们可以引导民间书商采用新技术,共同繁荣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