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44章 虚心请教

穿越1951 第244章 虚心请教

    连日的阴雨天气确实令人讨厌,雨丝被风裹挟着,不带重力般的胡乱的飘荡在空气中,到了快接近地面时,就形成了如梦似幻的雾气,置身其中,你就能感觉到南方雨丝的厉害,阴冷的气息包围着你,无孔不入。

    “爷,没冻坏吧?您一出去就是好几天,雪茹姐和晓娥姐还有逸河他们都拍了电报过来,您先暖暖手,我给您拿电报和报纸过来。”

    秦京茹不由分说的把李旭东的外套脱下,递来暖手宝,又把他推到沙发上坐下,让他安心看,自己又倒了些热水,忙不迭的给自家爷们儿脱去鞋袜泡脚。

    随手翻了翻,报纸上没什么内容,还不如电报上的详细。

    “可惜了,真的可惜了啊,让安娜赶紧去苏联报个信,让他们也去争一争中东的石油体系,争取不让美丽国和沙特那么顺利的构建石油美元,只要不让美元重新获得世界货币地位,就能一直拖着他们,他们的滞涨时代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好处。”

    李旭东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既然自己这边没什么好的机会,那就不妨让天下格局更复杂一些。欧洲的利益和美丽国的利益不一致,苏联和美丽国同样是矛盾重重。

    未来西欧各国一边享受着苏联廉价的能源供应,另一边还享受着没有什么负担的美丽国军事援助,这就使得他们能埋头发展自己的经济,然后还保持着和美丽国在战略上的同步。

    削弱,只要有削弱那些西方国家的机会,保持着苏联这一极的存在,李旭东肯定是不想放过的。

    在他的眼里,苏联注定会要被西方阵营所肢解,但在被肢解之前,这个国家有必要存在,欧美需要华夏抵挡住苏联在亚洲的脚步,这样的话华夏就能快速吸收欧美的产业和技术,让华夏能在亚洲更好的抗衡苏联。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大概就是目前最好的应对办法了,哪怕我们的大部分科学技术来自于苏联体系,但不借鉴欧美的科技,单靠从苏联传过来的技术,还不足以和苏联抗衡,更不用说欧美了。

    这次大汉国的立国之战,李旭东就看出了不少无人机的弊端,用来侦查还行,用于实用型战斗,还是差了点意思。无人机在空中投掷炸弹,风速和地形、敌方士兵的发现能力和躲避能力等等都影响到了炸弹的落点。

    对于固定目标,无人机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可观,可对于能快速移动的敌方目标,无人机的攻击效果很不乐观,十架无人机攻击,能有一枚炸弹精确落到敌人的移动目标头上就已经算是达到效果了。何况这还是在对付没有电磁干扰的那帮中东土着,这要是真的碰上了欧美和苏联这些电子战行家,要是他们使用电磁干扰,攻击效果更是要大打折扣。

    还是要默默发展呐,苟上十年,一直猥琐发育才是王道啊!李旭东心里泛起了一丝苦涩。

    苦涩的何止是李旭东啊,远在天边的印尼成了大国争夺的对象,美丽国和欧洲在找凯瑟琳和李逸河的麻烦,就连一直视印尼为自己人的英格兰都给这俩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卫星直播技术绝对是一项高科技,美丽国一直在实验这项技术,到现在也才刚刚有所突破,卫星在近地轨道的飞行速度太快,要真正完成一场直播,需要的卫星数量不是一个小数字,大汉国为什么会有类似的技术?

    躲是躲不过去的,凯瑟琳依照李旭东的策略把各国专家一起约到了谈判桌上,印尼有些什么技术,需要什么技术和设备,全都写在了一张表格上,技术都可以卖,但是有条件。

    “这些技术的点子是我爹想出来的,他也早就料到你们会来找我要技术。我爹说了,有时候技术开发出来并不难,问题是要有人敢这么想。华夏有句老话叫道不轻传,你们得和他进行交换,要么是技术,要么是设备,如果在美元的金字塔上多加一道杠,我爹不仅掏钱入股,还把他老人家对未来的思路送给你们。”

    无数人都看好的股票,可偏偏只有一两个人赚的盆满钵满,其余人略有小赚,更多人投资无门,就是因为后知后觉。同样是买股票,有的人提前入场,股票还没起飞就买了,有的人买在了山腰上,有的人被三振出局,看着起飞的股价后悔不已,有的人却买在山尖尖,要么站一辈子的岗,等到传给重孙子才能保持不亏,要么割肉,一辈子的财富就这么随风飘散。

    要是期货,那就更是财富起飞的地方,要么暴富,要么上天台,跟着李旭东的思路,那将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啊。

    二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现在的世界十大富豪之一李旭东对未来的理解,也就是他的投资方向,一旦谁提前知道了,只要和他一样可以提前布局,唾手可得的金山银山就在眼前呐。

    小人物这么想肯定是对的,但能坐在谈判桌上的都是大人物,或者说代表的都是大人物,他们也想知道这李家的暴富密码,若真能了解他对未来的理解,提前设伏也不是没可能得事。

    强逼?强抢?没可能的,财富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了自保的手段,能抢到的也只是大家看得见的那些财富,那些看不见的财富才是最可怕的威慑力。真要和富豪死拼到底,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就怕有命抢,没命花,白白损失了自己的性命还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何况还是对付一手掌握了两个国家的李家。

    想要看着自己出生的愿望终究化为了泡影,李旭东在星城混了段日子,成天带着秦京茹瞎溜达,目的就为了自己的爹和娘。唉,老爹那傻乎乎的性格哟,捡到一笔巨款也不知道往自己口袋里揣,直接交给了大帽子叔叔,把李旭东气得够呛。好在李旭东有了借口,正大光明的提了一大堆的礼物带着全家登门拜访。

    三层通阳台的宿舍楼,一层是双职工的,二层是干部的,三层是半边户住的。

    家里的陈设更是简单,两间屋子带个小厨房,连个厕所都没有,想上厕所得到走道尽头的夹层去上。家具全是单位配发的,两张床、一张小饭桌、一个五屉柜、一个简单的书桌,家里最值钱的玩意儿恐怕就是老爹当兵时采买的皮箱和驼绒的毛毯了。

    老爹是个“傻子”,当兵八年,就混了个志愿兵转业,倒不是没机会提干,他没要直接提干的名额,一心想考军校,谁知时运不济,到了他能考军校的时候,军校不招部队里的骨干了。

    转业回地方就在麻石公司,好在老爹有三千元的转业费,还有个政治面貌,再加上长得一表人才,成为了丁字镇的骨干,一直以工代干,当干部培养,这才让老妈看入了眼。不过这门婚姻老爹并没占到便宜,两人的婚前约定好了,老妈的收入除了每月五元的生活费之外,全数交给她娘家,就这苛刻的条件老爹居然同意了,也不知道看上了老妈哪一点。

    随意寒暄了几句,李旭东自然关心老妈肚里的孩子,那还会是我么?压下了这个念头,李旭东开始灌输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前世老妈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得好也不知道表扬,考得差则是一顿爱的教育,以至于李旭东和他姐姐都恨学习,恨读书。

    交浅言深,李旭东留下了一个香江的地址,没敢多做停留,免得被人看出些什么来。

    “爷,外交部和统战部都在催咱们得北上了。”秦京茹也是归家心切,夫家发达,谁又不想回家显摆一二呢?想当初,堂姐嫁到了城里,整个庄子的姐妹们哪个不羡慕,觉得堂姐就此摆脱了泥腿子的生活?

    “莫急,咱们去韶山看看老人家的故居,到底是一代伟人,老人家很多思想都太超前了,我是自愧不如的。”李旭东的这个要求没人敢拒绝,虽然故居现在还不对外开放,但不妨碍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去拜谒。

    其实想去的地方还有几个,宁乡花明楼、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都是李旭东想去而不能去的地方,也不知道那位夫人还记不记得自己,还记不记得自己给她家的忠告和劝谏。在李旭东看来,至少夫人当时也是飘了,没起到劝谏的作用,更不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涵义。

    有些事情回过头来想,失败源于过于自信,以为一切尽在掌控,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身旁敌视的目光和来自背后的刀子。

    心愿既了,李旭东在湘江河里弄了些鱼,又采购了不少新鲜菜蔬,这才在统战部和外交部的催促下,启程前往四九城。

    “老板,领导问您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他们好安排。”秘书低声问道。

    “坐火车吧,我到了四九城又能干什么,还不是无所事事?”李旭东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政治精英们不敢找自己的麻烦,但也不会让他沾染半点权利,最多就是在他们密切关注的情况下,把他当成咸鱼,放他四处溜达。不过李旭东还真没想过要卷进内地那些复杂的斗争,他只是觉得在内地呆着,能平复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觉得安逸,至于那些人,他们应该巴不得自己早点滚出去吧。

    再次回到四九城,李旭东又住回了崇文门的四合院里,隔壁娄家的院子也被打通,院墙上开了两个月亮门,家里的一切物品倒是原封未动的模样,而且家里一尘不染,只是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舒服。

    “京茹,休息一天,咱们住回南锣巷去,这里没啥人气,住着没意思。”李旭东抱怨着道,要不是在火车上待了几天几晚,他恨不得马上离开这里。

    “嘿嘿,爷,太干净了,这哪是家啊,别说您觉得没意思,我也觉得没意思。”秦京茹再怎么傻也琢磨出味道来,这家里只怕是早就被人挖地三尺了。

    “咱们虽然事无不可对人言,但总得过得舒心才是。要是南锣巷也没意思,咱就去乡下待一段时间,你愿意么?”

    “只要跟在您身边,我哪都可以去的。”现在的女人结了婚之后,男人就是天,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李旭东安稳的日子才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还在看报纸就有人登门拜访了,这人还是他的熟人,不能不接待的那种。

    “李旭东同志,我们想知道这黄金和石油要涨到什么价位啊?”廖叔带着几个人坐在客厅里,不待秦京茹泡好茶,就有个三十多四十来岁的同志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这位同志,黄金和石油的价格又不是我说了算的,国际期货是多方势力和市场竞价得来的结果,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跌,求大于供,价格就上涨。我说未来石油能涨到十三美元,黄金能达到好几百美元,可要是没涨到那个价位,您难道还准备让我赔偿不成?”对于陌生人,李旭东没什么好客气的,自己是啥身份,难道来人真不清楚?

    “小李,小吴也是沉不住气才问你的,你别生气,我让他向你赔礼道歉。”廖叔苦笑着说道。

    “道歉倒是不必,我也佩服这位同志的勇气,只是求人办事得有个求人的态度,不管是为国家还是为你自己,你还没到站着就能把钱挣了的时候,腰杆儿得柔韧点,哪怕你是财政部部长,问话也得客气点儿不是。”李旭东没啥畏惧的。

    “那是那是,小李不仅陶朱公的本事无人能及,而且这科技上的发展也让我们叹为观止。小李,这几位都是各部的领导同志,他们十分欢迎你的到来,也都是怀着不耻下问的心情过来向你虚心请教的。”廖叔一个个的引见着,都是某机部的领导同志,只是没报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