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被伪造的末日笔记 > 第195章 实验日志

被伪造的末日笔记 第195章 实验日志

    实验日志:2013年4月14日

    主研究员:艾塔博士(身份信息已确认)

    一、受试者信息

    实验编号:Gx-009...

    姓名:莫克·佩吉

    性别:男

    年龄:32 岁

    初始状态:确诊感染 Gx 病毒(RNA 型流感病毒,曾出现持续高热、肺部感染、剧烈咳嗽等明显症状,已治愈)

    二、实验背景与目的

    Gx 病毒作为高突变性 RNA 病毒,其基因序列稳定性极低,易受外界因素刺激发生变异。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 “火种” 辐射对 Gx 病毒感染者的影响,观察病毒在极端环境下的突变机制,以及对宿主生理结构的改变,为病毒控制与疫苗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二次项,三号抗体..已抹除

    三、实验过程

    1.辐射暴露

    将受试者 Gx-009 置于 “火种” 辐射模拟舱,辐射强度设定为 500mSv\/h,暴露时长 600秒。

    实时监测受试者生命体征,记录病毒载量、血液 RNA\/dNA 活性变化。

    2.病毒突变观察

    暴露后70秒,受试者体温骤升至 42c,意识模糊。

    血液样本检测显示,Gx 病毒发生序列重组,产生全新毒株,命名为captain (c 病毒)。

    c 病毒突破宿主免疫系统,开始逆向干扰 RNA 转录过程,导致 dNA 序列发生不可逆异变。

    3.生理结构改变

    暴露后300秒,受试者体内Gx病毒被完全同化,c病毒开侵蚀主神经,血液充斥导致眼部神经充血,部分机体肌肉组织出现纤维化增生。

    唾液腺与血液中检测到高浓度 c 病毒(滴度达 10^9 pFU\/mL),伴随黑色粘液分泌,该粘液富含病毒颗粒,具有强传染性。

    受试者瞳孔猩红,丧失自主意识,表现出强烈攻击行为,优先攻击声源,可简单分辨活物。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

    [表格][心率波形图]

    关键发现:

    c 病毒通过劫持宿主 RNA 转录机制,将自身遗传信息逆向整合至 dNA,导致基因突变。

    黑色粘液为 c 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粘性物质可保护病毒在空气中短暂存活。

    受试者死亡后仍保持攻击能力,证实c病毒可维持神经与肌肉组织的异常活性。

    五、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首次将Gx公式代入活体目标,受试者在600秒内完成异化,血液、唾液中病毒含量超过预期300%....

    “火种” 辐射触发 Gx 病毒向 c 病毒的突变,该突变导致宿主 dNA 与 RNA 双向异变,最终引发丧尸化。

    c 病毒具备极强的传染性与破坏性,可通过体液传播,并显着改变宿主生理与行为模式。

    本次实验揭示了c病毒的诞生以及“火种”的辐射关联,为后续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艾塔博士……这是编号0727的实验日志吧……”我看完面前的文字数据之后,小声嘟囔着。

    “咚!”我的话音刚落,面前的玻璃舱里忽然透出一个人脸,它的浑身惨白,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浮肿。

    眼前的这种家伙应该就是莫克·佩吉了,按照实验日志中的信息,这家伙应该是在陨石坠落之后,被编号0727所研究的第一例试验品。

    他的编号为Gx-009,也就是说他的前面还有其他八位转变者,不知道被编号0727带去了哪里。

    我又看了其他的实验体,大多都是相同的实验结果,只不过日志上面关于“三号抗体”、“四号抗体”的数据全部都被抹除了。

    现在三号抗体和四号抗体都已经研制成功了,这些可怜的家伙们只能泡在福尔马林里一直被囚禁下去,直到c病毒的自然消散。

    可又有谁知道,这c病毒是否会自然消散。

    就当我准备离开这个生物实验室的时候,我的目光瞥到一间由玻璃制成的房间里,躺着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尸体。

    我攥紧了手中的消防斧,缓缓的向着那个房间靠近。

    视线绕过一个培养舱我才看到那具尸体的样貌,这具尸体已经干枯,灰黑色的皮肤紧紧地包裹住骨骼,看起来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在这无菌的环境下,这具尸体没有出现高度腐烂的情况。

    “枪!”我瞳孔紧缩,在这具尸体的右手里紧握着一把手枪,看来是自尽而亡。

    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下,能有一把枪防身再好不过了,于是我壮着胆子拉开了这个房间的门。

    一股浓烈的腥气钻进口罩下面的鼻腔,这让我微微皱了下眉头。

    仔细观察这具尸体,他的头上有个弹孔,一些干枯的血迹还残留在眉心,这让我放下心来。

    用消防斧拨开他僵硬的手指,然后捡起地上的手枪。

    不同于wbEF所装备的柯尔特m1911,这家伙手里拿着的手枪也是我同样十分熟悉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格洛克G18。

    为什么我认定是G18而不是G17呢,当时与丁无恙交换武器杂志的时候,我也时常分不清楚这两个型号的区别,后来还是丁无恙告诉我的,G18的套筒后面有明显的切换自动射击的开关,这才让我恍然大悟。

    退出弹匣,里面的子弹只打过一发,按照我对这把枪的理解,一般不装备加长弹匣的情况下满仓是20发(早期版本为17发)。

    也就是说现在还有19发子弹供我使用,加上我四号抗体的身份,只要不是大规模的丧尸足以让我在这里存活下去。

    想到这里,我还记得五哥他们是为了这里面的武器才一直想要进入第四区域,或许我应该四处转转,找到五哥他们口中的武器。

    把枪装进兜里,我又在这具尸体上摸索了一阵,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于是我起身准备离开。

    走出生物实验室,眼前是一处昏暗的走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我慢慢推开走廊的铁门,发出“吱呀——”的声音,里面的指示灯忽闪忽闪的,偶尔还有一些噼里啪啦的电流声。

    拿出G18打开上面的战术手电,光线划破黑暗,视野瞬间亮了起来。走廊的尽头一边是一个向下的楼道口另一边是一个类似升降机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显然楼梯更为稳妥 —— 谁知道这升降机是否还能正常运行,会不会半路坠落?

    依靠着战术手电的光亮我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的向下走去,大概有两层楼高的高度,我看到了一丝光亮。

    那是一扇打开着的金属门,穿过金属门视野便开阔了起来,这里看起来像是个工作区域,到处都堆放着各种仪器,灯光暗淡得像是电压不足,在门口的左手边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窗,从这里可以完全看到撞击区的模样。

    玻璃窗外,明亮的光线从圆形的穹顶洒落在地面上,那些机械手臂和巨坑都看得清晰无比。

    “这……就是陨石坑么……”我瞪圆了眼睛,从玻璃窗向外看去,那巨大的陨石坑不禁让我震惊,我曾想过陨石坑会很大,但是从没想过能有这么大。

    不知道有没有人去看过兵马俑,那种空旷的感觉和现在如出一辙,甚至要比兵马俑一号坑更大、更远、更深……

    里面的钢构如同大楼一般堆砌在一起,周围还有大量的警戒线,许多消防车和一些其他的特种作业车还都停在警戒线以外。

    “噜噜噜……”一阵毛骨悚然的声音出现在我身后,我猛然一颤迅速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