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 第665章 荆州军的行军道路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第665章 荆州军的行军道路

    赵云点了点头,同意荀谌的话:“今所收到消息,只言敌军攻两城,但实际攻了几个城,还不能确定,且一旦敌军攻打各城,必会造成淮南人心惶惶,此时正是农耕季节,百姓难呀。我不出城也得出城,不过,即便如此,我又有何惧哉?我就亲率两千骑兵,会一会周瑜。”

    淮河流域,雨水充足,以种水稻和春麦为主,此时正是下种的时候。此战对淮南的春耕影响不小。

    荀谌也点了点头:“此前我军按兵不动,皆因敌军援军动向不明,才以静制动,子通所文,八九不离十,敌军援军必是从庐江方向,穿行紫蓬山,攻打合肥。既然敌军援军动向已明,出兵也未尝不可,只是……”

    “周瑜之智,不容小觑,他激将军出兵,自然也会料到将军会出骑兵,既如此,想必他已有对付我军骑兵之法,将军不得不小心谨慎呀。”

    蒋济也连忙说:“友若先生所言有理,想必周瑜已有办法对付我军骑兵,故而才主动激将军出兵。”

    “那周瑜会怎么对付我军骑兵?难道不是设置拒马之类的?”

    荀谌一时想不出来:“这……恐怕就不知道了。”

    此时,赵云也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也想到了一些端倪:“骑兵战力高,迅速快,南方没有战马,也不能组建骑兵,以步兵应对骑兵,除了以弓箭远程攻击外,其他办法就不多了,一是用精锐步兵,来对抗我军骑兵,但再精锐的步兵,都不可能与我军骑兵相抗。”

    赵云所说并非虚言,他所率的骑兵,是陈军唯一的重骑兵,以长枪为兵器,发动冲锋,就算是陷阵营来了,恐怕也挡不住。当然,赵云心里是这么想的,他又不可能与高顺交战,以分高下。

    “另外一个办法,便是借助器械,若周瑜真想对付我军骑兵,唯有制造出车弩之类的器械来,摆出车弩阵,再结合特殊地形,才有获胜的机会,看来周瑜军中可能有一定数量的车弩。”

    赵云一番分析,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荀谌微微笑了一下:“这就是了,周瑜军中必有车弩,那将军可曾想过该怎么应对?”

    赵云摇了摇头:“如何应对,得看具体情况。车弩虽可对付骑兵,但缺陷是车弩阵可不好摆,且车弩不够灵活。我既然知道敌军可能有车弩,也会有所防范,先生放心,此战我输不了。”

    “如此我就放心了。”荀谌看到赵云有了防备,自然放心。

    “赵将军,若将军率骑兵出合肥,正是一次契机,可伺机再派一些兵力,镇守紫蓬山紧要之处。”

    “子通所说有理,今夜我和颜将军各率骑兵出城,敌军必一时不能判断其兵力,我以骑兵的速度摆脱敌军斥候,再让颜将军率军离开,绕道去紫蓬山,子通熟悉合肥附近地形,你随颜将军一起去。我就率军往浚遒方向而去,敌军攻破浚遒城,自然会在那里等我。合肥城,就交给焦将军了,有友若先生在,我亦放心。”

    “如此大善。”荀谌觉得这么安排很合理。

    “末将领命。”蒋济接下命令,他突然想到一事:“将军,末将还有一事。”

    “请说。”

    “周瑜此人,掳我百姓,实为可恨,若击退荆州军后,我军可穿过紫蓬山,攻破舒县,掳其家眷,虽将军不耻于以家眷相威胁,但也得为我淮南无辜百姓报仇。”

    “可……周瑜跟随孙氏已久,家眷想必都在吴郡吧?”

    “周瑜妻妾子女,多半在吴郡,但周瑜之父名为周异,早已去世,其下有三个弟弟,子孙可不少,周家大把人都在舒城。”

    “好,若你能助颜将军击败荆州军,届时就攻破舒城,掳其家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颜良并不在场,他在镇守其他城门。他手里还有一千两百兵力,休整了一段时间,士气恢复,也足以一战。

    当天夜里,赵云和颜良率部一起从北门离开了合肥。

    赵云自然知道,敌军斥候多半就在附近,但夜里视线有限,斥候肯定不知道多少兵力出城。

    出城后,赵云让士兵只点燃少量火把,用来照明,一路急行军,沿官道走了三四十里路。他想着应该已经摆脱敌军的斥候了,于是他和颜良兵分两路。他率军往东,颜良率军往西,两人分道扬镳。

    ……

    天亮之后,黄盖率江东军列阵,继续攻打合肥。他一声令下,江东军弓兵率先冲出,箭矢呼啸着射向合肥城头。

    焦触指挥陈军,躲在垛口后放箭,两军箭雨在空中交错,对射起来。

    江东士兵顶着箭雨,把沉重的井阑推到离城墙五六十步的地方。士兵登上井阑,射箭袭击城头,压制陈军的火力。

    趁这个空隙,几十架云梯搭上城墙,士兵手脚并用向上爬。城头立刻泼下滚烫的金汁,砸下滚木礌石,梯上的人惨叫着摔落。

    双方激战,战况惨烈。江东军攻城甚猛,但陈军亦是防守森严,让江东军无机可乘。

    ……

    扬州淮南郡浚遒县

    话说赵云率行军了一天时间,到达浚遒县地界,他小心谨慎起来,下令放慢速度。

    “报……报……”士兵来报:“将军……前面十几里处,发现敌军一支军队,是步兵,兵力约两三千人,押运着不少物资,正往南走。”

    “押运物资?果然是掳掠所得,真是可恨。”赵云又问:“沿途有没有其他发现?”他必须判断这是不是诱饵。

    “没有。”

    “那加派人手,继续查探沿途。”

    他并没有下令停止,而是继续前进,只是再度放慢了速度,缓缓而行。

    又过了半个时辰,士兵又来报:“报将军……斥候仔细查探沿途,没有发现。”

    “那敌军位置在哪?”

    “距离我军只有不到四五里了。”

    赵云陷入了沉思,想着是不是该发动突袭。片刻之后,他咬了咬牙,做了决定:“全军听令,加快速度,准备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