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第167章 两脉俱灭
热门推荐: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明宠暗撩!顾总的小祖宗又甜又飒
让你研究气象,你磁暴鹰酱舰队?
不死誓约:军团长
逃离系统的逆天魅惑者
度关山
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熊徒弟最弱?关我武道熊师什么事
绝魂剑后传
在渭桥送别之后不久,刘屈氂家的下人冒死向刘彻举报,说刘屈氂每次在挨完刘彻的骂之后就会回去骂自己夫人,他夫人被骂的次数多了,就怨恨起了刘彻,在家中行巫蛊之事诅咒刘彻。
先前巫蛊之祸的案子还没有结,现在又出了新的苗头,这还了得,刘彻立刻让苏文带人彻查。
和从前后宫与太子宫的结果一样,果然在刘屈氂的家中发现了诅咒刘彻的实际证据,这下子好了刚刚松快点的长安禁狱,又一下子人满为患了。
在酷吏的审问之下,以前从来不为人知的事情也呈现在了刘彻的案头,其中就包括刘屈氂与李广利的各种秘密交往,他们两家本身就是亲家,走动的就比较频繁,更关键的是,这二人平时谈论的内容常常涉及到如何立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的内容,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再有了百官之长丞相的支持,成为下一任帝王的希望无疑会大大增加。
但是他们都忘记了,太子的废立,这必须由帝王乾纲独断,他们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刘彻的底线,更重要的是,刘彻还知道了从前李广利结交江充的事情,再结合李夫人、李广利以及江充全部来自赵地,而此前也是赵地出现了两蛇相争的异事,终于串联起这一切的刘彻,轻轻闭上了眼睛,很久之后,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开始浑浊的眼中闪出了年轻时的精光,杀气透发而出。
接下来,刘彻这位帝王的威仪显露的淋漓尽致,不仅直接腰斩了丞相刘屈氂,更是直接处死了李广利的全族,在诛杀李广利家人的时候,有大臣提醒刘彻,说李广利现在还手握着大军在外,此时诛杀他的家人会不会让李广利造反,而刘彻则是冷哼了一声,说:“大军是朕的大军,不是他李广利的大军,造反?他敢!”
所以刘彻也真算的上是千古一帝,敢做出如此风险巨大的决定,不过也正如他所料,李广利在知道自己的家人被杀后,不仅没敢造反,反而第一反应是自己必须得戴罪立功,只有打赢了匈奴,才能争取回长安的机会,所以之后的指挥,作战计划更加激进,虽然取得了战果,却难以稳固,而此时主帅家人被诛杀的事情已经在军中开始流传,现实再次印证了刘彻的预料,军士都觉得李广利罪人之身,怎么还能率领军队,直接脱离了李广利回撤了。李广利最后无路可走,只能投降了匈奴,不久又身陷匈奴朝堂的纷争,消亡在了大漠。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刘彻对于李氏一脉动手的信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紧张,因为从前卫氏一脉剩下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现在轮到李氏一脉了,有些人就不想如从前坐以待毙,准备先下手为强,其中就有被李广利提拔起来的重合侯马通。
马通回到长安后,虽然暂时还没有被诛杀,但是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了,思来想去最后联系了自己的弟弟马何罗,趁着向刘彻禀报事情的时候突然动手,按照原本的计划,以此时刘彻的身体情况,根本挡不住马通这样武将的攻击,但是事情巧就巧在,刘彻的寿元未尽,有人帮他渡过了危机。
刘彻和他先祖刘邦有些相似,论起用人真是大开大合,气魄非常,像卫青、霍去病甚至包括李广利,都是刘彻慧眼识珠发现的人才,而让刘彻在马通兄弟的行刺下躲过一劫的,也和他的用人有关系。事情还得向前捯一捯,当年霍去病在大漠大杀四方的时候,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被揍的实在受不了,选择向霍去病投降,但是走到半路,休屠王突然后悔了,不等霍去病动手,浑邪王就动手直接消亡了休屠王,然后带着这些匈奴人抵达了长安,受到了刘彻的礼遇,而这些人里就有休屠王的儿子,这孩子本来是休屠王的太子,现在好了,到了长安只能给宫中养马。
直到有一次刘彻发现这孩子马养的好,身材又高大挺拔,一问才知道这是匈奴已故休屠王的儿子,就给他了个马监的职位,赐了他金姓,所以他之后的名字就叫金日磾,金日磾做事情非常认真,渐渐获得刘彻的信任,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这一次马通兄弟眼见要得手的行刺,直接被高大威武的金日磾就地给抱住,同时大喊周围的护卫,就是这短短的耽误,护卫就冲了进来,这次行刺也因此而失败。
之后刘彻的愤怒可想而知,原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的李氏一脉在马通行刺失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被连根拔起的命运,血腥与恐怖再次笼罩长安城,紧接着不久,昌邑王刘髆也莫名其妙的去世了,至此,卫氏一脉与李氏一脉的势力彻底从大汉朝堂上清除,没人知道刘彻在下达这些命令的时候,心中作何感想,他是否还记得当年对挚爱李夫人许下的承诺……
而做完这一切的刘彻,也终于意识到太子之位不能再空悬,把自己剩下的儿子考察了一圈,发现也只有小儿子刘弗陵可以接替自己,这个孩子的母亲是钩弋夫人,怀刘弗陵整整十四个月才生产,刘弗陵出生之后,就有大臣上奏说这是大吉兆,因为传说上古的尧帝就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刘彻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刘弗陵会十四个月才能出生,但是大臣这上书中的暗示他不会看不明白,眼下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选择了。
被后宫干政欺负过的刘彻也担心刘弗陵年纪太小,会再次经历自己亲政之前的委屈,因此心一横,直接赐死了钩弋夫人,这位原本还想着母凭子贵的钩弋夫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倒在无上权力的最后一步,而刘彻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招“立子杀母”会成为未来另一个朝代构建权力结构的必要手段。
先前巫蛊之祸的案子还没有结,现在又出了新的苗头,这还了得,刘彻立刻让苏文带人彻查。
和从前后宫与太子宫的结果一样,果然在刘屈氂的家中发现了诅咒刘彻的实际证据,这下子好了刚刚松快点的长安禁狱,又一下子人满为患了。
在酷吏的审问之下,以前从来不为人知的事情也呈现在了刘彻的案头,其中就包括刘屈氂与李广利的各种秘密交往,他们两家本身就是亲家,走动的就比较频繁,更关键的是,这二人平时谈论的内容常常涉及到如何立昌邑王刘髆成为太子的内容,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再有了百官之长丞相的支持,成为下一任帝王的希望无疑会大大增加。
但是他们都忘记了,太子的废立,这必须由帝王乾纲独断,他们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刘彻的底线,更重要的是,刘彻还知道了从前李广利结交江充的事情,再结合李夫人、李广利以及江充全部来自赵地,而此前也是赵地出现了两蛇相争的异事,终于串联起这一切的刘彻,轻轻闭上了眼睛,很久之后,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开始浑浊的眼中闪出了年轻时的精光,杀气透发而出。
接下来,刘彻这位帝王的威仪显露的淋漓尽致,不仅直接腰斩了丞相刘屈氂,更是直接处死了李广利的全族,在诛杀李广利家人的时候,有大臣提醒刘彻,说李广利现在还手握着大军在外,此时诛杀他的家人会不会让李广利造反,而刘彻则是冷哼了一声,说:“大军是朕的大军,不是他李广利的大军,造反?他敢!”
所以刘彻也真算的上是千古一帝,敢做出如此风险巨大的决定,不过也正如他所料,李广利在知道自己的家人被杀后,不仅没敢造反,反而第一反应是自己必须得戴罪立功,只有打赢了匈奴,才能争取回长安的机会,所以之后的指挥,作战计划更加激进,虽然取得了战果,却难以稳固,而此时主帅家人被诛杀的事情已经在军中开始流传,现实再次印证了刘彻的预料,军士都觉得李广利罪人之身,怎么还能率领军队,直接脱离了李广利回撤了。李广利最后无路可走,只能投降了匈奴,不久又身陷匈奴朝堂的纷争,消亡在了大漠。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刘彻对于李氏一脉动手的信息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紧张,因为从前卫氏一脉剩下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现在轮到李氏一脉了,有些人就不想如从前坐以待毙,准备先下手为强,其中就有被李广利提拔起来的重合侯马通。
马通回到长安后,虽然暂时还没有被诛杀,但是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了,思来想去最后联系了自己的弟弟马何罗,趁着向刘彻禀报事情的时候突然动手,按照原本的计划,以此时刘彻的身体情况,根本挡不住马通这样武将的攻击,但是事情巧就巧在,刘彻的寿元未尽,有人帮他渡过了危机。
刘彻和他先祖刘邦有些相似,论起用人真是大开大合,气魄非常,像卫青、霍去病甚至包括李广利,都是刘彻慧眼识珠发现的人才,而让刘彻在马通兄弟的行刺下躲过一劫的,也和他的用人有关系。事情还得向前捯一捯,当年霍去病在大漠大杀四方的时候,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被揍的实在受不了,选择向霍去病投降,但是走到半路,休屠王突然后悔了,不等霍去病动手,浑邪王就动手直接消亡了休屠王,然后带着这些匈奴人抵达了长安,受到了刘彻的礼遇,而这些人里就有休屠王的儿子,这孩子本来是休屠王的太子,现在好了,到了长安只能给宫中养马。
直到有一次刘彻发现这孩子马养的好,身材又高大挺拔,一问才知道这是匈奴已故休屠王的儿子,就给他了个马监的职位,赐了他金姓,所以他之后的名字就叫金日磾,金日磾做事情非常认真,渐渐获得刘彻的信任,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这一次马通兄弟眼见要得手的行刺,直接被高大威武的金日磾就地给抱住,同时大喊周围的护卫,就是这短短的耽误,护卫就冲了进来,这次行刺也因此而失败。
之后刘彻的愤怒可想而知,原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的李氏一脉在马通行刺失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被连根拔起的命运,血腥与恐怖再次笼罩长安城,紧接着不久,昌邑王刘髆也莫名其妙的去世了,至此,卫氏一脉与李氏一脉的势力彻底从大汉朝堂上清除,没人知道刘彻在下达这些命令的时候,心中作何感想,他是否还记得当年对挚爱李夫人许下的承诺……
而做完这一切的刘彻,也终于意识到太子之位不能再空悬,把自己剩下的儿子考察了一圈,发现也只有小儿子刘弗陵可以接替自己,这个孩子的母亲是钩弋夫人,怀刘弗陵整整十四个月才生产,刘弗陵出生之后,就有大臣上奏说这是大吉兆,因为传说上古的尧帝就是十四个月才出生的,刘彻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刘弗陵会十四个月才能出生,但是大臣这上书中的暗示他不会看不明白,眼下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选择了。
被后宫干政欺负过的刘彻也担心刘弗陵年纪太小,会再次经历自己亲政之前的委屈,因此心一横,直接赐死了钩弋夫人,这位原本还想着母凭子贵的钩弋夫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倒在无上权力的最后一步,而刘彻不知道的是,他这一招“立子杀母”会成为未来另一个朝代构建权力结构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