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 第206章 孝昭皇帝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第206章 孝昭皇帝

    刘弗陵已经失去呼吸的身体尚在温热,酆都大帝亲自来接引了皇帝刘弗陵的魂魄,内廷的羽林军把皇帝的寝宫团团围住,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不能离开内廷半步,羽林军统领派亲信之人第一时间去通知丞相霍光,早些时候,见到皇帝刘弗陵的身体越来越差,到最后已经不能说话了,霍光就找到羽林军统领,对眼下的情况做了部署,这件事情不仅仅关乎到大汉帝国的皇权过渡,也同样关系到整个霍家的生死存亡,这些年即便霍光提拔的人已经遍布朝堂,但是见惯风雨的霍光也知道,想要扳倒自己的势力不是没有,而是藏的很深。

    羽林军只听命于皇帝一人,当霍光提出若是皇帝驾崩,要先封锁消息而后第一时间通知他的时候,羽林军统领冷冷地看着霍光,手已经放在了刀柄上,而霍光也直直地看着羽林军统领的眼睛,丝毫不退缩地说:“将军忠心耿耿,陛下自然知道,不过陛下更不愿再见从前上官桀和桑弘羊的叛乱重新上演,请将军以大局为重,一定答应,只有这么做,朝堂才不会乱。”说完就朝着玉林军统领深深行了一礼。

    半晌之后,羽林军统领把手从刀柄上移开,什么多余的话都没有说,只是向霍光抱了抱拳。

    刘弗陵,大汉的第八位帝王,八岁继位,谥号孝昭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大大缓解了海内虚耗、民生凋敝,享年二十一岁,葬于平陵。

    之前亲手操办过孝武皇帝刘彻的葬礼,所以霍光对于孝昭皇帝刘弗陵的葬礼处理的也算游刃有余,只是这一次过程中,霍光感觉到了疲惫感,更重要的是,刘弗陵驾崩时,因为有了提前的准备,整个朝堂都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但是霍光知道,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先皇刘弗陵没有子嗣,皇帝的宝座不能空悬,眼下选择拥立谁成为新皇帝,将会是关乎国运的大事。

    其实这件事情,霍光早就开始琢磨了,当大臣根据宗法制把可能成为皇帝的人选列出来的时候,和霍光心中预想的完全一致,可以选择的有两个人: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贺。

    广陵王刘胥是先皇孝昭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因谋反失败而自杀的燕王刘旦的亲兄弟,母亲是李姬,在孝武皇帝刘彻的儿子中排行老四,广陵王刘胥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孝武皇帝刘彻对于这个刘胥很不满意,认为刘胥做事情毫无法度。

    昌邑王刘贺是先皇孝昭皇帝的侄子,父亲是李氏一脉的昌邑王刘髆,在废太子刘据起兵失败之后,距离大汉皇帝只有一步之遥,可惜最后随着李氏一脉的覆灭与帝王之位失之交臂,此时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年仅十九岁。

    选谁当皇帝是天大的事情,即便霍光是百官之长,也不敢乾纲独断,虽然他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却还是招集大臣们一起商议,结果大臣们推举的人选和霍光心中的选择恰恰相反,大部分都认为应该选广陵王刘胥为新皇帝,理由是广陵王刘胥即便没有治国才能,但是年长一些,或许更能胜任皇帝之位。

    霍光一直没有表态,直到大家都说完了,霍光才沉声说:“拥立帝王关乎国本,我承认广陵王刘胥的确从礼法上符合条件,但是大家还记得当年孝武皇帝对广陵王的评价吗?当时孝武皇帝专门提到,广陵王刘胥行事没有法度,万万不可成为帝王,孝武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止我一人在场,和我同朝的老臣都是亲耳听到的,虽然孝武皇帝已经驾崩,但是他的遗旨,我们做臣子的岂能轻易违背?”

    霍光这句话说完,大家已经知道了霍光的意思,原本想要再提不同意见的人也不敢说话了,再反对就不是反对霍光,而是反对孝武皇帝刘彻,深究起来这事情就可大可小了,有霍光提拔起来的大臣立刻转变风向,开始机灵地支持霍光的选择,很快这件事情就在霍光看似征求意见的会议中被他一人独断了下来。

    离开大殿之后,有心思活络的大臣就咂摸出了味道,丞相霍光这样的选择,恐怕不仅仅是广陵王刘胥被孝武皇帝申斥过这么简单,先皇刘弗陵虽然驾崩的早,却在后宫留下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可是霍光的外孙女,如果广陵王刘胥继位,那这位皇后只是皇后的平辈皇嫂,而昌邑王刘贺继位,皇后就可以荣升为太后,这其中的权力格局,让这些反应过来的大臣暗暗心惊,不过即便想到了,也没有人敢说破这件事情,反而觉得必须要依附丞相霍光了,因为马上要继承皇帝宝座的昌邑王刘贺只是个十九岁的少年,而且在长安城中毫无根基,之后的一切都必须依仗霍光才行。

    等到所有人都走完了,霍光一个人站在大殿上,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知道在拥立帝王这件事情之后,自己已经越陷越深,未来吉凶难测,能保住自己和整个霍家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权力牢牢攥住,这一刻霍光知道自己变了,但是霍光没有第二种选择,闭上眼睛,霍光想象着孝武孝昭两位帝王依旧坐在宝座上,霍光喃喃地问道:“陛下,我做的到底对不对……”

    空空的大殿上哪里会有声音回答他……

    霍光精于朝堂几十年,更是侍奉过两任帝王,算来算去都觉着自己的安排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岔子,但是千算万算,霍光算漏了昌邑王刘贺这个人,他万万没想到昌邑王刘贺本身就是整个事件最大的岔子。

    从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到长安城还是有些距离的,没想到刘贺人还没到长安城,一路上鸡飞狗跳的折腾消息却先传到了长安城,最先让人不可置信的消息是说昌邑王刘贺出行的一路上,走到哪里打劫到哪里,这消息最先出现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没人信,谁都知道刘贺是来长安城当皇帝的,皇帝会打劫?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