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倚天屠龙之大明天下 > 第259章 帝后教子,微服出巡

倚天屠龙之大明天下 第259章 帝后教子,微服出巡

    坤宁宫内,年仅四岁的张昊正被母亲王月敏逼迫着读书习字。

    小家伙满脸写着不情愿,嘟着小嘴,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不时地偷瞄着母亲手中的戒尺,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然而,他却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因为他深知母亲一旦发起怒来,自己那可怜的小屁股可就要遭殃啦!

    这时,张无忌下朝回到后宫,还未踏入坤宁宫的大门,便听到了张昊那稚嫩的声音正在背诵《三字经》。

    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让张无忌不禁微微一笑。

    他快步走进屋内,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书桌前的张昊,小家伙正摇头晃脑地背着书,而站在一旁的王月敏则手持戒尺,一脸严肃地监督着。

    张无忌见状,连忙走上前去,笑着对王月敏说道:“敏敏,昊儿还小呢,正是贪玩的年纪,你何必急于逼他读书呢?”

    王月敏听了张无忌的话,轻轻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昊儿可是太子啊,他是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如果他将来是个废物,那我们又怎么能放心地将大明交给他呢?”

    张无忌对于王月敏的担忧倒是显得颇为豁达,他哈哈一笑,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嘛,如果昊儿将来真的没有能力守护大明江山,那咱们也不必强求,大不了就让别人去当这个皇帝好了。

    毕竟这天下也不是咱们一家的,而是大家的嘛。”

    王月敏听了张无忌的话,狠狠地白了他一眼,嗔怪道:“无忌,你可真是想得开啊!

    你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了大明王朝,我可绝对不允许大明在昊儿这一代就二世而亡!”

    张无忌见王月敏神色坚定,眼神中满是对儿子的期许与对未来的忧虑,不由收起了笑容,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道:“敏敏,我明白你的苦心,也知晓你对大明的一片赤诚。但教育孩子,并非一味严苛便能成就。昊儿虽小,却已展现出聪慧与灵秀,他日必成大器,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然而,”他话锋一转,目光温柔地投向正偷瞄他们的张昊,小家伙见父亲望来,连忙正襟危坐,背书的声音也大了几分,仿佛是要证明给父亲看自己其实很认真,“孩童的天性不可压抑,我们应当引导而非强制。

    昊儿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方能真正培养出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胸怀。”

    王月敏闻言,眉头微蹙,似乎在权衡张无忌的话。

    片刻后,她轻叹一声,语气缓和下来:“你说得也有道理,是我太过心急了。只是,这江山社稷,我实在放心不下。”

    张无忌轻拍王月敏的手背,安慰道:“敏敏,你我共同经历风雨,建立这大明,自然希望它能千秋万代。

    但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铁腕统治,而是人心的归附。

    昊儿若能以仁德治国,以智慧安邦,大明何愁不兴?”

    说着,他蹲下身子,与张昊平视,眼中闪烁着慈爱与期待:“昊儿,读书识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民。

    你母后严厉,是望你成才,而我则希望你能快乐成长,保持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将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记得,你是大明的希望,也是我和你母后最大的骄傲。”

    张昊听着父亲的话,眼中闪烁着懵懂而又坚定的光芒,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小脸上洋溢着认真与决心:“父皇、母后,孩儿明白了。孩儿既要学好本事,保护大明,也要做一个好人,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

    王月敏看着这一幕,心中涌动着暖流,眼中的严厉渐渐被温柔所取代。

    她意识到,或许张无忌的方法,更能激发张昊内在的潜能与责任感。

    于是,她轻声道:“好吧,从今以后,我们一同教导昊儿,既不失严厉,也不乏慈爱,让他既能承受风雨,也能沐浴阳光。”

    一家三口相视一笑,坤宁宫内洋溢着温馨与和谐。

    这一刻,他们不仅是帝王之家,更是最普通的父母与孩子,共同编织着关于成长、责任与爱的美好篇章。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张无忌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他换上了一身朴素的衣服,准备带着张芳华和张昊姐弟俩微服出巡,去游逛北平城。

    张无忌心中有一个想法,他想要亲自去了解一下百姓们对大明的真实看法,以及他们对自己登基称帝的态度。

    毕竟,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统治者的决策,更取决于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和民心所向。

    张芳华和张昊姐弟俩得知要和张无忌一起出去游玩,都兴奋不已。

    他们迅速收拾好自己,跟着张无忌走出了宫殿。

    北平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张无忌带着姐弟俩穿梭在人群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看到了街头巷尾的小商贩们忙碌地叫卖着各种商品,听到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和讨价还价的声音。

    张无忌走进一家茶馆,点了一壶茶,与姐弟俩一起坐下来,聆听着周围人们的谈话。

    他听到有人在抱怨物价上涨,生活艰难;也有人在赞扬朝廷的政策,对未来充满希望。

    张无忌默默地听着,心中暗自思考。

    张无忌沉浸在周围人的言谈之中,试图从百姓的琐碎日常中捕捉到大明的真实脉动时,茶馆的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乞丐,牵着一个同样蓬头垢面、瘦弱不堪的小乞丐,蹒跚着走进了茶馆。

    老乞丐的背已经驼得很厉害,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坚韧。

    小乞丐紧跟在他身后,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尽管生活给予他们的只有无尽的苦难。

    茶馆的小二一见这祖孙俩的模样,立刻皱起了眉头,挥手就要驱赶:“去去去,我们这里可不是施舍的地方,快走快走!”

    老乞丐并未动怒,只是用颤抖的声音哀求道:“小哥,行行好,我们祖孙俩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只求一碗热茶,暖暖身子。”

    小二却不依不饶,态度愈发强硬:“说了不行就是不行,别影响我们做生意!”

    说着,就要动手去推搡老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