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女归来 第275章 张进
左秀才现在还糊涂着,连慧同样有许多事情想不明白。
逸安堂或者说那位梁老大夫有问题,这一点已经确认无疑。
倒是那位秦少卿,让人看不明白了。
他或许是个孝子,他的父亲也真可能染了重病,情急之下去找医馆大夫算账发泄,也算不上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普通人看来,最多以为秦少卿蛮横了些,霸道了些。
只要没惹出人命,大不了被御史不轻不重地弹劾几句,很快便会不了了之。
可他出现在逸安堂的时间实在太巧了,几乎是吕府被围不久,他就带人打上了逸安堂的门。
从左秀才的遭遇来看,秦少卿上门不仅是给逸安堂通风报信,更为他们匆忙逃离找了个绝好的借口。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连慧一时想不明白的地方了。
假若秦少卿也是八卦营的人,吕府突然被围,他根本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说他担心吕太傅出卖了逸安堂牵连到自己,他怎么就不怕吕太傅直接将他卖了?
这问题想来只有一个答案,那便是吕太傅包括吕府所有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只要将逸安堂的人及时赶走,不让人抓住严加审问,他便安全了。
可这事依旧说不通。
秦少卿关键时刻亲自领人去逸安堂打闹,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情。
一旦逸安堂暴露,不管梁老大夫和医馆其他人能否逃脱,他的举动很快就会被人怀疑上。
别看当朝皇帝和秦王父子,包括吴胜生在内的满朝大臣似乎对前朝势力知之甚少,那不过是八卦营一直不曾有什么大动作,蛰伏得太好。
一旦真要大动干戈,这些人绝不是吃素的,连慧从未小看过他们的能力和狠绝。
雷厉风行解决吕太傅叔侄,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么大的破绽,秦少卿岂会不知情。
可他还是冒险亲自出手了,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
只能说明逸安堂的那位梁老大夫比他的身份还重要。
一个庙堂高官,一个普通大夫,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梁老大夫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
连慧在院里来回踱步,埋头思索,倏地眼睛一亮。
定是如此了!
那位梁老大夫或者说是逸安堂里某个人,对他们的那两位神秘的主子很熟悉,知道那两人的真实身份或藏身之地。
也只有这个理由才可能让秦少卿不惜代价去冒险了。
如此想来,秦少卿亲自去往逸安堂就不仅是为了将里面的人都赶走了。
或许他还有一个目的,一旦殿前司的人得了消息上门抓人,他会赶在那些人到来之前杀人灭口。
激愤之下,下人出手没掌握分寸,大不了一命抵一命。
只要不将活口留在殿前司手中,其他的都不重要。
如今想来,左秀才能捡回一条命,还真要感谢吕太傅叔侄没将逸安堂供出来。
能侥幸逃过一劫,秦少卿也不想横生枝节,凭白惹上麻烦。
不过事后他们是一定不会放过左秀才的。
那一棍就是冲着要他半条命而去的,便是不死也可能痴傻。
最好的办法便是让他死在那两个杂役手里,事后能遮掩便遮掩,遮掩不下便让那两人顶罪。
之前连慧还觉得将那两个杂役带回来,能暂时瞒过一时。
可现在她不这么想了。
逸安堂里的某些人,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虽然可惜,却并不失望。
太仆寺少卿啊,掌管大乾车马,那可是夺权造反不可或缺的资源。
虽说手中并无实证,可顾衍能冒她的名行事,她也可以学顾衍的“抛砖引玉”。
自己无力去查,多的是人可以代劳。
话说杨虎三人来到卫国公府留春苑,求见吴胜生。
却被告知吴大人正在书房会客,不许任何人打扰。
三人听了,俱是心头一松,此时不见对他们来说最好不过。
亮子现在还顶着满头的淤伤了,灯下看得分明,难免要费口舌解释一番。
可事关他“爹”,他不亲自来一趟又说不过去。
连魏宏都没有惊动,白狐只让门房转告吴大人,就说亮子他爹已经找到了,请他一定转告吴大人。
门房与他们已经十分熟悉了,自是满口答应。
三人十分利索地返回,今夜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
此时留春苑外书房里,吴胜生会见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张进。
今日京城各处突然冒出来的有关孙府、连阳镇傻女以及其母张贞的传言,很是顺利地传到了张进耳中。
张进初听此消息,有许久都不曾回过神来。
他不知这些传闻是真是假,也不相信自己苦寻十几年而不得的消息,会如此轻而易举传入自己耳中。
长姐张贞已死的消息没给他带来太大的冲击,这样的结果早有所料。
可听说她还有个孩子,居然是三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孙家幼子一案的主谋,这就让张进难以承受了。
三年前那个贴得满大街都是的缉捕令上的傻子,真是长姐的孩子吗?
若是以往,他定会不顾一切赶往连阳镇,查证传言是否属实。
可现下不一样,这传言出现得实在太过突然。
孙尚书幼子之死,早已被殿前司证实,就是前朝余孽所为。
凶犯的尸体都被挂在殿前司大门的廊下示众了许久。
可这么久以来,从未有人提起,甚至没人想到过,当年动用那么多人力搜查缉捕的那个傻孩子,究竟是不是帮凶,是否曾被冤枉。
一个傻子而已,无依无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有人都对她选择了遗忘。
却不料,那个孩子在这时候被人突然提起,且隐隐有向孙府挑衅的架势。
那傻子若真是长姐的孩子,自己这个亲舅舅,此时该如何自处?
张进只觉神情恍惚,心乱如麻。
自从吕太傅叔侄暴毙的消息传入耳中后,张进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
这些年与吕太傅的往来交谈,吴胜生回京后对自己的关注,无不历历在目,张进细思极恐。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几番挣扎思虑后,张进下定了决心。
入夜之后,他避人耳目,来到了卫国公府留春苑,求见顶头上司吴胜生。
逸安堂或者说那位梁老大夫有问题,这一点已经确认无疑。
倒是那位秦少卿,让人看不明白了。
他或许是个孝子,他的父亲也真可能染了重病,情急之下去找医馆大夫算账发泄,也算不上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普通人看来,最多以为秦少卿蛮横了些,霸道了些。
只要没惹出人命,大不了被御史不轻不重地弹劾几句,很快便会不了了之。
可他出现在逸安堂的时间实在太巧了,几乎是吕府被围不久,他就带人打上了逸安堂的门。
从左秀才的遭遇来看,秦少卿上门不仅是给逸安堂通风报信,更为他们匆忙逃离找了个绝好的借口。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连慧一时想不明白的地方了。
假若秦少卿也是八卦营的人,吕府突然被围,他根本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说他担心吕太傅出卖了逸安堂牵连到自己,他怎么就不怕吕太傅直接将他卖了?
这问题想来只有一个答案,那便是吕太傅包括吕府所有人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只要将逸安堂的人及时赶走,不让人抓住严加审问,他便安全了。
可这事依旧说不通。
秦少卿关键时刻亲自领人去逸安堂打闹,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情。
一旦逸安堂暴露,不管梁老大夫和医馆其他人能否逃脱,他的举动很快就会被人怀疑上。
别看当朝皇帝和秦王父子,包括吴胜生在内的满朝大臣似乎对前朝势力知之甚少,那不过是八卦营一直不曾有什么大动作,蛰伏得太好。
一旦真要大动干戈,这些人绝不是吃素的,连慧从未小看过他们的能力和狠绝。
雷厉风行解决吕太傅叔侄,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么大的破绽,秦少卿岂会不知情。
可他还是冒险亲自出手了,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
只能说明逸安堂的那位梁老大夫比他的身份还重要。
一个庙堂高官,一个普通大夫,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梁老大夫身上究竟有什么秘密?
连慧在院里来回踱步,埋头思索,倏地眼睛一亮。
定是如此了!
那位梁老大夫或者说是逸安堂里某个人,对他们的那两位神秘的主子很熟悉,知道那两人的真实身份或藏身之地。
也只有这个理由才可能让秦少卿不惜代价去冒险了。
如此想来,秦少卿亲自去往逸安堂就不仅是为了将里面的人都赶走了。
或许他还有一个目的,一旦殿前司的人得了消息上门抓人,他会赶在那些人到来之前杀人灭口。
激愤之下,下人出手没掌握分寸,大不了一命抵一命。
只要不将活口留在殿前司手中,其他的都不重要。
如今想来,左秀才能捡回一条命,还真要感谢吕太傅叔侄没将逸安堂供出来。
能侥幸逃过一劫,秦少卿也不想横生枝节,凭白惹上麻烦。
不过事后他们是一定不会放过左秀才的。
那一棍就是冲着要他半条命而去的,便是不死也可能痴傻。
最好的办法便是让他死在那两个杂役手里,事后能遮掩便遮掩,遮掩不下便让那两人顶罪。
之前连慧还觉得将那两个杂役带回来,能暂时瞒过一时。
可现在她不这么想了。
逸安堂里的某些人,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虽然可惜,却并不失望。
太仆寺少卿啊,掌管大乾车马,那可是夺权造反不可或缺的资源。
虽说手中并无实证,可顾衍能冒她的名行事,她也可以学顾衍的“抛砖引玉”。
自己无力去查,多的是人可以代劳。
话说杨虎三人来到卫国公府留春苑,求见吴胜生。
却被告知吴大人正在书房会客,不许任何人打扰。
三人听了,俱是心头一松,此时不见对他们来说最好不过。
亮子现在还顶着满头的淤伤了,灯下看得分明,难免要费口舌解释一番。
可事关他“爹”,他不亲自来一趟又说不过去。
连魏宏都没有惊动,白狐只让门房转告吴大人,就说亮子他爹已经找到了,请他一定转告吴大人。
门房与他们已经十分熟悉了,自是满口答应。
三人十分利索地返回,今夜总算可以睡个好觉了。
此时留春苑外书房里,吴胜生会见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张进。
今日京城各处突然冒出来的有关孙府、连阳镇傻女以及其母张贞的传言,很是顺利地传到了张进耳中。
张进初听此消息,有许久都不曾回过神来。
他不知这些传闻是真是假,也不相信自己苦寻十几年而不得的消息,会如此轻而易举传入自己耳中。
长姐张贞已死的消息没给他带来太大的冲击,这样的结果早有所料。
可听说她还有个孩子,居然是三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孙家幼子一案的主谋,这就让张进难以承受了。
三年前那个贴得满大街都是的缉捕令上的傻子,真是长姐的孩子吗?
若是以往,他定会不顾一切赶往连阳镇,查证传言是否属实。
可现下不一样,这传言出现得实在太过突然。
孙尚书幼子之死,早已被殿前司证实,就是前朝余孽所为。
凶犯的尸体都被挂在殿前司大门的廊下示众了许久。
可这么久以来,从未有人提起,甚至没人想到过,当年动用那么多人力搜查缉捕的那个傻孩子,究竟是不是帮凶,是否曾被冤枉。
一个傻子而已,无依无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有人都对她选择了遗忘。
却不料,那个孩子在这时候被人突然提起,且隐隐有向孙府挑衅的架势。
那傻子若真是长姐的孩子,自己这个亲舅舅,此时该如何自处?
张进只觉神情恍惚,心乱如麻。
自从吕太傅叔侄暴毙的消息传入耳中后,张进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
这些年与吕太傅的往来交谈,吴胜生回京后对自己的关注,无不历历在目,张进细思极恐。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几番挣扎思虑后,张进下定了决心。
入夜之后,他避人耳目,来到了卫国公府留春苑,求见顶头上司吴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