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 > 第331章 美 强 惨!

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 第331章 美 强 惨!

    傍晚时分,下班晚高峰。

    每个城市的街头,从各个写字楼涌出的打工人快步走向地铁通道,或三五成群互相交谈着,或一个人匆匆而过。

    等待地铁到来的时间,拿出手机刷了起来。

    “快看微博,娱乐圈好像又有大瓜。”

    “谁呀,都年底了,还给娱乐记者爆业绩。”

    同行的两个女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就是那个写书的作家,和刘茜雅拍节目的,叫陆清风的北大学生,网上说他现在住豪宅,开豪车,还在卖惨博同情。”

    “真的假的,我还给我儿子买过他的书呢,没感觉他有在网上卖惨啊。”

    “你看,现在微博上都这么说,粉丝还在洗地,之前爆出过有事的没一个是被冤枉的,这个搞不好也是。”

    “那我回去就把那本书扔了。”

    三人成虎,人云亦云。

    这两人的想法很能代表一部分人,本身对事物认知浅显的情况下,在眼睛看到大部分人都认为其有问题的情况下,就立刻相信了这件事。

    至于深入了解这件事本身,其实大部分都没那个闲工夫。

    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混饭圈的的普通人,对所谓的娱乐八卦,也就是当做和周围人聊天的一个话题而已。

    地铁到达站点,两个人进了车厢。

    刷完了微博,又转到了抖音。

    然后两个人又看到了刚刚讨论的少年作家的短视频,只是和在微博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

    ……

    “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也不值得歌颂……”

    ……

    “少年没有偏旁,自己就是华章。”

    ……

    “还好,可能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也是习惯性的喝完。”

    ……

    不到两分钟的一个短视频,都是以前的节目片段剪切在一起的,第一个是接受《先锋少年报》的记者采访,第二个是少儿节目《星未来》的访谈,第三个是《随风去旅游》节目。

    因为之前谈论过这位年轻的公众人物,所以耐心的把这个视频看完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刚刚朋友所说的这个人靠卖惨博同情的想法有了变化。

    因为不管是一言一行来看,更像是那种穷苦人家早当家的孩子,懂羞耻,知礼仪,乐观的心态下也有一颗进取的心,满满的正能量。

    就是那种希望自己家孩子也是这种的样子。

    最主要的是发布视频的是认证过得正规媒体,以前发的视频都是那种涉及社会民生的新闻,在可信度上就比自媒体要高得多。

    她把视频给朋友看。

    朋友头头是道的分析。

    “那可能就是有人看不惯他,给他泼脏水,要抹黑他。”

    “娱乐圈真脏。”

    “谁说不是呢。”

    ……

    类似的对话不只出现在一处,现代社会,谁的手机里面每个四五个社交软件,刷完微博刷抖音,刷完抖音刷小红书,刷完小红书刷b站,太常见了。

    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的平台,是饭圈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关于娱乐圈艺人爆料,塌房等事件基本都在这上面发生。

    陆清风就猜到对方肯定会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和对方在这里扯皮,只会进入对方的节奏。

    所以,他才不在上面投入太多精力,和对方做无意义的拉扯。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在微博上面,已经被带了节奏的用户只会让他陷入自证的漩涡,越是解释越会被带偏。

    而要破局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所谓的卖惨是本身确实有这样的家庭,又不是说谎,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那个时期,他的人设也是美强惨。

    这是核心的点。

    很多时候,如果你命运悲惨,但本身却选择躺平不作出任何改变,大众只会觉得你活该,而不是可怜和同情。

    颜值,实力,悲剧,三者叠加的效应,才能引发大众共鸣。

    陆清风之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可怜巴巴的卖惨。

    到了后来,有了一定成绩后,自身就完全没再提过。

    基于自身经历进行艺术创造,不在这个行列,他那是为了把作品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而刻意为之。

    幕后黑手只是把他现在住在高档小区和之前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通过刺激人眼球的代言费用,让大众本就偏驳的心理产生这种想法。

    人是会欺骗自己的。

    陆清风要做的也很简单,让大众看到这些就可以了。

    当然,只是这样肯定不够,最多也就是让部分半信半疑的人偏向他,由此引发的话题依旧会有争议,还是会有人不信。

    他需要更多的能让大众印象反转的东西。

    ……

    两个社交平台关于他的话题热度压过了一切,抖音上的视频也被人转载到了微博上面,伴随着对视频的解读,以及水军的持续发力。

    整个平台吵成了一锅粥。

    这么热门的话题,不需要人指引,也引发更多的自媒体下场,转发点评,各持立场。

    热度也随之辐射到其他平台。

    到了晚间时分。

    《跨界歌声》的导师之一,乐评人梁晓深突然发了一条微博。

    【在听到朋友告诉我,网上现在很多人说《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是一首卖惨歌曲的时候,我十分诧异。

    我明白不是谁都对音乐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但最起码应该是学过语文的吧。

    难道这不是一首带有救赎元素的治愈歌曲么?

    我现在还不知道这首歌到底是谁写的,所以只分析歌曲,不涉及其他。

    整体来说,这首歌的结构是非常特殊,采用了三度主歌+四段副歌的超长篇幅,我认为这种结构形式代表歌曲绝望和希望的反复拉锯,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态

    歌曲的歌词也各有意象,海猫哀鸣,杏花盛开,生锈单车,废弃港口,清冷街头……,大家其实可以把这些元素和现实一些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如果知道谁是作者的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这一首治愈歌曲,是因为这种以解剖自身黑暗过去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在这种深度主题下,作者最后表达的也是希望,而不说深黑残。

    说这一首卖惨歌曲的,只能说没有听过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