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来平定天下,你却征服全世界 第584章 放足
热门推荐:
乡村绝世小神农
开局沦落魔门,我肝副职业成神
系统伴我成长,助我无敌永生
马氏仙族
赶海:我有九千万黄金海洋渔场
蟾庙仙盅
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
美剧世界:从洛城巡警开始
轻熟御姐:师弟别捣蛋,我怀孕了
又和林忠等人交谈了一番之后,办公塾的事情就开始彻底交给林忠了。
太阳落山之前,李俊业和冷明月两人离开了水师二营的家属村。
随着生活改善,连水师没有裹足传统的水师二营,都开始出现了这个苗头,李俊业觉得这种事情已经刻不容缓需要解决了,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女孩再受此侵害,此等陋习必须尽早解决。
他深知此事推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但为了那些无辜女孩,他决心迎难而上。
现在自己实力还未强大到彻底放飞自我的地步,他还是要暂时背靠大明这棵大树好乘凉,所以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在他登莱总兵官辖下的登莱两卫和大湾开始施行,登莱两卫所有军户,必须即刻开始对女孩放足,大湾无论军户民户,全部开始放足,不许裹足。
违者重罚其父母家长。
回到城中,他立刻命人张贴告示,告示上详细阐述裹足违背人体自然生长规律,从古代典籍中寻找依据,否定裹足是传统习俗。又列举裹足会导致女孩行动不便、足部畸形、气血不畅等诸多危害。
然而,告示贴出后,质疑声和反对声如潮水般涌来。
一些老妇人认为裹足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更改;部分家长担心女儿不裹足难以嫁个好人家。
李俊业没有退缩,他召集城中有威望的长者,耐心劝说,又让裹足女孩现身说法,讲述裹足的痛苦。
同时,他承诺会为不裹足的女孩优先提供更多的谋生就业机会。
要知道织布厂,无论是缫丝、纺线、织布决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女子完成,这些女子在织布厂基本上都能获得不逊于男子多少的收入。
自己能够赚钱,养活自己,补贴家用,有了钱,女工的腰杆自然能硬起来,再也不是丈夫附属,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能进入织布厂做女工,虽然辛苦,但这一切是很多贫民女子和家庭的夙愿。
这样在李俊业卖力宣传,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方式下,辖下的地方,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放足风。
……
崇祯十三年,腊月二十六。
登州码头上寒风呼啸,天气滴水成冰,一支部队在码头上排列着整肃的阵容,正在从容不迫的依次上船。
刘大壮身穿一身崭新的山文甲,如一座小山一般,站在码头上。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军队,李俊业从原本的四个步兵营中,分别抽取了一个局的兵力,然后又抽调了一批中低层军官,又补充了近千名新兵。
这样他得步兵营总算是组建起来了,刚刚组建的的一个营,不仅来自各营的老兵需要磨合融入,还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这些新兵根本就来不及怎么训练,连装备大部分都不是制式,乃是在辽东缴获于建奴的装备。
虽然他是第一个满员的营,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兵,他得战斗力其实是很孱弱的,但是刘大壮却信心满满,看着麾下的新兵,犹如是看他们了一群百战雄狮。
自己则是威武非凡,百战百胜的神武大将军,雄心壮志,波澜不已。
这次李俊业给他分配了第一次任务,就是出兵重新收复耽罗。
从辽东和耽罗合计掠夺了差不多两万匹大小骡马,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原来登州荒废的土地基本全部开垦殆尽,喂养这么多的骡马对于登莱镇来说,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虽然几日之后,马上就是新年,但李俊业还是不得不催促刘大壮速速出兵。
日上三竿之后,满营一千五百人带着辎重全部登上了船。
“妈的!怎么还没有一个人来送我,害我等了这么久。”
空荡荡的码头上,刘大壮在寒风中焦急地踱步,他本以为自己第一次出征,昔日的一帮好兄弟们,都会来送自己,给自己壮胆。
谁料从天亮等到日中,始终连一个身影都没看到。
刘大壮孤零零地一人在码头,实在是太伤心了。
“刘千总,兄弟们都上船了,该出发了!”
刘大壮不甘心的还在来时的路口观望,两位副官不急不慢的从他身后走了过来。
这两人乃是老兵悍卒,全部靠着自己一刀一枪干到了把总,是李俊业精挑细选的人员,没人愿意去刘大壮这个营,谁大都明白,去了很可能以后没什么硬仗打,没硬仗打,自然意味着没什么战功可捞。
李俊业为弥补他们大手一挥,直接官升半级,升为副千户,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之后,方才到刘大壮军中来。
两人年龄相差有些大,一位四十来岁,叫做窦明新,乃是在京畿时补充的天雄老卒,为人沉重持重,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另一个三十来岁,叫做喻武,作战果断英勇,李俊业思考很久之后才做出如此安排。
说话的正是窦明新,看了刘大壮一眼,好言提醒道。
刘大壮不甘心地再次看了看路口,道:“窦千户,要不再等等两刻钟吧!说不定真有人来送我呢!”
窦明新勃然大怒道:“带兵打仗,又不是游山玩水,岂有等什么人相送的道理,理应该走就走,该停就停,令行禁止,刘千总更应身做表率。”
刘大壮一噎,心道,“这李俊业究竟都是安排的什么人啊!竟然丝毫没有把自己这个主官放在眼中的意思。”
可毕竟对面,真是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官身,自己虽然资质老,但还真没有上过几次战场,挣下多少军功,反倒有一种关系户的味道,想到这里,不仅气势矮了一大截。
他看向他俩,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两位意思,赶紧……上船出发吧!”
中午时分,这一营便是水师营部分兵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向耽罗岛进发。
出发之前,李俊业就和他们分析过耽罗岛的情况,经过了之前的数次海战,高丽水师主力几乎灰飞烟灭,航行中他们是绝对安全的。
李俊业唯一担忧的是,当时占据耽罗的时候,为了对付尚可喜可能发起的登陆,他们在耽罗岛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如果这些被高丽人占据利用,那么明军重新收复耽罗岛将会是很棘手的。
太阳落山之前,李俊业和冷明月两人离开了水师二营的家属村。
随着生活改善,连水师没有裹足传统的水师二营,都开始出现了这个苗头,李俊业觉得这种事情已经刻不容缓需要解决了,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女孩再受此侵害,此等陋习必须尽早解决。
他深知此事推行起来必然困难重重,但为了那些无辜女孩,他决心迎难而上。
现在自己实力还未强大到彻底放飞自我的地步,他还是要暂时背靠大明这棵大树好乘凉,所以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在他登莱总兵官辖下的登莱两卫和大湾开始施行,登莱两卫所有军户,必须即刻开始对女孩放足,大湾无论军户民户,全部开始放足,不许裹足。
违者重罚其父母家长。
回到城中,他立刻命人张贴告示,告示上详细阐述裹足违背人体自然生长规律,从古代典籍中寻找依据,否定裹足是传统习俗。又列举裹足会导致女孩行动不便、足部畸形、气血不畅等诸多危害。
然而,告示贴出后,质疑声和反对声如潮水般涌来。
一些老妇人认为裹足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更改;部分家长担心女儿不裹足难以嫁个好人家。
李俊业没有退缩,他召集城中有威望的长者,耐心劝说,又让裹足女孩现身说法,讲述裹足的痛苦。
同时,他承诺会为不裹足的女孩优先提供更多的谋生就业机会。
要知道织布厂,无论是缫丝、纺线、织布决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女子完成,这些女子在织布厂基本上都能获得不逊于男子多少的收入。
自己能够赚钱,养活自己,补贴家用,有了钱,女工的腰杆自然能硬起来,再也不是丈夫附属,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能进入织布厂做女工,虽然辛苦,但这一切是很多贫民女子和家庭的夙愿。
这样在李俊业卖力宣传,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方式下,辖下的地方,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放足风。
……
崇祯十三年,腊月二十六。
登州码头上寒风呼啸,天气滴水成冰,一支部队在码头上排列着整肃的阵容,正在从容不迫的依次上船。
刘大壮身穿一身崭新的山文甲,如一座小山一般,站在码头上。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军队,李俊业从原本的四个步兵营中,分别抽取了一个局的兵力,然后又抽调了一批中低层军官,又补充了近千名新兵。
这样他得步兵营总算是组建起来了,刚刚组建的的一个营,不仅来自各营的老兵需要磨合融入,还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这些新兵根本就来不及怎么训练,连装备大部分都不是制式,乃是在辽东缴获于建奴的装备。
虽然他是第一个满员的营,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兵,他得战斗力其实是很孱弱的,但是刘大壮却信心满满,看着麾下的新兵,犹如是看他们了一群百战雄狮。
自己则是威武非凡,百战百胜的神武大将军,雄心壮志,波澜不已。
这次李俊业给他分配了第一次任务,就是出兵重新收复耽罗。
从辽东和耽罗合计掠夺了差不多两万匹大小骡马,经过这三四年的发展,原来登州荒废的土地基本全部开垦殆尽,喂养这么多的骡马对于登莱镇来说,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虽然几日之后,马上就是新年,但李俊业还是不得不催促刘大壮速速出兵。
日上三竿之后,满营一千五百人带着辎重全部登上了船。
“妈的!怎么还没有一个人来送我,害我等了这么久。”
空荡荡的码头上,刘大壮在寒风中焦急地踱步,他本以为自己第一次出征,昔日的一帮好兄弟们,都会来送自己,给自己壮胆。
谁料从天亮等到日中,始终连一个身影都没看到。
刘大壮孤零零地一人在码头,实在是太伤心了。
“刘千总,兄弟们都上船了,该出发了!”
刘大壮不甘心的还在来时的路口观望,两位副官不急不慢的从他身后走了过来。
这两人乃是老兵悍卒,全部靠着自己一刀一枪干到了把总,是李俊业精挑细选的人员,没人愿意去刘大壮这个营,谁大都明白,去了很可能以后没什么硬仗打,没硬仗打,自然意味着没什么战功可捞。
李俊业为弥补他们大手一挥,直接官升半级,升为副千户,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之后,方才到刘大壮军中来。
两人年龄相差有些大,一位四十来岁,叫做窦明新,乃是在京畿时补充的天雄老卒,为人沉重持重,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另一个三十来岁,叫做喻武,作战果断英勇,李俊业思考很久之后才做出如此安排。
说话的正是窦明新,看了刘大壮一眼,好言提醒道。
刘大壮不甘心地再次看了看路口,道:“窦千户,要不再等等两刻钟吧!说不定真有人来送我呢!”
窦明新勃然大怒道:“带兵打仗,又不是游山玩水,岂有等什么人相送的道理,理应该走就走,该停就停,令行禁止,刘千总更应身做表率。”
刘大壮一噎,心道,“这李俊业究竟都是安排的什么人啊!竟然丝毫没有把自己这个主官放在眼中的意思。”
可毕竟对面,真是凭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官身,自己虽然资质老,但还真没有上过几次战场,挣下多少军功,反倒有一种关系户的味道,想到这里,不仅气势矮了一大截。
他看向他俩,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两位意思,赶紧……上船出发吧!”
中午时分,这一营便是水师营部分兵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向耽罗岛进发。
出发之前,李俊业就和他们分析过耽罗岛的情况,经过了之前的数次海战,高丽水师主力几乎灰飞烟灭,航行中他们是绝对安全的。
李俊业唯一担忧的是,当时占据耽罗的时候,为了对付尚可喜可能发起的登陆,他们在耽罗岛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如果这些被高丽人占据利用,那么明军重新收复耽罗岛将会是很棘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