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 第687章 你有高见?

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 第687章 你有高见?

    许闲的土地改革、赋税改革和教育改革,在陈县内引起轰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朝廷这次改革于百姓而言,竟然是如此的诚意满满。

    不但将所有田亩分还给百姓,而且取消所有杂税包括人头税,只留下田亩税。

    税赋改革也不再是为压榨百姓而是保护百姓利益为前提。

    教育改革则是更深一步拓宽了布衣百姓子弟的仕途晋升之路。

    许闲所说的这三件事,对于楚国百姓而言那皆是影响他们生产生活,甚至是前途命运的大事。

    所以陈县百姓眼含泪水,欢呼喝彩声不停。

    因为许闲真的不单单是将百姓当人看,更是无微不至的为百姓所着想。

    这样的上位者,如何能不受百姓青睐?

    地主和一众官吏只觉头皮发麻。

    他们也没想到,朝廷此番改革竟然会如此夸张。

    不过他们也能理解,如果朝廷这次改革不夸张的话,许闲也不至于会亲自前来陈县,主持这场改革。

    如果整个楚国改革全部完成,他们都不敢想象,今后楚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许闲望着欢呼沸腾的百姓,轻轻压手,朗声道:“乡亲们,如果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以维护百姓利益为前提的,那这个国家就注定走不长远,所以今后楚国国家利益是与百姓利益挂钩的。”

    “三项改革之事,我已经简明扼要的跟大家介绍过,大家理解就理解,不理解就回家慢慢理解,现在我便不再废话,我们办最重要的一项事,那就是分田!!!”

    此话落地。

    陈县百姓再次欢呼雀跃起来,“许公子万圣!陛下万圣!太子万圣!朝廷万圣!!!”

    这一刻,百姓们已不知道等待了多久。

    土地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希望。

    他们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今后的生活怎么会差?

    随后在陈章的组织下,陈县百姓开始排起长龙,准备领取田地。

    在分发土地之前,陈章已经将准备工作办的差不多,穆鸿又在府衙内带来不少帮手。

    所以分发土地之事,很快便井井有条的进行起来。

    陈县百姓们的脸上满是笑容。

    但那一众地主却怎么也笑不出。

    因为县衙分发的乃是属于他们的土地。

    朝廷还要在陈县内开办学堂,免费供百姓子女读书。

    今后科举都将成为地狱级。

    他们都不敢想象,今后科举人数将会激增到何种地步。

    但这是楚国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的。

    陈县三项改革开始,消息定然会犹如一阵飓风一般,席卷整座开封府,甚至是临边几个府。

    因为朝廷此番改革影响太大,而且是由许闲亲自牵头的。

    所以肯定会备受关注。

    许闲坐在木椅上望着满是笑容的百姓们,心中十分欣慰。

    他努力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一个人富不叫富。

    几个家族富不叫富。

    只有天下百姓富裕起来,那才叫真正的富。

    林青青望着喜上眉梢,面带喜悦的百姓,都感觉到一阵心满意足,“原来这就是为民请命的感觉吗?”

    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衣食无忧。

    但林青青自诩了解天下百姓的疾苦。

    不过今日她才明白,自己对天下百姓的疾苦,没有那么了解。

    县衙和府衙官吏,一直从清晨忙活到日落,分田之事都未进行过半。

    许闲遣散百姓,让他们明日再来,因为官吏们也需要休息。

    这个进度已经非常快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赶。

    陈章来到许闲面前,毕恭毕敬揖礼道:“公子,今日之事您还可满意?”

    许闲点点头,“满意,非常满意,如果你早有这种觉悟,咱们也省得脱裤子放屁。”

    陈章忙应声道:“许公子教育的是,下官以往目光短浅,一叶障目,如今才知晓许公子一心为......”

    话音未落。

    许闲抬手打断,“打住,你有什么话直言便可,本公子不喜欢听这些阿谀奉承的话。”

    “是是是。”

    陈章点头如捣蒜,随即道:“不知后续之事,许公子打算如何处理?”

    许闲上下打量着陈章,“听你这意思,对于此事有些高见?”

    陈章解释道:“高见断然算不上,不过一些愚见罢了。”

    许闲眉梢微扬,“说说看,如果你的办法可以采纳,本公子不介意记你一功。”

    陈章道:“下官的女婿郑猛乃是郑氏二房之人,如果许公子想要郑氏束手就擒,那不如让他来跟公子聊聊。”

    许闲恍然大悟,“我还真是忘了,你还有一个郑氏女婿,那就让他来吧。”

    陈县土地改革进行的不错。

    但其余八县和郑氏,许闲肯定也要解决。

    这次他除非这些人低头认输,老老实实配合。

    不然许闲绝不会让他们好过。

    因为这不单单是私怨,更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多时。

    郑猛疾步向许闲而来,深深揖礼,“小人郑猛见过许公子。”

    许闲微微点头,“说说吧,现如今郑氏什么情况?”

    郑猛忙解释道:“开封郑氏一共分为三房,工部侍郎郑博乃是大房之人,小人乃是二房之人,除此之外还有三房。原本开封郑氏感觉跟许公子还有一战之力,但自从永兴纸业崛起,对郑氏纸业进行全面围剿,令郑氏财政崩溃之后,各房之间的新仇旧恨一并爆发。”

    “所有人都对大房之人逼宫太子,想要迫害许公子有怨气,因为这是给郑氏招致灾祸的根源,但事情已经发生,各房也想解决问题,大房兴许是见识过许公子的厉害和手段,想要舍弃开放的一切,准备移居海外。”

    “二房则认为,这次事情不单单是郑氏与公子之间的私人恩怨,还有国家要推行改革的原因在其中,所以二房主张配合许公子,以此戴罪立功,想要为郑氏博得一线生机;三房则是主张反抗到底,不能就这么轻易认输。”

    “这就是如今开封郑氏三房的想法,如果三房不能统一思想,那就各自为政,各房走各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