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 第585章 天王星行动-纠结的曼施坦因
“该死的!”保卢斯放下手上的报告:“我亲自联系最高统帅部和曼施坦因的部队!”
都已经这时候了,第六集团军都已经半截入土了,他们还在磨叽什么?给第六集团军和自己选个坟墓吗?
他一分钟都没有耽误,立刻跟随着通讯兵来到电台前。
“曼施坦因将军,我再次请求,第六集团军已入绝境,空投行动完全失败,补给日均不足百吨!士兵们的口粮每日已经降至150g黑面包,伤员不计其数,重武器因为缺少弹药已经成为废铁一块!”
保卢斯将目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缓缓道出,通讯员在电报前联系着顿河集团军,将目前的情况通知给他们。
“我们已经没办法坚持太久,顿河集团军何时发起解围攻势?我们需要一个确切的日期,否则,崩溃就在眼前。”
同时,联系完曼施坦因后,保卢斯紧接着再次联系最高统帅部:“空运已经名存实亡,戈林元帅的承诺无法兑现,第六集团军正在忍受前所未有的饥饿,意志没办法代替面包和子弹。”
“我恳求元首,立刻命令曼施坦因将军发起进攻,每拖延一天,就有数百名忠诚的德意志战士无谓的死去,斯大林格勒的陷落无可避免,唯有立刻突围或者解围才能救出残部。”
这次的最高统帅部响应的非常快,保卢斯刚刚发过去不久,还没到半小时,来自狼穴的回信就已经出现在保卢斯的办公桌上。
“坚守!元首永远对你们充满信心!空运正在加强!曼施坦因将军正在努力集结手中的力量!将在最有利的时机发起雷霆一击!我们正在调集强大的支援来准备为你们撕开缺口!”
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电报依旧是纯系统的套话,保卢斯已经麻木了,这一段时间几乎每次都是和他这么说。
过了一小时,曼施坦因的回复也到达保卢斯的办公桌上,他回复的比较克制,也让保卢斯心凉了半截。
“尊敬的保卢斯元帅,我理解您的处境,顿河集团军正在全力集结所有可用的兵力,目前兵力约有7万人,已集结300辆坦克和各式突击炮(大部分都是老旧的三号四号,还没接受改造,队伍里还有改装的t-34与KV-1。)火炮约五百门(其中有三百门是从1941,1942年从苏军缴获的武器中翻出来的)”
“我们目前确实集结不少兵力,然而面对苏军坚固且不断增厚的包围圈,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预备队,力量仍显不足,仓促进攻无异于自杀,并很大可能导致救援行动的失败,我恳请您再坚持一段时间,等我们的力量进一步获得增援和最佳时机的到来!”
“最后,务必保存好有生力量,避免无谓的消耗。”
“保存实力…?避免消耗…?”保卢斯放下报告,发出一声凄凉的笑,包围圈外的人怎么能够理解里面情况的危急,饥饿每时每刻都在‘消耗’他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
说实话,曼施坦因那边也不容易,保卢斯并不知道近一段时间曼施坦因也非常的着急。
深夜,在梅什科瓦河畔的指挥部内,曼施坦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博克元帅则一直默默的将各方面的情报汇总给他,两人配合的确实不错,老元帅让曼施坦因轻松不少。
至于顿河集团军,他确实集结了七万人,300辆坦克和数百门火炮,这比他预想的要好上许多,但这支部队与包围圈中日益增长的苏军部队来说,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的水平。
他的坦克大多数都是老旧型号,难以抵抗苏军改良火炮,炮弹,装甲后的t-34,以及新式的t-34-85,步兵师甚至很多都是二线保安师临时拉上来凑的部队,战斗力堪忧。
而部队所拥有的弹药也不算足够,根本不足以支持高强度,持续性的突破战。
更别提根据侦查报告,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遥相呼应,他们就像一堵不断加厚的钢铁城墙,横亘在他与保卢斯之间,苏军还拥有内线优势,可以随时调动预备队封锁缺口。
…因此,曼施坦因心中有一个冷酷的计划,第六集团军被围困的时间还不够长,他们还有一定的组织度和战斗力,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再给顿河集团军一些争取援军的时间。
德军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必须猛烈迅速并且抓住苏军的痛点。
而且德军士兵们心中对于突围还是有非常大的渴望,这种渴望随着时间流逝会被慢慢积累,保卢斯此时肯定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也对于曼施坦因来说还挺有利的,他清楚只有足够的压力能逼迫保卢斯。
毕竟保卢斯是个非常听话的将领,曼施坦因不想在他全力撕开包围圈缺口时,保卢斯突然接到元首的抽风命令然后一动不动。
那样所有的努力全都前功尽弃,至少第六集团军得撤出来一部分。
然而,保卢斯一日数封的求救电报,如同催命符,字字泣血,曼施坦因明白里面的情况一定非常糟糕,不然不可能让他如此急切,最高统帅部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曼施坦因这两天在指挥部几乎是彻夜难眠,陷入包围圈的第六集团军几乎成了他天天都挂念的事,他深知,每晚一天,包围圈内的德军士气就会低一些,就会有很多的士兵因为‘等待’时机生病或者病死。
但他更清楚,如果为了‘道义’去仓促行动,葬送这支宝贵的救援力量,不仅救不了保卢斯 还会让整个南线的局势瞬间崩盘。
为了最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必须要冷酷一些,他内心的职业军人的理智和对于全局的判断一直在压制着内心的情感。
对于保卢斯的求援报告,他也只能一直拖,将救援的力量给拖出来。
同时继续催促最高统帅部,给调一支真正能打的部队来。
都已经这时候了,第六集团军都已经半截入土了,他们还在磨叽什么?给第六集团军和自己选个坟墓吗?
他一分钟都没有耽误,立刻跟随着通讯兵来到电台前。
“曼施坦因将军,我再次请求,第六集团军已入绝境,空投行动完全失败,补给日均不足百吨!士兵们的口粮每日已经降至150g黑面包,伤员不计其数,重武器因为缺少弹药已经成为废铁一块!”
保卢斯将目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缓缓道出,通讯员在电报前联系着顿河集团军,将目前的情况通知给他们。
“我们已经没办法坚持太久,顿河集团军何时发起解围攻势?我们需要一个确切的日期,否则,崩溃就在眼前。”
同时,联系完曼施坦因后,保卢斯紧接着再次联系最高统帅部:“空运已经名存实亡,戈林元帅的承诺无法兑现,第六集团军正在忍受前所未有的饥饿,意志没办法代替面包和子弹。”
“我恳求元首,立刻命令曼施坦因将军发起进攻,每拖延一天,就有数百名忠诚的德意志战士无谓的死去,斯大林格勒的陷落无可避免,唯有立刻突围或者解围才能救出残部。”
这次的最高统帅部响应的非常快,保卢斯刚刚发过去不久,还没到半小时,来自狼穴的回信就已经出现在保卢斯的办公桌上。
“坚守!元首永远对你们充满信心!空运正在加强!曼施坦因将军正在努力集结手中的力量!将在最有利的时机发起雷霆一击!我们正在调集强大的支援来准备为你们撕开缺口!”
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电报依旧是纯系统的套话,保卢斯已经麻木了,这一段时间几乎每次都是和他这么说。
过了一小时,曼施坦因的回复也到达保卢斯的办公桌上,他回复的比较克制,也让保卢斯心凉了半截。
“尊敬的保卢斯元帅,我理解您的处境,顿河集团军正在全力集结所有可用的兵力,目前兵力约有7万人,已集结300辆坦克和各式突击炮(大部分都是老旧的三号四号,还没接受改造,队伍里还有改装的t-34与KV-1。)火炮约五百门(其中有三百门是从1941,1942年从苏军缴获的武器中翻出来的)”
“我们目前确实集结不少兵力,然而面对苏军坚固且不断增厚的包围圈,以及他们可能存在的预备队,力量仍显不足,仓促进攻无异于自杀,并很大可能导致救援行动的失败,我恳请您再坚持一段时间,等我们的力量进一步获得增援和最佳时机的到来!”
“最后,务必保存好有生力量,避免无谓的消耗。”
“保存实力…?避免消耗…?”保卢斯放下报告,发出一声凄凉的笑,包围圈外的人怎么能够理解里面情况的危急,饥饿每时每刻都在‘消耗’他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士气…
说实话,曼施坦因那边也不容易,保卢斯并不知道近一段时间曼施坦因也非常的着急。
深夜,在梅什科瓦河畔的指挥部内,曼施坦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博克元帅则一直默默的将各方面的情报汇总给他,两人配合的确实不错,老元帅让曼施坦因轻松不少。
至于顿河集团军,他确实集结了七万人,300辆坦克和数百门火炮,这比他预想的要好上许多,但这支部队与包围圈中日益增长的苏军部队来说,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的水平。
他的坦克大多数都是老旧型号,难以抵抗苏军改良火炮,炮弹,装甲后的t-34,以及新式的t-34-85,步兵师甚至很多都是二线保安师临时拉上来凑的部队,战斗力堪忧。
而部队所拥有的弹药也不算足够,根本不足以支持高强度,持续性的突破战。
更别提根据侦查报告,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遥相呼应,他们就像一堵不断加厚的钢铁城墙,横亘在他与保卢斯之间,苏军还拥有内线优势,可以随时调动预备队封锁缺口。
…因此,曼施坦因心中有一个冷酷的计划,第六集团军被围困的时间还不够长,他们还有一定的组织度和战斗力,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再给顿河集团军一些争取援军的时间。
德军只有一次机会可以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必须猛烈迅速并且抓住苏军的痛点。
而且德军士兵们心中对于突围还是有非常大的渴望,这种渴望随着时间流逝会被慢慢积累,保卢斯此时肯定也有很大的压力。
这也对于曼施坦因来说还挺有利的,他清楚只有足够的压力能逼迫保卢斯。
毕竟保卢斯是个非常听话的将领,曼施坦因不想在他全力撕开包围圈缺口时,保卢斯突然接到元首的抽风命令然后一动不动。
那样所有的努力全都前功尽弃,至少第六集团军得撤出来一部分。
然而,保卢斯一日数封的求救电报,如同催命符,字字泣血,曼施坦因明白里面的情况一定非常糟糕,不然不可能让他如此急切,最高统帅部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曼施坦因这两天在指挥部几乎是彻夜难眠,陷入包围圈的第六集团军几乎成了他天天都挂念的事,他深知,每晚一天,包围圈内的德军士气就会低一些,就会有很多的士兵因为‘等待’时机生病或者病死。
但他更清楚,如果为了‘道义’去仓促行动,葬送这支宝贵的救援力量,不仅救不了保卢斯 还会让整个南线的局势瞬间崩盘。
为了最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必须要冷酷一些,他内心的职业军人的理智和对于全局的判断一直在压制着内心的情感。
对于保卢斯的求援报告,他也只能一直拖,将救援的力量给拖出来。
同时继续催促最高统帅部,给调一支真正能打的部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