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我在苏俄当少尉 第470章 老朋友
热门推荐:
偃师圣手:开局被挖傀儡心
辞职创业,利用黑科技改变全世界
高武:从辍学生肝成护国战神!
宦海沉浮:从教师到公仆
精灵:开局捡漏玉虫石板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清灵爱忘羡
斩神:靠BKing行为觉醒禁墟
龙门风云令
蓝色行动的一号阶段的作战就这么结束了。
博克解决了沃罗涅日的威胁,且拿下这个水路交通枢纽,还成功拿下西南方面军的大片防区,还成功威胁南方面军的侧翼。
在大撤退后…瓦列里在顿河西岸构筑的最终防线就派上了用场,西岸的防线从格列米亚奇耶开始,一直到南部的坎节米罗夫卡。
西南方面军的整体军力也得到再次加强,两支预备方面军加入西南方面军的麾下,参与顿河防线的防守。
一共七支集团军,总共42万人,瓦列里将其分成两部分守在顿河防线上。
30万人守在顿河西岸,考虑到南方面军的侧翼还需要策应,瓦列里并没有一撤到底,只是确保部队撤退到沃罗涅日一带,确认侧翼没有德军的威胁即可。
在顿河防线上,瓦列里还设置了足够的战略纵深,顿河防线上准备了数量充足用来撤退的大型浮桥,用来随时转移部队撤退以及运送物资。
同时,瓦列里快速调遣各类物资用来补充装备空白的西南方面军,确保基础的重装备能够补充到位,维持部队的战斗力,例如重机枪,轻型反坦克炮,迫击炮之类的武器。
毕竟这些武器可以给德军造成更多的杀伤且苏军的战斗力缺少重武器的话,下降的水平就有些太多了。
瓦列里都生怕德军一波冲烂自己的防线,也幸好这条顿河防线是在许多天前开始修建的,苏军在顿河两岸都汇存不少补给。
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送上前线的重装备,这些物资可以暂时用来应急。
……而在布良斯克方面军这里,在沃罗涅日沦陷后,最高指挥部派来两支强而有力的援军都完整的到达侧翼,一支是苏军的坦克第五集团军,一支是坦克第三集团军。
再加上17坦克军,16坦克军以及其余的残部坦克军和数支坦克旅。
整个布良斯克方面军再次拥有超过700辆坦克的军力。(不得不说苏军的爆兵能力是真强啊…在沃罗涅日沦陷后,算上第五坦克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苏军其实再次集结了一千辆坦克)
(整场蓝色一号行动中,苏军集结两次千余辆规模的坦克部队,这比德军的爆兵能力强了不知多少倍。)
而在沃罗涅日后方,罗科索夫斯基重新将手中被打残的步兵师给合并起来,毕竟…一支部队才剩下几千人,战斗力衰减的很厉害。
西南方面军来支援的三支步兵师此时也正式编入罗科索夫斯基麾下。
他需要一些精锐部队来充当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看门板,这次面对德军的进攻,整支布良斯克方面军可是丢大人了,面对德军的猛攻可以说是一泻千里。
直接导致西南方面军的‘大撤退’,以及不久后南方面军的‘大撤退’。
所以罗科索夫斯基决定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打出一点好看的战绩…发挥一些作用…例如拖延德军南下的速度,毕竟他手里现在握有两支坦克集团军,卡图科夫率领的近卫坦克军也在其中。
还有瓦列里去年的老部队,近卫第一坦克师,依旧有莫罗科夫斯基少将担任指挥官,瓦列里的老团长,谢廖缅科也成功升任上校,依旧指挥着第八旅作战。
虽然经过莫斯科战役后两人只是简单的升职得到几枚勋章,没有调到其他部队,但莫罗科夫斯基与谢廖缅科宁愿一直在老部队待着。
作为瓦列里从中走出的部队…近卫第一坦克师在苏联的待遇是非常不错的,用的装备和各类补给永远是最好的且每日规定的物资补给是普通苏军部队的三倍。
当然,进入这支部队的都是各支集团军当中的佼佼者,特别优秀的士兵会被收编在第八旅中。
对体能,战斗经验,服从性都有要求。
即便要通过如此严苛的筛选,想要进入近卫第一坦克军的士兵依旧络绎不绝…
两人宁愿一直待在这支部队中。
至于瓦列里原先所率领的三团也已经调回近卫第一坦克师中,依旧是谢廖缅科麾下,但不是由莫里维齐(瓦列里二营营长)率领了,莫里维齐因为作战比较优秀,在1941年年末升任旅长,1942年年初就升任副师长,且所指挥的是一支近卫步兵师。
这名优秀又具有经验的将领往上提拔的速度并不慢,主要是他的底子很好。
而原先由瓦列里率领的三团凝聚力非常的强,整支部队士兵都以瓦列里同志为榜样,为荣,他们的作战水平也不差,能进入这支部队的依旧只有经过多重筛选的老兵。
可以说…近卫第一坦克师与三团都是苏联最着名的‘荣誉部队’,战斗力也不差,也是所有苏军士兵最想去的部队之一。
在战争结束后,这里也不断诞生各类军中人才…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瓦列里的老部队都归到布良斯克方面军麾下进行指挥。
而…两个熟悉的人也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
就是已经去历练半年的安东与廖金…
与半年前相比,安东身材又黑又瘦许多,他基本做到了一支步兵团的团长,也算是从一名士兵升迁到军官了,这也是由于他是参与过苏芬战争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虽然在大清洗之中也有过一些‘错误’…不过由于跟‘红色战神’走的比较近,这些错误都被内务部给抹去了,这些小错误算不了什么。
安东这些日子过的也算是顺心,除了带自己手底下这支步兵团训练与德国人战斗,他平时也有不少的马和烟和其他好东西的补给,上面对他也很照顾。
廖金过的也不错…经过这半年的熏陶,他自己主动申请去前线磨砺,参与和德国人的各种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整个人已经不复半年前的稚嫩,眼神非常锐利,青涩的脸上还带着一串伤疤,后来他被提拔为排长,也算是小升两段。
博克解决了沃罗涅日的威胁,且拿下这个水路交通枢纽,还成功拿下西南方面军的大片防区,还成功威胁南方面军的侧翼。
在大撤退后…瓦列里在顿河西岸构筑的最终防线就派上了用场,西岸的防线从格列米亚奇耶开始,一直到南部的坎节米罗夫卡。
西南方面军的整体军力也得到再次加强,两支预备方面军加入西南方面军的麾下,参与顿河防线的防守。
一共七支集团军,总共42万人,瓦列里将其分成两部分守在顿河防线上。
30万人守在顿河西岸,考虑到南方面军的侧翼还需要策应,瓦列里并没有一撤到底,只是确保部队撤退到沃罗涅日一带,确认侧翼没有德军的威胁即可。
在顿河防线上,瓦列里还设置了足够的战略纵深,顿河防线上准备了数量充足用来撤退的大型浮桥,用来随时转移部队撤退以及运送物资。
同时,瓦列里快速调遣各类物资用来补充装备空白的西南方面军,确保基础的重装备能够补充到位,维持部队的战斗力,例如重机枪,轻型反坦克炮,迫击炮之类的武器。
毕竟这些武器可以给德军造成更多的杀伤且苏军的战斗力缺少重武器的话,下降的水平就有些太多了。
瓦列里都生怕德军一波冲烂自己的防线,也幸好这条顿河防线是在许多天前开始修建的,苏军在顿河两岸都汇存不少补给。
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送上前线的重装备,这些物资可以暂时用来应急。
……而在布良斯克方面军这里,在沃罗涅日沦陷后,最高指挥部派来两支强而有力的援军都完整的到达侧翼,一支是苏军的坦克第五集团军,一支是坦克第三集团军。
再加上17坦克军,16坦克军以及其余的残部坦克军和数支坦克旅。
整个布良斯克方面军再次拥有超过700辆坦克的军力。(不得不说苏军的爆兵能力是真强啊…在沃罗涅日沦陷后,算上第五坦克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苏军其实再次集结了一千辆坦克)
(整场蓝色一号行动中,苏军集结两次千余辆规模的坦克部队,这比德军的爆兵能力强了不知多少倍。)
而在沃罗涅日后方,罗科索夫斯基重新将手中被打残的步兵师给合并起来,毕竟…一支部队才剩下几千人,战斗力衰减的很厉害。
西南方面军来支援的三支步兵师此时也正式编入罗科索夫斯基麾下。
他需要一些精锐部队来充当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看门板,这次面对德军的进攻,整支布良斯克方面军可是丢大人了,面对德军的猛攻可以说是一泻千里。
直接导致西南方面军的‘大撤退’,以及不久后南方面军的‘大撤退’。
所以罗科索夫斯基决定让布良斯克方面军打出一点好看的战绩…发挥一些作用…例如拖延德军南下的速度,毕竟他手里现在握有两支坦克集团军,卡图科夫率领的近卫坦克军也在其中。
还有瓦列里去年的老部队,近卫第一坦克师,依旧有莫罗科夫斯基少将担任指挥官,瓦列里的老团长,谢廖缅科也成功升任上校,依旧指挥着第八旅作战。
虽然经过莫斯科战役后两人只是简单的升职得到几枚勋章,没有调到其他部队,但莫罗科夫斯基与谢廖缅科宁愿一直在老部队待着。
作为瓦列里从中走出的部队…近卫第一坦克师在苏联的待遇是非常不错的,用的装备和各类补给永远是最好的且每日规定的物资补给是普通苏军部队的三倍。
当然,进入这支部队的都是各支集团军当中的佼佼者,特别优秀的士兵会被收编在第八旅中。
对体能,战斗经验,服从性都有要求。
即便要通过如此严苛的筛选,想要进入近卫第一坦克军的士兵依旧络绎不绝…
两人宁愿一直待在这支部队中。
至于瓦列里原先所率领的三团也已经调回近卫第一坦克师中,依旧是谢廖缅科麾下,但不是由莫里维齐(瓦列里二营营长)率领了,莫里维齐因为作战比较优秀,在1941年年末升任旅长,1942年年初就升任副师长,且所指挥的是一支近卫步兵师。
这名优秀又具有经验的将领往上提拔的速度并不慢,主要是他的底子很好。
而原先由瓦列里率领的三团凝聚力非常的强,整支部队士兵都以瓦列里同志为榜样,为荣,他们的作战水平也不差,能进入这支部队的依旧只有经过多重筛选的老兵。
可以说…近卫第一坦克师与三团都是苏联最着名的‘荣誉部队’,战斗力也不差,也是所有苏军士兵最想去的部队之一。
在战争结束后,这里也不断诞生各类军中人才…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瓦列里的老部队都归到布良斯克方面军麾下进行指挥。
而…两个熟悉的人也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
就是已经去历练半年的安东与廖金…
与半年前相比,安东身材又黑又瘦许多,他基本做到了一支步兵团的团长,也算是从一名士兵升迁到军官了,这也是由于他是参与过苏芬战争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虽然在大清洗之中也有过一些‘错误’…不过由于跟‘红色战神’走的比较近,这些错误都被内务部给抹去了,这些小错误算不了什么。
安东这些日子过的也算是顺心,除了带自己手底下这支步兵团训练与德国人战斗,他平时也有不少的马和烟和其他好东西的补给,上面对他也很照顾。
廖金过的也不错…经过这半年的熏陶,他自己主动申请去前线磨砺,参与和德国人的各种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整个人已经不复半年前的稚嫩,眼神非常锐利,青涩的脸上还带着一串伤疤,后来他被提拔为排长,也算是小升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