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第531章 南亚破晓:林慧莲与大夏女兵的绿色征途
热门推荐:
让你做恶,不是让你做掉恶人啊喂
丹田神鼎
妖诡乱世,你杀猪刀法还成精了?
幸运属性点满:你拉我万界游戏?
官运:从遇到美女书记开始
许你卸甲归田,你把我女儿泡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都市与修仙世界的双穿就是爽
重生都市仙帝
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穿透南亚次大陆浓密的热带雨林,洒在一片刚刚开辟出的临时营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植物腐烂的独特味道,远处传来不知名鸟类的清脆啼鸣,间或夹杂着几声猿猴的低吼。林慧莲站在营地中央的高地上,手持高倍望远镜,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山峦。她的身后,是整齐排列的现代化营帐和精神抖擞的大夏女兵们。
这支部队,刚刚结束了一场旨在维护地区和平、抵御跨国犯罪集团的“首战”。那场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对她们专业素养、战斗意志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检验。如今,她们并未停下脚步,根据上级命令和当地人民的迫切需求,她们将深入这片自然环境极端复杂的南亚腹地,执行一项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探索未知区域,评估资源环境,协助当地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并建立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这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同样是一场需要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才能打赢的“硬仗”。
“各单位注意,”林慧莲放下望远镜,通过战术通讯系统下达指令,“按照既定方案,上午进行区域勘察和环境采样,下午开始协助‘绿色家园’社区搭建净水设施。记住,我们是大夏的和平使者,要展现我们的专业,更要传递我们的善意。安全第一,团结协作!”
“明白!”通讯频道里传来各小队队长清晰而坚定的回应。
第一章:迷雾丛林中的“开路先锋”
林慧莲将第一阶段的任务核心放在了对未知区域的探索上。这片被当地人称为“迷雾之森”的区域,不仅植被茂密,毒虫瘴气横行,更有着复杂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地图上的空白区域,正是她们需要用脚步和智慧去填补的。
“天狼小队,报告你们的位置和情况。”林慧莲坐镇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的画面密切关注着各小队的进展。
“天狼小队已抵达预定坐标A3区域,这里湿度极大,能见度不足20米,无人机信号受到严重干扰。”队长张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们遭遇了一处湍急的溪流,水流浑浊,水下情况不明,无法徒涉。”
林慧莲眉头微蹙,立刻调出该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和地形分析数据。“张薇,根据初步分析,你们上游约500米处可能有一处相对狭窄的河段,水流速度预计较慢。注意观察两岸植被特征,寻找可以搭建临时便桥的支点。携带的便携地质雷达可以派上用场,探测河床结构,确保安全。”
“收到!我们立刻前往探查。”
与此同时,负责环境采样的“百灵鸟小队”也遇到了麻烦。队长陈静是环境科学博士,她带领队员们深入雨林深处,采集土壤、水样和空气样本。“队长,我们发现一种未知的有毒藤蔓,李娜不小心被划伤了手臂,现在有些红肿发痒。”
“立即使用随身携带的应急解毒药剂,”林慧莲的声音沉稳而冷静,“陈静,启动生物识别系统,将藤蔓样本特征上传至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让李娜保持镇定,其他队员注意防护,在未知区域,任何植物和昆虫都不能掉以轻心。医疗小队,准备待命,随时支援。”
林慧莲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她要求各小队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持高频次通讯,共享信息,互相支援。这正是“团结”二字在探索任务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小队内部的团结,更是整个部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协同作战。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天狼小队传来了好消息。她们在林慧莲指示的河段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架桥点,利用携带的轻型合金材料和液压装置,成功搭建起一座能够承载人员和轻型装备的临时便桥。而百灵鸟小队也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初步确定了有毒藤蔓的种类,并找到了对应的解毒方案,李娜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当夕阳西下,各小队陆续返回营地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成功的喜悦。她们带回了宝贵的一手勘察数据、清晰的地形图像和多样的环境样本。林慧莲组织召开了简短的总结会,表扬了大家的英勇表现和专业精神,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今天,我们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林慧莲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女兵们,“迷雾之森的确名不虚传,它给我们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我们凭借团结的力量和科学的方法,克服了困难。明天,挑战依然存在,甚至会更加严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女兵们用力点头,响亮的“是!”声在营地中回荡,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与天抗争的“生命之源”
探索任务稳步推进,女兵们绘制出了详细的区域地图,标注了潜在的危险区域和可利用资源点。而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也提上了日程——解决当地“绿色家园”社区的饮水问题。
“绿色家园”是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聚集而成的村落,世代生活在这里。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现代设施,村民们长期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或井水,导致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林慧莲在前期与村长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清洁饮用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之源,”林慧莲在任务部署会上强调,“我们带来的净水设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部分需求,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净水和供水系统。”
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合适的水源地距离村庄有3公里远,而且需要翻越一座小山坡,地形复杂。如何将水引到村庄,并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是摆在她们面前的难题。
负责工程建设的“磐石小队”队长王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兵军官。她带领队员们多次往返水源地和村庄之间,进行实地测量和路线规划。“队长,最佳方案是修建一条埋地输水管线,从水源地引水至村庄旁的蓄水池,然后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分配到户。”王丽在地图上比划着,“但问题是,这段路线中有大约500米是岩石地带,开挖难度极大,我们携带的小型工程机械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且,雨季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雨季前完成主体工程,山洪很可能冲毁我们的劳动成果。”
林慧莲仔细听取了王丽的汇报,并召集了工程、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技术骨干进行会商。
“岩石地带,硬碰硬开挖肯定不行,效率太低,”一位地质工程师分析道,“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定向钻技术,进行非开挖穿越。但我们携带的设备功率有限,需要精确计算和周密布置。”
“雨季是个大问题,”水文专家补充道,“我们必须提前做好排水和加固措施,确保管线和蓄水池的安全。同时,蓄水池的选址也要考虑到山洪的威胁。”
林慧莲点点头:“好,就采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王丽,你负责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预案。磐石小队全力负责管线铺设和蓄水池建设。陈静,你的百灵鸟小队配合进行水源地水质的深度分析,为净水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医疗小队,在施工的同时,也要在村里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的战斗打响了。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顶着烈日,在泥泞的工地上奋战。她们操作着小型挖掘机、打桩机和定向钻设备,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迷彩服,脸上沾满了油污和泥土,但眼神却始终专注而坚定。王丽身先士卒,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在定向钻穿越最关键的时刻,她连续48小时没有合眼,时刻监控着设备参数和钻进进度。
林慧莲也经常来到施工现场,与女兵们一同劳动,了解进展,解决问题。她看到女兵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肩膀被沉重的设备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吊装、焊接、铺设、掩埋,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当地的村民们被女兵们的辛勤付出深深打动。村长带着一些青壮年主动前来帮忙,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但他们有的是力气,可以帮忙搬运材料,清理场地。林慧莲对村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安排了几名有经验的女兵对村民进行简单的安全和操作培训,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建设中来。
“大夏的女儿,你们真是神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逐渐成型的蓄水池,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感叹道,“我们祖祖辈辈都盼着能喝上干净的水,现在,你们帮我们实现了!”
林慧莲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水通了,好日子就不远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雨季来临之前,一条银色的输水管线终于蜿蜒伸展到了“绿色家园”村,清澈的山泉水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建的蓄水池。当第一股洁净的自来水从村里的公共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村民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孩子们在水柱旁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兵们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角泛起了喜悦的泪花。这一刻,所有的辛劳和汗水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回报。
第三章:跨越天堑的“希望之桥”与“智慧之光”
解决了饮水问题,林慧莲又将目光投向了交通。“绿色家园”村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一条泥泞不堪、雨季时便无法通行的山路。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孩子们上学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安全隐患极大。修建一条像样的道路,或者至少是一座能够通行车辆的桥梁,连接村庄与附近的主路,成为了村民们的下一个期盼。
经过勘察,女兵们发现在村庄下方的一条湍急河流上修建一座桥梁最为关键。这条河是雨季时阻断交通的主要障碍。然而,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运输,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都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座桥,我们必须建起来。”林慧莲在动员会上坚定地说,“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连接,更是连接我们与当地人民友谊的‘希望之桥’。”
这一次,林慧莲决定更大程度地发动和依靠当地村民的力量。她们带来了先进的模块化桥梁组件和轻型建桥设备,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要将建桥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村民,让他们成为建设家园的真正主人。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化身为“老师”,在工地上开办了临时培训班。王丽和她的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向村民们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施工流程、安全规范以及模块化组件的安装方法。
“大家看,这个是承重梁,它是桥梁的‘脊梁’,必须安装牢固……”王丽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起初,村民们还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在女兵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放下了顾虑,积极参与到施工中来。男人们负责搬运重物、安装大型组件,女人们则帮助整理小型零件、准备砂浆、提供后勤保障。工地上,大夏女兵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同劳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手势、表情和简单的词汇逐渐克服,一种深厚的友谊在共同的奋斗中悄然滋生。
林慧莲始终强调“智慧建桥”。她要求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带来的无人机进行桥梁选址复核和施工监控,利用便携式地质勘探设备对桥基位置进行精确勘察,确保桥梁的稳固和安全。同时,她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桥梁的设计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都进行了统一收集和处理。
在桥梁合龙的关键时刻,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暴雨前完成关键节点的固定,之前的努力可能会功亏一篑。
“加快速度!所有人注意安全!”林慧莲大声指挥着,自己也冲上前去,和队员们一起固定最后一块桥面板。
风雨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瞬间将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河水也开始上涨,水流变得更加湍急。女兵们和村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鼓劲,在泥泞和风雨中坚持着。她们的衣服湿透了,手脚冻得发麻,但没有人退缩。
终于,在暴雨倾盆之前,最后一颗螺栓被拧紧,桥梁主体结构宣告合龙!
这支部队,刚刚结束了一场旨在维护地区和平、抵御跨国犯罪集团的“首战”。那场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对她们专业素养、战斗意志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检验。如今,她们并未停下脚步,根据上级命令和当地人民的迫切需求,她们将深入这片自然环境极端复杂的南亚腹地,执行一项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探索未知区域,评估资源环境,协助当地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并建立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这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同样是一场需要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才能打赢的“硬仗”。
“各单位注意,”林慧莲放下望远镜,通过战术通讯系统下达指令,“按照既定方案,上午进行区域勘察和环境采样,下午开始协助‘绿色家园’社区搭建净水设施。记住,我们是大夏的和平使者,要展现我们的专业,更要传递我们的善意。安全第一,团结协作!”
“明白!”通讯频道里传来各小队队长清晰而坚定的回应。
第一章:迷雾丛林中的“开路先锋”
林慧莲将第一阶段的任务核心放在了对未知区域的探索上。这片被当地人称为“迷雾之森”的区域,不仅植被茂密,毒虫瘴气横行,更有着复杂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地图上的空白区域,正是她们需要用脚步和智慧去填补的。
“天狼小队,报告你们的位置和情况。”林慧莲坐镇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的画面密切关注着各小队的进展。
“天狼小队已抵达预定坐标A3区域,这里湿度极大,能见度不足20米,无人机信号受到严重干扰。”队长张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们遭遇了一处湍急的溪流,水流浑浊,水下情况不明,无法徒涉。”
林慧莲眉头微蹙,立刻调出该区域的卫星遥感图和地形分析数据。“张薇,根据初步分析,你们上游约500米处可能有一处相对狭窄的河段,水流速度预计较慢。注意观察两岸植被特征,寻找可以搭建临时便桥的支点。携带的便携地质雷达可以派上用场,探测河床结构,确保安全。”
“收到!我们立刻前往探查。”
与此同时,负责环境采样的“百灵鸟小队”也遇到了麻烦。队长陈静是环境科学博士,她带领队员们深入雨林深处,采集土壤、水样和空气样本。“队长,我们发现一种未知的有毒藤蔓,李娜不小心被划伤了手臂,现在有些红肿发痒。”
“立即使用随身携带的应急解毒药剂,”林慧莲的声音沉稳而冷静,“陈静,启动生物识别系统,将藤蔓样本特征上传至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让李娜保持镇定,其他队员注意防护,在未知区域,任何植物和昆虫都不能掉以轻心。医疗小队,准备待命,随时支援。”
林慧莲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她要求各小队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持高频次通讯,共享信息,互相支援。这正是“团结”二字在探索任务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小队内部的团结,更是整个部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协同作战。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天狼小队传来了好消息。她们在林慧莲指示的河段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架桥点,利用携带的轻型合金材料和液压装置,成功搭建起一座能够承载人员和轻型装备的临时便桥。而百灵鸟小队也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初步确定了有毒藤蔓的种类,并找到了对应的解毒方案,李娜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当夕阳西下,各小队陆续返回营地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成功的喜悦。她们带回了宝贵的一手勘察数据、清晰的地形图像和多样的环境样本。林慧莲组织召开了简短的总结会,表扬了大家的英勇表现和专业精神,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今天,我们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林慧莲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女兵们,“迷雾之森的确名不虚传,它给我们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我们凭借团结的力量和科学的方法,克服了困难。明天,挑战依然存在,甚至会更加严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女兵们用力点头,响亮的“是!”声在营地中回荡,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第二章:与天抗争的“生命之源”
探索任务稳步推进,女兵们绘制出了详细的区域地图,标注了潜在的危险区域和可利用资源点。而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也提上了日程——解决当地“绿色家园”社区的饮水问题。
“绿色家园”是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聚集而成的村落,世代生活在这里。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现代设施,村民们长期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或井水,导致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频发,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林慧莲在前期与村长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清洁饮用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之源,”林慧莲在任务部署会上强调,“我们带来的净水设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一部分需求,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净水和供水系统。”
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合适的水源地距离村庄有3公里远,而且需要翻越一座小山坡,地形复杂。如何将水引到村庄,并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是摆在她们面前的难题。
负责工程建设的“磐石小队”队长王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兵军官。她带领队员们多次往返水源地和村庄之间,进行实地测量和路线规划。“队长,最佳方案是修建一条埋地输水管线,从水源地引水至村庄旁的蓄水池,然后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分配到户。”王丽在地图上比划着,“但问题是,这段路线中有大约500米是岩石地带,开挖难度极大,我们携带的小型工程机械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且,雨季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雨季前完成主体工程,山洪很可能冲毁我们的劳动成果。”
林慧莲仔细听取了王丽的汇报,并召集了工程、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技术骨干进行会商。
“岩石地带,硬碰硬开挖肯定不行,效率太低,”一位地质工程师分析道,“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定向钻技术,进行非开挖穿越。但我们携带的设备功率有限,需要精确计算和周密布置。”
“雨季是个大问题,”水文专家补充道,“我们必须提前做好排水和加固措施,确保管线和蓄水池的安全。同时,蓄水池的选址也要考虑到山洪的威胁。”
林慧莲点点头:“好,就采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王丽,你负责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预案。磐石小队全力负责管线铺设和蓄水池建设。陈静,你的百灵鸟小队配合进行水源地水质的深度分析,为净水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调整提供依据。医疗小队,在施工的同时,也要在村里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抗争的战斗打响了。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顶着烈日,在泥泞的工地上奋战。她们操作着小型挖掘机、打桩机和定向钻设备,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迷彩服,脸上沾满了油污和泥土,但眼神却始终专注而坚定。王丽身先士卒,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在定向钻穿越最关键的时刻,她连续48小时没有合眼,时刻监控着设备参数和钻进进度。
林慧莲也经常来到施工现场,与女兵们一同劳动,了解进展,解决问题。她看到女兵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肩膀被沉重的设备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吊装、焊接、铺设、掩埋,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当地的村民们被女兵们的辛勤付出深深打动。村长带着一些青壮年主动前来帮忙,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但他们有的是力气,可以帮忙搬运材料,清理场地。林慧莲对村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安排了几名有经验的女兵对村民进行简单的安全和操作培训,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建设中来。
“大夏的女儿,你们真是神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逐渐成型的蓄水池,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感叹道,“我们祖祖辈辈都盼着能喝上干净的水,现在,你们帮我们实现了!”
林慧莲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水通了,好日子就不远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雨季来临之前,一条银色的输水管线终于蜿蜒伸展到了“绿色家园”村,清澈的山泉水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建的蓄水池。当第一股洁净的自来水从村里的公共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村民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孩子们在水柱旁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兵们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角泛起了喜悦的泪花。这一刻,所有的辛劳和汗水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回报。
第三章:跨越天堑的“希望之桥”与“智慧之光”
解决了饮水问题,林慧莲又将目光投向了交通。“绿色家园”村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一条泥泞不堪、雨季时便无法通行的山路。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孩子们上学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安全隐患极大。修建一条像样的道路,或者至少是一座能够通行车辆的桥梁,连接村庄与附近的主路,成为了村民们的下一个期盼。
经过勘察,女兵们发现在村庄下方的一条湍急河流上修建一座桥梁最为关键。这条河是雨季时阻断交通的主要障碍。然而,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运输,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都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座桥,我们必须建起来。”林慧莲在动员会上坚定地说,“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连接,更是连接我们与当地人民友谊的‘希望之桥’。”
这一次,林慧莲决定更大程度地发动和依靠当地村民的力量。她们带来了先进的模块化桥梁组件和轻型建桥设备,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要将建桥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村民,让他们成为建设家园的真正主人。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化身为“老师”,在工地上开办了临时培训班。王丽和她的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向村民们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施工流程、安全规范以及模块化组件的安装方法。
“大家看,这个是承重梁,它是桥梁的‘脊梁’,必须安装牢固……”王丽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起初,村民们还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在女兵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放下了顾虑,积极参与到施工中来。男人们负责搬运重物、安装大型组件,女人们则帮助整理小型零件、准备砂浆、提供后勤保障。工地上,大夏女兵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同劳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手势、表情和简单的词汇逐渐克服,一种深厚的友谊在共同的奋斗中悄然滋生。
林慧莲始终强调“智慧建桥”。她要求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带来的无人机进行桥梁选址复核和施工监控,利用便携式地质勘探设备对桥基位置进行精确勘察,确保桥梁的稳固和安全。同时,她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桥梁的设计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都进行了统一收集和处理。
在桥梁合龙的关键时刻,天气骤变,乌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在暴雨前完成关键节点的固定,之前的努力可能会功亏一篑。
“加快速度!所有人注意安全!”林慧莲大声指挥着,自己也冲上前去,和队员们一起固定最后一块桥面板。
风雨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瞬间将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河水也开始上涨,水流变得更加湍急。女兵们和村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鼓劲,在泥泞和风雨中坚持着。她们的衣服湿透了,手脚冻得发麻,但没有人退缩。
终于,在暴雨倾盆之前,最后一颗螺栓被拧紧,桥梁主体结构宣告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