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伪装修仙人,天幕忽悠古人 > 第483章 金军兵临城下

我伪装修仙人,天幕忽悠古人 第483章 金军兵临城下

    西夏。

    以党项人为主体,加上部分汉人,少量吐蕃人,回鹘人组成的国家。

    总人口大概两三百万上下。

    就是这么一个小国,从建国开始就陆续扛住北宋和辽国的军事压力,周旋于两个大国之间,成功延续200多年的国祚,直到被蒙古灭国。

    而这个时空,灭国……要被提前了。

    西夏都城。

    兴庆府。

    烈日炙烤着大地,宫廷大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金红光芒。

    殿内檀香袅袅升腾,金丝楠木梁柱上雕着龙凤腾云,四角悬挂着绣金丝的帷帘。

    然而此刻,

    恢弘的宫殿里却弥漫着压抑的窒息感。

    “又战败了。”

    西夏皇帝李仁孝背手立于龙案前,锦袍下的身躯微微发颤。

    他紧蹙的眉头间凝着冷霜,双目如炬扫过殿内跪立的群臣。

    文官们垂首敛息,武将们攥着腰间佩剑的手青筋暴起——无人敢直视那几乎要将人灼穿的帝王目光。

    “废物!都是废物!”

    李仁孝的怒吼声几乎震得殿顶铜铃嗡鸣。

    “金国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强大?我大夏的军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堪一战?曾经,还能与金宋分庭抗礼的西夏军威,如今连一个回合都支撑不住!”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谁能告诉朕?”

    他猛地将手中密报摔在地上,羊皮纸卷滚落至文臣们的脚边。

    那上面用朱砂标出的血红色路线图,赫然显示金国女真骑兵已如箭矢般直插兴庆府腹地——从边境到都城,不过短短几日。

    “连战连败,连战连败……”

    李仁孝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逃回来的残兵说什么女真人两条腿的速度比马还快,个个力大无穷,箭矢百发百中,还有人能喷火控冰……这些混账疯话也敢呈到朕的案前!”

    “若真如此,金军岂非天兵?你们这群食禄的蠹虫,连敌军虚实都探查不清,要你们何用!”

    “你们说话啊!”

    殿内一片死寂。

    只有李仁孝的怒吼声在回荡。

    大臣们额头抵地,冷汗浸湿了地砖。

    他分明看见陛下袍袖下露出的指节发白,那是强自压抑怒火的帝王之怒。

    武将们亦是暗自咬牙:那些逃兵确实形如癫狂,有人嘶喊着\"女真人的马蹄会喷火\",有人蜷缩在墙角念叨\"冰箭射穿了三丈厚的土墙\"——可这般荒诞之言,如何能呈报君王?

    “陛下息怒。”

    终于,有老臣颤巍巍出列,枯槁的手掌抚着白须。

    “老臣以为,自陛下登基以来,兴儒学、修文治,向宋金两国称臣纳贡,本已换得了太平。金国此番突袭,必是其中生了误会,不如派遣使者去金国……”

    “住口!”

    李仁孝打断了他的话。

    “误会?若不是奔着灭国大战来的,怎会不宣而战?金人连破我军,箭已射到朕的眼前,你还说误会!”

    被皇帝这么一骂,老臣也只能闭嘴了。

    \"陛下!”

    武将们站了出来,说道。

    “金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分明就是想玩我大夏,此时唯有死战尔!”

    “臣等愿领城中重骑铁鹞子出城迎敌,定叫那金国的女真蛮子知道西夏男儿的血性!”

    此言一出。

    “不可!”

    立刻就有文臣站出来表示反对。

    “铁鹞子是我大夏最精锐的重骑,一旦出战,万一输了,大夏就完了。”

    “金军势如破竹,若贸然出城,恐遭围歼。当务之急是固守城池,速调各地守军回援。”

    “对,再遣使向宋国求援……”

    “只要宋国能北伐,必定能钳制金国,解我大夏之危。”

    “臣也觉得此策可行。”

    顿时,

    不少大臣都赞同向南宋求援。

    “求援?”

    听了这些建议,李仁孝就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遣使去送南边宋朝求援来得及吗?何况以宋人和我国的恩恩怨怨,宋人岂能救我大夏?”

    “张太师,你说派使者问罪金国,萧将军要出城死战,陈尚书要守城待援…你们各自说得有理,可朕要的是破敌之策!是现在马上就能够解除危机的破敌之策 不是纸上空谈!”

    “……”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

    要想马上就解除眼下的危机,他们又不是修仙人。

    “你们说话呀,怎么不说了?”

    就在李仁孝又要发怒时。

    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踉跄冲进殿内,铠甲上的箭矢尚未拔去。

    “报——!金国已抵城外十里,抵御金国的先锋营…先锋营已全军覆没!”

    “什么?”

    大臣们都被吓得脸色大变。

    李仁孝踉跄两步,龙椅扶手几乎被他捏碎。

    金军行军之速远超预期,原以为至少还能有两三日喘息,此刻竟已兵临城下。

    “陛下!”

    武将们猛然跪地。

    “臣愿率军出城迎战!”

    “不可,敌情未明,不可贸然出战。”

    文臣们表示反对。

    就在文官武将们准备争执时。

    “都住口!”

    李仁孝忽然深吸一口气,帝王威严重新凝于眉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说道。

    “传朕旨意:城中青壮即刻编入守城军,每户出粮三石;萧铁山率禁军守西城,陈文渊调度民夫加固城墙;王德全,你带朕的玺书速往宋境求援——哪怕宋人不出兵,也要让他们知晓金国野心!”

    “陛下英明!”

    群臣齐拜。

    李仁孝转身拂袖登上丹陛,玄色袍角扫过金砖地面:“诸位随朕上城楼,朕要亲观敌军虚实!”

    烈日下的兴庆府城骤然沸腾。

    百姓们被急促的锣声震惊,青壮汉子被军卒强拉编队,老弱妇孺哭喊着搬运滚木礌石。

    城墙上旌旗猎猎,弓箭手在垛口排成三列,火油罐与石灰包堆成小山。

    当李仁孝登上城楼时。

    正见远处地平线腾起烟尘,如乌云般压向城池。

    金军的旌旗在风中嘶鸣,马蹄声震得城墙砖石簌簌颤动。李仁孝握紧城墙上的青铜弩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此刻城下敌军如虎狼环伺,而身后是西夏百年基业,他仰头望向灼热的烈日,喉间涌起腥甜的血气。

    城外的金国号角骤然炸响。

    攻城战,一触即发。

    “准备迎敌!”

    李孝仁嘶吼着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