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第4章 金陵绣艺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房间,沈若兰已经醒来,坐在梳妆台前梳理着长发。昨晚她睡得并不安稳,脑海中全是绣坊的规划和与宋玉芙的谈话。镜中的自己看起来略显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娘亲,您醒啦!\"沈清韵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还捧着一朵刚摘的紫藤花。
沈若兰转过身,柔声道:\"清韵也起得真早。\"
沈清韵将紫藤花献宝似的递给母亲,\"送给您的。爹爹说今天有先生要来教我,我特别高兴,所以一大早就醒了。\"
沈若兰接过花朵,轻轻插在发髻上,\"谢谢宝贝,真漂亮。\"她摸了摸女儿的头,\"准备好上第一堂课了吗?\"
沈清韵认真地点点头,\"我已经把书本准备好了,张妈说先生会在早餐后到。\"
\"乖孩子。\"沈若兰牵起女儿的手,\"走,我们去用早餐,然后等先生来。\"
餐厅里,程远山已经坐在那里,正翻看着一份报纸。见到母女俩,他放下报纸,微笑道:\"早啊,睡得好吗?\"
\"睡得不错。\"沈若兰回答,同时帮沈清韵拉开椅子。
程远山注意到沈若兰发间的紫藤花,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今天很美。\"
沈若兰脸上略过一丝红晕,低声道谢。这种许久未有的夫妻间温情让她有些不适应,但并不讨厌。
\"爹爹,今天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啊?\"沈清韵好奇地问道。
程远山摸了摸女儿的头,\"是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姓李。他不仅精通诗词书画,还懂得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沈清韵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真好!我想学很多很多知识。\"
用过早餐,一家三口移步到书房,等待李先生的到来。程远山特意为沈清韵准备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窗外就是那株盛开的紫藤,书桌、书架都是精心挑选的红木家具,墙上还挂着几幅名家字画,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不一会儿,管家引领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进书房。老者穿着一身素净的长衫,脸上的皱纹中透着慈祥,手中拿着一个竹编的书箱。
\"李先生,您来了。\"程远山起身相迎,\"这是小女清韵,这位是内人若兰。\"
李先生微微颔首,目光在沈清韵身上停留片刻,欣慰地点点头,\"好孩子,眼中有灵气。\"他又看向沈若兰,\"夫人气质不凡,想必是位才女。\"
沈若兰谦虚道:\"李先生过奖了,不过是略懂一二皮毛罢了。\"
寒暄过后,程远山和沈若兰准备离开,让李先生开始授课。沈清韵却拉住母亲的衣袖,\"娘亲,您不留下来听课吗?\"
沈若兰看了看程远山,又看了看李先生,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留下。
李先生笑着说道:\"夫人如果有兴趣,不妨一同听听。老朽今日打算先讲一些南京的历史和风物,也好让小姐对这座城市有所了解。\"
程远山点头附和:\"若兰,你就留下来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接你们。\"
沈若兰点点头,在沈清韵身旁坐下。程远山向李先生告辞后,轻轻带上门离开了。
李先生从书箱中取出一本线装书,轻轻翻开,\"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陵,也就是南京的历史。\"他的声音虽然苍老,但铿锵有力,\"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沈若兰和沈清韵都认真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提问。沈若兰发现李先生学识渊博,讲解生动,难怪程远山会选他作为沈清韵的老师。
课程进行到一半,李先生提到了南京的传统工艺,其中就包括金陵绣。
\"金陵绣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李先生说道,\"它与苏绣、湘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绣。\"
沈若兰忍不住问道:\"李先生可知南京哪里能见到真正的金陵绣作品?\"
李先生微微一笑,\"夫人对刺绣有兴趣?\"见沈若兰点头,他继续道:\"南京城内有几家老字号的绣庄,尤其是秦淮河畔的''锦绣坊'',那里的吴梅女士是当代金陵绣的代表人物。\"
沈若兰眼前一亮,\"吴梅?昨日程先生刚好提到过这位女士。\"
李先生点点头,\"吴梅女士确实技艺精湛,德艺双馨。如果夫人有兴趣,不妨前去拜访。\"
沈若兰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去见见这位吴梅女士,学习金陵绣的技艺,为自己的绣坊增添新的特色。
上午的课程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李先生留下几本书籍和一些习题,嘱咐沈清韵认真完成后,才告辞离去。
\"娘亲,我喜欢李先生!\"沈清韵兴奋地说,\"他讲的故事太有趣了。\"
沈若兰摸了摸女儿的头,\"那清韵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李先生的教导。\"
正说着,程远山回来了,\"课上得怎么样?喜欢李先生吗?\"
沈清韵连连点头,兴奋地向父亲讲述上午学到的知识。程远山耐心倾听,时而点头,时而提问,一副慈父的模样。
沈若兰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感觉复杂而微妙。这样的家庭生活,温馨而和谐,是她曾经梦寐以求的。如今似乎真的有了转机,程远山不再是那个冷漠自私的丈夫,而是一个关心家庭、尊重妻子的男人。
\"若兰,我已经安排好了,下午带你去见吴梅女士。\"程远山突然说道,打断了沈若兰的思绪。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他,\"这么快?\"
程远山微笑道:\"早上我派人送了拜帖去锦绣坊,吴梅女士回信说很期待见到你。她下午有空,所以我就约在了今天。\"
沈若兰心中涌起一股感激,\"谢谢你。\"
程远山摆摆手,\"不必客气,这是应该的。\"他转向沈清韵,\"下午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吗?还是留在家里完成李先生布置的作业?\"
沈清韵歪着头想了想,\"我想去!我也想看看金陵绣。\"
沈若兰和程远山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午饭后,一家三口乘坐马车前往秦淮河畔的锦绣坊。沿途,程远山指着街道两旁的建筑和景点,向沈若兰和沈清韵介绍着南京的风土人情。这座古都虽然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锦绣坊位于秦淮河畔一条安静的小巷内,门面不大,但装饰典雅,门口挂着一块精致的木匾,上书\"锦绣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刚下马车,一位中年妇人就迎了出来,\"程先生,您来了。\"她的目光转向沈若兰,微微一笑,\"这位想必就是沈夫人吧?久仰大名。\"
程远山微笑着介绍:\"这位是吴梅女士的徒弟林秀。林小姐,这是内人若兰,还有小女清韵。\"
林秀热情地招呼着一家三口进入锦绣坊,\"师父正在工作室等您们,请跟我来。\"
锦绣坊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要宽敞得多,前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绣品,有挂画、屏风、荷包、扇面等,无一不是精品。沈若兰驻足观看,眼中流露出赞叹之情。这些绣品与她熟悉的苏绣风格明显不同,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图案的立体感,金线银线的运用也很巧妙,使得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林秀带领他们穿过前厅,来到后院的一间工作室。推门而入,只见一位年约五十的妇人正坐在窗前的绣架前专注地工作着。她身着素雅的青色旗袍,发髻简单挽起,双手灵活地穿针引线,神情专注而安详。
\"师父,程先生一家到了。\"林秀轻声道。
吴梅这才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绣活,起身相迎,\"程先生,沈夫人,欢迎光临寒舍。\"
程远山微微躬身,\"吴女士,冒昧前来打扰,实在抱歉。\"
吴梅摆摆手,\"程先生客气了。能见到远近闻名的秀艺坊沈夫人,是我的荣幸。\"她的目光落在沈若兰身上,带着欣赏和好奇。
沈若兰谦虚地说道:\"吴女士过奖了。秀艺坊不过是小小绣坊,哪里比得上锦绣坊的百年底蕴。\"
吴梅笑了笑,\"沈夫人太谦虚了。秀艺坊的新式绣品在江南一带已经颇有名气,我也听说过沈夫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创新之举,很是佩服。\"
两位绣艺高手相谈甚欢,很快就从客套话转向了专业交流。吴梅详细介绍了金陵绣的特点和技法,沈若兰也分享了自己在融合东西方元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程远山见妻子完全沉浸在专业讨论中,便带着沈清韵到前厅去欣赏绣品,给两位女士留出交流的空间。
\"金陵绣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金碧辉煌'',\"吴梅向沈若兰展示着一幅正在进行中的作品,\"我们经常使用金线、银线,再配以鲜艳的丝线,形成华丽而不失典雅的效果。\"
沈若兰仔细观察着吴梅的绣法,不时点头,\"这与苏绣的''平、细、精、均''确实很不同。金陵绣更注重立体感和色彩的冲击力,很适合表现宫廷题材和庆贺场景。\"
吴梅赞许地看着沈若兰,\"沈夫人一眼就看出了金陵绣的精髓。我们传统的题材确实多为龙凤呈祥、牡丹富贵等吉祥图案,但近年来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沈若兰好奇地问道:\"比如说?\"
吴梅从一旁的抽屉中取出一幅尚未装裱的绣品,展开给沈若兰看,\"这是我最近的尝试,融入了一些西方风景的元素。\"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这幅作品:那是一幅秦淮河畔的风景,但视角和构图明显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远近比例和光影处理都有别于传统中国画。更特别的是,吴梅依然使用了金陵绣的传统技法,金线勾勒出河面的波光粼粼,各色丝线则表现出建筑和人物的细节,整体效果既有金陵绣的华丽,又有西方绘画的写实感。
\"太美了!\"沈若兰由衷赞叹,\"吴女士这种东西方融合的尝试,与我在秀艺坊的理念不谋而合。\"
吴梅谦虚地笑了笑,\"与沈夫人的创新相比,我这点尝试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听说沈夫人已经将西方的服装设计元素融入了绣品中,甚至还创作了适合西式家居的刺绣装饰品,这在传统绣坊中是不敢想象的。\"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技法到创新,从市场到传承,无所不谈。沈若兰向吴梅透露了自己打算在南京开设秀艺坊分店的计划,并诚恳地请教了许多关于南京市场和客户喜好的问题。
吴梅也非常开放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甚至主动提出可以介绍一些熟悉金陵绣的绣娘给沈若兰,帮助她更快地融入南京市场。
\"沈夫人如此有心推广刺绣艺术,又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实在难得。我虽年长沈夫人一些,但在创新思维上,却要向沈夫人学习。\"吴梅真诚地说道。
沈若兰被吴梅的坦率和热情所感动,\"吴女士言重了。是我要向您学习金陵绣的精妙之处。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希望能够经常向您请教。\"
吴梅眼前一亮,\"这有什么难的?沈夫人既然打算在南京长住,我们自然有大把时间交流。不如这样,从下周开始,每周抽一天,我们一起研究新的刺绣技法和创意,如何?\"
沈若兰惊喜地点头,\"那真是太好了!我一定准时前来拜访。\"
正当两人相谈甚欢之际,程远山带着沈清韵回到了工作室。沈清韵手里捧着一个精美的绣花荷包,脸上洋溢着喜悦。
\"娘亲,你看,吴阿姨送给我的!\"沈清韵兴奋地向母亲展示着荷包,那是一个金陵绣特色的作品,上面绣着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翅膀上还有金线点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吴梅,\"这太贵重了。\"
吴梅摆摆手,\"小姑娘这么喜欢刺绣,我自然要鼓励一下。\"她蹲下身,亲切地摸了摸沈清韵的头,\"喜欢这个荷包吗?\"
沈清韵用力点头,\"喜欢!太漂亮了。吴阿姨,您能教我绣这样的蝴蝶吗?\"
吴梅被沈清韵的直率逗笑了,\"当然可以。如果你妈妈同意,你可以和她一起来学习刺绣。\"
沈清韵立刻转向母亲,眼中满是期待,\"娘亲,我能跟您一起来学习吗?\"
沈若兰看了看程远山,见他微笑着点头,便应允道:\"可以,但你必须先完成李先生布置的功课,不能耽误学业。\"
沈清韵欢呼一声,开心地抱住了沈若兰,\"谢谢娘亲!我一定会先完成功课的。\"
离开锦绣坊时,沈若兰的心情格外愉快。与吴梅的相见恨晚,让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金陵绣的技法如果能与她的新式设计相结合,必然会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精彩的作品。而南京这座古都,也许真的能成为她事业的新起点。
回程的马车上,沈清韵因为兴奋和疲惫,很快就靠在沈若兰怀里睡着了。沈若兰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程远山看着妻女亲密的样子,柔声问道:\"今天的拜访还满意吗?\"
沈若兰点点头,\"非常满意。吴女士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思想开明,愿意尝试新事物。我们相谈甚欢,她还邀请我每周去学习交流呢。\"
程远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太好了。看来我的安排没有白费。\"
沈若兰感激地看着他,\"谢谢你,这对我开设绣坊很有帮助。\"
程远山摆摆手,\"不必言谢。我知道绣坊对你的重要性,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他顿了顿,\"对了,我已经安排工匠明天去店里开始装修了。你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沈若兰点点头,\"好的,明天我会亲自去店里监督。\"她想了想,又问道:\"店里的装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程远山思索片刻,\"按照你的设计,应该两到三周就能完成基本装修。然后就是采购家具和设备,这个可能还需要一周左右。\"
沈若兰心中有了底,\"那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开业了。正好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吴女士学习金陵绣的技法,并开始准备一些新的绣品。\"
程远山点点头,\"这个安排很好。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沈若兰感受到丈夫的支持和关心,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样的程远山,与她记忆中那个冷漠自私的丈夫判若两人。也许,南京之行真的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是事业上的,也是家庭关系上的。
马车缓缓驶回院落,夕阳的余晖洒在紫藤架上,那淡紫色的花朵在金色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程远山小心翼翼地抱起熟睡的沈清韵,\"我送她回房休息。\"
沈若兰点点头,跟着丈夫一起回到院内。看着程远山轻柔地将沈清韵放在床上,为她盖好被子,沈若兰的心被这温情的一幕所触动。
也许,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存在——一个关心家人的丈夫,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一份能够发挥才华的事业,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紫藤花的香气中,沈若兰感到自己的心逐渐安定下来。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都,也许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承载着新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明天,她将开始筹备绣坊,学习金陵绣,融合新旧元素,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程远山的支持和理解,无疑是这一切的重要保障。
\"娘亲,您醒啦!\"沈清韵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还捧着一朵刚摘的紫藤花。
沈若兰转过身,柔声道:\"清韵也起得真早。\"
沈清韵将紫藤花献宝似的递给母亲,\"送给您的。爹爹说今天有先生要来教我,我特别高兴,所以一大早就醒了。\"
沈若兰接过花朵,轻轻插在发髻上,\"谢谢宝贝,真漂亮。\"她摸了摸女儿的头,\"准备好上第一堂课了吗?\"
沈清韵认真地点点头,\"我已经把书本准备好了,张妈说先生会在早餐后到。\"
\"乖孩子。\"沈若兰牵起女儿的手,\"走,我们去用早餐,然后等先生来。\"
餐厅里,程远山已经坐在那里,正翻看着一份报纸。见到母女俩,他放下报纸,微笑道:\"早啊,睡得好吗?\"
\"睡得不错。\"沈若兰回答,同时帮沈清韵拉开椅子。
程远山注意到沈若兰发间的紫藤花,眼中闪过一丝温柔,\"今天很美。\"
沈若兰脸上略过一丝红晕,低声道谢。这种许久未有的夫妻间温情让她有些不适应,但并不讨厌。
\"爹爹,今天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啊?\"沈清韵好奇地问道。
程远山摸了摸女儿的头,\"是位很有学问的老先生,姓李。他不仅精通诗词书画,还懂得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沈清韵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真好!我想学很多很多知识。\"
用过早餐,一家三口移步到书房,等待李先生的到来。程远山特意为沈清韵准备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窗外就是那株盛开的紫藤,书桌、书架都是精心挑选的红木家具,墙上还挂着几幅名家字画,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不一会儿,管家引领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进书房。老者穿着一身素净的长衫,脸上的皱纹中透着慈祥,手中拿着一个竹编的书箱。
\"李先生,您来了。\"程远山起身相迎,\"这是小女清韵,这位是内人若兰。\"
李先生微微颔首,目光在沈清韵身上停留片刻,欣慰地点点头,\"好孩子,眼中有灵气。\"他又看向沈若兰,\"夫人气质不凡,想必是位才女。\"
沈若兰谦虚道:\"李先生过奖了,不过是略懂一二皮毛罢了。\"
寒暄过后,程远山和沈若兰准备离开,让李先生开始授课。沈清韵却拉住母亲的衣袖,\"娘亲,您不留下来听课吗?\"
沈若兰看了看程远山,又看了看李先生,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留下。
李先生笑着说道:\"夫人如果有兴趣,不妨一同听听。老朽今日打算先讲一些南京的历史和风物,也好让小姐对这座城市有所了解。\"
程远山点头附和:\"若兰,你就留下来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接你们。\"
沈若兰点点头,在沈清韵身旁坐下。程远山向李先生告辞后,轻轻带上门离开了。
李先生从书箱中取出一本线装书,轻轻翻开,\"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陵,也就是南京的历史。\"他的声音虽然苍老,但铿锵有力,\"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沈若兰和沈清韵都认真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提问。沈若兰发现李先生学识渊博,讲解生动,难怪程远山会选他作为沈清韵的老师。
课程进行到一半,李先生提到了南京的传统工艺,其中就包括金陵绣。
\"金陵绣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李先生说道,\"它与苏绣、湘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绣。\"
沈若兰忍不住问道:\"李先生可知南京哪里能见到真正的金陵绣作品?\"
李先生微微一笑,\"夫人对刺绣有兴趣?\"见沈若兰点头,他继续道:\"南京城内有几家老字号的绣庄,尤其是秦淮河畔的''锦绣坊'',那里的吴梅女士是当代金陵绣的代表人物。\"
沈若兰眼前一亮,\"吴梅?昨日程先生刚好提到过这位女士。\"
李先生点点头,\"吴梅女士确实技艺精湛,德艺双馨。如果夫人有兴趣,不妨前去拜访。\"
沈若兰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去见见这位吴梅女士,学习金陵绣的技艺,为自己的绣坊增添新的特色。
上午的课程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李先生留下几本书籍和一些习题,嘱咐沈清韵认真完成后,才告辞离去。
\"娘亲,我喜欢李先生!\"沈清韵兴奋地说,\"他讲的故事太有趣了。\"
沈若兰摸了摸女儿的头,\"那清韵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李先生的教导。\"
正说着,程远山回来了,\"课上得怎么样?喜欢李先生吗?\"
沈清韵连连点头,兴奋地向父亲讲述上午学到的知识。程远山耐心倾听,时而点头,时而提问,一副慈父的模样。
沈若兰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感觉复杂而微妙。这样的家庭生活,温馨而和谐,是她曾经梦寐以求的。如今似乎真的有了转机,程远山不再是那个冷漠自私的丈夫,而是一个关心家庭、尊重妻子的男人。
\"若兰,我已经安排好了,下午带你去见吴梅女士。\"程远山突然说道,打断了沈若兰的思绪。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他,\"这么快?\"
程远山微笑道:\"早上我派人送了拜帖去锦绣坊,吴梅女士回信说很期待见到你。她下午有空,所以我就约在了今天。\"
沈若兰心中涌起一股感激,\"谢谢你。\"
程远山摆摆手,\"不必客气,这是应该的。\"他转向沈清韵,\"下午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吗?还是留在家里完成李先生布置的作业?\"
沈清韵歪着头想了想,\"我想去!我也想看看金陵绣。\"
沈若兰和程远山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午饭后,一家三口乘坐马车前往秦淮河畔的锦绣坊。沿途,程远山指着街道两旁的建筑和景点,向沈若兰和沈清韵介绍着南京的风土人情。这座古都虽然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锦绣坊位于秦淮河畔一条安静的小巷内,门面不大,但装饰典雅,门口挂着一块精致的木匾,上书\"锦绣坊\"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刚下马车,一位中年妇人就迎了出来,\"程先生,您来了。\"她的目光转向沈若兰,微微一笑,\"这位想必就是沈夫人吧?久仰大名。\"
程远山微笑着介绍:\"这位是吴梅女士的徒弟林秀。林小姐,这是内人若兰,还有小女清韵。\"
林秀热情地招呼着一家三口进入锦绣坊,\"师父正在工作室等您们,请跟我来。\"
锦绣坊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要宽敞得多,前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绣品,有挂画、屏风、荷包、扇面等,无一不是精品。沈若兰驻足观看,眼中流露出赞叹之情。这些绣品与她熟悉的苏绣风格明显不同,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图案的立体感,金线银线的运用也很巧妙,使得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林秀带领他们穿过前厅,来到后院的一间工作室。推门而入,只见一位年约五十的妇人正坐在窗前的绣架前专注地工作着。她身着素雅的青色旗袍,发髻简单挽起,双手灵活地穿针引线,神情专注而安详。
\"师父,程先生一家到了。\"林秀轻声道。
吴梅这才抬起头来,放下手中的绣活,起身相迎,\"程先生,沈夫人,欢迎光临寒舍。\"
程远山微微躬身,\"吴女士,冒昧前来打扰,实在抱歉。\"
吴梅摆摆手,\"程先生客气了。能见到远近闻名的秀艺坊沈夫人,是我的荣幸。\"她的目光落在沈若兰身上,带着欣赏和好奇。
沈若兰谦虚地说道:\"吴女士过奖了。秀艺坊不过是小小绣坊,哪里比得上锦绣坊的百年底蕴。\"
吴梅笑了笑,\"沈夫人太谦虚了。秀艺坊的新式绣品在江南一带已经颇有名气,我也听说过沈夫人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创新之举,很是佩服。\"
两位绣艺高手相谈甚欢,很快就从客套话转向了专业交流。吴梅详细介绍了金陵绣的特点和技法,沈若兰也分享了自己在融合东西方元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程远山见妻子完全沉浸在专业讨论中,便带着沈清韵到前厅去欣赏绣品,给两位女士留出交流的空间。
\"金陵绣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金碧辉煌'',\"吴梅向沈若兰展示着一幅正在进行中的作品,\"我们经常使用金线、银线,再配以鲜艳的丝线,形成华丽而不失典雅的效果。\"
沈若兰仔细观察着吴梅的绣法,不时点头,\"这与苏绣的''平、细、精、均''确实很不同。金陵绣更注重立体感和色彩的冲击力,很适合表现宫廷题材和庆贺场景。\"
吴梅赞许地看着沈若兰,\"沈夫人一眼就看出了金陵绣的精髓。我们传统的题材确实多为龙凤呈祥、牡丹富贵等吉祥图案,但近年来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沈若兰好奇地问道:\"比如说?\"
吴梅从一旁的抽屉中取出一幅尚未装裱的绣品,展开给沈若兰看,\"这是我最近的尝试,融入了一些西方风景的元素。\"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这幅作品:那是一幅秦淮河畔的风景,但视角和构图明显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远近比例和光影处理都有别于传统中国画。更特别的是,吴梅依然使用了金陵绣的传统技法,金线勾勒出河面的波光粼粼,各色丝线则表现出建筑和人物的细节,整体效果既有金陵绣的华丽,又有西方绘画的写实感。
\"太美了!\"沈若兰由衷赞叹,\"吴女士这种东西方融合的尝试,与我在秀艺坊的理念不谋而合。\"
吴梅谦虚地笑了笑,\"与沈夫人的创新相比,我这点尝试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听说沈夫人已经将西方的服装设计元素融入了绣品中,甚至还创作了适合西式家居的刺绣装饰品,这在传统绣坊中是不敢想象的。\"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技法到创新,从市场到传承,无所不谈。沈若兰向吴梅透露了自己打算在南京开设秀艺坊分店的计划,并诚恳地请教了许多关于南京市场和客户喜好的问题。
吴梅也非常开放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甚至主动提出可以介绍一些熟悉金陵绣的绣娘给沈若兰,帮助她更快地融入南京市场。
\"沈夫人如此有心推广刺绣艺术,又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实在难得。我虽年长沈夫人一些,但在创新思维上,却要向沈夫人学习。\"吴梅真诚地说道。
沈若兰被吴梅的坦率和热情所感动,\"吴女士言重了。是我要向您学习金陵绣的精妙之处。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希望能够经常向您请教。\"
吴梅眼前一亮,\"这有什么难的?沈夫人既然打算在南京长住,我们自然有大把时间交流。不如这样,从下周开始,每周抽一天,我们一起研究新的刺绣技法和创意,如何?\"
沈若兰惊喜地点头,\"那真是太好了!我一定准时前来拜访。\"
正当两人相谈甚欢之际,程远山带着沈清韵回到了工作室。沈清韵手里捧着一个精美的绣花荷包,脸上洋溢着喜悦。
\"娘亲,你看,吴阿姨送给我的!\"沈清韵兴奋地向母亲展示着荷包,那是一个金陵绣特色的作品,上面绣着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翅膀上还有金线点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吴梅,\"这太贵重了。\"
吴梅摆摆手,\"小姑娘这么喜欢刺绣,我自然要鼓励一下。\"她蹲下身,亲切地摸了摸沈清韵的头,\"喜欢这个荷包吗?\"
沈清韵用力点头,\"喜欢!太漂亮了。吴阿姨,您能教我绣这样的蝴蝶吗?\"
吴梅被沈清韵的直率逗笑了,\"当然可以。如果你妈妈同意,你可以和她一起来学习刺绣。\"
沈清韵立刻转向母亲,眼中满是期待,\"娘亲,我能跟您一起来学习吗?\"
沈若兰看了看程远山,见他微笑着点头,便应允道:\"可以,但你必须先完成李先生布置的功课,不能耽误学业。\"
沈清韵欢呼一声,开心地抱住了沈若兰,\"谢谢娘亲!我一定会先完成功课的。\"
离开锦绣坊时,沈若兰的心情格外愉快。与吴梅的相见恨晚,让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金陵绣的技法如果能与她的新式设计相结合,必然会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精彩的作品。而南京这座古都,也许真的能成为她事业的新起点。
回程的马车上,沈清韵因为兴奋和疲惫,很快就靠在沈若兰怀里睡着了。沈若兰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程远山看着妻女亲密的样子,柔声问道:\"今天的拜访还满意吗?\"
沈若兰点点头,\"非常满意。吴女士不仅技艺高超,而且思想开明,愿意尝试新事物。我们相谈甚欢,她还邀请我每周去学习交流呢。\"
程远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太好了。看来我的安排没有白费。\"
沈若兰感激地看着他,\"谢谢你,这对我开设绣坊很有帮助。\"
程远山摆摆手,\"不必言谢。我知道绣坊对你的重要性,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他顿了顿,\"对了,我已经安排工匠明天去店里开始装修了。你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沈若兰点点头,\"好的,明天我会亲自去店里监督。\"她想了想,又问道:\"店里的装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程远山思索片刻,\"按照你的设计,应该两到三周就能完成基本装修。然后就是采购家具和设备,这个可能还需要一周左右。\"
沈若兰心中有了底,\"那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开业了。正好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吴女士学习金陵绣的技法,并开始准备一些新的绣品。\"
程远山点点头,\"这个安排很好。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沈若兰感受到丈夫的支持和关心,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样的程远山,与她记忆中那个冷漠自私的丈夫判若两人。也许,南京之行真的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是事业上的,也是家庭关系上的。
马车缓缓驶回院落,夕阳的余晖洒在紫藤架上,那淡紫色的花朵在金色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程远山小心翼翼地抱起熟睡的沈清韵,\"我送她回房休息。\"
沈若兰点点头,跟着丈夫一起回到院内。看着程远山轻柔地将沈清韵放在床上,为她盖好被子,沈若兰的心被这温情的一幕所触动。
也许,幸福就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存在——一个关心家人的丈夫,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一份能够发挥才华的事业,以及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紫藤花的香气中,沈若兰感到自己的心逐渐安定下来。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都,也许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承载着新希望和可能性的地方。
明天,她将开始筹备绣坊,学习金陵绣,融合新旧元素,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程远山的支持和理解,无疑是这一切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