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第546章 石墨导弹
这次拍摄不涉及大场面,人文为主,王家村可不缺少这些东西。
只是可惜,他们没有一个传承数千年的老宅,不然能拍的内容就更多了。
但村里的宝库可是让对方拍了个爽,这种见了光的,王泽倒是不准备拿走。
而是借着这次拍摄,干脆在中医药博物馆划出一小半面积,将家族宝库里面的东西都放了进去。
成立了一个私人博物馆,也算是加强王氏的文化底蕴。
“妈,你说的那个家族就在这里吗?”小文兴致勃勃的问着旁边的中年妇女。
“对啊,我们先去博物馆看看。”中年妇女对女儿说道。
她们家有点关系,在央视内部这听起来有些神奇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所以她才带着女儿来长长见识,她们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可以前只是游玩,这次心境都不同了。
在知道这里是存在一个自周朝至今的家族,来到这里,不由得感受到一丝文化厚重。
心态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妈,这里的青铜器保存的比城里的博物馆都要好啊。”小文惊讶的看着眼前的青铜摆件,这是一个小型犀牛香炉,造型精美,因为一直得到维护,看起来色泽非常漂亮。
“是不错,小文,你看这青铜色,和出土的差别很大。”妇女借着这个机会开始给女儿讲解起来,没一会,她们身边就围了不少人,都在听着讲解。
王泽听了一会,不由得对旁边王有本说道:“咱们这里也要有讲解员才行啊,看着这东西,自己看和有讲解解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族长,您看这位女士怎么样?”王有本眼睛看向无视身边的人,专心给女儿讲解的妇女。
“不错,问一下吧,要是背景合适,可以让她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事情,一个人是肯定不够的,待遇给足,我看那小姑娘应该是初中,也可以让她进入王家村中学上学。”
他们王氏,人才几乎都是出自科技大学,科大根本没有历史等文科专业,所以想要找到这方面人才只能从外面找了。
眼前这人王泽也觉得不错,他刚才听了一会,这妇女虽然对背景不是太清楚,可总能从一件古董延伸到其他知识点。
很明显这妇女是有专业背景的,能不能拉过来还真不一定呢。
现在可不是二十年后,这时候如果对方有工作,私人博物馆可没那么好挖过来。
哪怕私人的公司赚钱再多,开的再大,一个国营售货员都敢瞧不上你。
文化领域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而王家村中学就是一手好牌。
这些年下来,得益于王氏给予的资金扶持,附近城市的好老师都被他们挖了过来。
他们王家村中学这是在教育系统内的。
虽然是私人中学,但因为当年建校时候历史原因,这里的老师都是有正规编制的。
以后会不会改这个他不知道,但是现在,挖其他地方老师却没那么困难。
而由于充足的资金,全面的综合教育体系,更有科大的支持。
这些年王家村中学的升学率一直是京城最好的学校。
现在他们这里的名额可是非常宝贵的,除了王家村街道的孩子,其他地方的孩子想来这里,家庭没有实力想都别想。
王泽觉得,眼前这妇女可能看不上他们博物馆,但孩子的教育总是重视的吧?
不然也不会特地带着孩子来参观了。
正如他所想,只是付出了三个学校名额,将对方的三个孩子都收进了王家村中学。
陈芳直接辞去国博的工作来到他们这小小的博物馆之中。
待遇上倒是没有亏待她,她的团队,每讲解一人,都能得到一毛钱的提成。
而陈芳作为负责人,也能提0.3分钱。
陈芳作为小博物馆的馆长,上任就和国博合作,邀请了国博第一任讲解员齐吉祥来给王家村博物馆的讲解员做培训。
第二件事,就是陈芳自己的专业了,她本身在国博就是从事文物保护这一块的工作。
来到这里,更是对馆内的文物进行细致正规的维护。
不像是之前,村里每年才去擦拭一下,上点保护剂这么简单。
可以说陈芳直接让这个本不专业的博物馆正规化起来。
见此情况,王泽当即决定,首批拨款五十万,让对方去市场上收购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钱用完之后,看收来的文物质量在进行下一步拨款。
王泽心中也期望,能不能收到对面板有用的文物。
将事情安排好,王泽进入种植空间,他准备在弄出个新武器出来。
由于和国内合作,卡车炮被大屿山大量购买,首批就购买了五十辆。
122毫米卡车炮,打击射程18公里。
由于王泽解决了载体底盘的问题,让国内卡车炮的研发提高非常大。
如今支援火炮已经成为国内军方的主力装备。
但只有火炮还不够,王泽觉得还应该有一种新武器才合适。
王泽将石墨进行提取,而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制造出非常细的石墨纤维。
这要是其他国家想要研发是非常困难的,可对于王泽来说,却非常简单。
高温就不说了,他可是能直接改变空间内的局部温度,直接转化出含碳量超99%的石墨纤维。
石墨化后的纤维需进行上浆和表面惰性化处理后。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切割出只非常细的石墨纤维。
在如今,国际上只能加工出微米的石墨纤维。
可他却能够凭借无垠空间的特性,直接加工出来纳米级材料。
只是他想要制造的石墨炸弹却不需要如此之细。
毕竟这种炸弹是为了瘫痪敌方的电力设施。
而不是弄出超细纤维,爆炸后直接随着气流全球乱飞。
一百纳米的石墨纤维,能够保证足够的覆盖面积,也不会无限制的随气流飘很远。
而这样细的石墨纤维,可以将地方只要不是全封闭的电力结构全面瘫痪,想要清理都要花很长时间。
甚至许多电力设备,被这样细的纤维入侵,都可以直接宣布报废。
王泽将高纯度石墨进行切割,弄出大量一百纳米纤维进行缠绕,然后装进一个个小罐子里面。
导弹会携带八十个这样的小罐子在空中爆炸。
而这装着石墨纤维罐子则会落地之后才崩开。
一枚导弹能够覆盖超五万平米的打击面积。
王泽很快便成功制造出一枚石墨导弹,只是想要实验就麻烦了。
没地方实验啊!
想了想,王泽一个电话打给岳父,反正这个导弹技术没有什么保密性,困难的是石墨纤维的加工。
还是拿给国内去试射看看效果的好。
“什么?你说大屿山生产出一种新型导弹,能瘫痪敌人五万平米范围内的电力?”李智林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种东西他怎么都没有听说过呢?
“没错,这种导弹其实美国已经有了,只是保密而已。”
“哦!”李智林好像是理解了似得。
王氏大屿山和美国的关系,他这个层面很多情报都知晓,李智林觉得,肯定是大屿山从什么渠道得到了技术资料,仿制出来的导弹。
但这样的好机会,李智林当然不可能放过,不管怎么说,了解一下美国都保密的导弹还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可惜,他们没有一个传承数千年的老宅,不然能拍的内容就更多了。
但村里的宝库可是让对方拍了个爽,这种见了光的,王泽倒是不准备拿走。
而是借着这次拍摄,干脆在中医药博物馆划出一小半面积,将家族宝库里面的东西都放了进去。
成立了一个私人博物馆,也算是加强王氏的文化底蕴。
“妈,你说的那个家族就在这里吗?”小文兴致勃勃的问着旁边的中年妇女。
“对啊,我们先去博物馆看看。”中年妇女对女儿说道。
她们家有点关系,在央视内部这听起来有些神奇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所以她才带着女儿来长长见识,她们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可以前只是游玩,这次心境都不同了。
在知道这里是存在一个自周朝至今的家族,来到这里,不由得感受到一丝文化厚重。
心态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妈,这里的青铜器保存的比城里的博物馆都要好啊。”小文惊讶的看着眼前的青铜摆件,这是一个小型犀牛香炉,造型精美,因为一直得到维护,看起来色泽非常漂亮。
“是不错,小文,你看这青铜色,和出土的差别很大。”妇女借着这个机会开始给女儿讲解起来,没一会,她们身边就围了不少人,都在听着讲解。
王泽听了一会,不由得对旁边王有本说道:“咱们这里也要有讲解员才行啊,看着这东西,自己看和有讲解解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族长,您看这位女士怎么样?”王有本眼睛看向无视身边的人,专心给女儿讲解的妇女。
“不错,问一下吧,要是背景合适,可以让她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事情,一个人是肯定不够的,待遇给足,我看那小姑娘应该是初中,也可以让她进入王家村中学上学。”
他们王氏,人才几乎都是出自科技大学,科大根本没有历史等文科专业,所以想要找到这方面人才只能从外面找了。
眼前这人王泽也觉得不错,他刚才听了一会,这妇女虽然对背景不是太清楚,可总能从一件古董延伸到其他知识点。
很明显这妇女是有专业背景的,能不能拉过来还真不一定呢。
现在可不是二十年后,这时候如果对方有工作,私人博物馆可没那么好挖过来。
哪怕私人的公司赚钱再多,开的再大,一个国营售货员都敢瞧不上你。
文化领域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而王家村中学就是一手好牌。
这些年下来,得益于王氏给予的资金扶持,附近城市的好老师都被他们挖了过来。
他们王家村中学这是在教育系统内的。
虽然是私人中学,但因为当年建校时候历史原因,这里的老师都是有正规编制的。
以后会不会改这个他不知道,但是现在,挖其他地方老师却没那么困难。
而由于充足的资金,全面的综合教育体系,更有科大的支持。
这些年王家村中学的升学率一直是京城最好的学校。
现在他们这里的名额可是非常宝贵的,除了王家村街道的孩子,其他地方的孩子想来这里,家庭没有实力想都别想。
王泽觉得,眼前这妇女可能看不上他们博物馆,但孩子的教育总是重视的吧?
不然也不会特地带着孩子来参观了。
正如他所想,只是付出了三个学校名额,将对方的三个孩子都收进了王家村中学。
陈芳直接辞去国博的工作来到他们这小小的博物馆之中。
待遇上倒是没有亏待她,她的团队,每讲解一人,都能得到一毛钱的提成。
而陈芳作为负责人,也能提0.3分钱。
陈芳作为小博物馆的馆长,上任就和国博合作,邀请了国博第一任讲解员齐吉祥来给王家村博物馆的讲解员做培训。
第二件事,就是陈芳自己的专业了,她本身在国博就是从事文物保护这一块的工作。
来到这里,更是对馆内的文物进行细致正规的维护。
不像是之前,村里每年才去擦拭一下,上点保护剂这么简单。
可以说陈芳直接让这个本不专业的博物馆正规化起来。
见此情况,王泽当即决定,首批拨款五十万,让对方去市场上收购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钱用完之后,看收来的文物质量在进行下一步拨款。
王泽心中也期望,能不能收到对面板有用的文物。
将事情安排好,王泽进入种植空间,他准备在弄出个新武器出来。
由于和国内合作,卡车炮被大屿山大量购买,首批就购买了五十辆。
122毫米卡车炮,打击射程18公里。
由于王泽解决了载体底盘的问题,让国内卡车炮的研发提高非常大。
如今支援火炮已经成为国内军方的主力装备。
但只有火炮还不够,王泽觉得还应该有一种新武器才合适。
王泽将石墨进行提取,而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制造出非常细的石墨纤维。
这要是其他国家想要研发是非常困难的,可对于王泽来说,却非常简单。
高温就不说了,他可是能直接改变空间内的局部温度,直接转化出含碳量超99%的石墨纤维。
石墨化后的纤维需进行上浆和表面惰性化处理后。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切割出只非常细的石墨纤维。
在如今,国际上只能加工出微米的石墨纤维。
可他却能够凭借无垠空间的特性,直接加工出来纳米级材料。
只是他想要制造的石墨炸弹却不需要如此之细。
毕竟这种炸弹是为了瘫痪敌方的电力设施。
而不是弄出超细纤维,爆炸后直接随着气流全球乱飞。
一百纳米的石墨纤维,能够保证足够的覆盖面积,也不会无限制的随气流飘很远。
而这样细的石墨纤维,可以将地方只要不是全封闭的电力结构全面瘫痪,想要清理都要花很长时间。
甚至许多电力设备,被这样细的纤维入侵,都可以直接宣布报废。
王泽将高纯度石墨进行切割,弄出大量一百纳米纤维进行缠绕,然后装进一个个小罐子里面。
导弹会携带八十个这样的小罐子在空中爆炸。
而这装着石墨纤维罐子则会落地之后才崩开。
一枚导弹能够覆盖超五万平米的打击面积。
王泽很快便成功制造出一枚石墨导弹,只是想要实验就麻烦了。
没地方实验啊!
想了想,王泽一个电话打给岳父,反正这个导弹技术没有什么保密性,困难的是石墨纤维的加工。
还是拿给国内去试射看看效果的好。
“什么?你说大屿山生产出一种新型导弹,能瘫痪敌人五万平米范围内的电力?”李智林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种东西他怎么都没有听说过呢?
“没错,这种导弹其实美国已经有了,只是保密而已。”
“哦!”李智林好像是理解了似得。
王氏大屿山和美国的关系,他这个层面很多情报都知晓,李智林觉得,肯定是大屿山从什么渠道得到了技术资料,仿制出来的导弹。
但这样的好机会,李智林当然不可能放过,不管怎么说,了解一下美国都保密的导弹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