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 第313章 小家伙的老师
等马良把建房子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马良就准备给小家伙去找老师。
由于不打算让小家伙去幼儿园上学,马良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家教的信息。
由于马良给的工资待遇丰厚,信息发布之后应聘的很多,不过大部分马良都不满意。
经过几天的筛选,马良才从中间选出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合适的人选。
这不今天是周末,马良带着雄英和李景隆来到了一家奶茶店,准备和应聘的老师见个面。
进了奶茶店,马良给小家伙点了一杯柠檬水,找个位置刚坐下,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向他们走来。
马来就是和她用微信联系的,而微信上的照片正是眼前这个姑娘。
只见她身穿廓形牛仔外套,敞开的衣扣看到里面是黑色高领打底,下身穿一条直筒裤,再搭配一双厚底短靴。
一头齐耳短发,戴着一顶鸭舌帽,看起来英姿飒爽。
“您就是马先生吧,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我叫宋文英今天是过来面试的”,这名姑娘一边做着自我介绍,并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马良和宋文英握了一下手“:不用客气,叫我马良就好,咱们坐下聊”。
“谢谢”。
而一边的小家伙看着眼前这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姐姐,眼神中满是好奇。
“雄英,叔叔给你找的这个老师怎么样?”,
小家伙眨巴眨巴眼睛“:老师很漂亮”。
他这这童言童语,把宋文英逗笑了“:小朋友,谢谢你的夸奖,嘴巴真甜”。
“那雄英,让这位姐姐来教你学知识,好不好?”
“好,我喜欢这个姐姐”。
一旁的李景隆脸皮更厚,直接就喊了一声“:老师好”。
宋文英十分惊讶的看着李景隆:“马先生,难道他就是那个学习不好的学生”。
“是啊,这小子学习成绩太差了,我打算让他从一年级重新学,就麻烦宋老师了”。
李景隆听到马良这么介绍他,顿时十分的无语。
关于李景隆学习的事,马良只能这么说,至于老师信不信,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宋文英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两个人聊了一会之后,宋文英从包里掏出了自己的学生证,还有其他的证书。
“马先生,这是我的学生证,而这些都是我在校期间自己所获得的证书”。
马良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笑着说道“:没想到宋老师,竟然还获得了武术二级运动员证书”。
“我这个人从小比较活泼,对于武术项目确实很喜欢,课余时间就努力去考取了证书”。
马良有些奇怪:“没想到你一个学财会的大学生,竟然还喜欢武术类的东西”。
“这不是为了强身健体嘛,我不但喜欢武术,上学的时候还辅修了军事史专业,可惜我考军校的分数差了一点,要不然我就去上考军校了”。
看着眼前这个自我介绍的女孩,马良更是惊讶了,自己这是从一众应聘者中选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啊,还是一名复合型的人才。
过马良还是有一丝疑问:“可你要选择当家教,就不怕耽误上课吗?”。
“我今年已经保研了,所以接下来我会有很多的空闲时,请问您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叔叔,我就要让这个姐姐当老师”。
原来小家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他不知道两人谈论的是什么意。
但这小家伙会察言观色,从马良的表情中,他知道这个老师一定很厉害。
“行,既然雄英满意,那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
“没问题,我一定会好好教导他们两个的”,宋文英看着小家伙也是非常的高兴。
“那咱们下周就开始上课,我回去整理出一间房间,来给你们做教室”。
“没问题,我回学校也整理一下东西,下周马先生您给我发位置,我会准时到的”。
………………
从奶茶店回家之后,几个人去了大明,马良把自己找老师的事情跟马皇后说了一下。
“马良,准备教雄英学什么,是不是三字经百家姓,我用不用准备下书籍?
马良笑着摇了摇头“:不用了姑姑,雄英还是个小孩子,我们这里的幼儿园是不讲这些的,而九江已经长大了,更是不用学这些”。
“那你们学什么呀?”,马皇后有些好奇的问。
马良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时段该学什么他也不太清楚,只能拿自己小时候举例。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培养他独立自立的能力,人沟通的能力,然后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方面。”
“至于学知识,采取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教”。
马皇后听完马良的话点了点头“:你这样说也确实有道理,对比于你们那里的学习方式来说,大明确实有些太死板了”。
马良点点头“:姑姑,说到大明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你们大明也应该多鼓励,百姓读书”。
“可读书的成本普通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尤其是北方地区,经过常年的战乱,能够读得起书的人更少”。
“不然,重八怎么会把大明的科举考试给停了”。
听马皇后这么说,马良想起了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确实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可考试成绩出来,却让朱元璋大发雷霆。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南方录取了3\/4,北方只有1\/4,这让朱元璋严重的不满,所以停了科举考试,改为举荐制举荐官员。
可能被举荐的官员除了一小部分能力特别出众的,其他人全都是盘根错节,到了朝堂之上更是群而结党,而朱元璋的这些措施都为大明后期党争埋下了祸根。
而洪武30年的南北榜案,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可惜朱元璋那时年纪已老,勋贵武将经过洪武末年的几次杀伐被他清除干净,而朝廷的话语权也落到了文官手里。
尤其是江苏,浙江,江西三个地方,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和内阁大臣大多出自这几个地方,使得他们的权力贯穿了整个大明朝。
“姑姑,反正现在咱们手里的钱也不少,咱们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投资教育。”
“你要知道,多少年前,我们这里刚建国的时候,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也是很低的,经过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这种规模”。
“咱们可以在大明推行我们这里的教育方法,慢慢的给大明百姓扫盲,你看怎么样。”
由于不打算让小家伙去幼儿园上学,马良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家教的信息。
由于马良给的工资待遇丰厚,信息发布之后应聘的很多,不过大部分马良都不满意。
经过几天的筛选,马良才从中间选出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合适的人选。
这不今天是周末,马良带着雄英和李景隆来到了一家奶茶店,准备和应聘的老师见个面。
进了奶茶店,马良给小家伙点了一杯柠檬水,找个位置刚坐下,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向他们走来。
马来就是和她用微信联系的,而微信上的照片正是眼前这个姑娘。
只见她身穿廓形牛仔外套,敞开的衣扣看到里面是黑色高领打底,下身穿一条直筒裤,再搭配一双厚底短靴。
一头齐耳短发,戴着一顶鸭舌帽,看起来英姿飒爽。
“您就是马先生吧,不好意思我来晚了,我叫宋文英今天是过来面试的”,这名姑娘一边做着自我介绍,并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马良和宋文英握了一下手“:不用客气,叫我马良就好,咱们坐下聊”。
“谢谢”。
而一边的小家伙看着眼前这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姐姐,眼神中满是好奇。
“雄英,叔叔给你找的这个老师怎么样?”,
小家伙眨巴眨巴眼睛“:老师很漂亮”。
他这这童言童语,把宋文英逗笑了“:小朋友,谢谢你的夸奖,嘴巴真甜”。
“那雄英,让这位姐姐来教你学知识,好不好?”
“好,我喜欢这个姐姐”。
一旁的李景隆脸皮更厚,直接就喊了一声“:老师好”。
宋文英十分惊讶的看着李景隆:“马先生,难道他就是那个学习不好的学生”。
“是啊,这小子学习成绩太差了,我打算让他从一年级重新学,就麻烦宋老师了”。
李景隆听到马良这么介绍他,顿时十分的无语。
关于李景隆学习的事,马良只能这么说,至于老师信不信,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宋文英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两个人聊了一会之后,宋文英从包里掏出了自己的学生证,还有其他的证书。
“马先生,这是我的学生证,而这些都是我在校期间自己所获得的证书”。
马良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笑着说道“:没想到宋老师,竟然还获得了武术二级运动员证书”。
“我这个人从小比较活泼,对于武术项目确实很喜欢,课余时间就努力去考取了证书”。
马良有些奇怪:“没想到你一个学财会的大学生,竟然还喜欢武术类的东西”。
“这不是为了强身健体嘛,我不但喜欢武术,上学的时候还辅修了军事史专业,可惜我考军校的分数差了一点,要不然我就去上考军校了”。
看着眼前这个自我介绍的女孩,马良更是惊讶了,自己这是从一众应聘者中选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啊,还是一名复合型的人才。
过马良还是有一丝疑问:“可你要选择当家教,就不怕耽误上课吗?”。
“我今年已经保研了,所以接下来我会有很多的空闲时,请问您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叔叔,我就要让这个姐姐当老师”。
原来小家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他不知道两人谈论的是什么意。
但这小家伙会察言观色,从马良的表情中,他知道这个老师一定很厉害。
“行,既然雄英满意,那我就把孩子交给你了”。
“没问题,我一定会好好教导他们两个的”,宋文英看着小家伙也是非常的高兴。
“那咱们下周就开始上课,我回去整理出一间房间,来给你们做教室”。
“没问题,我回学校也整理一下东西,下周马先生您给我发位置,我会准时到的”。
………………
从奶茶店回家之后,几个人去了大明,马良把自己找老师的事情跟马皇后说了一下。
“马良,准备教雄英学什么,是不是三字经百家姓,我用不用准备下书籍?
马良笑着摇了摇头“:不用了姑姑,雄英还是个小孩子,我们这里的幼儿园是不讲这些的,而九江已经长大了,更是不用学这些”。
“那你们学什么呀?”,马皇后有些好奇的问。
马良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时段该学什么他也不太清楚,只能拿自己小时候举例。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培养他独立自立的能力,人沟通的能力,然后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方面。”
“至于学知识,采取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一点一点的教”。
马皇后听完马良的话点了点头“:你这样说也确实有道理,对比于你们那里的学习方式来说,大明确实有些太死板了”。
马良点点头“:姑姑,说到大明的学习方法,我认为你们大明也应该多鼓励,百姓读书”。
“可读书的成本普通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尤其是北方地区,经过常年的战乱,能够读得起书的人更少”。
“不然,重八怎么会把大明的科举考试给停了”。
听马皇后这么说,马良想起了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确实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可考试成绩出来,却让朱元璋大发雷霆。
因为这次科举考试南方录取了3\/4,北方只有1\/4,这让朱元璋严重的不满,所以停了科举考试,改为举荐制举荐官员。
可能被举荐的官员除了一小部分能力特别出众的,其他人全都是盘根错节,到了朝堂之上更是群而结党,而朱元璋的这些措施都为大明后期党争埋下了祸根。
而洪武30年的南北榜案,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可惜朱元璋那时年纪已老,勋贵武将经过洪武末年的几次杀伐被他清除干净,而朝廷的话语权也落到了文官手里。
尤其是江苏,浙江,江西三个地方,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和内阁大臣大多出自这几个地方,使得他们的权力贯穿了整个大明朝。
“姑姑,反正现在咱们手里的钱也不少,咱们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投资教育。”
“你要知道,多少年前,我们这里刚建国的时候,普通百姓的识字率也是很低的,经过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这种规模”。
“咱们可以在大明推行我们这里的教育方法,慢慢的给大明百姓扫盲,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