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莲花楼之李莲花重生记 > 第340章 册封

莲花楼之李莲花重生记 第340章 册封

    在那悠悠白云缭绕的云隐山之巅,狂风呼啸,将两人的衣袂吹得猎猎作响。

    李相夷身姿挺拔如松,一头乌黑长发肆意飞扬,他傲娇地甩了甩头发,眼中闪烁着炽热光芒,自信满满地点了点头,“唰”地一声,拔出少师剑。

    剑锋映着日光,折射出耀眼的寒芒,他剑指天空,高声道:“放心吧!李莲花,我会用我手中的这把剑,锄强扶弱,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到时有我在,任何人都休想欺负你。”

    李莲花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意气风发的李相夷,内心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他也如李相夷这般,怀揣着一腔热血,妄想用手中的剑,荡平天下间的不平事。

    然而,江湖险恶,历经无数血雨腥风,他才明白,这世间的不公与黑暗,远非一把剑就能轻易铲除。

    李莲花微微叹了口气,上前拍了拍李相夷的肩膀,声音温和却透着坚定:“嗯,我相信你,你会做到的。”

    李相夷回头,咧嘴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山巅的寒意。

    雕花朱漆大门“吱呀”一声被大力推开,四月的春风裹着李相夷腰间玉佩的泠泠声响,扑面而来。

    王北仑眯起眼,看着这位素以洒脱不羁闻名的二公子,身着玄色劲装,剑穗在风中猎猎作响,与深宫内那些谨小慎微的皇亲贵胄截然不同。

    “二公子这是……”

    王北仑身后的小太监忍不住嘀咕,却被他一个眼神吓得缩了回去。

    周围侍卫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气氛瞬间凝固。

    李相夷目光扫过众人,落在王北仑手中的明黄锦盒上,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李氏相夷,乃忠烈之后,怀侠义之心,负济世之才。”

    “今其人行侠仗义,屡拯黎庶于水火。”

    “朕感其德,嘉其功,特册封为裕亲王,赐林城为邑。”

    “尔其克勤克慎,毋负朕望。钦此!";

    ";裕亲王殿下,圣恩浩荡,请速领旨谢恩!";

    李相夷眉头紧锁,他不愿意,哥哥这是做什么?

    他不想做什么劳什子的王爷,他只想当个江湖游侠,锄强扶弱,匡扶正义。

    “王公公,”李相夷双手抱胸。

    “我不过是个闲散江湖人,这王爷的帽子,太重了。”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决绝。

    王北仑的笑容僵在脸上,喉结动了动:“二公子,这可是陛下的圣意,您三思啊!”

    一阵风起,院中的桃花簌簌飘落,有几片落在了明黄的圣旨上。

    李相夷望着那些花瓣,思绪飘回了十年前。

    他家被灭门了,哥哥带着他四处逃亡,哥哥尚且年幼,可没有嫌弃他是累赘,反而尽心尽力地照顾他。

    他对于哥哥的记忆也不多,只有零星的片段,当时年纪小,不记事,导致把师兄当成了相依为命的哥哥。

    月光下,哥哥摸着他的头说:“等以后,我定要让你风风光光。”

    “王公公,”李相夷收回目光,语气缓和了些。

    “你回去告诉我哥,我李相夷不要荣华富贵,只要这一身自在。”

    说罢,他伸手就要关门。

    王北仑见状,急忙跨前一步:“二公子,陛下还说,若您不接旨,便以抗旨之罪论处。”

    这句话如同重锤,让李相夷的手悬在了半空。

    抗旨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但让他放弃江湖的自由,困在王府的高墙之内,他做不到。

    “王公公,我李相夷既然敢不接这旨,就不怕皇兄降罪。”

    他咬了咬牙,“你回去吧。”

    大门“砰”的一声关上,震得檐角的铜铃嗡嗡作响。

    王北仑望着紧闭的大门,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转身对众人挥了挥手:“回吧。”

    队伍渐渐远去,只留下满地的桃花瓣,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无果的宣旨。

    李相夷靠在门上,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皇宫的纠葛,更深了。

    但他不后悔,江湖才是他的归宿,那里有他的兄弟,有他的侠义梦。

    同枝双影

    雕花灯笼在檐下摇晃,将李莲花的影子扯得忽长忽短。

    方多病的手稳稳托着他的胳膊,两人跨过正厅的鎏金门槛时,晚风裹挟着玉兰花的馥郁扑面而来。

    月光下,李相夷负手伫立在庭院中央,白色披风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明黄丝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李莲花,你出来做什么?夜晚风大,赶紧回去吧!别着凉了!”

    李相夷的声音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在空旷的庭院里激起一圈圈回音。

    方多病挠了挠头,松开搀扶的手:“听见没?王爷都发话了,咱快回去。”

    “我没那么弱。”李莲花的声音在夜风里格外清晰。

    他迎着李相夷诧异的目光,缓缓迈出两步,月光将他苍白的面容照得透亮,“吹点风,还不至于生病。”

    李相夷微微皱眉,厉声反驳道:“我可没接那道圣旨,我志不在此庙堂,江湖大侠的身份,还是更适合我一些。李莲花你说是不?”

    暮春的暖阳斜斜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莲花倚着廊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药囊,望着庭院中高谈阔论的李相夷,忍不住掩唇偷笑。

    少年身着月白锦袍,腰间玉佩随着手势上下晃动,在日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整个人宛如春日里最明艳的朝霞,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李少侠不仅武艺超凡,这份谋略更是令人钦佩。”

    “日后这江湖,怕是要以少侠马首是瞻了!”

    李莲花高声赞叹,李相夷仰头大笑,笑声惊起檐下两只白鸽,扑棱棱飞向湛蓝的天空。

    李莲花看着他这般鲜活肆意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欣慰。

    这一世,终于没有那些腌臜手段将他拖入泥潭,他可以像这春日的繁花,尽情绽放。

    李莲花微微颔首,他明白李相夷的心思。虽说与皇兄李相显相认,但这突如其来的封赏,并非李相夷所求。他骨子里向往的是江湖的自由,而非朝堂的枷锁。

    “李少侠如今可是圣眷正隆,日后咱们这些江湖人,都得仰仗裕亲王庇护了!”

    李莲花走上前,嘴角含笑,话语里带着几分调侃。

    李相夷自然听出了他话中的打趣,却并不生气,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李相夷目光一亮,快步走到他身边,一把揽住李莲花瘦弱的肩膀:“李莲花,这小宝是你的徒弟呀!那岂不也是我李相夷的徒弟,想不到我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个徒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