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194章 遣使吊丧

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194章 遣使吊丧

    “臣以为,李校尉可为使者,前往吴国吊丧!”

    姜维提出了一个人选。

    姜维嘴里的李校尉就是李骧。

    在汉中一战中,因为敏锐的战争嗅觉,得到刘谌的赏识。

    回到成都之后,便被加封为建忠校尉。

    听到姜维的话,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刘谌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因为李骧最早曾经孤身前往过陆抗的军营中,游说陆抗进攻上庸。

    又亲自留守永安,防止吴军偷袭。

    更是在汉中之战尾声,帮自己打好提前量,才致使钟会大败而归。

    这样一个胆大心细又颇有谋略之人,正是当使者的好人选。

    “朕也觉得李骧不错。”

    “不过正使有了,还缺一个副使,诸位有没有人选?”

    李密闻言站出来说道:

    “臣愿向陛下举荐一人,可为副使!”

    “谁?”

    “散骑寿良!”

    “此人父祖皆曾任犍为太守,操守方正,有一州之才。”

    “虽与臣为好友,但臣举荐他却并无私心!”

    李密说完后,表情坦荡的看着刘谌。

    刘谌看了李密一眼后便说道:

    “来人,召李骧、寿良前来!”

    没一会儿,李骧和寿良便双双来到刘谌面前: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刘谌把要出使吴国的事情简短的告诉了两人后又说道:

    “朕准备派你们两个为使者前往东吴祭奠吴主孙休。”

    “不过有一点,你们需要注意。”

    “此次伪朝同样也会派使者前往。”

    “伪朝因为在汉中吃了一个大亏。”

    “肯定要在外交上找回一点面子,好使吴国不彻底倒向咱们。”

    “朕希望你们两个不要坠了大汉的名头!”

    “同时也不要给吴国太大的压力,免得吴国彻底倒向伪朝。”

    “若是你们两个觉得有什么困难,朕也不勉强。”

    “朕会再挑人选!”

    此次出使非同小可,事关接下来大汉布局,所以马虎不得。

    刘谌说的严重。

    李骧和寿良两人也听的认真。

    在听完刘谌的话之后,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对刘谌说道:

    “陛下,臣此去必扬大汉国威于吴国朝堂。”

    “使吴国上下乃至伪朝都不敢小觑大汉!”

    有了两人的这番保证,刘谌笑着说道:

    “好,朕就在成都等你们的好消息!”

    三日后,李骧和寿良在两百精兵的护卫下,和张惇一起前往建业吊丧 。

    李骧和寿良走后。

    刘谌又把姜维叫到宫中,准备和他商议另一件大事。

    大汉现在面临的困境有很多。

    除了粮食,人丁和兵力之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困境,那就是储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为凸显。

    汉中之战,除了关彝和李骧等寥寥几人。

    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

    如张翼、董厥等人,也都已经是五十多的年纪。

    姜维今年也已经六十多了。

    甚至连廖化、柳隐这样的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老将,都依然奔波在战场上。

    这对于刘谌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一旦这些人老去,大汉将再次面临人才断档的危机。

    所以刘谌必须要未雨绸缪。

    但是刘谌本身又没有太大的军事才能,靠着前世从网络上得来的那一点点本事偶尔发挥一下还行。

    真指望他来指挥大军作战,还是洗洗睡比较靠谱。

    不过刘谌倒也不怎么担心,因为还有一个师承诸葛亮的姜维。

    而诸葛亮在生前所着兵书中,就有选将篇。

    不过刘谌要做的,不光只是选将,还想要依靠诸葛亮留下的兵书,系统的发掘和培养一些人才出来。

    只有弄出来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收获人才。

    “眼下大汉和伪朝之间的战事稍歇,但是谁都能看出来。”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为不久将来的大战做准备。”

    听到刘谌的话,姜维点了点头:

    “是啊,司马氏亡大汉之心不死。”

    “若不是钟会割据于长安,恐怕这会儿已经卷土重来。”

    “不过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厉兵秣马,做好战争准备!”

    刘谌却摇头说道:

    “大汉和伪朝之间的差距是方方面面的。”

    “这一点朕不会回避。”

    “尤其是在将领这方面。”

    “伪朝此次只是出动了一个钟会,就差点让咱们功亏一篑。”

    “若是那杜预早一步到达汉中,恐怕形势还会再起变化。”

    “和伪朝比起来,咱们大汉除了你们这些宿将,几乎无人才可用。”

    “那杜预今年不过四十岁,更别说西线还有一个和他年岁相当,能力不相上下的羊祜。”

    “每一个在将来都可能是大汉的劲敌。”

    “伯约今年已经六十有二。”

    “廖老将军更是年事已高。”

    “如张翼、董厥等人也已经不再年轻。”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才补充,即便将来大汉做好准备,恐怕也没有什么优秀的将帅来指挥大战!”

    “到那时依然难逃一败。”

    刘谌的话说的有些丧气,但是姜维却知道刘谌说的都是实话。

    在自己独自领军北伐的那段时间。

    伪朝先后派了郭淮、夏侯霸、陈泰、司马望、邓艾等人和自己对阵。

    但是大汉这边能够将兵之人,基本上就只有自己。

    此次汉中虽然大胜并斩获无算。

    但却没有杀死对方几个将领。

    能够叫上名的胡烈、胡渊,杨欣、王欣之流,也不过是泛泛之辈罢了。

    伪朝这样的人多如牛毛,死了也不心疼。

    想到这里,姜维便开口说道:

    “丞相曾有兵书将才篇传于臣,里面记录了不少选将的方法。”

    “臣会多多遴选人才,补充国家之用。”

    “请陛下勿忧!”

    刘谌闻言摇了摇头说道:

    “朕知道丞相所留兵书必然能替朝廷选拔出不少人才。”

    “可那是被动的选拔人才,需要耗费不少精力。”

    “尤其是还需要甄别此人可不可堪大用。”

    “朕没有那个功夫,你也没有那个功夫。”

    “况且仅凭你一人,即便再有能耐,又能挑几个人出来培养?”

    “所以朕准备化被动为主动。”

    “收拢人才为军中所用,伯约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