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季汉演义 第321章 牂牁
热门推荐:
美人又娇又魅,勾得世子夜夜宠
王府郡主三岁半,被全王朝宠了
喂到嘴里的软饭岂能不吃
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
末世,都无敌了,就要尽情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重生归来,真千金团灭户口本
双穿门,从仙侠世界开始远征诸天
医路坦途
当刘谌调兵的消息传到汉中,得知消息的姜维给刘谌来了一封密信。
密信里,姜维建议刘谌可以先用怀柔的政策安抚这些世家之人。
然后再将其诱至成都杀之。
如此一来,既不用兴师动众,也不用劳民伤财,大汉现在的主要目光还是要放在北方的曹魏身上。
对于姜维的建议,刘谌并没有采纳。
他比谁都清楚对敌人妥协的坏处,一切敢于触动大汉根本利益的人,刘谌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将其清除。
更别说是这些数百年来一直趴在大汉身上吸血的世家。
而且对于刘谌来说,现在是一个很难得的好机会。
外部,司马攸和司马炎之间,司马炎和孙皓之间互相牵制,短时间内没有精力关注自己。
内部,大汉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国力,有资格和这些世家掰掰腕子。
只要这一次把他们连根拔起,那自己将来北伐就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拖自己后腿。
一个稳定的后方,比什么都要来的重要。
一旦打蛇不死,他们会立刻改头换面的潜伏下来,然后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变换一种形态出现在世间。
彼时警惕性更高的他们,只会愈发的难以清除。
随着姜维这封密信一起到成都的,还有之前派往汉中,如今被刘谌调回来的讲武堂第二期学子。
这些人也将随军一同前往平叛。
半个月后,在从犍为返回的董厥的带领下。
一干人马匆匆赶往建宁,准备和霍弋汇合之后,出兵平叛。
与此同时,南中的霍弋也早在刘谌旨意到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平叛的准备。
因为身处南中的他,要比刘谌更早一步得到三郡反叛的消息。
而且也笃定刘谌肯定要让自己前往平叛,因为自己都督南中多年,对这里的一应事务都相当的熟悉。
奈何没有朝廷旨意,也为了避免生出更大的动乱来。
霍弋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等待刘谌的命令。
等到刘谌的旨意一到,霍弋立刻命人将范长生叫了回来:
“范司农,此次前往兴古等地平叛,绝非一日之功。”
“这里就托付给你了!”
“毛炅,你留下来陪着范司农,有什么问题都听范司农的吩咐!”
范长生在霍弋离开之后,掌南中事,并非是霍弋的自作主张。
而是刘谌旨意里专门交代的。
毛炅听到霍弋的话后,立刻应命。
范长生也点头道:
“霍将军放心,有老夫在,保管此地无虞!”
霍弋点了点头,便带着一应兵马离开了永昌。
在霍弋离开永昌的同时,范长生也第一次展示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天师道首领的政治手腕。
先是凭借自己范家家主的名头,将永昌等地的一应世家家主全都聚到一起。
然后对他们晓以利害,让他们切勿轻举妄动。
又让毛炅暗中调动各郡兵马,盯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一旦有什么异动,可以先下手为强。
范长生原本还想以天师道首领的名头,召集一些信众暗中相助。
但是一想到当初第一次见到刘谌的时候,刘谌对于天师道的态度,遂作罢。
有了这两手准备后,永昌等地的一众世家全都老老实实的不敢有所动作。
而另一边,三郡反贼以牂牁郡为基础,兴古郡为后方,开始积极备战。
抵挡即将到来的朝廷兵马。
“依我看,此举还是太心急了。”
“那刘谌正在精心准备北伐。”
“大量积蓄粮草军械。”
“此时他手里可以说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咱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动手呢!”
“至不济也要等到他准备北伐的时候再动手不迟啊!”
牂牁郡的郡治且兰城,叛军攻下这里之后。
杀害了牂牁郡守,然后占据郡守府为自己所有。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指挥所在。
说话的人名叫崔世义,出身兴古崔氏,祖上却是清河崔氏的一支。
祖上当年为避董卓之祸,从关东逃亡至蜀中,又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再次逃往兴古郡。
并且就此定居下来。
而他之所以出现在这支叛军的队伍里,实乃是被裹挟所致。
但心中也确实对刘谌清查人丁的做法感到不满,于是半推半就的从了贼。
听到崔世义的话,另一人的嘴里发出不屑的冷笑,一脸阴鸷的说道:
“崔兄此言,确有几分道理。”
“若是按照常理,确实是该等到刘谌小儿行北伐之事再举兵不迟。”
“可是那大汉第二个三年计划,想必崔兄也是有所耳闻的。”
“三年,莫非崔兄以为,咱们还有三年的时间跟刘谌耗?”
“崔兄可别忘了,你我家族中的土地多少,刘谌为何能了如指掌?”
“不就是靠着大汉第一个三年计划。一点一点摸清的。”
“难道崔兄还想让刘谌故技重施?”
被此人一顿呛,崔世义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朱铭你!”
朱铭嘴角冷笑一收:
“我什么我?!”
“要不是当年那些人瞻前顾后的举棋不定。”
“我祖又怎么可能被那马忠所杀!”
“我朱家又怎么能背负叛贼之名到现在?!”
“没想到今日你们又要做出当年的举动。”
“莫不是以为那刘谌比诸葛亮好对付?!”
“他真要是比诸葛亮好对付,你我又怎能被他一点点的逼到这步田地!”
当年朱铭祖父朱褒伙同雍闿、高定等人叛乱。
却最先被平定,正是因为叛军内部人心不齐所致。
若不是家族忠仆抱着年幼的自己逃走,恐怕这会儿自己早就化作一具枯骨。
这些年来,朱铭一直以复仇为目标,总算是等到了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如今重新回到牂牁,却又遇到了这样的局面,怎能不让朱铭心中生厌。
眼看着两个人要闹起来,立刻有人站出来打圆场。
崔世义这边是他的好友王悦人,出身益州王氏。
算是蜀中中等偏下的世家。
而朱铭这边则是雍良,乃益州雍氏族人,和当年伙同朱铭祖父朱褒一同作乱的雍闿出身同族。
“崔兄,子攸,何故相争啊?”
密信里,姜维建议刘谌可以先用怀柔的政策安抚这些世家之人。
然后再将其诱至成都杀之。
如此一来,既不用兴师动众,也不用劳民伤财,大汉现在的主要目光还是要放在北方的曹魏身上。
对于姜维的建议,刘谌并没有采纳。
他比谁都清楚对敌人妥协的坏处,一切敢于触动大汉根本利益的人,刘谌都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将其清除。
更别说是这些数百年来一直趴在大汉身上吸血的世家。
而且对于刘谌来说,现在是一个很难得的好机会。
外部,司马攸和司马炎之间,司马炎和孙皓之间互相牵制,短时间内没有精力关注自己。
内部,大汉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国力,有资格和这些世家掰掰腕子。
只要这一次把他们连根拔起,那自己将来北伐就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拖自己后腿。
一个稳定的后方,比什么都要来的重要。
一旦打蛇不死,他们会立刻改头换面的潜伏下来,然后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变换一种形态出现在世间。
彼时警惕性更高的他们,只会愈发的难以清除。
随着姜维这封密信一起到成都的,还有之前派往汉中,如今被刘谌调回来的讲武堂第二期学子。
这些人也将随军一同前往平叛。
半个月后,在从犍为返回的董厥的带领下。
一干人马匆匆赶往建宁,准备和霍弋汇合之后,出兵平叛。
与此同时,南中的霍弋也早在刘谌旨意到达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平叛的准备。
因为身处南中的他,要比刘谌更早一步得到三郡反叛的消息。
而且也笃定刘谌肯定要让自己前往平叛,因为自己都督南中多年,对这里的一应事务都相当的熟悉。
奈何没有朝廷旨意,也为了避免生出更大的动乱来。
霍弋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等待刘谌的命令。
等到刘谌的旨意一到,霍弋立刻命人将范长生叫了回来:
“范司农,此次前往兴古等地平叛,绝非一日之功。”
“这里就托付给你了!”
“毛炅,你留下来陪着范司农,有什么问题都听范司农的吩咐!”
范长生在霍弋离开之后,掌南中事,并非是霍弋的自作主张。
而是刘谌旨意里专门交代的。
毛炅听到霍弋的话后,立刻应命。
范长生也点头道:
“霍将军放心,有老夫在,保管此地无虞!”
霍弋点了点头,便带着一应兵马离开了永昌。
在霍弋离开永昌的同时,范长生也第一次展示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天师道首领的政治手腕。
先是凭借自己范家家主的名头,将永昌等地的一应世家家主全都聚到一起。
然后对他们晓以利害,让他们切勿轻举妄动。
又让毛炅暗中调动各郡兵马,盯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
一旦有什么异动,可以先下手为强。
范长生原本还想以天师道首领的名头,召集一些信众暗中相助。
但是一想到当初第一次见到刘谌的时候,刘谌对于天师道的态度,遂作罢。
有了这两手准备后,永昌等地的一众世家全都老老实实的不敢有所动作。
而另一边,三郡反贼以牂牁郡为基础,兴古郡为后方,开始积极备战。
抵挡即将到来的朝廷兵马。
“依我看,此举还是太心急了。”
“那刘谌正在精心准备北伐。”
“大量积蓄粮草军械。”
“此时他手里可以说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咱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动手呢!”
“至不济也要等到他准备北伐的时候再动手不迟啊!”
牂牁郡的郡治且兰城,叛军攻下这里之后。
杀害了牂牁郡守,然后占据郡守府为自己所有。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指挥所在。
说话的人名叫崔世义,出身兴古崔氏,祖上却是清河崔氏的一支。
祖上当年为避董卓之祸,从关东逃亡至蜀中,又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再次逃往兴古郡。
并且就此定居下来。
而他之所以出现在这支叛军的队伍里,实乃是被裹挟所致。
但心中也确实对刘谌清查人丁的做法感到不满,于是半推半就的从了贼。
听到崔世义的话,另一人的嘴里发出不屑的冷笑,一脸阴鸷的说道:
“崔兄此言,确有几分道理。”
“若是按照常理,确实是该等到刘谌小儿行北伐之事再举兵不迟。”
“可是那大汉第二个三年计划,想必崔兄也是有所耳闻的。”
“三年,莫非崔兄以为,咱们还有三年的时间跟刘谌耗?”
“崔兄可别忘了,你我家族中的土地多少,刘谌为何能了如指掌?”
“不就是靠着大汉第一个三年计划。一点一点摸清的。”
“难道崔兄还想让刘谌故技重施?”
被此人一顿呛,崔世义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
“朱铭你!”
朱铭嘴角冷笑一收:
“我什么我?!”
“要不是当年那些人瞻前顾后的举棋不定。”
“我祖又怎么可能被那马忠所杀!”
“我朱家又怎么能背负叛贼之名到现在?!”
“没想到今日你们又要做出当年的举动。”
“莫不是以为那刘谌比诸葛亮好对付?!”
“他真要是比诸葛亮好对付,你我又怎能被他一点点的逼到这步田地!”
当年朱铭祖父朱褒伙同雍闿、高定等人叛乱。
却最先被平定,正是因为叛军内部人心不齐所致。
若不是家族忠仆抱着年幼的自己逃走,恐怕这会儿自己早就化作一具枯骨。
这些年来,朱铭一直以复仇为目标,总算是等到了这个难得的好机会。
如今重新回到牂牁,却又遇到了这样的局面,怎能不让朱铭心中生厌。
眼看着两个人要闹起来,立刻有人站出来打圆场。
崔世义这边是他的好友王悦人,出身益州王氏。
算是蜀中中等偏下的世家。
而朱铭这边则是雍良,乃益州雍氏族人,和当年伙同朱铭祖父朱褒一同作乱的雍闿出身同族。
“崔兄,子攸,何故相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