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238章 那我问你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238章 那我问你

    张志强被骂得不敢吭声,也是一阵后怕。

    他这才明白,全为民针对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这件事的性质。

    作为一个看村子看了几十年的老人,这个村的变故,人来人往,怕是没人比他更清楚了,他很明白风气这玩意儿的重要性。

    一些事,只有没有和放纵。

    像今天这事,要是开了先河,那回头人家就会说,人家全书记当年也没说什么,是默许的,轮得到你来管你来批评,你做过几个贡献?

    那这么一来,真出了问题就一点都管不了了。

    全为民别看着老是老了,到现在还是走一步看十步。

    比大部分人有见解,有格局,有眼光。

    午休过后,全为民让人去吹上工哨。

    所有人很快出来,下了河床,开始把河底的瓦砾,石头,砖块,破片,树枝之类的都给装到竹斗里,由人工接力送到岸边倾倒掉。

    这些东西,上午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

    下午收拾半个小时,就已经干净。

    接下来就是清淤。

    河底的淤泥,就被这么一箩筐一箩筐送上岸。

    由岸上的人挑着担子,送到蚕房池塘倾倒。

    一直到晚上时,河床淤泥就被清理干净了,露出坑坑洼洼的河底。

    这一步是和采蚌同时进行的。

    抽水干净后,河底近乎看不到什么蚌壳。

    直至用抽水机朝前冲击淤泥,便可发现,半米深的淤泥里,一层层堆满了蚌壳,随着淤泥被冲走,蚌壳全都显露出来。

    前面人在冲,水产组背着箩筐来捡。

    捡好了扔到岸边,放到附近人家家里。

    这人家被水产组包下来了,井边一群老妇女蹲着,用刀敲开蚌壳,取出囊子里的珍珠,扔到一个大盆子里。

    剩下蚌肉扔给旁边的妇女。

    旁边妇女切开蚌肉去掉里面脏东西,把剩下的好肉扔在一起。

    回头烧饭,就用这个来烧。

    至于剩余的脏东西,喂喂鸡鸭喂喂猪。

    随着一只只蚌被撬开,大盆子里的珍珠肉眼可见地正堆起来。

    水产组其余人则拿着孔径大小不一的钢丝筛,一遍遍过筛。

    留在筛子上的珍珠放入相应孔径的盒子里。

    这些盒子外面还贴着红纸黑字的数字。

    就这么过几遍筛后,大大小小直径的珍珠就被筛了出来。

    可这还没完。

    珍珠看大小不假,更看形状和色泽。

    这里的珍珠很少有色泽特别差或者特别好的。

    所以基本看形状是否匀称。

    自然珍珠很难呈正圆形,所以越圆润的珍珠价值自然越高。

    接下来就是形状接近或几乎一样的……

    一样形状一样大小,那这些质量也不差。

    但是,有很多虽然一样,上面纹理却不均匀。

    有些很光滑,这是好的。

    有些则充满了圈圈纹理或者畸形,这就不行。

    这些不行的都会被归类到一起,最终做成美容养颜的“珍珠粉”。

    当然,把所有蚌壳都清理掉,一天时间肯定不够的。

    整条河的珍珠蚌加起来,即便没一万,一万一千还是有的。

    来撬珍珠的,都是水产组组员家里的女性。

    拢共也就那么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珍珠相对来说其实并不值钱。

    这些珍珠,大部分会被卖去当药材,只有小部分会成为工艺品。

    自然,冲淤泥取珠,都是接下来几天的工程。

    然后就是要再往下挖深半米,开始朝岸边刨土,扩宽河道。

    这个活得靠着召集来的全村三百青壮忙五六天。

    扩宽完成后,也是接下来最重要的河堤与塘口码头了。

    车子有停车位,码头就是船的停泊位。

    码头不仅要适用于停泊,还要适合人上下船和装卸货。

    河道扩宽的本质,就是为了打造码头。

    要不然,河道这么宽,随便来艘小船这么一横,谁都别想过。

    下午时,许灼从人家那里买了一张书桌来。

    他把书桌放在客厅一角,直接把这里当成办公和待客的地方。

    有人来一直进卧室,也不是个事。

    他就在这里开始画起了养殖场的设计图。

    很快画完了,觉得很满意。

    可旋即一想,才发现自己有些傻逼了。

    养殖场必须占用村里的仓库来弄,那就是改造现有地型是最合理和最现实的,那他这直接弄的设计图,还得凭空搭造,这显然不对。

    放下图纸,他起身想去找全为民聊一聊。

    给他派个人,在村里逛逛,调研调研。

    哪想还没出门口,又有人跑过来拜访。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许灼一直避着的王延东和王萱芝。

    “二王驾到,蓬荜生辉。”

    许灼哪里会料到自己被人堵了个正着。

    不用猜,他也知道这两人来是为了什么事。

    “许灼同志,好久不见~”

    王萱芝看到许灼很开心,她拿着本子和笔,大大方方走了进来。

    许灼把两人引入客厅,倒茶发零食,陪着聊天。

    起初时,王延东和所有人一样,问了问天授村这双桥河的事。

    在得知真的要大造菜市场、修河修路,不由得吃了一惊。

    他关心的不是做这件事的难度,而是做这件事有没有钱。

    修个河而已,先前抗洪救灾什么的,不都是村里一句话,众人义务劳动么。

    华夏最不缺的就是人。

    可现在不同了,看这么大的规模,声势这么隆重,他就在想村里哪来的钱。

    你就算人工免费,造这么大的地方材料呢?

    许灼听完疑惑,没有马上回答。

    他思索一阵后问道:“那我问你,老王,你觉得这修河修路打造双桥菜市场,有必要吗?”

    王延东不敢轻易回答许灼的问题。

    这吊毛什么样子,他可是知道的。

    想了一阵后,他道:“很有必要。”

    许灼点头:“那你觉得是劳民伤财,还是……”

    王延东抢答道:“这东西的规模我看了,很敞亮。老许,你之前跟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想致富先修路。外面的路烂成什么样了,咱们都清楚。五村集镇之所以繁荣,还是因为这里三条河带来的发达水利运输。现在能在河头塘口直接修菜市场,它的好处毋庸置疑,说利在千秋也不为过。我绝不会挑刺,甚至有问题,我能力范围之内,一定会帮忙解决。我非常期待它建成后的样子。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个钱,哪里来。”

    许灼笑道:“说起来,这个钱也有你的份。”

    “我的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