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281章 老子现在面子这么大?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281章 老子现在面子这么大?

    这人想了想:“打花生的几乎没有,没法确定。不过花生这种东西,一次性就好,不用像大米这样连续回三次。这个东西有点老,两匹的功率,一小时回个二十斤花生应该毫无问题。”

    “五毛钱打一个小时花生,你做不做。”

    “不做。”

    “那你想好了,现在平时回米的人没多少,这东西空着也是空着,产生不了任何效益,现在要是一次性包两个小时,就能直接赚一块。”

    这人皱着眉头道:“你是哪家的,我不记得村里谁种那么多花生啊。”

    “我是许灼,村里建设生产组,零食生产组,香料生产组三组的生产组组长,也是目前在村里挂职的临时生产委员。”

    许灼没想到村里竟然还有人不认识自己。

    尤其是,这人就在二队里。

    这人一听名头,立马变了脸色,连忙上前来握手和递烟。

    “原来是许委员啊,失敬失敬。不好意思,我不是村里的。这个回米机,虽然是大队里在用,不过平时大队里也没人会用。都是供销社粮食收购站下派过来,专门负责这东西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是真不认识。既然是许委员了,那这机器免费用都行,你这也不早说一声。”

    “同志,我想你对我可能有些误会——”

    许灼立马和他解释了一下情况。

    虽然他是村里的干部,但生产组生产所需归公,用村里的东西,等于是租赁,一码归一码,费用说清楚就行。

    村里的集体器材,那是集体资产,不能占便宜。

    所以,许灼说这么多,还是要和管这里机子的这人做一份书面协议,把价格和量都给定下来,方便以后操作。

    当然了,这份协议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村里的人回米也好,卖粮食也罢,都要先经过这里。

    这里等于是回收点。

    许灼对这里有优先购买权。

    这事情还是有些敏感的。

    毕竟粮食是国家红线。

    他也没有让人为难,优先权只是粗粮、麸皮、米糠、玉米这些。

    这些东西是养殖场后续的关键。

    来弄个花生,没想到还有这意外收获。

    尽管过程有点坎坷,结果终究是好的。

    回去路上许若谷不解道:“村民剥两分钱一斤,这里就算一小时能打二十五斤花生,你给五毛钱也不合算啊。”

    村民剥出来的,是论花生算秤重。

    这里却是按照投入花生量算秤重。

    五毛钱给村民,就是能剥二十五斤花生,算上壳就不止这么多了。

    在一个,村民那么多,哪怕十个同时开工,一小时都不止出二十五斤。

    不论怎么看,靠着回米机来打壳,都不合算。

    “我倒是宁愿把这个钱给村里人赚。”她道。

    许灼摇摇头,抬起一只胳膊,搂着许若谷往前走。

    “小许啊,这笔账不是这么算的,你看看啊。”

    “首先呢,人力剥壳,虽然很好,可不能作为主流。”

    “因为对于大妈们来说,这是副业,不能妨碍他们择菜烧饭带孩子。”

    “其二,一旦农忙开始,你觉得谁会来管你两分钱的事?”

    “生产组已经形成了流水线制度。”

    “这个制度是为了产品生产效率、生产品质稳定而开发的。”

    “人工很不稳定,只能做锦上添花的可选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你看回米机,一口气就能把花生米回出来了,对不对?”

    “你让十个人剥壳,一一收取,这不要时间?”

    “时间成本这笔账你没算。”

    “现在零食花生生产线已经开启,其余人都在等着,就等原料来了。”

    “你看看,原料要等到什么时候?”

    “有个机器来,一下就能出料,整条线也才能立马流通起来。”

    “五毛钱一个小时,就算它只能出二十斤花生,我都不亏。”

    “更何况,我们这里本就产粮大,人多,需要回米的人不少。”

    “这用回米机,是仅次于两点五匹最大功率的民用型了。”

    “一个小时我估计,可以打三十斤。”

    在许灼好一番分析下,许若谷才明白自己的思维,停留在“小农经济”和“小作坊”阶段,不适合流水线工厂。

    人工流水线,也是可以的。

    但小作坊的流水线,因为人少的缘故,无法保证一定稳定。

    想要达到稳定,就得有相当多的人可以保证小部分人来人往,不会影响生产,可是这没有持单量作后盾,是不可能维持的。

    就这样,许灼和她越发深入探究其中的门道,最终到了二十三号。

    到时,许灼没有立马进去。

    他发现现在琐事真的不少。

    十七号这里,整个房胚子已经基本完成,部分快的已经在屋顶涂沥青了,总之这里头他做的事还是很放心的。

    不放心是十五十六号——新村委建设。

    刚到时,他远远的就听到了萧辞旧的喊骂声了。

    立马带着许若谷凑过去看。

    只见十五十六号那里,萧辞旧指点江山,对着一大群忙活的人骂骂咧咧,那副样子,活像是一个恶霸。

    两人正观察着,村西边响起了一阵大喇叭加铜锣的喧嚣。

    他们也没在意。

    村里其实经常有乞丐来要饭。

    要饭也不能白要啊。

    就表演个快板,莲花落,或者舞狮之类的。

    听到这单调的铜锣声,不论谁都会下意识觉得是这样。

    两人只是继续盯着做工看。

    “老萧同志是不是有点过了……”

    许若谷犹豫问道,这骂人骂得也忒狠了。

    都是同村人,还都一个生产大队的。

    即便是她,都有点看不下去。

    许灼摇摇头:“你仔细看,这些人做事很生疏,很不规范……主要是他们建设所有的技巧,都是以前造青砖房和土坯房的,没那么多讲究。但这些手段,不能用在红砖房,洋房,庭院,高楼上面,这是要出事的。我跟老萧说过了,一定要抓典型,用来立棍。这总比以后这些人出事,全村去吃席好吧?”

    “也对……”

    十五十六号的建设比想象中慢太多。

    昨天到今天,也才刚把地基挖好,基础浇筑好。

    要知道,村委建设占用面积本来就不大,送过来配置的人员却不少,而建设任务又比较轻,都是一些右手就能干的活。

    比起现在十七号在做的,不知要简单多少。

    可就是这样,一天半时间,才刚浇筑好主楼基础。

    眼角余光看到许灼和许若谷,萧辞旧连忙换了笑脸跑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