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378章 这东西都能搞到?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378章 这东西都能搞到?

    “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是,国营饭店已完全放弃了黄鳝这条路,并且上游的路线,也移交到了菜篮子工程这里。廖师傅拿出了积蓄,还借了不少钱,和老蔡头两个在搞蝎子,眼下已经捉到将近三百斤了。预料不错的话,老蔡头今天就会和廖师傅一起去酒厂,把蝎子卖了——以上这些,是孟师兄和我说的。”

    许灼笑着道:“这是在担心我没准备好?”

    “老蔡头给所有人结算了三十块钱一斤蝎子,这笔钱所有人拿到手了才干活的。今早交货的时候,老蔡头也说了,明天就不用捉了,各干各的就行。一斤蝎子,就是一个月工钱。这段时间下来,老蔡头召集的人,平均捉蝎三斤以上,也算一次性发了笔横财。我听孟师兄说,周围蝎子原本就被扫得差不多了,这一下基本上是被干绝种了。他带着的捕蝎队,因为有经验,这三百斤里一百八十多斤都是他们拿下的,得了五千五左右。平均分一下,收入不算差,就是这捉蝎子的生意,怕是要没下文了。”

    “老孟怎么做的,有没有把钱发下去?”

    “没有,他觉得事情还没落定,这笔钱还不能放。孟师兄现在当师父,也做得有模有样了。手底下这些人,管得都很听话,像部队似的,令行禁止。我看着,比师父这里还要强不少。”

    “他人少,好管理,你师父越做越大,翻个身都难——回头你让老孟把这笔钱准备好,随时随地玩个投机倒把,抄人家老底,吃个胖子。”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回头就知道,现在说了不一定能实现。”

    庄连山还要去忙活,许灼不留他了。

    让许若谷拿出一条芙蓉烟来送他。

    他知道许灼这里的规矩,道了声谢,便也没有推辞。

    至于许灼卖黄鳝得来的这笔钱,谁看着都眼热,唯独他不会。

    他就是项目的负责人,这项目所有财务都是走他这里的。

    自然,整个项目的收益里,也有他的一份。

    “四万啊……”

    一百张一沓,就是一千块,四万就是四十沓。

    一沓一厘米厚左右。

    两个二十厘米厚的纸钱墩子放在桌上,许若谷都看麻了。

    “收起来吧,我对钱不感兴趣。”许灼道。

    前世今生,总算有一次能好好装个逼了。

    许若谷白了他一眼,就立马转身把钱端了进去,放到卧室内的大箱子里放好,顺便把所有收据都做入账本里面。

    这段时间以来,许灼几乎没有收入,都是在花钱。

    花钱如流水,一点不为过。

    造养殖场基本建材要钱,人工要钱,钢架彩钢瓦要钣金厂造要钱,人员受伤了要钱,菜市场建材钱垫付要钱,买木材要钱,买设备要钱,请木工要钱,运输要钱,还有庄田那里也要钱,包装印刷厂要钱,十七号各种电线电器要钱。

    建设生产组目前的钱,说起来滑稽。

    接的项目不是他自己的就是村里的。

    按照道理,项目甲方把钱给到他这个负责人,再通过他这个负责人进行分配,问题是甲方和乙方是一个人,左手进右手出,钱就瘦了一圈。

    至于开河造路,这是全为民自己干的,挂着建设生产组名义。

    实际上里面基本没他的份。

    剩下的也就零食生产组和香料生产组了。

    这两个组目前收益,被规划到月结,以后要季度结,半年结,因为他和人家甲方的账目也是这么来的,人家是长期预定送货。

    也就是说,目前原材料都是许灼在垫付。

    直接通过庄连山这里购买,付款。

    组员的工资也是他在支付。

    这些组员里,有相当部分还属于原始股东。

    反正回头分红有他们的份。

    许灼手里的钱也还剩万把块左右,顶多撑个二十来天。

    这也足够了,因为到时候可以去市政那里结算项目款。

    可是……他不知道能不能结算顺利。

    毕竟这种钱吧……怎么说呢……懂的都懂。

    眼下这笔钱入账,那么他总算又能稳坐泰山下去了。

    “待会儿梁大晓来了后,一起去趟药材收购站?”许若谷放好钱回来问道。

    “嗯,看情况。”

    除了陈文勇钓黄鳝和国营饭店交接外,许灼还把蝎子这件事,让孟钱多和药材收购站这里交接了,道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他去拿钱,可不是为了缺钱,而是为了让人家缺钱。

    算算这笔账,差不多也有个两万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平日里一笔一笔拿,药材收购站店员完全能做主。

    可一次性拿那么一大笔,那就不是小小店员可以做的事了。

    所以说……不急。

    片刻后,梁大晓也带人来交接了。

    “许哥!看我给你带来了啥!”

    不等许灼开口,梁大晓兴奋跑过来,拿出一个东西放在门前小木桌上。

    “呀!”看到这个,许若谷先兴奋了。

    因为这是一个……录音机。

    录音机这年头在城里流行得很,乡下不多。

    乡下连伴导体都没多少。

    这录音机可以听广播,还能听磁带,还能录音。

    这玩意儿,可是正儿八经的稀罕货。

    眼前这只,方方正正,高十五公分左右,长三十多公分,最上面也是个方形的握把,正面朝上三分之一,都是木头的,其余地方是黑色塑料,布满了各种黑色的方正按键和黑色旋钮,还有几个插孔,正面右手边这块,是一张有指针和音频谱子,对应的左边部分则是一个布满孔的喇叭口子。

    至于后面,则是放磁带的地方。

    上面边缘也有好多关于磁带的按钮,还有录音键。

    许灼仔细查看了这东西后,发现上面有日文和英文,没中文。

    但一眼看出了这是什么牌子。

    “松下的,大晓,你这不便宜吧?”

    梁大晓没说话,笑呵呵地招了招手,后面徒弟很快送上来一些配件。

    这是一副头戴式耳麦,也是松下的,还有一堆磁带。

    其中有十张都是用来录音的白磁带,还有几张磁带,分别是锡剧《沙家浜》,黄梅戏《天仙配》,还有作为四八年电影《小城之春》的插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二十年代就有当时四七年在江南省城邺京首唱的《康定情歌》,最后是去年七九年《小城故事》电影插曲、邓丽君的《小城多可爱》这首歌。

    “我去……你哪里搞来的这么多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