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400章 刚还嗑瓜子看某人笑话呢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400章 刚还嗑瓜子看某人笑话呢

    许若谷就单方面为他解释了一下协议性质,和双方反制条约之类。

    老客恍然大悟,不禁内心拍案叫绝。

    没错,这个才会协议嘛。

    同时又对可木兆老师的夫人看法再次抬高一截。

    “夫人说的是,只是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改,还请夫人指点。”

    老客不是不知道,他这人心眼子就长在了这里,很多事先让人家来,让人家走路,看看人家的脚步是什么样的。

    许若谷一眼看出他的心思。

    很简单,她说明白了,这个主编要是没点主意,那不是废物嘛。

    所以这人就是故意看她要怎么处理的。

    “这是一份买断协议,但协议上面只有稿费这一条值得参详。所谓的稿费,也只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五成。千字十块,涨到了千字十五。我知道,省内报刊千字十块已是上限,这十五看起来很高了,但……这对于我先生做的事来说,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的。他完全可以为眼下的事,放弃发表。”

    别啊,你放弃发表了,我这主编不就废了吗?

    废了问题也不大,可这么好的作品没了下半身,那不是太可惜?

    老客想了想,略微掀起一丝笑容:“不知道可木兆老师现在正在做什么,我的意思是,看看能否略尽绵薄。”

    这话说得客气。

    作为省内报刊,目前整个江南大区最有影响力的报刊,没有之一,销量各方面力压其余报纸,他这个主编权力不是一般大。

    在这乡下,想来不论什么问题,他略微出手,就是这些问题的极限。

    “你过来时应该看到了吧?罢了,我带客主编走走吧。”

    许若谷做了个请的手势,接着便带老客粗略看了一圈二十三号。

    “客主编知道‘薯片’‘核桃味瓜子’‘薯条’‘怪味花生’‘酒鬼花生’这些零食吗?”许若谷淡淡问道。

    老客怎么能不知道呢。

    刚刚还抓着一把嗑着,看某人笑话呢。

    正好,如今稍微上档次的饭店,上桌的冷盘,基本摆放的也都是这些。

    不过这些东西目前也仅限于易城,更往外不多,似乎是产量跟不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原因。

    反正今天中午,就他吃得最多。

    尤其是薯片和怪味花生,真的是太上头了,有点停不下来。

    “知道,目前这也算是易城特产吧?”他点头道。

    接下来许若谷的话,让他瞠目结舌。

    “客主编眼下所在的天授村双桥巷二十三号,就是我刚刚说的这些的生产基地。这些不是易城特产,和易城毫无关系。准确地来说,也和天授村没多少关系,就是我们双桥巷特产。双桥巷前后还有其余巷和生产队,同样,他们做什么,生产什么,也和我们没关系。”

    老客陡然间震惊起来,没想到风靡江南的零食,原产地竟然是这里!

    可是,很快就有更大的疑惑,盖过了震惊。

    你们不都是江南人吗?

    不是那啥,你们双桥巷不属于天授村,天授村不属于百湾镇,不属于北塘公社,不属于易城,易城不是江南四城一份子?

    至于分得这么清?

    这话他怎么想,怎么觉得奇怪。

    走出了二十三号,朝着西面走了几步,先进了十五十六号。

    “客主编,这间房子怎么样?”许若谷问道。

    老客走南闯北,好的古建筑见得多了。

    眼前这栋房子,给他感觉很独特。

    的确,要不是可木兆老师的夫人许若谷提醒,他还没注意到一些问题——这乘着车一路下来,沿途所见,大部分都是种着水稻的水稻田,平原上除此之外就是种着蔬菜的菜地,和夹杂在菜地里的杂粮地。

    村庄就像是镶嵌在这片铺设河流与田野的广袤平原上似的。

    几乎……几乎所有村子,都是粉墙黛瓦的江南长院小平房。

    也就在五村路过来时,沿途在另一个村有些红砖房。

    但那红砖房也就是个小二层楼,不咋滴。

    反而是这个一路坎坷,甚至进来时各种声音嘈杂,灰蒙蒙的天授村双桥巷,却有着这么一栋外面粉刷白净的古建筑。

    最重要的是,这古建筑竟然足足有三层楼!

    细想起来,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了。

    先前是他着急找人,看到了粗略一眼,根本没欣赏。

    再则吗,从报社到这里的路很长。

    一路上他见过很多建设,眼睛早已麻了,完全不会刻意看。

    就连和小许这么聊得来的都没时间聊,又怎么会在意这些?

    “嗯,这老房子格局很不错,还三层楼……风格上面,真正粉墙黛瓦,江南味道尤其浓厚。眼下这些灯笼也挂起来了……这灯笼里头是点灯吧?这些水管,水泥……我要是想得没错,这座房子应该是在原来老楼基础上翻新的吧?为了适应现代的居住环境,捅水电,对吧?”

    “也没错。”许若谷道:“客主编可仔细看看。”

    许若谷带着他参观整个十五十六号。

    目前虽然家具各方面都已完善,甚至可以立即入住了,但还不能改名。

    因为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还没到——匾额。

    全为民今天来找过许灼,想让许灼题写“天授村委”四个字,做成匾额,挂在门楣之上,等上匾之时,就是十五十六号改名之日。

    这件事,回头还要等许灼回来,和他说一说。

    却说老客从前往后参观,又上了楼,没房间看了一遍,越发点头。

    门窗各方面都安装好了,干干净净的,敞亮大气。

    就是这个一楼怎么会建公厕?

    再看这里的家具布置,,还有门头上挂起来却没上牌的框,他基本猜测,这里很可能是一处新修后用来办公的公地,不是私宅。

    可这房子也弄得太有味道了吧。

    各种格局,以及细节,和姑苏虎丘那有同一种味道。

    但是也仅仅是味道像,细节上更简单流畅。

    其实本质上,有点偏向徽派的大宗族建筑。

    “这地儿倒是很不错,很不错啊,要是用来住人那真是舒服。”

    他参观完后,许若谷又带着他来到了十七号参观。

    “这个房子……不一般,这很吃设计啊。这……这太前卫了,竟然把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和外国人造房子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既朴素又现代还婉约……还有这格局……竟然配了格局?!这格局怎么还这么标准呢?”

    ……